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心理学的人:拼命改变自己的性格,内向的人硬逼着自己外向,内向逼自己沉稳,而内心充满矛盾;
懂心理学的人:接受自己的性格,每个性格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内在和谐,才能更好发挥。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时:
不懂心理学的人:一旦失败,会陷入自我攻击,“我太失败了”,“我不行”,进而一蹶不振,放弃努力;
懂心理学的人:能清晰分析背后的原因,是能力的问题还是外部原因造成,并积极找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
不懂心理学的人:想各种方法改变小孩,呵斥、奖惩式改造;
懂心理学的人:想各种方法改变自己,不骄不躁,自在育儿,一个情绪不稳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情绪不稳的父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心理学并且意识到它的价值,也因此不少人会萌发出这样的念头:
“心理学帮助了我,我是否能成为心理咨询师,一能帮助自己个人成长,二能帮助他人很有意义,三还能赚钱?”
心理咨询,是三百六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师,是众多职业的一种。
探讨一个人是否适合心理咨询,和探讨一个人是否适合其他行业一样,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困难。
关于“我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话题,甚至有些人会持续一生追问这个问题。
但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没有什么能代替亲身体验。
对于心理咨询行业是否真的适合你,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知道!
如果你对心理咨询感兴趣,想邀请你来进一步思考如下问题:
●你为什么对心理咨询感兴趣?
●你真的了解心理咨询师吗?
●成为心理咨询师能解决你当前的困境吗?
你可能会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情绪稳定的,他们总是能够从容不迫的解决所有问题,轻轻松松的就能够获得快乐和幸福;
或者,心理咨询师可能是睿智聪敏的,他们总是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真实的答案,准确的猜出别人心中的想法;
至少,心理咨询师应该是温柔宽容的,能够承接住所有坏的情绪和事情。
这些想法都是对的,但也都是不全面的。
很多咨询师前一秒崩溃地处理着自己的人生问题,下一秒就要从容地与来访者进行工作;
在团体督导中,不少咨询师对于自己工作的迷茫和困惑,不知道是否帮到了来访者......
所以,心理咨询师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一、向往心理学,愿意不断地探索更多的视角看待人和事
心理咨询师常常会用一些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儿童、观察人性,他们愿意通过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与他人产生连接,真真正正的帮助别人构建更好的生活。
二、富有同理心,愿意进行自我探索,在人与人的倾听和交流中丰富自我
咨询师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即使曾经深受创伤;他们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探索从未止步。
作为一个「自助」且「助人」的职业,他们正是在深度自我探索中重识自己,在一次次心灵碰撞中拯救他人于苦海。以抱持和共情,实现两个的灵魂深度对话的可能性。
三、终身学习,期望新机遇,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心理咨询师是一群求知若渴的人,他们需要对知识和人性保持敬畏,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需要在一次次的工作和学习中刷新自己的认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5-10年的入门学习,此后更需要未来几十年的足下千里之行。
或许你还是很犹豫,现在才接触心理咨询行业,想学习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算不算晚?
心理咨询的圈子里有一个有趣的“36岁现象”:很多人是在36岁前后开始尝试转型做咨询师,或者带着个人议题开始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线下培训课程或者社群中,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占了一大半。
简单心理《2021-2022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中专门有一个模块针对心理咨询师群体进行调研,为大家呈现一些调研数据,能够带给你一些参考或者信心。
1、2021年心理咨询师群体年龄分布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心理咨询师群体年龄段再30-39岁的占比高达44.44%,而年龄段在40-49岁的群体占比也高达31.09%。
图源/2021-2022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
2、心理咨询师群体年龄分布趋势
简单心理比较2017年与2021年的数据,从过去4年简单心理平台咨询师年龄代际分布变化看:相较于2017年,80后心理咨询师人数的占比从36.5%增长到43.5%,而90后心理咨询师的比例则从2.3%增加到21.87%。
3、心理咨询师群体的职业分布
通过平台受训学员匿名随机抽样调研数据为基础,正在受训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群呈现如下基本特征:
在学员的行业分布方面,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学生/待业(17.89%)、心理/教育/培训(16.63%)、IT/互联网行业(12%)。
所以,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说:别瞎折腾了,太晚了,来不及了!古人贵朝闻夕死,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