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义乌,就连风里都夹着浪漫的气息。
浪漫与经济双向奔赴,七夕节满满仪式感的背后是升腾的城市烟火气。继推出一揽子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后,我市从“吃、住、行、游、娱”等“随身小事”,到求职就业、婚姻家庭等“人生大事”,致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新义乌人感受到,义乌这座活力之城,开始从更多方面对青年人才“温柔以待”。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联合市妇联、各镇街等部门,聚焦青年人才交友、婚恋难题,全力打造“青心义乌·义young爱”人才交友品牌,成立义乌市“公益红娘”联盟,开通四条专为青年人才设计的“人才巴士”专线。通过系列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情感交流平台,帮助人才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择偶观。目前已开展人才交友活动20余场,报名5600余人次,服务人才1600余人次,心动初选成功120人次。
上下联动
构建“全周期”人才婚恋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义乌人才总量已突破38万,仅去年就有4.5万名青年大学生来义创业就业。
与此同时,融合14个镇街文旅资源,选取首批“义乌市人才交流基地”8个,设22个人才交友点,其中李祖村、缸窑村、马畈村一批富有义乌乡镇地域特色的交流基地,陆续开展了主题鲜明的交友活动,集民俗文化体验、潮流音乐演出为一体,营造浪漫的交友氛围,拉近人才的社交距离。各镇街结合“千万工程”,以人才交友活动丰富文旅产业文化内涵,打造“文旅+交友”金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的‘520’、七夕,在后宅、福田、义亭等镇街开展的主题活动,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助力广大在义的青年人才扩大朋友圈。”该负责人介绍,各级妇联执委创新交友互动模式,青年人才通过创意集市、音乐会、交友沙龙等活动深度融入义乌,为义乌发展注入澎湃力量。
巴士搭桥
推动“点单式”人才服务精准直达
8月19日下午,一辆粉白相间的“青心义乌”人才巴士,搭载数十名青年人才,从苏溪镇高新园区缓缓驶向城西街道横塘公园,共赴一场甜蜜之约。
七夕节前后,人才巴士先后驶入佛堂、义亭、稠城等11个镇街,为义乌单身青年人才架起一座姻缘的鹊桥。
为常态化、品牌化开展“青心义乌”系列人才活动,依托“党建引领、人才领衔、基层点单、部门唱戏”模式,人才巴士链接我市各镇街、部门,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开进企业、高校、村社,重点围绕联谊交友、综合服务、人才培训三大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友好的交友渠道。
队伍赋能
厚植“全方位”人才婚恋服务沃土
“到婚姻介绍所找对象花费不菲不说,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婚托。”“大家素不相识,参加活动怎么和心仪的对象‘破冰’?”……采访中,不少青年人才吐露出自己的苦恼。
婚恋中的“红娘”,一头牵着青年男女的婚姻幸福,一头牵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责任重托。近日,我市成立市级“公益红娘”联盟,为青年人才带来了“福音”。市妇联通过建立市镇村(社)三级公益红娘架构,持续开展“红娘”婚恋辅导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强专业、多层次红娘队伍,主动对接各单位人才资源,针对不同人才层次、职业特色,提供一对一、保姆式婚恋辅导,实现需求和服务的“双向链接”。
前不久,在浙江省公益红娘、义乌市婚姻家庭协会名誉会长周名松的牵线搭桥下,义乌两位单身男女成功牵手。男方年龄较女方大8岁,男生自主经商,女生在单位上班。说起这一对的成功经历,周名松认为主要是由于男生和女生都抱着比较开放的态度。
周名松建议大家,在相亲之初最好不要将条件设置得“太死”,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很多义乌单身男女比较喜欢找体制内工作的另一半,但很多在私企上班或者自主创业的单身男女其实都很优秀。
搭平台,建机制,强队伍。为贯彻落实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浙有善育”工作的具体部署,切实推进“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市妇联统筹妇儿驿站、家教指导中心等妇联阵地,植入婚恋服务,推动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如新入选的公益创投项目“青心红娘工作室”,将进驻义乌市妇儿驿站、婚姻调解室,开展常态化、无偿化青年人才婚恋辅导,针对青年婚恋中的痛点、难点答疑解惑,助力优化人才幸福生态。(余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