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数据,截止到2018年,中国的单身人口近2亿人次,其中适婚单身青年“被逼婚”比率高达86%,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个中国单身青年或多或少都曾被逼婚过。面对逼婚的压力,当今单身青年会作何反应?为何当下单身现象会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目前,中国有近2亿人单身,相当于总人口的七分之一,第四次单身浪潮来袭。与前三次单身浪潮不同的是,本次浪潮不是由于离婚率升高导致,而是由于当下青年更多的主动选择了单身。
“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一代接着一代。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好像都不太在乎自己的个人大事。实在被我们父母逼的受不了了,才相个亲,敷衍一下,搞的我们做父母的十分着急。”年过六旬的吴阿姨在一个相亲大会上这么说。这种替孩子着急也许还只是比较温和的做法,有的父母却将这种急切一种更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重庆,一位单身青年冉先生在朋友圈晒出母亲以逝去的外公为要挟,逼他早点结婚。
在陕西,31岁的男子遭逼婚,父母到他开的餐饮连锁店里堵门砸店。
在长沙,一位28岁的刘小姐,母亲花了1380元在网上买了颗桃树,想让女儿走桃花运。
在上海,以为35岁的单身青年被父母逼婚逼到跳楼......
随着“反逼婚”的情势愈演愈烈,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对于婚恋的负面态度也开始逐渐增长。
虽说是“反逼婚”,但不意味着“不结婚”,虽然越来越多人加入“反逼婚”小组,但是这些群组却不是劝别人不要顺便结婚的群,相反更多人都在群里表示想谈恋爱,求对象。
可见,单身群体充满着矛盾,一方面他们也渴望能偶遇上真爱,走进婚姻的殿堂,可又奈何不了因为父母逼迫而带来的焦虑——这些年轻人想结婚又怕辜负期待,不想结婚有敌不过现实的压力。他们通过豆瓣、知乎和贴吧平台来表达自己对于“逼婚”现象更真实的看法,并试图宣誓自己关于恋爱的主权,从而示威向上一代人的逼婚压力。同时,我们也看到,年轻人在这三大平台上关于恋爱的讨论,也许也是在试图为自己的婚姻幸福找到新的出口。
那么,父母和子女和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是怎样?
但没有谁比这一代父母更能体会到“被耽误的滋味”,从前“上山下乡”的经历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条件的重要性,所以,与其说他们的担忧指向婚姻,不如说他们是希望儿女们能够过上“更平稳”、“更不被耽误”的人生。
其实单身与结婚都没有原罪,两代人观念的差异也不该成为“逼婚”现象的最终归因。价值观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错的是有效地沟通渠道并没有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建立,而相互理解或许就在那一瞬间转瞬即逝。
年轻人越长大,天地越广阔,而父母的世界却随着年老逐渐囿于“儿女”这个小圈子,也许,婚姻是父母能与儿女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讨论的唯一话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