广东省消委会消费维权网

2015年,全省各级消费者委员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3935件,同比下降8.7%,占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投诉总量17.8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8亿元,同比上升14.8%,占全国23.69%。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887件,加倍赔偿金额4.01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5.23万人次。

一、基本情况

(一)投诉性质分析。

2015年受理的消费投诉中,从性质看,售后服务问题49686件,占43.61%,与去年同比上升95.51%;其他问题27378件,占24.03%,同比下降25.36%;质量问题23650件,占20.76%,同比下降42.67%;合同问题7508件,占6.59%,同比下降51.04%。虚假宣传占1.48%,假冒问题占1.33%,价格问题占1.28%,安全问题占0.67%,计量问题占0.14%,人格尊严问题占0.11%,后六项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见表1、图1)

表1:消费者投诉性质情况

性质

数量(件)

占比(%)

质量

23650

20.76%

安全

765

0.67%

价格

1462

1.28%

计量

154

0.14%

假冒

1514

1.33%

合同

7508

6.59%

虚假宣传

1689

1.48%

人格尊严

129

0.11%

售后服务

49686

43.61%

其他

27378

24.03%

合计

113935

图1:投诉性质比例图(%)

(二)商品服务类别。

1.总量。

2015年的商品和服务大类(共二十四类)投诉中,前三位为: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29195件,占总投诉量25.62%,互联网服务类22564件,占总投诉量19.80%,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9639件,占总投诉量8.46%,以上三项占总投诉量53.88%(见表2、图2)。

表2:消费者投诉类别情况

商品服务类别

家用电子电器类

29195

25.62%

互联网服务

22564

19.80%

生活、社会服务类

9639

8.46%

交通工具类

8366

7.34%

电信服务

8112

7.12%

日用商品类

6600

5.79%

服装鞋帽类

5787

5.08%

销售服务

4160

3.65%

教育培训服务

3124

2.74%

其他商品和服务

3054

2.68%

房屋及建材类

2409

2.11%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

1782

1.56%

邮政业服务

1725

1.51%

食品类

1690

公共设施服务

1324

1.16%

首饰及文体用品类

1173

1.03%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

923

0.81%

烟、酒饮料类

671

0.59%

旅游服务

511

0.45%

医药及医疗用品类

371

0.33%

金融服务

295

0.26%

卫生保健服务

253

0.22%

保险服务

118

0.10%

农用生产资料类

89

0.08%

图2:各类别投诉占比图(%)

2.商品和服务分类投诉量。

2015年的商品类投诉量为56351件,占总投诉量49.46%,同比下降14.38%;服务类投诉量为54530件,占总投诉量47.86%,同比上升18.11%;其他类3054件,占2.68%,同比下降76.06%。商品类与服务类投诉量基本持平。(见图3)

图3:商品与服务大类占比图(单位:%)

(三)与2014年同比情况。

与去年同期相比,以投诉性质比较,涉及售后服务、虚假宣传、安全方面的投诉上升幅度大,涉及质量、合同、价格、计量方面的投诉下降幅度明显。涉及售后服务和质量的投诉量巨大,二者合计占比超过六成。(见表3)

以商品服务类别比较,商品类中,仅涉及交通工具方面的投诉增加五成,其他均下降。服务类中,涉及卫生保健服务、旅游服务、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文娱体育服务、电信服务类投诉涨幅较大,尤其是涉及新经济、新业态的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量增加较多,销售服务、公共设施服务和邮政服务投诉量均有下降(见表4、5)。

表3:投诉性质变化表(单位:件)

2015年

2014年

变化情况

41255

↓42.67%

607

↑26.03%

2132

↓31.43%

↓39.13%

1713

↓11.62%

15336

↓51.04%

1210

↑39.59%

146

↓11.64%

25413

↑95.51%

36682

↓25.36%

表4:商品投诉类别变化表(单位:件)

项目

家用电子电器

38160

↓23.49%

服装鞋帽

7394

↓21.73%

食品

1775

↓4.79%

烟、酒和饮料

857

↓21.70%

房屋及建材

2474

↓2.63%

日用商品

7331

↓9.97%

首饰及文体用品

1369

↓14.32%

医药及医疗用品

763

↓51.38%

交通工具

5554

↑50.63%

农用生产资料

142

↓37.32%

商品类合计

56351

65819

↓14.38%

表5:服务投诉类别变化表(单位:件)

生活、社会服务

9150

↑5.34%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

706

↑30.74%

313

↑63.26%

1304

↑36.66%

2211

↓21.98%

6310

↑28.56%

14236

↑58.50%

214

↑37.85%

111

↑6.31%

51

↑396.08%

2633

↑18.65%

1763

↓24.90%

7167

↓41.96%

服务类合计

54530

46169

↑18.11%

二、2015年度投诉热点分析

(一)交通工具类投诉增长超五成,投诉量高企

2015年,全省消委会受理交通工具类投诉8366件,比2014年增加2812件,增幅50.63%。交通工具类投诉占商品类投诉量14.80%,占全年总投诉量7.34%。2015年,交通工具类投诉几乎全部是汽车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定)订金、质量、合同、售后服务几个方面。

1.定(订)金争议。订车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细,包括双方违约责任模糊不清、定(订)金“恕不退还”等霸王条款普遍存在,是引发购车纠纷的重要原因。另外,消费者下定(订)前未“货比三家”和衡量购买能力而草率下定(订),下定后以价格买贵、款式不满、贷款受限、赠品不兑现等理由要求退定(订)的纠纷屡有发生。

3.合同条款权责不清,口头约定常难兑现。为吸引消费者购买汽车,4S店经常会采用打折或赠送加装设备、礼品等手法促销,但加装的设备或赠送的精品经常与承诺不符;一些4S店拒绝兑现生产厂家面向全国消费者的承诺,擅自克扣活动赠品;一些经销商在承诺购买全险的前提下,采取减少险种或降低保险额度等做法,坑蒙拐骗,以“增收节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契约精神。

(二)电信服务投诉问题突出,流量和收费成焦点

电信服务类投诉从2014年6310件升上至2015年8112件,增幅28.56%,占服务类投诉量14.88%,占总投诉量7.12%。互联网服务类2015年投诉达22564件,比2014年多8328件,增长58.50%,占服务类投诉量41.38%,占总投诉量19.8%。两项合计占总投诉量26.92%。消费者对电信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投诉互相联系,主要集中在网络服务(特别是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收费、稳定性等方面。

1.运营商擅自为消费者开通收费项目。

很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运营商擅自开通多个增值服务,致使手机出现“异常”扣费。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在收到类似“免费体验”或“开通即获话费(或流量)”等系统消息并享受免费期体验后,没有主动作出要求运营商停止增值服务的意思表示,运营商将其视为消费者默认开通增值服务,与消费者真实意思表示严重不符。

2.流量收费不透明,使用情况不及时提醒。

在消费者对运营商服务投诉中,集中反映屡遭“原因不明”的流量扣费问题。有未使用流量而被收费、未开通流量套餐而被收费、流量扣费不合理以及流量套餐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通信运营商的流量收费细则不规范,消费者缺乏必要的消费指引,三大通信运营商单方面进行流量核计,缺乏第三方监督,导致流量乱收费、乱扣费问题成为投诉的重灾区。一些消费者反映,运营商对超出套餐额定流量的消费未尽提醒和告知义务,流量计量方式不明晰,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3.宽带未达到承诺的网速、故障处理不及时。

(三)电子电器类投诉高居不下,售后服务拖后腿

2015年,全省消委会受理消费者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共29195件,占投诉总量的25.62%。主要是反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产品质量方面,主要投诉质量不过关、存在安全隐患、以次充好;售后服务方面,主要投诉经销商不认真履行“三包”规定,在处理纠纷时与厂家、维修商互相推诿,以及“三包”期满后,家用电器维修费用高。

我国人口基数高,家用电子电器种类多,使用非常普遍,市场容量很大,加之家用电子电器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从总量上看,这类投诉的实际数量和占比都比较大,但从我国家用电子电器产品总量来看,投诉比例尚算合理。

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主要倾向其售后服务方面,主要反映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售后服务拖延。消费者在购买家用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后,出现质量等问题需要维修或退换货等售后服务时,遇到拖延等情况较多。

3.维修站点管理混乱,价格不透明。很多家用电子电器生产厂家将维修业务外包,但对维修站点管理不规范,维修技术标准欠缺,员工培训不足,维修价格不透明,服务流程不规范。在商品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壁垒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生产厂家不积极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培训和引导,不严格监管维修站点作业规范,很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四)预付式消费问题凸显,生活与社会服务事件频发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高速发展,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越来越大。2015年,居民生活与社会服务类消费投诉继续攀升,达到9639件,比2014年9150件上升5.34%。

生活与社会服务类投诉主要集中在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休闲娱乐、健身养生等领域。这些消费因贴近居民生活,消费频率较高,单次消费金额较低,商家为吸引长期固定客户,普遍采用一次收费、逐次扣款、开卡打折、多存多送的预付式消费模式。预付式消费可以便利消费者,刺激扩大消费,便于商家绑定客户,快速回笼资金,有利于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双赢”,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015年,全省各地消委会均大量受理了因企业(商家)因资金链断裂或其它原因倒闭而无法退赔预付款的该类型投诉。其中以深圳市“水果营行”涉及的金额最多,影响面最广。“水果营行”采取众筹资金方式在柳州、南宁、杭州、南昌、厦门、长沙、广州、珠海、东莞、深圳等20多个城市开设了350多家“水果营行”门店,并采取预付式消费模式从事水果销售,以超低折扣优惠吸引大量消费者办卡消费,活跃会员超过10万人。由于门店关闭不营业导致消费者会员卡(储值卡)无法继续使用,大量消费者要求退还会员卡内余额。

从消费投诉情况看,预付式消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商家制定“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如规定消费卡不挂失、不补办、不退钱、过期作废等,一旦消费者遗失消费卡、逾期消费或者需要中途停止消费,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很多商场、超市的购物卡规定了使用期限,如超期未消费,消费者得额外补交一笔费用才可以继续使用。霸王条款以合同约定的外衣,掩盖强制消费、减轻或免除商家义务、加大消费者责任的违法内容,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2.商家服务打折,承诺不兑现。经营者往往以消费打折为诱饵诱使消费者购买预付卡,一旦购卡成功,消费者可能会面对诸如经营者擅自改变服务内容、提高商品价格、降低服务标准等问题。一些经营户用各种优惠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预付卡,消费者增多,人手却不足,设备投入少,服务质量下降。

3.预付消费“宽进严出”,退款退卡屡遭拒绝。商家通常利用优惠的价格和免费体验为诱饵,以较低条件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但办卡以后,消费者因居住地变动、消费卡遗失、过期等原因想退卡、补卡,经营者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

4.频现商家转让“跑路”,预付卡变成废纸卡。去年以来,我省出现多宗采用预收款销售模式(连锁)企业老板“跑路”,负面影响极大。一些小型商家因经营不善频繁转让,后任商家不认前任旧账;更有个别商家计划“跑路”前恶意“扩大优惠”诱导消费者集中充值,然后快速“人间蒸发”,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五)旅游服务投诉增加,服务质量亟须改进

旅游服务投诉从2014年313件上升至2015年511件,升幅63.26%。投诉焦点包括:旅行社随意改变行程、诱导旅客强制购物、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人身财产安全受侵犯且索赔难等。

1.旅行团安排的购物点质次价高,商品退货难。

2.旅行社借口不可抗力,消费者维权受阻。

3.旅途发生人身安全伤害,旅行社应当承担责任。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应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承担起确保旅客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责任。2015年,我省旅游服务发生因责任事故致游客死亡事件,接团社与地接社、涉事宾馆互相推卸责任,经多次协商调解,不能与消费者达成和解协议,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消费提示和建议

(一)预付式消费引发多宗群体性事件,亟待规范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引发多宗社会影响极为广泛的群体性公共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东省消委会受理预付式消费投诉近万件,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11市受理投诉7195件,涉及金额5352万元,涉及消费者8526人。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选择生活与社会服务时,应避免盲目追求优惠而仓促办理预付式消费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防范消费风险:(1)理性适度消费,避免承担过大风险。应先进行单次体验,详细了解服务标准、质量、退换卡条件、使用期限等条件后,谨慎决策,理性选择。大额消费建议分期付款,并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予以查核,确保收款单位与收据、合同一致。(2)订立书面合同,确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违约责任、纠纷处理、解除合同的方式方法等内容,商家提供合同的,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尤其留意退卡、换补卡等权益保障或者免除商家责任的条款,防止出现权利义务不明,事后维权依据不足等情况。(3)依法索要发票及有效凭据,妥善保存证据。(4)掌握必要的法规规定和消费资讯,事后依法及时维权。

(二)汽车市场压力剧增,消费者谨防落入合格证陷阱

当前我国汽车生产、销售增幅持续下滑,一些经销商压库、占款大幅增加,经销商将待售新车抵押给银行,待新车销售后再赎回合格证的做法非常普遍,但这种做法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存在极大的危害性。

消委会提醒:汽车合格证是汽车出厂质量合格的法定证明文件,是汽车登记的必备文件。消费者购买汽车等机动车辆时,要确保购车发票、合格证、“三包”卡、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与新车一并交付。约定由经销商代办车辆登记(上牌)服务的,消费者必须查验合格证原件,并签订服务协议。如发现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法院已经查封财产,则消费者不可继续履行付款义务,应及时掌握证据,通过诉讼等方式,主张权利,争取解除合同,退还车款。

(三)新经济衍生新陷阱,消费者要加强防范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快速转型,以互联网为平台,传统经济运行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带来消费总量极大扩张和消费方式快速转换。在此背景下,网购、团购、秒杀、微商、众创、众筹等新消费方式越来越普及。在体验新经济带来的新消费的同时,消费者也要防范新陷阱。

消委会提醒:(1)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提供的便捷消费的同时,要坚持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2)互联网消费具有非接触式、非体验式消费的特点,消费者要坚守“货比三家”,用好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3)坚守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的界限。互联网条件下,越来越多的新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模糊了经营者与消费者、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等界限。作为投资者,谨记投资风险自担原则,投资损失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作为消费者,当权益受损害时,要掌握证据,积极主动维权。

(四)切实提高商品服务品质,全面维护消费者安全权

2015年,我省涉及人身安全的消费纠纷较少,但仍发生因产品质量缺陷致人触电死亡事件、因宾馆设施缺陷致游客坠落死亡事件等,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谨慎选择有资质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对选购的商品要查验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证书,查验各类认证标志,不要轻易受大幅度折扣诱惑。对接受的服务要认真审定合同协议,了解服务细节,特别是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等消费中,确保安全第一。商品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要切实履行安全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和服务。旅行社等服务提供者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妥善安排好行程,确保地接社的服务标准,尤其安排的接送车辆和住宿酒店等应当符合安全标准,让消费者安全放心地享受旅途。

THE END
1.家电维修服务专业家电故障诊断与快速解决方案家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提供了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家用电器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是小毛病,有时候却可能导致设备彻底损坏。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需要一个可靠的家电维修服务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https://www.uxejmm4t.cn/xing-ye-dong-tai/470852.html
2.电视问题我们是您最好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一旦联系成功,您将进入一个温馨又充满希望的地方——这里有专家的手艺,有耐心的心灵,有无限可能。而我们,将始终守候在您的身边,为您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让您的观影体验从未中断,让您的家用电子产品永远保持最佳状态。 标签:数码电器行业动态https://www.5ruka1vawn.cn/xing-ye-dong-tai/486020.html
3.家电行业售后服务体系升级与优化方案66文库网(66wkw.com)业售后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产品安装、维修、保养、咨询、投诉处理等环节。我国家 电市场的日益成熟,企业对售后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纷纷采取措施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1.2 家电行业售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家电行业售后服务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服务水平参https://www.66wkw.com/doc/149011.html
4.家电售后服务的四个问题及处理方法问题四:零配件价格不透明解决办法 针对这个我们可以提供了备件管理功能,让企业更加清楚售后服务人员需要申请哪些零配件,客户的家电哪些零配件故障了,工程师回收了哪些零配件。让企业更加清楚本次售后现场服务的内容和物资耗损情况。如果公司允许的话,可以添加一个电子版的零配件价格表,便于售后服务人员出示给客户,方便可以https://www.mmker.cn/article/19420.html
5.全省消保委组织第三季度投诉情况分析报告出炉,商品售后服务让人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主要反映在售后服务和商品质量两个方面,其中售后服务问题占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总量的38.4%。其次是质量问题,占投诉总量的34.1%。主要投诉问题为:一是商家在履行三包规定时与厂家互相推脱;二是售后服务水平不高,返修率高,不能及时维修到位。案例:2021年6月,李先生向浏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反映其于https://www.xiangtan.gov.cn/xtscjdj/14711/14699/content_982813.html
6.《管理办法》常见问题解答主页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采用了国家统一推行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自愿性认证(以下简称国推自愿性认证)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供方符合性声明(以下简称自我声明)两种方式并行推进的方式,其中自我声明可采用生产过程控制、关键点管控、依据标准管理和型式试验等方式报送符合性结果,从而给予了企业实施方面更大的https://www.cesi.cn/rohs/201901/4661.html
7.的消费者?家用电子电器售后服务维修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2022年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居首,问题涉及产品质量、新兴智能家电的标准规范、售后服务不佳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对家电企业的投诉完成度虽高,但问题解决率有待提升,尤其是云米和国美电器等企业面临产品质量和发货退款问题。家电企业需强化商品质量和提升整体服务以应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满https://blog.csdn.net/xianyu624/article/details/129530913
8.今年上半年德州市消费投诉大数据出炉家用电子电器消费群体广泛,购买量大,品种参差不齐,消费纠纷主要出现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两方面。一是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质量不合格,如外观破损、性能故障等情况反映较多,经销商往往以“开具检测单”、“人为损坏”为由拒不承担举证责任,造成投诉处理周期长,处理方案协调难等问题。二是消费者所购商品出现性能故障,报修https://m.dezhoudaily.com/p/1315837.html
9.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增加,黄金换购存在猫腻……2023年湖南人投诉了哪些事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增加,收费不规范受诟病 2023年,受理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10120件,比上年增加2975 件,增长率为41.64%,主要集中在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家电维修投诉反映问题突出。 投诉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二是售后保障不到位,存在互相推诿、拖延处理或推卸责任等现象; https://www.xxcb.cn/details/2q8biSYgB65f2b0180c4e4711ce1e964d.html
10.工业电路板维修培训就业班速成班函授班工控电子设备维修-工业电路板维修-变频器维修到深圳万技成,万技成一切工业电路板及工业电子设备维修培训,电路板PCB设计培训,单片机嵌入式编程培训,全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工业电子学高新技术“工业电子电器(气)硬件工程师”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授权万技成智能学院统一组织实施。广州开发区政府公益工业电子培训及服务项目于2018年http://m.01wjc.com/nd.jsp?id=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