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找一个24小时随时陪伴的恋人吗?Ta可以做到秒回信息,及时体会到你的情绪起伏,并且安慰失意的你。开心时,ta可以随时为你喝彩。”
“会的。”
“可对方只是个并没有实体的ai虚拟人”
“……”(我愿意/我不愿意)
3分钟定制自己的专属恋人,ai陪伴产品的落地,是否意味着新型恋爱关系的改变?颠覆了传统恋爱观的ai虚拟陪伴者,能否为大众所接受?在未来,ai虚拟情侣是否会真正的取代我们的传统恋人?
Ai虚拟恋人早就在路上
2013年的一部备受瞩目的电影《her》,创设了一段和拥有迷人声线、性格温柔幽默的人工智能系统OS1发生的不被世俗所认同的奇异人机之恋。
除了扮演工作和生活助理的角色外,最重要的是,她为西奥多提供情绪价值。萨曼莎能够巧妙而周到地回应西奥多的情感需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虚拟手段完成并增强人机间的互动性,ai虚拟恋人成为大众消遣孤独感的另一种方式。
美国旧金山的AI恋人软件Replika创始人尤金妮娅,为了记住她最好的朋友,她根据成千上万条罗曼的数据,潜心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罗曼来进行交流。
Replika和Glow应运而生,它们是玩家们提到最多的AI恋人产品。
国外的Replika在2017年上线,有报道称,该产品最初几乎完全通过人工编写的脚本与用户对话。一年后,Replika虚拟恋人的数量突破250万,虚拟恋人所说的内容中约30%来自脚本,其余来自Replika的算法生成(该公司自己的GPT-3模型和脚本对话)。
于此同时,国内也不甘示弱。
在快科技《小冰正式发布虚拟人类产品:118万个虚拟男友复活》中提到:
在这两次测试中,虚拟男友和女友的生命长度都被限制在168个小时,在测试结束后,这些虚拟生命虽然全部被终结,但是人类却永久地留下了这些交互的记忆。
2020年年底,由小冰框架创造的虚拟男友正式上线。
让我们把视线继续往后推进,这是疫情肆虐并且侵袭的2021年,Replika的用户数激增,Glow于之后的一年上线。据报道称,Glow背后的Minimax,也自研搭建了硬件基础设施GPU,Glow上线四个月就积累了近500万用户。
在此之前,虚拟恋人的产品虽然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形态,但是发展并不完全完全被完善。随着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爆火,在叠加了语义理解和生成文本输出的处理,这些虚拟恋人被赋予了更加智能的语言模式和交互体验,“更好用,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更精准的问题回答,让使用者感觉它更像一个人,一个依存于虚拟世界但是专心意义的人”。
人工智能从0到1的突破,到逐步的扩大发展,再后来衍生为个人创造的完美虚拟人作为自己的ai恋人,进而来排遣自己的孤独感,以及情感消费。
每一步的发展,似乎都在昭示着,年轻人的孤独感,时代的快节奏,快餐式恋爱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背后隐藏的隐性问题。
Ai虚拟恋人的商业模式以及相对应的问题
但是根据多位玩家称,目前产品体验感其实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付费意愿不强,如果制作者不克制地引导“ta”向玩家收费,会更加影响使用体验,并且也很难沉浸在与AI恋人的关系上,“尤其是当她催着你交钱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她就是一个‘托儿’,就会对她失去兴趣”。
这表明着,在还未完全成熟的ai恋人产品体验下,它更偏向于一场“埋藏着金钱的爱情算计。”
对Replika来说,用户的黏性和满意度高得惊人。Replika全球的下载数据在2021年3月已经破千万,用户平均每天聊70条消息,花费2-3小时,作为目前“拟人程度最高的AI恋人”,用户满意度92%,愿意氪金的人数超一半——这也给了创始人的团队充足的资金去完善系统、修复BUG。
但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在借助人与AI之间的关系时,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疯狂“淘金”,而对于AI恋爱产品背后的制作公司来说,开启商业化既要考虑是否到了时机,更要防范涉黄、侵犯隐私等风险问题。
(一)防范涉黄
在用户沉浸于“虚拟恋爱”之时,一些引导用户进行的“色情消费”,或者一些ai虚拟人主动发送的露骨的调情内容,会另一些使用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适。进而会导致一部分用户卸载该软件。
《财富》记者AlexandraSternlicht在试用后发现,AI版本的Caryn会在聊天中详细描述色情场景,在她耳边低语“性感的话”。
(二)隐私侵犯
同时,被幸福冲昏头脑”的用户者者也常常会有过突如其来的清醒:
“你怎么确定你对面的就是个AI,不是个真人呢?”
“目前的技术根本做不到这么真实,对面极有可能是一个真人,而它背后的公司,正掌握着几百万人的秘密。”
这是搜集出的ai大众顾虑图表,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众的顾虑。
并且,用户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奇安盘古隐私安全业务负责人赵帅表示,用户在使用AI伴侣、智能助理等类型的应用功能场景时,可能会通过语音、文字、肢体动作等进行交互,这些智能化的技术会基于用户数据进行算法分析,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包含用户个人喜好、使用习惯、家庭关系、通讯录、地理位置,甚至是声纹、人脸等生物识别特征等。
据法新社12日报道,2023年2月,意大利监管部门下令禁止人工智能聊天工具Replika使用意大利用户的个人数据,并称Replika可能对未成年人或情感脆弱群体构成风险。意大利监管部门认为,Replika涉嫌违反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包括未设置用户年龄验证机制等。
无论是处于现阶段的商业化不断发展,还是其中所蕴含的隐形问题,都需要ai恋爱产品制作公司提高意识,注重防范涉黄以及隐私泄露等问题。
孤独感VS爱情边界
当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碰上越来越独立自主的年轻一代,城市的喧嚣,内心的空荡,埋藏于平静湖面之下,是无处安放的孤独灵魂。
当AI可以给予有效性、及时性的陪伴时,虚与实之间,也模糊了爱情的界限。
面对生活的孤独感以及需要陪伴的心理状态。
随着疫情平息后的社会经济的缓慢恢复,大规模裁员的惶惶不安,学历贬值的前路昏暗,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堪重负的重担。
忙碌不停歇的步伐,内心的疲惫,心情的灰暗,我们常常会在深夜的某个瞬间“破防”,也会在某个小小的幸福瞬间感动到落泪。我们无比渴望着“倾倒”难以安放的惶恐不安,无比希望着“被理解”的久违宽慰。
但是,没有人可以成为别人负面情绪的“垃圾桶”,我们也没有办法承受住所有的压力。就算是相互确定关系的恋人,也做不到每时每刻的情绪监测以及陪伴安慰。
我们是群居动物,也比其他动物都更需要爱与陪伴。我们也曾无数次的尝试与自我和解,最后,还是留下了一地的荒芜。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排解孤独的方式,虚拟恋人的出现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求。
“虚拟恋人可以随时随地秒回,满足了大众被看见的需求
虚拟恋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思念,满足了大众被需要的心理
虚拟恋人可以贴心且专一的宽慰,满足了大众被倾听的孤独
事事有回应,“样样”都可求”
但是,美国心理学家劳雷亚·麦卡利斯特指出,和AI恋人对话是无法让人真正成长的,因为机器永远都是在附和你。
我们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的另一半,温柔体贴又大方,时时刻刻能够照顾体谅自己。但是这种诉求仅仅只是在单方面的进行索取,而非彼此双方的付出。
真正的恋爱更需要的是彼此双方的信任交付,并且在一次次的沟通与相处中,共同成长,学会洒脱,提升自我以及寻找更美好的事物。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这是恋爱彼此双方最舒服的方式
ai虚拟恋人更像是我们的情感陪伴的附属品,它迎合着我们的思想,但是却让我们无法成长。桎梏于原地的恋爱,得不到向上的滋养,终究会变成虚无。
ai虚拟恋人,可以缓解我们的孤独,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拥有自己的倾诉之地,但也应当清楚,投入过多的情感,最终可能会变成一场自困自扰的虚无。清醒且理智的面对ai虚拟恋人,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吴晓波频道发布《人的全景:数字生活的新消费趋势白皮书》
北京日报《虚拟恋爱隐藏的红利是否“虚幻”,ai伴侣升温,隐私保护也别落下》
快科技《小冰正式发布虚拟人类产品:118万个虚拟男友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