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收获一轮好评的同时,一些观众表示:太不真实,怎么可能通过数数就能缓解一个人的自杀情绪,一个心理咨询师几句话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
《女心理师》的总制片人郭峰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时表示,剧情中每个案例都是现实中几个案例通过艺术加工后的综合。但一些观众有不真实的疑问,这可能恰恰说明了普及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也说明心理咨询师有存在的价值。
专业心理团队为剧本和拍摄把关
在剧集播出前,有很多观众担心在刻画女心理师这个职业时不够专业,剧情悬浮。郭峰就此表示,剧方不仅在拍摄期间邀请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专业心理团队为剧本和拍摄把关,优酷在播前更专门组织心理专家观剧,录制“心理专家陪你观剧”系列reaction节目,在本剧播出时让观众了解到更专业、详尽的心理健康知识。剧外,优酷和阿里健康还特地建立了剧集和健康咨询的深度合作,现在进入支付宝,搜索“医疗服务”,即可获取更多心理服务。
井柏然剧照。
“编剧朱力也在接受心理咨询,她对这部剧完全是沉浸式的创作,我曾看到她在创作瓶颈期失声痛哭”,郭峰透露,杨紫、王嘉等演员都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进行了走访学习,与心理咨询师深入交流,“据我所知,他们两位演员现在还保留着进行心理咨询的习惯,这部戏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在已播出的剧情中,涉及了诸如自杀干预以及对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咨询,一些心理学专业的观众留言表示:剧情非常专业,仿佛看到了自己职业的高光时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肯定了本剧的专业和价值:“电视剧一开头自杀危机干预体现了一定的专业性,贺顿在对自杀者尤娜的情绪问题处理上,尽量复原热线危机干预话术中的重要部分。在尤娜个案咨询部分,展示了女心理师专业分析的视角,更能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四个维度展现问题发生的语境和发展的线索,探究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家长反思层面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和警示价值。”
生活中的案例远比剧中严峻
“剧中案例都是选取了现实中几个案例的典型特征,进行艺术加工后的展现,但生活中的案例要远远比剧中严峻。”郭峰说。
剧中涉及一个产后抑郁的案例,最终通过心理咨询达到和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不会那么幸运,最严重的情况是:产后连同婴儿一起自杀。
郭峰解释:“我们在拍摄中尺度的把握非常谨慎,希望达到一个客观平衡,不会把最极端的现象展现出来,希望留有一些余地。”
观众不难联想,剧中尤娜的案例几乎与去年成都中学生自杀事件一模一样,只是成都中学生从天台到仓库最终自杀身亡,剧中尤娜通过心理疏导成功获救。
章若楠宣传海报。
“通过这个相似案例可以发现,家长对于孩子的判断和孩子在老师同学前呈现的样貌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学校非常有必要引入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能力亟待提高。”郭峰说。
为何确定杨紫出演女心理师?
谈及演员选择问题,郭峰表示,首要标准一定是演技过硬,尤其是女主角色的解读是多层次的,在选角时希望演员和角色间能产生非常强劲的互动和加持。其次,还要考虑角色的适配性,有的演员演技非常好但可能不适合这个角色。
杨紫剧照。
主创团队在多次对比后,确定由杨紫出演剧中的女心理师一角。这部剧是杨紫首次挑战专业性极高的女心理师角色。而原著中的贺顿相较杨紫,在外形与性格上会有更鲜明的特点,但在合理的改编语境中,杨紫以其可塑性完成了一次人物适配度很高的演绎。无论是提供援助时的专业和敏锐,还是回归现实中的温情和脆弱,甚至是对作为心理学行业从业新人的青涩却不失专业度的拿捏,都让人记住了这个即使被重新定义却依然魅力无限的贺顿。
郭峰说,剧中涉及了多个典型心理案例,剧情对每个案例中来访者的演员演技要求更为苛刻,他们都需要饰演有心理问题的人。他透露,章若楠、李梦等演员接到饰演的角色时非常开心,感到在每个单元里他们都是主角,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演技。
李梦剧中海报。
直观镜头语言消除距离感
《女心理师》的剪辑方式也很特别,片中多次运用一镜到底、第一人称镜头对话感的剪辑手法,加大了角色与观众的交互感。以更多场景化重现的方式代替普通的闪回,消除剧情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感。
郭峰表示,一些心理问题很难直接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出来,也为了保护案例中的人物原型,更直观的镜头语言设计也让观众感受到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不适,从而产生共情。
谈及剧中情感线,郭峰回应,“《女心理师》绝不是披着行业外衣的恋爱剧。”剧中运用了写实的表现手法,将心理问题与爱情、亲情、友情结合在一起,案件与感情不是割裂的,反而成为有效的调剂。贺顿与钱开逸的感情线跟随着贺顿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开展,钱开逸一直支持她,贺顿身边人给予她的关爱和陪伴最终成为解开她心理问题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