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1.10.15
“经营业务:利用科技网络帮助你寻找异国情缘。不懂电脑和英文没关系,我们有多年的网络经验、强大的翻译队伍和信件分析专家,给你最真诚的服务。不用顾虑你的年龄和相貌,我们专诚为单身、离异女士设计包装。”
看到某公司经理的名片背面印着这样的字句,人们都会以为,这是一家专职的涉外婚介机构。不过几名单身女士12日下午向本报记者投诉称,虽然这家公司实际经营的是涉外婚介业务,但却披着注册翻译公司的外衣,利用网络,以种种欺诈手段牟取暴利,令她们上当,蒙受经济损失。
巧立名目收费
根据投诉的情况,以及记者随后展开的调查,记者发现,不少打着翻译、信息咨询之类旗号的公司,实为利用网络上的免费婚恋交友网站,成立各种婚恋俱乐部,从事涉外婚介活动,从中渔利。
一家类似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暗访的记者称,一次交清入会费5000元,还可以成为“宝石会员”,可以上网收发200封信件,包全部的翻译费。记者一算,每封信要收25元,真贵!这个工作人员说,这已是降价了,因为竞争得厉害。还有包婚介成功的,则交费用3万元左右。记者向她索要收费标准,她说,没有打印好的标准,经理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制定标准。
此Peter非彼Peter
年过五旬的张女士离异十多年了,经朋友介绍,去年6月,成为罗湖区某翻译公司名下的俱乐部会员。
交了会员费、网上点击费、近百封信的翻译费后,张女士发现自己收到的回信特别少,请求公司经理打开自己的网页一看,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要求对方懂中国文化,这老外能有几个懂中国文化的?问经理怎么自己的资料与开始的不同?经理就说,可能是网站出错,就给改了回来。又过半个多月,张女士收到一个德国人的回信,问她为何寄给他的照片与网上的不是同一个人?张女士又查看了自己的网页,看到上面竟是一个不认识的人的照片。经理又解释,又是网站搞错了。这样,张女士共损失了1000多元的冤枉钱。
一番信件往来后,张女士的通信对象逐渐固定,是个名叫Peter的美国律师,在加州生活了30年,喜爱建筑,他的房子就是自己设计、装修的。可是几封信后,张女士感到,自己与Peter在信件交流中没有原来那样融洽了,许多事也说不到一起。她在信里说:你是一个律师,什么时候寄来你自己设计的家的照片,让我欣赏一下你的杰作。没想到Peter大怒:亲爱的女士,我现在还没有盖房子,若有了,一定请你来设计装修;还有,我不是律师,而是教师,你是不是给别人写信了?你是个骗子,你骗了多少人?
张女士懵了,怎么会这样?就在信里说:是你在信里这样告诉我的,你还说你住在加州。Peter却回信说:我从没去过加州。两人在信里吵了10来天,张女士就道歉:算了,也许是我错了。谁知Peter回信说:你是个诚实的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我对你很有好感,愿意与你交往,以前的事就不追究了。两人又继续通信。
然而,张女士的心里总有一个结:网上有骗子,咱还怕被骗呢,他还怕咱骗他。就说想给他寄自己最爱听的《二泉映月》和《梁祝》的CD,他就给了他的地址,张女士与原来Peter的资料一对比,发现根本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只在网上点击了一个Peter,怎成了现在这个?年龄、名字一样,但姓却不同。张女士又想,通信这么久了,怕说也说不清,将错就错吧,再说钱也花的不少了。
Peter每天都写信来,有一次张女士没能及时回信,他没收到信,好失望,说今年8月会来深圳见面。张女士就积极学英语。然而两周后,Peter的来信突然断了,张女士好生奇怪,去几封信问他怎么不回信?也还是没消息。这时,经理说:是不是Peter遇到了意外?张女士想,也有可能。
今年的2月14日,张女士给Peter发了封信:今天是情人节,我想起你,你突然间就不给我回信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盼你的回音。10来天后,她收到了Peter的回信:你在给我的最后几封信里,将我称呼成别的男人,我回信要你解释你也不回信。张女士很惊讶:我只和你一人通信,怎会将你称呼成别人?而且我一直没收到你的回信;不过我很高兴又找到了你。Peter说:你惊讶什么?我是个好人,你爱上别人,还反过来责备我,你自己做的事你还装不知道?我老了,没精力跟你玩这样的游戏。张女士百口难辨,为Peter花了五六千元,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和热情,结果竟是这样。
网络征婚遭遇“卖猪崽”
记者在暗访中,经常听到会员说到“卖猪崽”,经她们解释得知,“卖猪崽”就是指公司将会员正在交往的异性,转卖给其他会员,以前那个会员并不知情,只是会奇怪怎么突然对方就断绝信件往来了,她所付出的财力和精力也全付诸东流,一切需从头开始;而这样被“转卖”的异性,往往条件不错,出手大方,所以接手的会员要付出高价,一般要在万元左右。
“卖猪崽”还有另一种形式,它发生在老外来中国相亲的时候。当老外来到深圳,到达约定的见面地点时,见到的女士已经不是和他通信约见的那位,而是换成了别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公司工作人员的亲戚,也可能是出了高价的其他会员,老外仅凭照片,一般无法分辨出其中的差别,而且到了地点,见到人后,就会在公司俱乐部的安排下,去到另一个地点交谈。而真正的那个会员只会在原地等待,左等右等也不见人来,还以为是受了老外的骗,只好带着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失意离开
。遭遇网络“婚托”
“我早知道一般婚介所里会有‘婚托’,却没想到在网上择偶也会遇到‘婚托’。”48岁的李女士这样说。
李女士未曾结婚,想通过网络征婚出国,去年底加入某翻译公司的俱乐部,此后经常收到一位自称是“Mike”的美国人的来信,而且每封信都情意绵绵,虽只是三言两语,但却显得关心体贴,而且一直与她保持联系。李女士注意到他的坚持,非常感动,就和“Mike”保持稳定的发展。“Mike”的信每天都有,而且越写越长,翻译下来要上千字,虽然要为此付出每封信20多元的翻译费,和自己十多元的去信翻译费,但她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公司的工作人员也祝她早日嫁到美国去。
今年,李女士退出这家俱乐部,成为另一个信息公司的俱乐部会员。在这里,她把自己的遭遇讲给公司老板听,谁知老板听了告诉她,她是遇到了网络“婚托”。这样的“婚托”可能就是公司翻译在担当,也可能是受雇于公司专门充当网络“婚托”的人员给在网上择偶的人写信,每封信都写得很长,公司从中赚取翻译费,给“婚托”一定的提成。李女士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心血,竟就这样白费了。
出国心切被利用
石女士开了个小型美容院,离婚6年了,有一个10多岁的孩子。13日下午,记者在罗湖区某翻译公司见到她时,她正百无聊赖地歪坐在桌边,面前是几张打印的信件。
工作人员以她为例建议记者也来登记入会:“和老外结婚是出国的最好、最轻巧、最简单的途径。你看我们石女士正在谈的美国男友下个月就要来看她了。”
石女士点头:“出国要趁年轻,越早越好。”记者问她为何一定要出国,她说是为了孩子:“我没受过高等教育,原先做梦也没敢想要出国,但我的一个朋友就以这样的方式出了国。既然别人能,我一定也能,我没好好读书,但我一定要培养孩子。”记者问她9个月花了多少钱,她迟疑着,工作人员接口道:“她花的不多,也就几千块吧。”石女士没说什么,旁边的一个看上去30岁左右的会员却说:“好像不止吧,上次还听你说都花了近两万了。”石女士给自己鼓劲:“已经投入这么多了,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工作人员赶紧点头说:“就是,能出国,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入会会员持有与石女士相同的心态,而不良翻译公司正是利用她们出国心切的心理漫天要价,甚至采用欺骗手法收取费用。蔡女士说,她以前是某翻译公司的“宝石会员”,前后花了1万多,但最后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老板说已将她网页上的照片换成好看些的艺术照,这样人气会旺些,实际却一直没有换,自己想靠出国改变后半辈子,所以,尽管上了当,还是换了一家翻译公司再试试。记者问,对新换的这家公司放心吗?她说,自己无从知晓,不过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不可能再回头,而只要能出国,这花掉的冤枉钱不就回来了吗?
低素质致辨别力低
记者在多家从事网络婚介的翻译或信息咨询公司暗访时,工作人员均声称,前来要求登记入会的,大多是高素质的单身女士。记者问是什么样的高素质?得到的回答是:干个体的,也有白领。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情况却是,会员大多是只有初高中文化的单身或离异女士,她们的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之间,从事的是知识含量低的工作,有的已经退休,既不懂英语,也不懂电脑,面对着全英文的网页资料,灵活多变的网络世界和英文电子邮件,一脸茫然。
她们对公司提供的翻译等服务的依赖显而易见。一位40多岁开店铺的女士说,自己是高中毕业,从没学过英语,电脑这新玩艺更是碰都没碰过,感觉自己是个文盲,一个需要别人牵着过马路的小孩,过去所有的生活经验全都用不上了。
张女士向记者反映翻译公司的网络婚介诈骗时,这样感慨自己的遭遇:“人家把我卖了,我还帮他数钱,还感谢他为自己的婚姻搭桥。我怎么就会上当呢!”其他上当的人则对记者说:“我们知道网上会有骗子,但既然我自己上网是真心找对象的,相信网上也就会有真诚的人。但却根本没想到,翻译公司就把我们骗了。还是怪自己的文化程度太低了,不会英语,也不懂电脑,以至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不良公司的学历背景
在另一家网络婚介的信息公司里,记者看到老板正在看法律条文。他说他虽然有英语证书,但发现学习法律、熟悉各种法规非常重要,这对自己的公司有好处。
工商人员告诉记者,普遍而言,这些翻译年龄轻,其中还有人有着大专院校的学历背景,能进行日常的英语对话和信件的写译,有的还持有英文专业证书,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熟悉电脑操作,能随意在网络上漫游。与入会会员相比,他们具有的高学历背景,不仅容易让会员对他们产生信任,而且能轻易控制整个网络婚介过程。
网络婚介难以管理
14日下午,罗湖区工商分局口岸工商所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人民南路某大厦,对一家注册翻译公司进行调查。据一些会员称,这家公司在网络婚介“圈中”是比较“黑”的,此前,它的会员已投诉至工商部门,称该公司超范围经营,并以欺诈手段牟取暴利。工商部门接到投诉后,到该公司扣下了大量网络婚介的文字资料。
记者随工商人员到现场看到,有四五个女子在办公室里,看样子是来收发信件的会员。见工商人员不期而至,公司的工作人员赶紧悄悄地将桌上的各种婚介资料全部收进抽屉的最底层。看来虽然有投诉,这家公司的所有网络婚介业务仍在照常进行。
民政部门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征婚是一个新现象,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对网络征婚操作上的违规情况的管理和查处,国家的政策法规几乎还是个空白,所以征婚者上网征婚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识别欺诈的能力。
老板娘“自曝”骗术
1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罗湖区湖贝路某大厦6楼的一家信息公司门前,从外表看去,这里像是一个住家。敲了半天门,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走出来,打量着记者问找谁,记者问这里是婚介公司吗?他迟疑着点头说是。记者走进房间,发现里面只有两台电脑,几堆资料和《情书大全》之类的书。此前记者已得知,这是个开张近一年的网络婚介“夫妻档”。
或许是看到生意上门,老板娘显得比较热情。一番聊天后,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发家史。
她告诉记者,她曾在人民南路的一家类似公司干了近两年翻译,因为有大专院校的英文文凭,又是刚毕业,干起活来非常卖力,一开始公司里还有两个翻译,后来老板就只留下了她。因为翻译的收入全靠提成,每翻译一封信,可以提成两块钱,她就加班加点地干活,从加班至半夜,到后来加班至次日五六点,工资最高时可以拿到六七千。
记者正在惊叹,老板娘又说,还有呢,有些工作人员也是很“黑”的,一些老外会给会员寄钱物,邮寄地址若是公司的话,工作人员就会将钱和物品据为己有,而这些内幕会员是永远不会知道的。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老板娘停顿了一下,笑称,我这里是很正规的。
次日下午,罗湖区湖贝工商所在接到该公司超范围经营并涉嫌诈骗的投诉后,对这家“夫妻档”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量的婚介登记资料,三四本练习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收费的情况。记者无意中看到其中一页上记着当天的收入:共计7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