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诈骗犯罪日益突出,且手段多变,骗局逼真。越来越多的群众落入陷阱,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提高群众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切实保障我们的财产安全。呼吁大家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认识,提高警惕,远离诈骗之害,安全健康永伴!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二、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和花样
1.中奖诈骗
二是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低价销售游戏装备,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进行汇款等等。
三是网络购物诈骗。骗子采用假链接、假网页,拒绝安全支付,诱使事主追加定金、多次汇款等方式进行诈骗。
3.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4.亲友急事诈骗
5.冒充“黑社会”诈骗
6.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7.虚假招工、婚介诈骗
8.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
9.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犯罪分子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10.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
11.诱骗受害人安装软件
犯罪分子通过诱骗受害人安装“犯罪通缉追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等软件,定制TeamViewer远程操控软件,一旦按照骗子的指令下载使用,电脑就会沦为“肉鸡”,不法分子便可趁机劫持网银,远控电脑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的目的。
三、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3)好逸恶劳、想入非非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6)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以中小学生为例: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同学们学习经历较长,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
(3)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四、如何防止电信网络诈骗
(1)要有反诈骗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不要感情用事
(3)切忌贪小便宜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有法治意识,学会理智判断和调查分析。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4)增强意识、防诈警觉
(5)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提示
1、“八个凡是”
●凡是给你宣传做兼职刷单返现的,都是诈骗!
●凡是公检法要求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凡是网上交友引诱你高额投资、买彩票发财的,都是诈骗!
●凡是索要你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快递、商家客服给你购物退款让你先打钱的,都是诈骗!
●凡是工商局、社保局、教育局、税务局要给你退税补贴的,都是诈骗!
●凡是网上办理贷款收手续费、验资费、保证金,要你先打钱的,都是诈骗!
2、“三个不要”
●不要轻易相信(不相信主动联系你的各类客服、亲朋好友,借钱转账要核实清楚)
●不要轻易汇款(不给陌生账户转账、不扫陌生人发的收款码,尽量选择延迟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