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港剧的优势赛道是悬疑、犯罪、刑侦、商战等,但现在观众的口味已经多元化,审美也一直在迭代,港剧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
在2023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中,前5名有3部作品都是80后导演执导。电影的新生代力量,对于题材创新和年轻观众审美把控有着天然优势。在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看来,市场对年轻化的渴求,对香港电影来说也是巨大机会,“能让更多年轻导演进入行业”。
在不久前落幕的2024香港国际影视展上,阿里大文娱发布“港艺振兴计划”,未来5年将在香港剧集、电影、演出和青年人才培养等四大领域投入不低于50亿港元。计划的共同发起方还有安乐影片、笨小孩影业、东方影业、欢喜传媒、寰亚传媒集团、寰宇娱乐、美亚娱乐、天下一集团、TVB、邵氏兄弟、英皇电影等。
曾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港剧港片,或将有新的面貌和前路。
“港风”再起。
“新港剧”迭代,观众“破圈”
数据还有一些有趣的变化。比如,从地域看,粤港澳大湾区毫无疑问是港剧的主力观众,但你可能不知道,东北三省的比例也很高;以前西南地区看港剧的观众比较少,但《新闻女王》播出后,西南地区用户上升近10%。
“观众想看的永远是新东西,他可能会为情怀埋单一次两次,但不会永远为了情怀。”钟澍佳认为,港剧要获得新发展,必须改变,“一是技术,我们在内地拍剧都知道,制作规模和拍摄状态都非常专业化,和日剧韩剧美剧没有太大差别,港剧在这方面落后了;二是审美,现在的观众看的是全世界的剧,不能再拿20年前的‘老梗’出来”。
在“港艺振兴计划”中,优酷副总裁谢颖发布了“新港剧”片单:其中,《新闻女王2》提上日程,《执法者们》正在拍摄,《家族荣耀之继承者》已杀青;合作伙伴涵盖TVB、邵氏、寰亚、乐道互娱、天下一等众多香港制作公司。
什么是“新港剧”?谢颖认为,更重要的是题材、类型的多元化,“以前港剧的优势赛道是悬疑、犯罪、刑侦、商战等,但现在观众的口味已经多元化,审美也一直在迭代,港剧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让更多年轻人被“看到”
有观众觉得,港剧看来看去总是那些“老面孔”,即便是大热的《新闻女王》,主演佘诗曼、马国明也是70后演员。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乐易玲也不讳言,现在的“著名”香港演员出现年龄断层,观众喜欢看的,年龄基本在30岁、40岁以上,“这是整个香港影视圈的问题”。
但港剧新力量也在悄然生长。比如,《新闻女王》中的配角起用年轻演员,编剧团队中也有新生代的加入,他们的创作思路和以往TVB的“套路”不同,诞生了很多“金句”。“我们希望‘以旧带新’,让更多年轻演员被观众看到。TVB和邵氏的年轻艺人都很希望有机会拍一些与内地合作的项目,不管什么题材,不管有没有对白,都可以。”乐易玲说。
在本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阿里影业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宣布达成5年战略合作,为20位优秀的青年电影人提供奖学金。浸会大学方面表示,他们的年轻导演非常希望有机会到内地参观学习,加入内地影视项目做实习导演。
阿里影业与寰亚传媒集团也宣布了与新生代导演合作的电影项目,包括由香港导演刘伟强监制、李光耀执导的悬疑推理电影《冒名顶替》、导演卓亦谦的电影作品《三杀》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演员甄子丹说,希望多办一些年轻化的电影节,让更多年轻人产生互动。他回忆,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内地电影人合作,“现在我们更多讨论创作和创新,很少会区分你来自内地还是香港,都是中国电影人”。
90后香港演员洪浚嘉最初被观众“看到”的角色,是《破冰行动》中的“港仔”钟伟,而他之后的角色,如《巡回检查组》中的黄四海、《人世间》中的彭心生、《拯救嫌疑人》中的丹温,已没有“香港痕迹”。
“没有明星光环的年轻香港演员,想要在内地的主流作品中得到主流角色,一开始会比较难,因为语言能力、对内地行业生态的理解等都会有所欠缺。行业不可能迁就你,那就需要我们主动带着诚意去融入。”洪浚嘉相信,“好演员哪里都需要。”
港剧港片是要给所有华语观众看的
洪浚嘉记得,小时候会看不少从内地引入的影视作品,如《三国演义》《大宅门》《康熙王朝》,“我感觉大部分香港观众有共识,古装片得看内地的才正宗”。而如今,洪浚嘉认为,两地观众的口味日益合流,根本原因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有着共通的喜怒哀乐,“都愁就业、买房、婚恋……”“我们也看《人世间》《狂飙》,《人世间》讲内地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但情感是相通的。”
“港剧以前是给香港人看的,未来要成为给所有华语观众看的。”谢颖说,“港剧曾经引领一代文化潮流,后来才有了韩剧、奈飞。今天我们将影视产业作为香港的一个新质生产力,让华语影视能够成为未来的全球文化风向标。”
李捷也谈到,过去内地公司参与香港电影的方式其实主要是投资,“坦率来讲,没有一家真正的内地电影公司在香港组建自己的团队,参与度不高”。在本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阿里影业透露,已受邀加入香港影业协会、香港电影商协会;阿里影业全球第二总部将正式落地香港。
在本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我们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内地与香港在文创产业方面的合作,推动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等提案。他建议,以大湾区为试点,放宽两地合拍片在拍摄场地、主要演员等方面的限制;发挥香港的国际化背景以及“东方好莱坞”的电影产业优势,推动香港电影产业进入内地,既为香港电影开拓市场,亦借助国家“双循环”机遇推广至全球华语地区。
甄子丹曾向媒体表示,希望香港电影产业能与内地电影工业化水平尽快接轨,同时透露了自己拍摄“叶问”系列电影的原因:“叶问”系列电影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要用电影向世界宣传中国。
在钟澍佳看来,影视作品的地域文化差异必然存在,但并非没有机会打破,“很多年前,周星驰的《功夫》《少林足球》,就拿‘功夫’和‘足球’两个元素来‘破圈’,因为这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
李捷认为,香港是未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最佳窗口之一,“其一,香港电影本身是最早实现国际化的华语电影,比如成龙电影在全球票房市场都有收获;其二,香港有成熟的电影市场、人才机制和电影工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