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万余元做情感咨询被忽悠,心理健康咨询怎么避坑】心理健康咨询现在已广为社会所接受,而且随着商业模式日渐多样化,网络上心理健康咨询、亲密关系修复、陪伴倾诉倾听等均成为商机。8月17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健康咨询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我国心理健康行业迅速发展。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达13万家。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且心理健康服务效果无界定标准等因素,也比较容易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
个案:花万余元还被忽悠套餐升级
接诉后,广东省消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与该情感咨询公司沟通,最终对方同意扣除已上课的费用,剩余部分由消费者承担15%责任后退还。
提醒一:了解清楚咨询机构信用信息
记者了解到,2017年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降低了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目前,一些培训发证机构对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书标准、要求并不统一。对此,广东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面对这些“专业证书”的宣传时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切勿轻信。
广东省消委会有关负责人称,如确需选择社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应多方面了解咨询机构的信用信息,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政府网站或渠道查询、了解该心理咨询机构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有没有因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或诉讼等。
提醒二:避免一次性缴纳高额服务费
心理咨询服务通常采取预收款方式,广东省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按次支付咨询费用,或者在付款前通过正式合同方式明确约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退款计算方式,“避免一次性缴纳高额服务费,减少资金损失风险”。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心理咨询服务后,要注意妥善保存好付款凭证、合同或协议、宣传单、发票等证据,以备日后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