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构建“西子女性”新媒体矩阵
打造杭州特色的网上“妇女之家”
杭州市妇女联合会丁立燕
一、注重机制建设,扩大妇联新媒体的影响力
二、实施两网融合,增强妇联新媒体的吸引力
三、突出产品内容,提升妇联新媒体的引领力
四、完善网军队伍,增强妇联新媒体的内动力
专题二:用好“互联网”布好“妇联网”
台州市妇联
一、明确蓝图,快速建网,打通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做精队伍,培育复合型微达人。推广“群众平台群众办”的理念,广发英雄帖呼吁微友积极参与微平台建设。如网罗各界读书达人、网络主播、家教名师等“大咖”181人,成立“微课堂讲师团”,为群众带来美文欣赏、亲子阅读、家庭教育等各类优质语音课程;全市267名征集政治意识高、积极性强的热心微友为“微助理”,参与群组管理监督,形成“且加且珍惜”的浓厚氛围;以“专兼挂”相结合方式,建立各级妇联系统网军队伍1673人,全市招募网络文明志愿者1.7万人,协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二、强化导向,积极占网,突出网上工作的“先锋引领功能”
互联网为放大正面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提供了新平台。市妇联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摆在第一位,鲜明有力地突出网络阵地的先锋引领功能。
一是正面引领,发出巾帼“好声音”。充分发挥微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结合妇联特色,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将正面声音传之于众。积极开展“巾帼心向党·勇立潮头行”“三个注重宣传展播”“学垦荒共践行促成长”等线上宣传活动546场次,引导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参与群众达20余万人次;善于挖掘和放大身边的优秀典型、最美人物,推出“基层风采”“最美家庭展播”“她创业”等专题栏目,以群众亲近的“小人物”折射社会主义大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新风。
三、释放动能,高效用网,推动妇联组织的“供给侧改革”
蜕去传统妇联工作存在的“小众化”和“距离感”,多元新媒体网络的建立,使妇联工作方式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当主角”的华丽“转身”。
二是双线互动,推动工作转型。依托微平台,积极开展“魅力女性公益课堂”线上接龙报名和授课直播、“巾帼聚力·文明同行”志愿服务的线上集结发动和直播互动、“美丽庭院”创客团的线上社会招募和成果展示等;同时组织“女性微课堂”微友线下举办纳凉趴和微友会,推动“巾帼智创微市集”“女人帮公益微商城”线下举办嘉年华和开设实体店等。促进了妇联的特色服务、品牌项目、优势资源的线上线下互动联通,实现了资源与需求的有效衔接、妇联与妇女群众的无缝对接。
专题三:互联+妇联=美丽@向前
——新媒体与妇联工作创新
玉环市妇女联合会
网络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倾听妇女心声、回应妇女关切、凝聚妇女力量,成为妇联工作转型升级的时代课题。近年来,玉环妇联审时度势,立足本位,创设新载体,用好互联网,搭好“娘家桥”,推出美丽系列微课堂与“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执行官”组合项目,探索新时期群团工作改革方向,开创玉环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倾力运营微课堂,新媒体凝聚妇女力量
1.三步走搭建微课堂,花样课程吸引受众群体
二是构建微矩阵。2016年7月份,在前期运营成熟的基础上,“微课堂”全面开花,采取多群转播的新技术拓展到每一个乡镇街道。同时,妇联与组织部合作建立了“美丽巾帼先锋微课堂”,吸纳女党员加入,结合两学一做等活动开设系列特色美丽微党课。截至目前,共有500人大群37个,其中选修课群8个,覆盖家庭15000余个。一年多来,相继推出“经典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健康养生系列课程”“亲子教育系列课程”“道德教育系列课程”“法律知识系列课程”等符合妇女需求的微课250多节,转播4000余次。通过视频直播、录音推送,语音和课件同步霸屏,群内互动热络,一时之间,玉环微课堂广受群友追捧,火爆朋友圈。
2.三保障稳固微组织,群内自治提升女性素质
二是征集微助理。每个群征集7名积极性高、政治意识强的热心微友为助理,并制定值班表,一人一天,一周一轮,如周一助理负责该群周一的群规发布、舆论监督、违规举报、开课通知、课前热场等工作。同时实行微友积分制度,鼓励引导微友关心、支持妇联各项工作,并由助理后台登记,根据积分情况在微课堂不定期进行鼓励。
三是建立智囊团。广泛挖掘各个群微友力量,开展“主席的智囊团”成员招聘,近百人报名,择优录取成员43名,她们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普通家庭主妇、女企业家、巾帼志愿者、女性创业典型等等,并时时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为微课堂及妇联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服务。
3.三延伸传递微理念,多彩活动展示巾帼风采
二是成立微社团。相继推出空竹社、拉丁舞社、“花样跳绳队”“微播团”等线上线下特色团队,由群内志愿者自行组织并免费授课,其中空竹课已举办两期,参与群友80余人,拉丁舞课第一期报名超过百余人。“微播团”向各群限额招收微播音爱好者100名,并组织线上考试,由专业老师组成评委在线打分,选拔出44名优秀微主播,组织微主播们到各个“微课堂”开展美文朗读、早新闻播送等活动。微社团为微友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华、服务社会的大舞台。
三是组织微友会。2016年8月3日,微课堂首次“微友纳凉趴”在市妇联微创业扶持基地——坎门东沙社区“陈阿嬷”民宿举行,70多位来自各个“微课堂”的微友参加了“纳凉趴”,现场邀请“微课堂”讲师与微友线下见面互动,并开展了小型微课、读书推荐、抽奖以及“我与微课堂的那些事儿”采访活动,气氛十分活跃。中秋节,在国际大酒店举办“微友中秋趴”,100多位微友自带美食自演节目,现场气氛嗨到爆。玉环首届“最美金婚家庭”盛典在观光农业园举行,来自各个群的近100位微友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全场。2017年三八期间举办了微课堂成立一周年庆典活动,微友们公益售卖、旗袍秀、文艺演出,热闹非凡。2017年4月,吃货群和摄影群联合线下活动,学做美食、品尝美食、拍摄美食美景美人,真是不亦乐乎。基层各个微课堂更是结合当地妇女工作实际,纷纷组织各类富有吸引力的线下微友活动,深受微友喜爱。
二、巧妙借助微力量,“互联网+”推进妇联各项工作
一是组织微公益。端午节期间,在群内组织“公益‘粽’筹”主题活动,通过志愿者包粽子、群友买粽子的公益售卖形式,为爱心墙等公益项目筹款,共售出爱心粽10000余个,凝聚了满满的正能量。水果成熟季开展“微课堂”公益众筹售卖爱心葡萄,助力儿童保护项目活动,共售出葡萄800余箱,收获公益金近万元。随着微课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商家通过微课堂加入妇联公益活动,微课堂俨然成为一个爱心公益平台。
三是推进项目执行官制度。微课堂不仅是妇女姐妹学习交流、交友成长的平台,而且是为民服务的大平台。为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玉环妇联精心设计,借助微课堂高调推出“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执行官”制度。
1.栽好项目树。“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执行官”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并落地生根,兼顾宏观布局和微观执行。按照树状结构对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进行整体谋划、分类施策,分主干和枝干两类项目进行载体设计。主干部分主打“美丽系列微课堂”项目,将其打造成宣传、沟通、协调、培训的综合集散地,成为玉环妇联在网上走群众路线的典范,广聚人气,广纳良言,广征良策,促其茁壮成长,为妇女提供学习、服务、咨询的成长平台,为枝干项目提供丰厚滋养;枝干部分着力丰富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的内涵和外延,依靠主干项目的强大群众基础,做优做强、做深做实困难援助、居家养老、矛盾调解、女性创业、红娘婚介等各门类帮扶工作,共建共享、同舟共济,确保巾帼志愿服务枝繁叶茂。主枝干相互协同照应,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一个个项目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巾帼志愿服务的大树越发健壮,有效提升了玉环妇联在妇女群体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
2.执行官成为妇联工作强大臂膀。玉环妇联紧紧抓住执行官这一“关键少数”,挂牌招才,吸收、招募、选拔、吸收“项目部长”,广纳各类贤才,壮大妇联工作人才队伍。同时巧妙利用互联网+这一新武器,将服务内容项目化,项目目标化,把组织动员、教育引导、帮扶关爱等各项党委中心工作及妇联工作与“微课堂”有机融合,妇女儿童工作展现出新的强大生命力。各个乡镇妇联利用微课堂结合当地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活动,也取得很大成效。目前,玉环市妇联拥有来自各行各业项目执行官正副部长30人,项目成员300多人,更吸引了不少拥有高学历、高专业水平的男性参与其中。执行官们工作热情高,思路新,点子多,妇联工作臂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3.妇联成为妇女群众真正娘家。玉环妇联微课堂建网上妇女之家,为妇女群众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学习交流成长平台;线下打造实体“巾帼志愿者之家”,设置各类项目工作室,同时提供健身室、茶室、休息室及厨房等场所,为执行官们建造一个温馨之家。各乡镇复制市级微课堂操作模式,在各自微课堂内吸收了一大批巾帼志愿者参与到当地妇女工作中来,一呼百应,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妇联的各项工作得以良好落实。自打出微课堂和“巾帼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执行官”组合拳以来,妇联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服务群众更加贴心,凝聚人心更加有力,获得了群众热切的回应和高度的肯定,营造出干部爱群众,群众夸干部,干群同心干事业、创和谐的美好局面。
目前,经由我市宣传部整合提升后,玉环妇联微课堂工作已于8月初在全台州市妇联系统推广。更有全国各地300多名妇联干部在我们微课堂体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新时代和新媒体技术给妇女工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借助微课堂这一有效载体,玉环妇联通过网络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生动局面,得到了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真正实现了群众工作群众做,为群团改革工作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专题四:“线上+线下”服务妇女创业创新
义乌市妇联
近年来,义乌实现了从实体市场“一枝独秀”到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比翼齐飞”、融合发展的华丽转型。义乌市妇联把服务妇女创业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群团改革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紧紧依托义乌市场和电商两大优势,在“市场带千村”来料加工服务体系的成功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打造以浙江妇女创客园为龙头,联接展会、基地、团队,“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妇女创业服务平台升级版,逐步形成了立足义乌、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服务体系,在引领女性创业创新、促进家庭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义乌市妇联敏锐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深入调研妇女创业就业的新机遇、新变化、新需求,以中央部署群团改革为契机,谋划在全国妇女培训基地、省妇女来料加工推广中心的功能上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义乌市妇联一方面积极向省妇联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争取义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借助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2015年10月,“浙江妇女创客园”在国际商贸城核心区域挂牌成立,与“浙江省妇女来料加工推广中心”合署,同时吸纳了5个地市妇联的来料加工办公室入驻。
浙江妇女创客园总面积500余平米,由省妇联主办、义乌市委市政府、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义乌市妇联承担日常运作管理工作。省妇联提供妇女儿童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有效整合了市场、电商园区、女企业家协会、创业导师团队以及各地妇联等资源,为全省女性创业者提供集产品展示展销、业务对接、研发销售、信息共享、电商培训、创业孵化、创意实践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成为女创客们的“她经济摇篮”,被各级妇联誉为“学习交流的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