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行贵阳花溪支行聚焦区域特色,持续加强对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领域资金支持力度,将绿色金融作为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沿领域,在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积极布局,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金融助力。截至2022年10月末,花溪支行绿色信贷余额53.25亿元,同比增长17.45%……一组漂亮的数据勾勒出绿色金融“贷”动低碳发展的美好画卷。
布局搭建绿色生态圈
走进建行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试验区支行,没有多余的纸张,高度电子化的营业大厅处处彰显着绿色网点的风采。
2017年6月,贵安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一个获准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国家级试验区。花溪支行积极作为,在贵安新区设立“绿色金融试验区支行”作为服务新区经济发展的触手,积极推动辖内绿色金融业务的同业输出。
该网点的建立是花溪支行在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不仅体现在绿色金融、绿色生活和绿色办公的宣传及体验上,更是贯穿在网点建设、运营和服务的全过程,致力打造“小而精”的网点,将更多高质量的生活场景融入网点,在继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打造有别于传统银行网点的全新体验和增值服务。同时,花溪支行通过组建专业化的绿色金融队伍,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业务特色优势,逐步探索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扎实做好重大绿色项目储备,不断创新投放绿色信贷产品,让绿色金融更接地气,更贴近客户需求、更加服务于绿色产业发展。
铺色打造资源循环链
走进燕楼产业园区,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新建厂房内,破碎机、运输车轰鸣声不断,工人们“全副武装”有序地对医疗废物进行装卸、灭菌、粉碎。
该项目完工后,将建成年处理量150万台四机一脑(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电脑)及400万台小家电的规范环保拆解生产线,建成年报废机动车5万辆、非机动车5万辆的处理区,建成3条10吨/天的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对于贵阳市资源循环再利用有重大意义。可以更大可能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模式,改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塑造建设城市海绵体
走进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天空细雨绵绵,道路上却没有一点积水,透水砖铺满公园广场,沿湖增设的渗透塘、生态调节沟等海绵城市设施错落有致,植被缓冲带上的植物郁郁葱葱……月亮湖公园俨然已经成为贵安新区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湖一河”PPP项目投入使用后,月亮湖成了各地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月亮湖作为打造海绵城市的贵安样本,在建行金融活水的灌溉下充满绿色,在游客的声声赞美中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