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关心衣食住,投资快乐产业,郭广昌还以2015年为转折点,收缩海外战略,重新聚焦中国市场。
如果资本市场有“中国巴菲特”,那么,他的代表作还是需要在中国市场来树立。中国消费,正是郭广昌看中的,那长而厚的雪道。
豪饮白酒
每当白酒板块飘红,最春风得意的,当属郭广昌。
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两家在同一时期被同一人控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公司原主营业务为商业、黄金、餐饮等,比较符合那个时代国资业务打包上市的风格。豫园商城之外,老庙黄金、亚一珠宝、南翔馒头店等知名品牌均在其麾下。
2020年,豫园股份旗下珠宝时尚业务虽然取得了221.68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毛利率仅为7.83%。至于百货及餐饮业务,本身体量就不大,在公司中的占比较小,且盈利能力处于大幅下降之中。
在郭广昌手中沉寂了十多年,豫园股份终于在2017年开始焕发新生。当年,复星以快乐时尚产业平台的定位,对公司开展重大资产重组。
第一个被注入的重要资产,却是复星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复地地产。该公司2011年在港股退市,6年后以这种方式,间接重返A股市场。
去年,豫园股份旗下房地产业务,共计实现销售金额147.01亿元,销售面积83.34万平方米,实现结转收入171.75亿元,结转面积97.26万平方米。
至此,豫园股份的业务遍及零售、珠宝、餐饮、地产、农业、白酒、手表、大健康等领域,公司由一家上海本地的商业运营公司,成为复星旗下的大消费控股平台公司。
梳理豫园股份的业务构成可以发现,面子是业务占比最大的黄金珠宝,里子是盈利能力最强的房地产业务,未来,则要依靠近几年投资的这些消费类业务。
大消费版图
豫园股份在消费行业的资本运作,只是整个复星大消费布局的一部分。
2002年底,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开始买入青岛啤酒的股票,3年后持股比例达到27%,成为公司二股东。2009年,合并后的百威英博,为了规避反垄断审查,将所持的青岛啤酒19.99%股权转让给日本朝日啤酒。
2017年12月,复星斥资55.48亿元,接手朝日啤酒所持的青岛啤酒股权,接力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当时,郭广昌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回忆自己和青岛啤酒的故事——这么多投资项目,能让他有如此共鸣的,也就只有这一个。
如果说投资青岛啤酒是搭了顺风车,那么,复星在文旅行业的纵横捭阖,更显其资本操盘能力。
创立于1950年的ClubMed,是世界上最老牌的度假村运营商。2010年,复星国际开始对其进行小规模投资,同年,该公司在中国开展度假村布局。4年后,复星国际收购ClubMed90.1%的股权,将其私有化。
2009年,复星国际成立商业事业部,即复星旅游文化的前身。2014年,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项目开始建设。
2016年,复星旅游文化正式成立,将亚特兰蒂斯等自有项目,ClubMed以及后续收购而来的CasaCook、Cook’sClub、ThomasCook等运营条线,两条线拧成一股绳,赴港上市。
如今,港股上市公司复星旅游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龙头。
复星系的核心为港股上市公司复星国际,从2017年开始,该公司将旗下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分别对应着医药、消费、金融、能源等业务条线。
前几年,快乐板块收入占比最小,到2020年,该板块已经成为整个复星系最重要的业务。
而且,这些还只是复星大消费投资案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大公司。
复星旗下各种基金,投出去的早期及中期项目,数不胜数,要想统计具体数字,几乎不可能。
举个例子,亚东北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复星系非常普通的投资平台之一。该公司对外投资的明星消费类项目就包括停简单、火火兔、鹰瞳科技、超级猩猩等。
崛起之路
很难想象,现在能包揽大家衣食住行的郭广昌,小时候,却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
他196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父亲是石匠,母亲是菜农。14岁那年,父亲干活时发生事故,右手落下残疾,原来清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1985年,郭广昌从当地最好的东阳中学考入复旦大学,却选择了最冷门的哲学系。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们流行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做生意赚钱。
上大学时,郭广昌曾一个人骑自行车到北京,后来又带着一群学生骑车南下海南,感受到“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商业的种子就此种下。
这两次游学,也给郭带来了实际的价值,让他得以留校任职,工作之余兼职干起了市场调查。没多久就被人举报,他索性离职创业。
1992年,25岁的郭广昌带着借来的38000元,和复旦校友梁信军一起,成立了广信科技,专门做信息调查,通过元祖食品等项目站稳脚跟。
1994年,在梁信军的介绍下,郭广昌找到复旦大学遗传工程系的汪群斌、范伟,计算机科学系的谈剑,进军生物医药,并将公司名由“广信”改为了“复星”——复旦之星。这就是后来江湖人称“复星五剑客”的起点。
当年,复旦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复星作为唯一的市场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溢。
1998年7月,复星背靠复旦,作为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拿到了当年民营企业唯一的一个IPO资格,上市募资3.5亿元,摇身一变成为沪上生物医药领域的第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当年,公司营业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78.83%,净利润6166.30万元,同比增长55.60%。
以生物医药业务为核心,复星进军房地产,时年刚过30岁的郭广昌,已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之一。
两大业务板块稳定之后,通过企业上市看到资本市场魅力的郭广昌,拉开了资本化转型的序幕。
2007年,其核心投资平台复星国际登陆港股市场。至此,郭广昌成为新任上海首富。
总的来说,那个阶段的郭广昌,以医药、资源和金融为投资重心。
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之后,复星跟随那一轮出海大潮,到海外市场疯狂并购,将复星葡萄牙保险、美国AmeriTrust保险、德国私人银行H&A、葡萄牙银行BCP等项目收入囊中。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复星在海外差不多投资了36个项目,投入近100亿美元。
2016年的数据显示,复星系核心平台复星国际收入739.67亿元,葡萄牙及其他海外国家级地区的收入437.14亿元,占比59.10%,第一次超越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规模。
破关转身
2015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那一年,万达王健林开始自己的全盛时期,力压马云和马化腾,成为福布斯中国首富;也是在那一年,“别让李嘉诚跑了”响彻互联网,如今看来,李超人的撤退,给很多人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郭广昌也是在那一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关卡。
尽管复星2012年便开始转向消费领域的投资,郭广昌也一直在强调,复星的战略是基于中国市场的全球化。但是,他手中的天平,还是在那几年逐渐偏向海外市场。
当传言的黑天鹅袭来,复星系公司股价大跌,事件的影响持续了很久。
现在回过头去梳理复星的投资路径会发现,改变,从那个时候加快了。
首先,强化中国市场。虽然这几年,复星也投资了不少海外项目,如印度医药公司Gland,在复星控股后,成功登陆美股市场。但是,这些项目已经不再是郭广昌的重点,同时,公司也会强调这些国际化项目与中国市场的关联度。公司的重心,逐渐回归到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一个人的方向,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公司如此,商人也同样如此。
而且,郭广昌投资消费行业时,一个明显的风格是,抄底。
复星2017年投资青岛啤酒时,中国啤酒行业经过2014年-2016年的调整期,刚刚回过神来。随后几年,以高端化为主导的啤酒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青岛啤酒捷报频传,市值稳步回升。之后,复星从2019年开始陆续减持,最终投资回报高达数倍。
这是华尔街最经典的操盘手法之一,当长期看好的优秀公司,处于各自的业务低谷时,投资成为它们的股东,帮助它度过逆周期,获取超额收益。
复星正在把这种模式运用到都市丽人的二次创业之中,能否复制高瓴资本投资百丽国际的战绩?
郭广昌被称为中国的巴菲特,复星对应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当然,两者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公司的市值。
伯克希尔哈撒韦长期稳坐世界股王宝座,最新股价为42万美元/股,市值超过6200亿美元。而复星系的核心平台复星国际,最新市值仅为723.63亿港元,复星消费业务的运作平台豫园股份,最新市值仅为372.22亿元——其控股的舍得酒业和金徽酒,市值就分别达到了816.89亿元和187.58亿元。
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郭广昌,拿自己公司股价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