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国家22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和10部委联合下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卫疾控发【2018】44号),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并依据《意见》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同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办发〔2019〕32号),短短三年,国家就健康中国战略和心理健康服务紧密出台了6个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特别是2017年国家停考心理咨询师后,心理治疗师成为唯一纳入国家考试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这些政策环境,使得当下医学与心理学从业者对于心理治疗师的学习与考试变得空前火热。
1.打基础
2.学专业
做一名合格的心理治疗师,当然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心理治疗师只医疗机构的一个专业岗位,然而又是心理学工作者。而我国的学历教育制度中,绝大多数人的基础学历要么是心理学要么是医学,而同时具有心理学和医学双学历的只有极少数的研究生和双学位生。这就意味着想从事心理治疗的人,甚至是已经考取心理治疗师的人,还必须加强学习尚短缺的那个专业(心理学历者需要学医学专业,而医学学历者需要学心理学专业)。同时,心理治疗专业又是个门派众多、方法复杂的跟学科专业体系,融合医学与心理学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专业还需要有本专业内深耕,才能成为应对个性和心理复杂的心理治疗来访者或当事人。
3.练角色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以来访者为特殊人际关系的职业,心理治疗师也需要与精神心理科医生、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对来访者的家庭成员、工作单位、社会志愿服务者保持必要的人际接触与交流。因而其角色行为需要适应上述各个方面,心理治疗师的角色进入、保持、转换、退出,不仅仅影响来访者的健康,也会影响到心理治疗师自身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到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发挥。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心理治疗师的角色训练、以及对于来访者的角色引导、社会支持系统的角色调适技能都需要加以训练。训练心理治疗的角色不仅仅在于学习中,也在于日常的心理治疗活动中。
4.习规范
现在的心理咨询界,对于心理咨询技术常常表现出门第之见,甚至相互排斥与抵触,这可以适应社会心理咨询,但却不能适合于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可以选择来访者,只要使用一、二门心理治疗技术就可以做职业心理咨询师。而医疗机构和心理治疗师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心理治疗的当事人,患者求医,实行的首诊负责制。心理治疗师必然要全面掌握常用和规范的心理治疗技术。
5.修医道
心理治疗真正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治病救人的神圣宗旨。心理治疗师不仅仅要熟练运用心理治疗技术解决当事人的心理痛苦,更要有健康教育的义务,同时以榜样作用示范,让当事人获得健康的心灵感悟。对于心理治疗作为师的称谓,必然要传道、授业和解惑并举,且要以传道为先,传道者必先行其道。心理治疗师的医学与心理学双重属性,需要医心双修,崇尚医学和心理学的伦理,做医德高尚、心理素养极高的人。
张亚林教授认为:第一,从医者需抱有一颗仁慈之心,这是从医的最基本的条件。心理治疗师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无数的来访者,面对不同的来访者时,都需要以一颗仁慈、包容的心去对待;第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张亚林教授风趣地谈道生命不能像打麻将可以洗牌重来,于是,从医者更应该认识到生命的不易与独一无二;第三,对来访者怀有感恩之心。患者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来访者也是我们的临床老师,一名好的心理治疗师需要感恩患者、社会,以及任何对你有帮助的人和事。
6.尚人文
心理治疗师的人文学习还需要学习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学和环境生态学等课程,适应各种不同的来访者,指导好来访者的家庭,并管理好自己。
想成就一个大器的心理治疗师,应该跟随张亚林教授这样的大师学习,以张教授为榜样,勤奋学习、专心实践,潜心研究,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