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消退、消费逐渐理性、品牌增速放缓……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之下,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自国内外传播巨头、知名品牌、各大主流平台、MCN、电竞赛道等超百位重量级大咖,在金投赏上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当下营销中运用AI助力,更多是解决降本与提效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把AI用窄了。”“元宇宙+AIGC不是看着热点踩热点,而是深耕科技与未来。”
“品牌营销的媒介投放评估新模型是:流量价值×(场景价值+质量价值)”“大多数企业里面,我反而看好两个:一个叫做小模型,一个叫做私有模型。”
他们还说:“品牌要种草,也要种地”、“内容和品牌要相互陪伴”……
金投赏四天55场精彩内容,各个赛道最前沿的探索经验与思考、行业巨头的核心思想,数英全都替你整理好了:250条金句,囊括嘉宾们的新思考和新洞见,在场和不在场的小伙伴们,一起“云在场”!
01本届金投赏商业创意奖共录得参赛作品2845件,其中品牌公司组参赛公司增幅3%,并首次破圈澳大利亚与尼日利亚,多个新增类别获得了参赛公司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例如AI创意赛道同比增长112%,侧面印证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给行业带来巨变,品牌需要积极拥抱AI挖掘新流量。
02在未来的五年,金投赏将更积极的发展,一:我们积极响应双循环,支持大湾区,上海,香港双总部共同发展;二:全力出海,积极走向全球化,让更多的国家看到中国优秀的商业创意;三:积极拥抱AI人工智能的时代。
042023新媒体变化有三个趋势:社交媒体成为营收新赛道;重视品牌人群科学营销;内容形态不断升级。
所以生意增长的核心,也都基于好的产品、高效流量和对的人群。
05微剧微综对于生意的价值在于,升级的体系化内容能更好驱动A3人群增长。A3人群在消费链路上的重要性包括:承前启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搜索;通往交易终点的关键中继站;评估品牌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06作为定制品牌,以前总是把精力放在私域上。消费者进店之后,才开始进行生意。但如今的消费者,进店之后都会拿着在社交平台上种草的设计来交易,所以我们已经开始将资源结合投入到公域和私域,通过达人模式,在全网种草的过程中就触达到人群,改变生意增长模式。
07不同的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标准都不一样,有三个点是大家都在平衡的:一是TA的浓度,二是达人内容的创作力,三是场景塑造的可信度。有优势的达人平台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数学课代表。数学是指对数据工具的掌握,语文则是内容杠杆。
08IP最终的底层价值在于哪?对于品牌来说,平台获取用户资产的那份价值,就是最大的价值。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工具,能反复去触达这些用户,为品牌增值。
09为什么都在说流量红利增长困难?一是因为短视频用户基本已经全覆盖了,没有人群的增长空间;二是过去开盲盒式的增长运气也消失了。但我反而觉得,在越来越成熟的数据支撑的系统方法论建立下,品牌的增长更清晰、确定了。未来无论是直播电商的商业转化,还是内容营销的应用发展,创新空间都是无限宽广的。
10品牌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做好品牌建设,打造品牌力。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做好内容和技术的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全域生态圈。
11高质量的品牌建设,是打造个性化的标识,是树立被目标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态度,是营造一种让人心生向往的生活方式。单一刻板地陈述产品功能已经无法建立有效沟通。而在节目中,品牌通过深度的内容结合,建立了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链接,而正是品牌温度作为一种品牌形象展现出来的力量,帮助品牌完成与消费者信任的搭建。
12市场上经久不衰的跨越周期品牌都是情感沟通高手,作为最擅长讲故事的长视频媒体,就是辅助品牌建设,构建品牌温度的最佳载体。
14高质量发展是多头共赢的良性发展,它应该是多方赋能的,技术、商业、内容都能够进行完美契合。
15所有的认知迭代和创新往往都发生在使用过程中,现在很多碎片化的认知,可能是使用过程不够沉浸。
17AI时代让所有想法都有解决办法,以模型更好驱动客户服务。
18AI变革时代,营销的最终目的依旧是帮客户产生更好的销售收益,从前端的数据洞察,到内容的生产,流量平台的分发,再到最后的效果管理和用户转化,让AI更好地赋能整个营销链条。
19优质内容营销的标准,是形式原生,可以创造触点;内容原生,去创造故事;意图原生,可以创造心智,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种草。在过去的一年,爱奇艺在多个赛道共同发力,带来了诸多大爆的剧集、综艺等。
20品牌想要短期内赢得市场,长期内赢得品牌,不仅要种草,也要种地。“正”就是“种地”,长视频用多元优质内容与用户建立价值观连接,“奇”是找到创新手法。
21长视频内容营销的核心价值是在好内容的沃土上实现高质量种草。
22用户对优秀作品的刚需不变,这是爱奇艺理解用户和内容趋势的基础。
23长视频优质内容对年轻人有创新引领的作用,平台的“正”“奇”优势,能够帮助品牌以更精彩有趣的方式融入用户生活。
24一个好的综艺IP,既要有意思有意义,同时也要为品牌赋能,内容和品牌要互相陪伴,拥抱创新,一起打开内容营销的新宝藏。
26全新AI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它有着三大特征:1、终端超级智能:超级算力、AI驱动的用户界面、多设备多应用协同;2、混合架构计算:云/边/端混合架构,公域私域个人混合部署,智算/超算/通用混合计算;3、行业全场景应用:企业通用场景,垂直行业应用,企业/个人专属应用。
27一个高质量的品牌,应该在不断的动能之后,留下势能或者心智。
28品牌动能,瞬息万变,需要紧跟热点和流量。它是品牌保持活力所具备的能量,有动能,才能被人们看见。品牌势能,需要聚焦和定位。它是品牌吸引用户热情的能力。有势能,才能常驻人心。
30用户是业务发展的根本,用户需要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服务。
31在营销领域,我们追求精准。但我们过多地强调精准,会不会反而是一种偏执和信息茧房,是一种无形的浪费?
32AI是一个巨大的基座,面对高质量增长、用户需求变化,我们怎么实现随机、实时的高效需求链接,AI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它能带来很多的价值。
34作为游戏社交平台,只有给用户呈现好的内容,才能提升玩家的粘性,促进平台的增长。
35数字与科技是趣味科技类产品发展的根本驱动。
36当下营销中运用AI助力,更多是解决降本与提效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把AI用窄了。做业务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初衷始终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那么AI除了在营销上直接做降本之外,如果能在消费者趋势洞察、挖掘消费者深度需求上给到助力,会让其成为一个挖掘增长点的机会。
38好内容是整个营销商业化的基本盘,但是好的商业产品以及精细化的运营,则是整个商业和营销的上限。
39现在是一个围观经济时代。原来的围观经济只发生在线上,即我们围观主播的内容;但现在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可能会更多考虑到:除了线上吸引人之外,线下要做什么内容吸引素人过来围观。
40不管是综艺、电影还是电视剧,故事灵感都是源于生活,内容人需要走出去感受世界的变化。探索祖国广袤的大地、体验未知趣事以及吸收不同的文化,会激发更多创作灵感,让作品走出去。把大自然当成创作背景,市场上的内容才会越来越开放、多元和精彩。
43面向未来营销,品牌主正在加速私域变革,向KOL学习创作经验或与KOL共创,升级内容创意,导流KOL私域流量;同时修炼个性化风格的私域内容,提升用户认知和粘性。KOL内容也不断进行人格化创新、形式创新等,打造有看点、有嗨点、有卖点的创意内容,优化种草、加强转化流量聚合。
44降本增效有四大核心:业务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智能化。
45元宇宙+AIGC不是看着热点踩热点,而是深耕科技与未来。
46元宇宙让数字文旅不再是在线的三维的某一个景点,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用户的想象空间,于虚实之间带给大家视觉的触达和文化共鸣的触动,文旅文博等机构也能够快速地使用新兴互联网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参观、消费,助力中国文旅可持续发展。
47或许品牌可以想想,怎么才能做明星内容的合伙人。明星的影响力转至网络是巨大的,不过目前没有太多品牌愿意和明星一起共生更好的内容。但实际上,内容、明星形象、品牌生意是可以实现三位一体的,是一个可以深耕的小红利。
48用户共鸣的背后,我认为是价值感和温度感。
49在今天的环境下,除了内容本身要去做价值主张,做态度表达,做理念传递以外,还要做两件事情:多场景的触达,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链路去触达它,过去大家看到,做一个好的片子做一个比较集中的投放就结束的事情,在今天变得不一样了,它需要有不同的KOL、KOC在不同的地方持续的宣导。除了这些,还需要做一个私域的建联。
50内容型平台和生意结合之后,确实会带来很多生意机会,也带来了一些新增的流量。但是这里也有问题,第一个问题,营销经营的动作,相比其他平台会更加复杂,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二个会发现当去做内容平台的经营生意的时候,其实跟我们长久以往延续下来的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比较大的挑战。
51
在抖音做好经营和营销的协同之后,能够有效的撬动全渠道的生意。怎么实现这件事情?我认为核心要有三个非常关键的能力:第一个是要看清抖音之于全渠道关系的一个度量产品,用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视角去看清。第二我们还要有能够针对全渠道生意的解决方案,有一套完整的从种草到收割的链路,第三就是能不能把我们的营销动作和经营动作串联起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让这件事情能够真正的落地。
52现在市场上关于全域的概念有很多,我们觉得都不够完整。要实现全域,至少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串联营销到经营,第二是要打通线上和线下,第三是现在的生意场景越来越复杂,不仅有电商场景,也有线索经营场景,以及本地生活服务场景。
53最后我们反思了一下,在数字化转型的时期里,有一些品牌方可能想做大而全的数字化转型系统。但我们认为不管是现在的媒体环境还是整个大的环境,变化的速度都很快。我们更希望像开发里的一个理念叫“敏捷开发”一样,把很多功能模块拆成一些很细的模块,希望能用积木搭建的方式一样,来构建品牌的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54对于素材的归因,我们觉得一个是有可能提升转化率,一个是有可能会让品牌价值保持得更好。
55我们对AI整体还是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AI里会涉及很多数据,包括客户的数据,公司经营的一些数据,在数据上我们还是很谨慎的。国家有国家的一些规定,所以在数据的隐私、客户的安全等,在这方面的探索我们没有预期的那么大,我们也在观望这个市场、其他小伙伴的做法、政府的法规,以及平台侧的新模型的开发。
56卡夫作为一家酱料的品牌,很多人说你们干嘛要数字化转型?其实我们的思考是这样的:我们是一个相对高频低价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做数字化转型当中,我们追求的是一个轻资产。我们的团队不是focus在大平台的技术,而是用平台的能力去做各种应用的方案,包括大数据洞察、新品的创新、新品研发、共创,我们是一个相对来讲轻数据资产,重商业应用的转型方式。
57我对AI的看法是,迷恋它的技术,但不盲目迷信它的功效。
58今天我们说的是AI在企业里面落地,AI在平台方、在agency,因为你们服务的面大,碰到的数据多,所以跑大模型是有可能的。我觉得在大多数企业里面,我反而看好两个:一个叫做小模型,一个叫做私有模型。
59我觉得AI的核心能力是去做人所不太能及以及过多的人投入才能做的事情,把人释放出来,让人核心去做人最应该做的那些策略的问题、解决方案的问题。
60不要太轻易相信我们的第一眼判断,因为这中间会有很多因素相互杂糅。最后你以为它没有变化,但事实上它只是加上2,又减了2,最后回到0而已。
61不要问大而全的问题,因为大而全的问题都非常难下手。怎么去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怎么把一个大的问题拆解成非常有逻辑、有递进层次的问题,问对好的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62通过对过往参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近五年,汽车、家庭用品行业入围率、金奖率上升,同时,新入围五大行业,其中电商、游戏、互联网金融,获得金奖比例高于平均,这也说明营销市场正在不断变化,品牌积极拥抱新流量。
64从CMO到CGO,名字换了,但本质上并没有变,只是更加强调营销必须要助力企业增长。
65如果产品实际定价高于消费者的预期定价,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说清楚,为什么消费者要买这个产品?关于这一点,凯度《2023产品力营销白皮书》也给了我们提示,有60%的消费者表示,弥合价格预期落差最有效的信息是专业的产品力信息,而知乎是最擅长讲述专业的地方。
66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消费者需求,把握住这个需求,就有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甚至是新的生意。
67好品牌能带给答主更多的创意灵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内容;答主通过影响自己的受众,也进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而对平台来说,这种创意也能激发更多好的讨论。
70我在创作时,只专注为产品做好一件事,就是让消费者知道你是谁。文字的力量就像盗梦空间的街道和建筑,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为读者带来的感受。
71在国际传播中,自信心和叙事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讲好中国故事不再只是政府和体育组委会的事,也有了更多品牌的积极参与。
72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是两码事,从技术上来看,国外的技术与国内完全不同,宽带的网速也不一样,所以视频的尺寸不能大,但还要清晰;二是叙事方式的不同,中国的叙事方式,更多是纵向叙事,国际的叙事则是横向叙事。
73国际传播有三个重点,第一是不能割裂中国与世界,要讲共同共融的故事;第二是,不能就概念而谈概念,而是谈概念背后的阐述;第三,中国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在讲故事,要讲成功的过程,就像是在亚运会,90后用BGM让大家玩在一起,大家自然能体验到中国的年轻与活力。
74以前招待国际记者,可能直接会带他们去看大熊猫、长城这一类中国符号,这一次我们把中国符号放在生活中微小的视角中去,比如带记者去青山村,让他们看到非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这些更微小的符号,是更具备国际传播力的内容。
75在北京奥运会时,我们邀请了国外的导演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到了今年亚运会,我们邀请本土年轻人去讲中国故事,这是因为这一代人生下来就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更具备国际视野,也拥有一套能够与国际沟通的话语方式。
76作为一个本土品牌我们如何将亚运营销做到极致,首先,我们抓住了四大官方赞助商身份,第二,我们抓住核心丝绸产品与体育赛事的强关联,第三,抓住了两个核心人物作为我们的产品代言。
78工作背后是年轻人躺不平又卷不动的焦灼和无奈。
79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新势力崛起的同时,传统车企也在寻求突破转型,如何吸引年轻消费者以及如何完成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成为共同面临的问题。
80当前处于机遇与挑战加错进行的阶段,消费者一方面口袋收紧,这个是所有品牌源头上的挑战,它传导到前端,不管是客户、供应商或者品牌的扩张速度一般会变得保守。与此同时,在这个时代,尤其是所有的消费者在城市里面,在狭小的手机屏幕沉浸了十几年之后,户外的体验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户外趋势其实越来越好,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机遇,但伴随而来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是挑战。
81品牌口径要更高调,但是做产品要更经典,拥有经典款是品牌重要杀手锏。
82能够让消费者记住你想要传达的品牌理念、产品理念,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
83TVB的愿景是成为世界级的媒体机构,具有直接面向客户的强大数码营销能力,同时发扬传统,为大家带来丰富的体验。
84中国内地是无线电视最大和最重要的增长市场,我们透过合拍剧、发行同步剧、库存剧以及其他内容,和中国内地的主要视频平台合作,赚取收益。
85得益于内地互联网的辐射力,港剧正在经历青春化迭代。
86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有很多的媒体,TVB作为香港的一个传媒,它有文化的差异,也有文化的融合,这是我们不同的地方。过去,TVB的电视剧和主题曲在内地很流行,很多观众都是喜欢我们这个港式的味道,所以我觉得我们就是有这个好处,同时我们也大力融合内地的文化和创意交流。
87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护城河,是决胜未来的利器,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88我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场景解决方案。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性能,而是一种美好生活。
89所以真正的管理者、企业家应该刀尖向内。企鹅能跳到一米多的冰面,首先它下沉的深度决定了它跳跃的高度,这个下潜,就是企业家的刀尖向内。向内,就是革自己的命,你才有未来。
90消费者柔软的内心,坚硬得像一座城墙,在这个城墙上消费者根据不同需求,开启了不同的品类之门,只有数一数二的企业才能找到打开消费者心门的密码,把产品送进城内;大部分企业却残酷地死在了消费者心城之外。
91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强大到不可以被挑战,没有任何一家弱小的企业不可以去竞争。
92内卷改变不了世界,创新才行。
93我们经常在这些方面使用AI:首先是客户服务,AI话术取代人工;其次,为不同用户推荐不同内容也可以用AI帮助;最后,AI可以提高媒介效率。
94在使用AIGC的时候也是要慎重考虑的,先从技术角度讲,我觉得技术角度大家可以很容易想象到,生成性内容到底源于什么渠道,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担忧。作为兴趣爱好你是可以用的,但如果我们服务世界大的品牌,这个东西就是非常严肃的一个事情,所以在正式商业应用时会是一个忧患。另一个就是数据安全问题。
95AI让每个人的创作空间、想象力又被打开了,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作者。
96未来,我们会降低AIGC的成本,增强可控性。
97用户注意力在哪,流量就会在哪。
98先品后效,种收一体,实现长效经营。
99新线营销=烟火气的城+懂他们的人+营销新功能
100对一线和新线城市的人员流动的看法:
1、在我们看来整个社会很多固态化的东西已经消失,我们处在液态化状态,很多人不再愿意成为格子间里的动物,流动是一个常态化的东西。
2、在这个大时代,每个人的目标就是过好自己的小生活。
102感谢快手给了我们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以前的生活和小时候的生活。
103做天下长久的生意。
104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爆品,撬动精准用户。
105当品牌要完成从1到100,需要去挖掘用户真正感兴趣的点,让更多用户认识、了解品牌。
106应该以客户需求的共性去看AIGC技术怎么去解决用户的问题。
1071到10是满小饱正在经历的过程,我认为要选好渠道,定好策略。
108我们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去提高AI技术产能,我觉得科技是一定能赋能产品,在未来的多模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09
当AI可以替代一些工作时,不代表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角色,而是意味着有了AI的帮助,我们的情感表达会更加精准,工作中也会更少出错。
110AI目前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它能做的只有“有中生有”,不能“无中生有”。AI在项目pre和post阶段可以执行得很好,但是项目的中间阶段,始终是需要人的参与和把握。
111当你选择不被AI取代,我们就会思考我们与机器的区别。机器只能学习已有的东西,而面向未来的决策仍需要人去做。
113AI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重复性太高,它可以帮人去收发邮件,但真正要去做观点产出时,还是比较困难的。它可以帮助品牌生成内容,但很难做出差异化的内容。
115内容电商的变化更加具体,从有内容到好内容,中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图文内容铺量,以量取胜;第二阶段多元场景演绎,消费者需要看到更多生活场景的展示;第三阶段创意营销升华,需要把品牌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和洞察生动地传递出来。
116当我们提到创意人时,就会觉得他们有些天马行空,但生意人更注重数字,这两种人设很少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当我们提到内容电商时,这两种人设又不得不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117创意的定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做一张美图或者好的视频,本身就自带流量,而现在更需要一种创新的思维去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还要通过创意,为整个消费的过程设计好的体验。
118货架电商时代,拼的是价格;内容电商时代,更多的是要建立人设,拼的是产品力和创意能力。
119当下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从计划式的双十一、618大促囤货,逐渐变成即时的种草购物,这种短平快的消费模式也冲击着整个营销行业。
120天气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从而能支配人们的出行计划、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根据天气,唤醒大众生活场景需求,挖掘各个细分场景的价值,帮助品牌进行更准确的营销触达,即在人们对天气的共鸣下,创造营销新价值。
122用户在出行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环节,都可以成为生活场景的营销切入点。
123天气是每个人都能感知到的,也是整个全人类的生态问题,汽车品牌对于这个问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新能源的电动化对节能、环保、声音的污染上都做出了很大的攻心啊。
124天气不仅是健康、还有美和出行。
125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的变化,我们定制不同的用户体验,这种贴心感不仅能够带给用户情绪价值,还能带给用户很高的生活价值。
126在查询天气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借此判断用户的出行意愿,从而提供细致的场景服务。
1272023年有个词不得不谈,那就是“内卷”,比如价格、社交、创新、促销都进入了内卷时代,这也让很多做好产品的品牌很难受,这让我想到一首诗“产品诚可贵,品牌价更高,若为增长故,两者皆可抛”,现在的情况就是“僧多肉少,俨如高考”,像是“应试经济”。
128所谓精气神,精是精华,是产品的差异化;气是活力,是核心圈层用户是否会将你作为第一选择;神是与消费者共创,从创新开始就找到消费者需求,让品牌增长超越产品开发与供应链生产周期。
129四象限分析法找到品牌的精气神:品牌和目标人群都认可的东西要长期耕耘、品牌不了解的东西要去找达人、品牌知道的东西要去判读它的趋势,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品牌找到精、气、神。
130AI对效率有很大影响,但根本的原创力还是源于人类。我们应该通过人机协同,创造伟大的创意作品,提升未来的生产力。
131营销这类创意工作,不能完全依赖AI去做。这样人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对世界的未来也不好。事实上,我们也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最终是要靠人利用AI技术,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132B站今年重磅推出三大营销场景,助推营销动作与目标协同,即帮助品牌焕新圈粉新客群、做新品引爆启发新需求、促进交易转化扩展新渠道。
133B站的年轻人偏冷静客观,同时又需要情感连接。所以品牌需要以真诚、冷静的方式,以及用户的语言体系,客观地向其陈述品牌的核心点,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可与忠诚。
134理解B站的营销价值,不止是把它当做媒介,而是要看到B站的社区、关系和文化属性上的独特价值,以及年轻人文化在B站的生长、流动、融合和变迁趋势。
135一次错误的投放会让品牌的市场部全军覆没。真诚,永远是最关键的。
136找准用户的共鸣点非常关键,用户会给你最直接、正向的反馈。
137年轻人是高势能群体。很多热点话题是从年轻一代开始发酵的,但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圈层。一旦打爆这个群体,他们可以带着品牌向上覆盖到更大的一群人。
140用户是品牌最基本的单元组合。
141品牌并不是一个产品体验的结果,而是围绕品牌展开的一切体验的总和。
142用户通过旅游感受快乐,所以去哪儿的重点就是为用户带来生活和比价的快乐。
143用户经营、品牌建设、生态构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品牌建设贯穿全链路用户经营的关系中,同时也是生态构建的重要组成。
144B站的用户经营紧紧围绕内容,一方面是让内容更好,另一方面是能更方便地看到内容。
145作为内容平台,对于哔哩哔哩而言,用户即品牌。
146品牌越高级,并不一定就越好卖。
147每个公司都要看好外部生态,了解内部生态,让内外生态进行最有机、最合适的融合。
148品牌首先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然后就是怎么利用其他平台。
149AI将为全球经济每年“贡献一个德国的GDP”,驱动企业全场景智能跃升。
150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151AI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变革内容生产方式,实现新的信息表达;AIGC正在不断激发赋能创意,变革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新的交互体验。
152生成式AI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上,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153营销需要有真切的情感互动,AI扩大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空间。
154AI技术让消费者近距离、直观地感受到那些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提升了消费体验。
155未来的发展目标始终是降本增效,AI生成的实际场景营销为品牌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156个性化和热爱驾驶因素驱动消费者开始了解一辆汽车,价格和安全的考量最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决策。
157消费者购车整体行为:先感性地追求个性化,后理性地思考性价比和安全性,从线上渠道获取信息,逐渐往线下渠道偏移。
159在货找人的新消费时代,品牌的增长点在于找到那些被忽略的消费者需求。
160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口碑、体验、服务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161用户对品质生活的需求,让洗护产品向着中高端化发展。基于更好的产品以及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市场需求去开发产品,才能对这个时代的洗护产品做价值重新定义。
162谈品牌离不开两个要素:产品,经营。做品牌,脑子里一定要有经营闭环,一个好的创意目的是放大产品,让消费者明白、喜欢、购买,最终完成商业闭环。
163打造品牌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品牌沟通需要回到本原思考,永远不要急功近利、抄近道,因为品牌承受不了任何的失误、过失。做品牌需要长期主义,需要非常大的坚持和投入。
164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把品牌塑造成人,分为能力、风格、精神三层。品牌的基石是能力层,产品是能力的核心载体。构建好夯实的能力层基础,再去强化风格和精神,是每个品牌必修的课程。
166现在来看,流量价值依然重要,但是场景价值和质量价值也是媒介价值的两个非常核心的变量。所以品牌营销的媒介投放评估新模型是:流量价值×(场景价值+质量价值)。这三者分别代表了触达广度、影响程度和触达深度。
167未来是一个多屏协同的世界,小屏与大屏的存在与发展从不是为了取代彼此。比如在家庭场景的大屏中领取了一个优惠券,那至于选择小屏核销还是大屏核销,它是开放的。
170现在面对的营销环境是,功能价值逃不脱价格内卷。因为很多品牌阐释功能的时候说得很细,但到说情绪的时候,只会说美好、潮流等等,美好的范围太大了,潮流也太大了,情绪词太单一,所以情感情绪的阐切入还是得细。
171共识是内容营销的基础、核心,听其言、观其行,然后才能洞真心。
172当你信息量少的时候,洞察的深度如何解决呢?信息量的宽度,是洞察的深度的基础。这就是人工智能对内容营销的赋能价值所在。
173情绪是场景化的,情绪背后的原因才是长久的。
174一款游戏,并不只是游戏,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176IP衍生品业务,不光是品牌对玩家所创造价值的回应,也是玩家表达年轻人生活态度的方式。
177我们通过一系列周边衍生品,把游戏的体验带到生活中。
178游戏已经不是小众的内容,在情绪价值时代,凡是带来快乐的都是时代所需的。
179高端模玩品牌选择合作IP,会比较注重IP的寿命,以及玩家群体的年龄段。
181当下的中国消费者,既要脑子又要面子还有里子,既要性价比又有颜价比还要心价比。
182品牌是商业世界里最大的马太效应。从长期看头部品牌往往会吸走大部分行业利润,疫情和危机之后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183企业的成功——终局决定布局:流量只有一时的红利,品牌才有持久的复利,管理不是管理结果,是管理因果。
184内容和电商是新型的共生模式,建设科技与内容相融合的增长飞轮,以创新提升业务支撑力,专注回到长效经营,实现韧性发展。
186通过洞察消费者场景,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力,以及科技+技术支撑升级的能力,才能达成高效交易场驱动。
189合法合规、外部建设、内部建设是电商品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的三个维度。
191渠道价值链的管理是所有消费品牌面临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新时代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专业化、科普化。
192只有“忘掉”ROI才能追寻更好的ROI,忘掉的是狭义的ROI,即电商平台的投入产出。我们更愿意回归到营销本质,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以用户为根本的长效ROI。
194我们为什么要把动作都分解得这么细致,去观察它的效果并不停地验证,这是电商的生意在整个生意盘子中的壁垒带来的结果,电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除了销售和利润,更多的是通过电商平台的能力,找到更多的目标用户。
196独特的商品代替营销如果成功,就是把营销中的营和销放在一起,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一个价值,同时也节省了营销费用,提高了转化,最终把利润变大。
197我们改变了过去几年单纯追求增速和DAU的增长思路,把所有的重心回到真实服务用户。因为我们觉得只要做得好,不用靠发优惠券,用户最大的肯定就是TA持续复购。
198创意维度的多样性,我理解有八个方面:一是作为技术手段;二是一种设计概念;三是服务于市场营销;四是与经济质量相辅相成;五是成为构建社会审美的一部分;六是从社会审美中延伸出文化远见;七是变为推动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更有价值感的社会创新的行动;八是借由作品,提出对时代的洞察。
199真实场景、真实产品和真切情感的表达,围绕产品和品牌向我们的目标用户去做品牌形象展示和产品效果的输出,才能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新时代下,客户可以为情绪买单,为价值买单,不一定为刚需买单。
201“品牌体验”更多的是创造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但“用户体验”更偏向功能价值,想要实现这两大“体验”,未来的营销需以情感价值和功能价值的结合为方向。
202消费者对体验的要求总是在不断提升,别人的最佳体验可能是你想要获得的最低期望。
203客户体验是满足甚至超越客户期望,不仅投入要能直击用户痛点,更强调经销商要在设计体验过程中看到真正的价值转化,这是长期健康地维护好客户体验,深入用户的关键。
204客户体验是品牌的“情商”。
205贴合消费者需求和痛点,追求匠心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是激活群体购买力,释放消费者种草力的基础。
206极度丰富,甚至是“卷”的供给,以及越来越细分的消费需求,都在表达“人”本身,以及人的情绪,人的快乐在营销中都很重要。
207市场从流量到“人”的变化反映了一个重要趋势:当下的营销已经从“顾客中心”(CustomerCentric)升级为“顾客驱动”(CustomerDivern)。
208关于“增长”,核心的驱动力还是在于长期的产品主义以及不断构建的品牌资产。
209在当前动荡的环境中,把用户当做产品的「设计师」和「体验官」,才能够实现高增长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210用户驱动匹配高质量产品,再结合结构化的工具进行需求洞察,以及用户非结构化的表达等海量数据,种草和转化就会变得成功。
211销售导向高效转化,品效融合闭环投放,以数据技术为关键抓手,赋能营销精准和优化,是当下品牌营销的新趋势。
212从全链的角度说,从品牌到品效再到AI技术的整合,任何一个事情都不能割裂,一旦割裂就意味着企业的精力浪费和效率降级。
213全域整合,是未来整合营销体系发展的方向。
214全链的本质是“协同”,核心是以客户视角为前提,这是不同行业链路的生意起点。
215当下创意的三大原则:一要原生,说消费者的语言;二是共创,民众是“民间创作总监”;三是速度。
216品牌和渠道对于高频低决策的快消产品非常重要,面对其中涉及的品效合一问题,AI将是未来采用的一种解决方式。
217消费分级的态势下,情感价值、体验和仪式感在中国消费群体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218引领和塑造文化,占领重大欢庆时刻,成为高端品质的标志。
219创意引领品类发展,驱动市场增长,把蛋糕做大做强,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220增长市场意味着“经营之外,更多创造”。
221市场增长是最高层次的追求,要引入最佳的营销理念和执行力,重新设定洞察力、创新力、包容力和营销力的标准。
222综合一二级投资市场的出海公司数据与案例趋势,行业在加速分化,品牌方的差异化能力关乎企业生死。
223北美市场是出海品牌的主要目的地,但随着出海经验沉淀,数字赋能下的效率提升,大量出海品牌主正逐渐将视线转移到全球其他地区。
224市场定位、数字化能力、品牌曝光增长、用户口碑建立和复购,是新锐品牌出海的几大难点。
225数智化的本质是企业价值链的重塑。
226目前市场上出现最多的是“既要又要”的品牌:既要品牌价值,同时又想要一款爆品,快速打入消费市场。
227能够扛得住热搜聚光灯审视的品牌,基本上具备三个特点:上场、在场、不怯场。
228微博是现在去中心化平台趋势下很少见的,还是中心化共识的一个地方。我觉得热点的本质其实就是国民共识和情绪的最大公约数。
229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中,品牌价值甚至超越产品价值本身。
230品牌打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变的品牌核心,一部分是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
231从产品力及其背后的科技力来看,硬核知识IP是一个帮助品牌实现营销传播的非常独特且高效的场景。
232所谓会友的新生态,就是跨越平台边界,穿越用户感知,超越内容本身。
234品牌流量和效果流量应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把流量当数字看待,流量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需要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生活。
235所有的慢直播,本质就是短视频的长尾互动。所以短视频和直播很容易诱发用户进行大量交互,交互才是新时代用户下单的核心。
238我们所有的企业马上要面临的一场大考就是ESG大考。
239这两年我们发现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变就是可持续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环保层面的概念,它其实渗透到了整个消费领域,整个商业领域。
242用户越来越多的都分散在更多小众垂直细分领域里,用户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品牌想要更加精准,更加直接的触达用户,就要借助平台的技术多样化、内容细分化、营销精准化来更高效的连接用户。
243有时候消费者的变化其实是被动的,拿口腔健康领域来说,消费者其实本质的需求就是怎么简单的把我的牙齿刷干净,护理我的口腔健康乃至人的健康。中间消费者发生变化,是因为很多品牌下场,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244作为平台方我们是在帮助用户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究竟买什么?第二是什么时候入手?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用户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
245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发展了这么多年,新的品牌、新的产品、新的营销模式,都是来自于我们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246在什么值得买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变的关键词就是“值得”。
247很多人都在问艺高高经常跟艺术家合作,艺术跟潮牌跟品牌合作的过程中,为什么总觉得里面好像不是很流畅?我说很简单,因为大家都太急了。
248什么会留下?可能是更好的内容,更有温度、更有内涵的内容,我想艺术就提供了这个可能性。
250艺术作品和产品是两个逻辑,不是一张画扔产品上就成立的。品牌要知道艺术家的DNA,艺术家也要了解品牌的DNA,这样在一起才有可能迸发出更好的能量,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今年的金投赏已圆满落幕,期待明年金投赏继续带来一场更高质、更深度、更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