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正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够自动执行工作任务,具有多种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自动化装备。它们能够在生产线上替代人类完成高强度、高精度、高效率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定位控制,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操作机,能搬运材料、零件或操持工具,用于完成各种作业。”
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各个生产环节,如工业、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其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行业政策
目前我国的工业制造之所以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效率高,成本低是主要原因。规范条件做到严谨,才能够用相对比较低的成本去建立生产体系,进而让整个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为更大规模的发展做技术准备。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包括减速器、伺服机构、控制系统等核心零组件;从产业链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及系统集成,可分为多关节、SCARA、DELTA、协作型机器人等;从产业链下游来看,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工业、电子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整体来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特征明显。
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亚洲地区是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逐年攀升,从突破10万台到2020年突破20万台,再到2022年产量超过44万台,2023年虽然略有下滑,但仍保持在40万台以上的高位。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反映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利好下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崛起,得益于光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强劲消费需求拉动。这些新兴行业对于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需求日益旺盛,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锂电、汽车整车等传统市场的需求虽出现下滑,但整体而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增长态势依然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据市场调研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全球占比高达45%,稳坐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地位。这一地位不仅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也得益于政府对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重视和支持。
从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资厂商和外资厂商销量情况来看,我国内资厂商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三成左右,到2023年首次超过外资厂商销量,内资厂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此外,从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来看,除多关节机器人外,SCARA、协作机器人、DELTA等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国产化份额均超过50%,其中协作机器人的国产份额更是接近90%。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方面的显著成果。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简单的生产线操作到复杂的精密制造,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它们正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拥有更高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工作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工业机器人将实现与生产设备、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实时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其次,工业机器人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制造业对环保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高效率特点,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降低环境污染。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工业机器人还将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工业机器人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自动化生产的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