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量新时代的大学生开始步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阶段。现实是残酷的,除了需要高文凭、高技能和高素质外,大学生还需要具备识别就业骗局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就业骗局。
某地打击传销的行动中,仅在一个区域内就抓获了近500名传销人员,其中大学生占比约40%,年龄最小的仅有14岁。近年来,大学生因受骗而陷入传销的事件屡见不鲜。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定要认清非法传销公司,避免陷入陷阱。传销公司通常有以下特点:高额入门费、虚假宣传、高奖励、无商品或不许退货以及拉人头。
还有一些皮包公司专门欺骗工人和骗取钱财,甚至人口。这些公司通常会以招聘为名,宣传分公司遍布全国,提供高薪、包吃包住、五险一金等诱人条件。实际上,这些都是陷阱,目的是诱骗求职者去外地工作,承诺的薪水也远高于实际。
女大学生因轻信公司谎言而背负巨额债务的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大学生,都不要轻易为他人做担保,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还有一些公司通过索要培训费来骗取钱财,遇到索要培训费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骗子。还有一些关于P2P理财的骗局和非法职介机构的骗局也需要警惕。
很多不法企业利用一些岗位侵害求职者的利益,陷阱最多的八类职场岗位包括保险代理员、程序员、期货交易员等。求职者需要学会分辨各种招聘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陷阱,求职者需要更加谨慎和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学校和企业在推荐就业和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权益。求职过程中存在许多陷阱,许多诈骗者冒充知名企业招工,或者假冒外地劳务办事处进行欺诈。除此之外,还有以劳务派遣名义进行的诈骗等多种形式。
这些陷阱包括:
一、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实际提供的薪资与招聘时的承诺不符。
二、招聘的职位和岗位内容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三、编造各种名目,收取押金、资料费和培训费,却不开具任何收据或发票。
四、以改变面试地点的名义,诱骗求职者前往偏远或非正规的地点,甚至可能遭遇和勒索。
五、在面试或试用期中,求职者的设计作品被剽窃。
六、在试用期表现无过失的情况下,却被雇主找借口解雇。
对于猎头公司帮忙找到的工作是否存在虚假情况的问题,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各行各业都有骗子,所以做事必须谨慎,要冷静分析。首先要判断是否是骗子,其次要考虑是否有发展潜力或发展空间,最后要考虑眼前的利益是否足够。
如何判断中介公司是否规范呢?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不良中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已过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等。进门时求职者要查看该职介所是否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证件的职介所,才可以从事职业介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