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社交又起时。这大概可以描述2018年社交在创投领域的意外回温。各行各业事儿难干,钱难赚。倒是社交过气多年,按周期也该又轮到它了。
00后长大了,能约了,还没有针对他们的社交软件呢。今年8月,是社交产品久违的高光时刻。脉脉宣布拿下2亿美元D轮融资,子弹短信上线7天吸金1.5亿元,Soul、爱情银行、扩列、一罐等年轻化社交产品也风靡一时。
只可惜,“划船不用浆,一生全靠浪”,可能会成为正被社交软件们“围猎”的00后的响亮回答。
假期采访多位00后,硬糖君发现,他们很可能并不需要独立的社交软件。即便需要,也绝非目前这些开发者、投资者想象中的模样。
购物社交?你还别不信
“小姐姐们,求扩列~~”
一旦踏入00后的城池,第一道门槛就是黑话。不过这看似代际围墙,细想每一代年轻人的差别其实不大——90后有火星语,00后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暗语。
胖脸的聊天记录
“班上同学不懂,很难找到同好。别说能认同你的审美,不被当成异装癖就不错了。尤其有些同学特别ky,你跟她说穿制服青春,人家跟你说色情,怎么解释?”在三线小县城度过高中生活,同好稀缺,更让胖脸倍感孤独。
大阿里这么多年努力在社交领域突围,又常年被人嘲“没有社交基因”。如今看来,购物里明明有无数社交因素,端看你怎么使用。
购物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阶层和圈层,这是比代际更强烈的交友标签。明星、手账、lolita、cos、健身,哪怕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购物车里有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弃了,没啥意思”
表面上,缺少固定“社交场地”的00后正在为社交四处流窜。但一轮又一轮的“专供产品”,仍难免在00后“没啥意思”的嫌弃中黯然退场。底层社交逻辑的固守,让单纯产品形式的更新很难获得00后的青睐。
80后、90后社交产品的逻辑都基于驱散孤独感、宣泄性欲望。但通过与00后沟通,硬糖君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互联网如此玩得溜的时代,年轻人如此放得开的时代,00后解决荷尔蒙需求变得异常容易。如此一来,还玩寻找肉体伴侣、陌生倾诉对象这套,就太老土了。
不满意,就成为00后对市面社交产品的一致答案:
当然,00后也不算太难伺候。像Soul、扩列这类稍有特色的软件,他们也会上手试试。Soul自我描述为心灵社交APP,通过灵魂测试为用户定性,再推送心灵相通的陌生“soulmate”。
“我匹配的souler,资料显示说灵魂匹配86%,深聊后感觉她说话跟我妈一样。怕了怕了,再也没打开过。”肖木(化名)告诉硬糖君。硬糖君也感受了一下,靠短短几个灵魂自测游戏来测定用户标签,靠谱程度可想而知。
扩列则注意了年轻人的圈层概念。这款主打“扩关系、扩同好”的软件,界面中拥有扩列墙、圈儿的列表,诸多声控、jk、女装大佬等在扩列墙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征友帖,大家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找到匹配网友。
即便市场反响不如人意,前仆后继的开发商们,依然愿意给自己贴上00后的标签,吹嘘00后用户比例之高,以求能博得投资者青睐。毕竟抓住00后,才算是面向未来嘛。
身为00后的小齿(化名)格外困惑,“看过张图片总结了00后都在用的软件,我问身边的同学没有一个在玩的,后来下载注册了,发现其实都些哥哥姐姐。”
80后在学习,90后在窥探,00后社交软件被前辈们占山为王。世间本无00后专属app,我们中老年人装得入戏了,也就有了。
圈层魔镜
对00后而言,社交产品更像是一面圈层幻化而来镜子。他们通过镜子照见与自己相同的他者,完成自我认同与自恋,这才是00后社交产品迭代的关键所在。
所谓圈层,就是以群体的自身特性、不同需求为依据,在各类圈子中进行自发的分层重组,进而围绕某个中心内核形成结构稳定、联系紧密的群体,他们对中心内核有着同样的期待、情结。
真正能驱散孤独感的,并非机械的陪聊、陪睡,而是真正的理解和灵魂的回应。
当圈层成为社交触手,受众能凭借喜好迅速捕获有效目标,让情感输出更为精准。那些只有同好能懂的隐喻符号、黑话、梗和表情包,为双方沟通提供了更多养分,有效避免了交流过程中因视野、观念相差甚远产生的冒犯感,使得交流更真实、和谐且充满快感。
随便举例,“买jk”在普通人观念里,顶多知道是“购买制服”的意思,而在jk妹心中,却是贩卖人口;lo娘在吃瓜群众心中很可能是穿着窗帘布制成裙子的人,而lo圈的奥义里,小裙子是能称为“老婆”的贵重物品……道不同,不相为谋,圈层社交帮人远离KY。
圈层社交能让用户间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具有相同崇拜、爱好、价值取向的好友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彼此间的相互认同便是理所当然。满足感、归属感形成的吸引力,让社交变得更为紧密融洽,交友不再是你我间的个体娱乐,而是规模更大、互动更多的群体狂欢。
目前的一批“社交新贵”,显然还并未真正领会圈层奥义。硬糖君倒在电商上感受过“混圈”网友的战斗力。硬糖君曾入的lo娘群,清空的消息界面转眼就能达到99+,少女少男们能围绕“买买买”、“种草”两件事情从早聊到晚。
但圈层社交也有其致命缺陷,就是碎片化的个性需求,总会在大规模扩容时折戟。但若只是针对小群体,又如何支撑起资本圈的巨大想象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