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myYuXuanLin(CarletonCollege王晓东实验室)
IthasbeenanabsoluteprivilegeandhonortohavespentfiveweekslivingandlearningatNIBS.NeverbeforehaveIhadtheopportunitytodosuchindepthworkinabiologyresearchlab.Duringthepastfewweeks,IhavetrulybeenlearningbydoingandhavehadthechancetobecomeveryfamiliarwithmanylaboratoryresearchtechniquesthatIhavepreviouslyonlylearnedinclassrooms.
MostofmyworkhasbeenfocusedoncreatingcelllinesofHT29cellsthatexpressMLKLproteinswithspecificfluorescenttagsandpeptidetagssothatwecouldvisualizetheoligomerizationofMLKLontheplasmamembranebetter.IwouldnothavebeenabletodosomuchoftheworkthatIdidifitwasnotforthehelpandguidanceofmymentorinthelabwhohadalreadyworkedouteverystepandhelpedorderprimersaheadoftime.EventhoughIknewverylittleatfirstabouthowtodomanythingsandalsooccasionallyscrewedup,Ireceivedpatientguidancefromeveryone.SometimeswhenthingsinthelabdidnotturnoutasIhadhoped,IthinkbacktothepreviousscientificpaperspublishedbyWanglabsIhadreadduringmyfirstcoupleofweeksatNIBSandamremindedtostayoptimistic.Thiswholeexperiencehastaughtmethatscientificresearchcanbeaslowandhardprocess,butitisimportanttoalwayskeepinmindthebigpictureandtolookbackonceinawhileandseehowmuchhasalreadybeenachieved.
ThecommunityIhavecometoknowatNIBSisoneofakindwithsomanypeopleworkingandsupportingeachothertofostergrowthandacademicexcellence.Ithasalsoopenedmyeyestotheincredible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hereinChina.
Lastly,IwouldliketosayasincerethankyoutoeveryoneatNIBSforopeningtheirinstitution,theirminds,andtheirheartstousthesepastfiveweeksandIhopeourpathsmaycrossagaininthefuture.
2.崔易(波士顿大学齐湘兵实验室)
NIBS真的挺有意思的,真挺有意思的.当我第一次到达这里参观的时候,它让我这个在北京生活了近十年的人有点意外:隐蔽的门脸藏在北京夏天的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后面,一不小心你就把车开过好远,一进门才发现别有洞天;安静的办公环境,一尘不染的接待大厅,还有匆匆忙忙又在沉默中带着一丝协调和整齐的工作人员,更不用提过硬的硬件设施了.这跟喧闹的北京城差的太远太远了,NIBS更像一座邻近首都的小城,一年四季里都吹着与俗世不染的风.
在我还没进入所里的时候,我是一个聒噪且爱热闹的人,比起平日里研究所里一丝不苟科研至上的生活,起初我更期盼年会的充实活动和听国内生化领域各个细小分支的大牛们讲故事的机会:跟同学打打羽毛球,在湖边聊聊天,组织活动唱歌等等.但是我真的到了NIBS并在这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里呆了一周之后,我渐渐就习惯甚至乐在其中.我确实不是一个能够坐的住的人.NIBS有种魔力,有种气质吧,好像有种在它生命开始时就流淌在血液里的安静.这份认真的安静让我这个不安分的毛头小子塌下心来,能够融入进这氛围里来,能够理解为什么实验室的灯光在深夜里闪闪发亮,理解这份在沉默中强大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份认真,不知要人在世间浮浮沉沉多少年才能学到.
更让我难忘的是所里的人们,人是活的,不是一丝不苟千篇一律的实验机器.所里的人们大多都是可爱的.有对我认真负责,悉心教导,拿着纸笔一遍一遍跟我这个小白解释生物原理的师兄;陪我在宿舍彻夜长谈的summer同学;在贵宾厅里一遍一遍排练搞笑舞蹈的大男孩儿们;在好声音晚会中默默付出的学生会组织者们;在台上演绎天籁之音的歌手们.NIBS是国内顶尖的研究所,我知道,我相信你们也清楚,但它更是一个大家庭,它拉扯着所里的所有人然后将我们融在一起.搞科研的人不一定无趣,只是你对他们了解不深.说真的,我很珍惜和大家和NIBS在一起的日子,今夏的清凉夜晚有天南海北来的,优秀的,真挚的人们陪伴,实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我很开心能够在NIBS做这一个月的summer学生.说真的,一个月是一个体验的旅程,也远远谈不上在科研上取得什么成果.但当我每每想到那个夏夜我过完忙碌的一天,我回头时额角留下的汗水和自然而然的笑,那是我在海边拾起的宝珠,那是我仲夏夜的冒险梦。
3.邓顺宇(郑州大学徐墨实验室)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一转眼,来NIBS都已经一个月了,暑期活动也接近尾声,从接到入营通知时的忐忑与兴奋,到即将离开时的难忘与不舍,一切好像是昨天才刚刚发生,让人留恋。在世界顶级的科研Wonderland,与严谨认真的科研人员为伴学习交流的这个夏天,注定是我最难忘的夏天。
初到NIBS,让我眼前一亮的便是大小食堂西餐厅,不仅物美,而且价廉,我还记得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霄师兄让我去称一下体重并说,相信我,你走的时候会胖的,当时还不相信,事实证明,我的霄师兄不仅能做科学家,还能做“预言家”,周末的一元餐,西餐厅的半价餐以及年会的顿顿自助,家人根本不用担心我在外边变瘦。
进入实验室之后,师兄师姐们对我甚是照顾,会耐心的教我做最基本的实验,就连做PCR,跑胶,提RNA他们都会认真的看着我做,不急不躁,对于仪器使用的细节以及手法也会毫不吝啬地教给我,让我的实验做的更加精准,而我也对文化衫上的“WonderlandforScience”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一般都是赶最早的班车过来,坐最晚的班车回去,就连周末也都不例外,在这里,他们很纯粹,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文献,做实验,对待实验十分严谨,实验室里的仪器的陈列,使用,各种事情都严格按照规范来,认真严谨的实验记录让人不禁为之赞叹,向往!
最后,我要感谢在这里的所有人,感恩这个夏日有你们,让我的生活增添了这色彩斑斓的一笔,祝福实验室越来越好,CNS越来愈多,祝福各位师兄师姐学业有成,生活幸福,祝愿NIBS的每一个人都能万事胜意,未来可期!
4.樊洪轩(山西医科大学郑三多实验室)
一、初始
终于还是到了与NIBS分别的时刻。心里面有的是不舍,有的是感恩。
二、旅途
三、积淀
NIBS对我来说是一段十分宝贵的经历。在未来,我会上临床,发现临床问题,会去做科研,解决问题。在NIBS学习到的技术,思维将会潜移默化地引导我……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无数篇paper要读,还有好多protocol要学,我希望自己在治疗疾病缓解病人疼痛的同时,能够善于发现临床中的问题,将之转化为基础科研,运用良好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扎实的实验操作从本质上攻关疾病,真正地造福人类,使人们更幸福更有质量地生活。
再次真诚地感谢NIBS,感谢NIBS遇到的每一位可爱的人!道阻且长,吾将逆流而上!
5.费圆(湖南师范大学刘清华实验室)
温暖的老师和工作人员
实验室学习生活
真的要离开了才知道有多不舍,还想再抱着冰盒风风火火去打冰,还想和我老大一块儿解锁冻存细胞的液氮罐,还想再开开组会听听老师纯正的美音,还想再去湖边转一转西餐厅里坐一坐,还想再回到贵宾厅和一组的小伙伴开开心心地排练……再见,NIBS,相信下次再见一如回家。
6.冯雨萱(武汉大学王晓东实验室)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用这句每个武大学生都烂熟于心的话开头,或许老套烂俗,但或许也再合适不过了。趁着这个暑假,来到NIBS,了解NIBS,真的是很幸运的事情了。想到这五周的学习生活,总会觉得思绪太多,不知从何写起,点点滴滴似乎都十足珍贵。
开始的第一周,本以为只需要大致了解了一下师兄正在做的课题,没想到从背景到动物模型到流式细胞仪的使用,都需要自己去查资料了解,从查找阅读文献到查找商品的protocol,再到与师兄的交流,我才深刻的发现自己之前对于知识的需求与了解只是浮于表面,很多概念只是了解,并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与应用,真切的体会到做研究与学习课本之间的差别。之后便开始断断续续的进行了不少实验,小鼠单核细胞的分离,跑流式细胞仪,铺96孔板等等,有些操作看似简单,甚至还有点不那么规范,但直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才发现有许多需要小的细节都可以决定实验的好坏甚至成败,慢慢地自己做实验时也变得小心谨慎。
以上的很多收获都是来自于我的师兄,在我看来他真的是一个很酷的人(当然不是戴墨镜的那种装酷,师兄表情包用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从科研到健身到生活似乎都能平衡得很好,就连旅游也不落下。但师兄说,做实验就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的确,看师兄每天做实验并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更没有什么抱怨,相反确实一种轻描淡写的从容与享受。扫96孔板得到数据之前,师兄告诉我,不要紧张,不预期结果,才会出结果;跑流式细胞仪的之前意外发现机器不能正常运行了,于是楼上楼下找人咨询可能的原因,甚至动手拆了流式。虽然最后也没有把它修好,但却度过了相当愉快的上午,毕竟“先预设最坏的结果,这样不管有什么样的结果都不会失望”。
王所说,我们让你们来到NIBS来体验着一个月,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也不清楚,只希望你们能在一个月里面体验真正的科研生活。我想,经过了这一个月的体验,每个summer都会因为NIBS本身的魅力,而爱上这个地方的。
最后,
感谢王所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能够进入这么有爱的lab体验真正的科研生活;
感谢张思韬师兄不嫌麻烦的带我做了一个月的实验,还在做实验的期间侃天侃地侃人生,总之从各方面都收获匪浅啦;
感谢实验室的其他师兄师姐,虽然平时有点内向没有跟师兄师姐们有太多的交流,但不管有什么事情求助他们,他们都会很热心的帮助我;
感谢NIBS,感谢这里的一切。
或许我们会再相遇,当我鼓起勇气飞行。
7.郝琪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文辉实验室)
由于对HBV研究方向的执念,在看到李文辉老师的研究内容之后,我就有了另一个执念,到NIBS,到LiLab学习。当看到NIBS的education发给我的入选通知以后,感觉开心到飞起!
初到NIBS,站在所外的柏油马路上,满眼都是绿叶丛中一点红。砖红色的建筑在青翠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几个黑色的大字热烈奔放而又深沉稳重。所外三伏天的太阳急迫地吸取着大地上最后一点点水分,知了不停地叫着,生怕再没有机会参与这2019年的summer。就这样,我暂时成为了所里的一份子,欣喜又激动。
当营服发到我手里的那一刻,当summer成为我们标志的那一刻,我就知道NIBS已经留下了我的足迹。进实验室之后就见到了让我仰慕已久的李老师,李老师不仅平易近人,他对科研的crazy,也让我由衷的敬佩。而亲切的manager孙师姐在了解我的基本情况之后,安排刘阳师兄带着我做实验。
刘阳师兄是做有关化学药物研究的,这让我接触了除了之前分子实验的一个新领域。刘阳师兄是非常nice的,不仅教会了我很多新奇的我从未接触过的实验,还在我英语不太好的情况下,耐心的给我解释各种机理,并且督促我认真阅读专业领域的paper。尽管有些实验现在做还不合时宜,师兄仍然把我想做的事实验调到了这五周里。真的非常感谢师兄这几周对我的照顾与帮助,这种感激之情总是溢于言表。在这几周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英语不好、思维逻辑欠缺、处理data不够认真等等,需要我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愿我再次回到NIBS的时候已然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在北生所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非年会莫属了。非常有幸能参加北生所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在天津的滨海新区如此清幽静谧的一号酒店,听所里PI或者特邀嘉宾做的学术报告。虽然我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各位大牛对各个领域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而我也体会到了什么是“WonderlandforScience”,这里给学生、PI们提供的真的是一片自由的科学海洋,由你去探索你所喜所爱。真希望明年、后年……以后的以后,能在北生所学习生活、科研。
作为summer一组的成员,我们提前几周就开始商量年会上要表演的节目。我们八个人表演的杯子舞,像我这种五音不全,节律差,四肢不协调的小喽喽,杯子舞是最好的选择了。每每看到我们组五个男生跳的新宝岛,我真的想说xswl。最后我们的大合唱相亲相爱,更是让我洗脑几周,每天不自觉地就开始哼唱。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不知道遇到这么多可爱的人儿,是之前攒下了多少的缘分!
年会的卡拉OK大赛,真可谓精彩绝伦,让我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唱歌超好听的summer婧雨、费圆和雷晓乐同学,带给大家无限的欢乐,还有出乎意料的是,最后竟然产生两位冠军!在结束之后,我们几位summer帮忙整会场的桌子。再次感叹,会场负责人员摆放的桌子真的是太整齐了!不得不说,年会这几天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走上了回去的旅途,此行收获颇丰,不仅有知识,还有友谊。
非常感谢LiLab的师兄师姐们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感谢刘阳师兄对我的谆谆教导,感谢孙师姐的照顾,感谢谭师兄!同时,十分感谢NIBS,还有研究生部的老师们!另外,还要谢谢每天载我们summer回所并一直提醒我们不要忘带东西的司机师傅!
万千不舍只能化作动力,此时不搏待何时!我爱NIBS!北生所,等我!
8.郝欣雅(大连理工大学杜立林实验室)
转眼五周的暑期实习已过去四周了,NIBS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开放平等的氛围,给每个人自由做自己感兴趣研究的机会。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报名此次暑期活动,其实挺随意也挺幸运的,之前并不了解NIBS,看见院长发在学院交流群里的NIBS暑期培训链接,就报了名,然后极幸运的被录取了。要说来这里有什么目的或期待呢,一是好奇,想长一点见识,近距离感受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看自己感不感兴趣,愿不愿意将来走这条路;二来在五周中跟着做一些课题,锻炼自己能力,学习新知识;三则可以认识五湖四海不同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必须要用省略号,本来就是很open的心态过来的,期待不设想的经历和收获)
在开营典礼上,就被王晓东老师的风度吸引了(不是客套,是真的觉得晓东很有人格魅力)。晓东老师讲话特别平易近人,随和幽默,尽管发言不长,也能感受到他平等尊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格局。研究所的宣传片中说,“把权利关进笼子”,给年轻人最大的自由做科研,让我在王所的气度里看到了最好的诠释。尽管summer和所内人员相比都是乳臭未干的小菜鸡,可科研资深如王所这样的PI对我们仍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平等的态度,颇有“苍夫犹能畏后生”的气量,让我觉得舒服又敬佩。后来在PPT的照片中,看见王所运动场上矫健的风采,当真是好年轻;还有一张挥手的照片,我觉得像周润发,特别大气从容又不失喜感。
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也很照顾我们summer,工作生活上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关爱。带我的妍晖师姐和带另一个summer的同阳师兄工作起来都特别认真勤恳,国松师兄年级虽小最虚心勤勉,亚松师兄(很好看)吃饭都在讨论实验,还有一个我忘了名字的师姐(好看,给我很舒服的感觉)给我特别有见地的讲过哪吒……最不舍的是索芳师姐,我俩桌子挨着,朝夕相处,好多不会的问题都是请教她,不刻意又体贴的关照他人,童心未泯的可爱,简直不要太喜欢她(还有闻闻!);最感激妍晖师姐,自己工作那样忙还要带我,真是太感激了。
喜欢Du.lab自由宽松的氛围,自由才利于激发灵感。杜老师对学生也很好,平易近人,常常和我们一起吃饭,讨论研究进展。
科研可以给我们机会和条件研究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但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杜老师时,他说兴趣不是靠得住的东西,还要有追求和自律毅力。反思自己确实不够自律,凡事随心所欲,没有计划性。科研不能只是兴趣还要有恒心和突破困难的勇气谋略,以后要有意识的克制自己,多一份自律。不过想想能研究各种好玩的东西,发现现象并探索背后机制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困难是会有的,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太平坦的路也没意思。
关于专业知识的话,以后可能会更有motivation的学习生物知识和各种编程吧,有意识的注意一下专业英语,勤练习。
同学的话,认识了上铺独立自律能干的紫嫣,勤奋刻苦凡事都有计划的实验室另一个summer昊宇,年会时文静热心热爱编程的室友宇婵……
很开心的一次经历,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们,近距离体会了一个月的科研生活,希望带着这份成长和收获可以走的更远。(如果我足够优秀,如果有缘,真的愿意再回到NIBS啊)
9.何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董梦秋实验室)
当NIBS发布第十五期学生暑期训练计划活动通知的时候,我就陆陆续续收到了各路学长学姐和同学的转发,大家约定着一起准备材料,提交申请。收到答复那天早上还好只有两节课,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申请夏令营,有一种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的满足感,所以看到邮件的时候整个人特别激动,满心思筹划着这次北京之旅。
初进实验室,感觉董老师好年轻啊,超有气质,又爱笑!老师亲自带我们参观了整个实验室,介绍了带我们的师兄师姐。我就成了建华师姐的小跟班,建华师姐简直又温柔又博学,什么她都知道,每一个步骤都会告诉我原理,最常说的话就是不懂要问她,遇到这样的师姐简直就是我这个实验室小白+杀手最大的幸运了,呜呜呜呜建华师姐我爱你!还有就是我的partner,怀念我们一起躺在沙发上唠嗑吃零食,一起点奶茶吃冰淇淋,下班后躺在休息室沙发上看电影的时光,虽然最后被友情提示“在实验室要有点做科研的亚子”以及自己的课题开始了之后忙起来就收敛了不少,但是大家在一起简直太好玩了吧,真是舍不得。言归正传,在实验室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师兄师姐以及PI们认真科研的态度,实验室风气很棒,大家不是在安安静静做实验就是在安安静静看文献,或者安安静静挑线虫,老师经常会和大家交流实验进程,大家也是早工作完早下班,还有桌上每天更新的各类零食和水果,整个实验室就像一个大家庭,和谐并上进!
10.何雨峰(天津大学黄牛实验室)
年会第三天,也就是2019年8月8日下午的第一场session的第一位主讲人,是朱永群老师,他曾在NIBS邵峰实验室攻读博士。他在PPT中写下这样一句话:NIBSisthebest,notoneofthebest,instituteforscience.
北生所科研之纯粹,确是如此。
而生命科学,或者更准确的说广义的生命科学,就应该如此。
人类探索科学,从来都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而是为了服务于自身而探索,换言之,是实用主义的探索。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但是,不同的人研究生命科学的方式不一样。有的研究自上(宏观)而下(微观),由表观现象到宏观的物质作用机制,再到微观的分子化学反应,最后达到分子结构,这也就是传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但这样的研究,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以及幸运女神的眷顾。而我是Maxwell(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的崇拜者,因为他能用抽象的公式去预测实验没有证明的,这种“超前”的思维就是自下而上的研究。应用到生命科学领域,也就是从量子力学出发构建电子云的体系,再逐步扩展到原子、分子、细胞、器官乃至整个机体。但是每一步的扩展,计算的复杂度都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因此计算机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有力的工具。我想,未来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辅助。
在黄老师实验室,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生物实验室的学科交叉性和包容性,也是为我让我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变得更加清晰,研究生命科学不能仅仅依靠偶然,突然让你发现了某一个现象再去研究,借助计算机去预测未被实验证明的蛋白质(Protein)与小分子药物(Ligand)的结合作用。同时,我想特别感谢黄老师、马工和所有学长学姐对我的帮助与包容。
感谢金才学长对我们全程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算法和程序等全方位全天候的帮助。
感谢元勋师兄和秋禹师兄对我们另外两个小课题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王情学姐教我们学习了一些计算的软件并经常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感谢张铁楠学长和王平学长在实验室对我们的帮助与关心。
感谢马工帮助我们配置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并教我们熟悉linux系统。
感谢能够结识张彦哲、王昊宇、孙家麒、裴宇婵等非常优秀的summer,让我钦佩不已。
感谢黄牛老师给予我们这次珍贵的机会和宝贵的建议,同时能近距离接触真正的科研。
苏子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以上是在北生所五周科研实习的感受,与君共勉。
11.黄翱(中山大学王涛实验室)
初识NIBS,是在去年纪录频道《创新中国》生命篇中。长期的资金支持,自由的科研选择,好奇是唯一的导向,原创是核心的要求……这些无不令我神往!而今年在浏览各类暑期夏令营时,我的目光也久久停留在了NIBS的暑期训练计划活动通知上。在精心准备各类材料、仔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后,我心怀忐忑又毕恭毕敬地寄出了报名文件,心中默祷,翘首期盼。收到NIBS的录取邮件则是在一个周末慵懒的早晨,我还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享受周末的一丝闲暇时光,手机的“叮铃”一响和冒出的“恭喜你已被选入……”字样则让我兴奋地叫出声来,霎时便困意全无。
研究生部报道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转悠到实验室了,王婧师姐热情欢迎了我,还亲自为我和另一位summer腾出了一片办公的桌子;彭磊师兄,蔡磊师兄十分耐心细致地带着我做各种酷酷的实验;还有慈祥的周秦师姐、婕妤师姐、玉凤师姐、有问必答的海芳师姐,知识渊博的小波师兄、大大咧咧的大黄师兄,和实验室里热心肠的师兄师姐们,都让我切实感受到实验室的团结和友爱。最让我敬佩的还是王涛老师,身为PI的他亲自“披挂上阵”,亲手做实验。他每天早早的就到实验室了,晚上也很晚离开。自王涛老师回来,我最早到实验室为大家开门的愿望便落空了,因为王老师总能“捷足先登”。每当看着王老师不亦乐乎的做着各种实验,细致严谨的和大家探讨学术问题,至兴奋处则开怀大笑,自在坦然,我心中便不由佩服赞叹——这才是孜孜求索、醉心其间的科学家风采呀!
NIBS所打动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源自心底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在这里,没有人会嘲笑你看似幼稚且荒诞不经的想法,因为这就是一片孕育奇迹的科研沃土。老师们没有架子,和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努力。曾有幸在食堂偶遇刘清华老师,他放下了快到嘴边的西瓜,耐心听完我讲完那稚嫩的想法并细心回答;也很有幸在年会午餐期间和杜立林老师同坐一桌,他离开原来的座位到我身旁,放下碗筷便开始兴致勃勃地大谈science……我被老师们的这种平易近人和对科研洋溢出的热情所深深打动,也感叹何其有幸能接受老师们的教诲和指导。
若说起在NIBS的科研和生活,就不得不谈到人性化的管理和师生关怀了。首先,物美价廉的食堂伙食便让人心旷神怡,辅之以环境优美的西餐厅和西门出去的小食堂,更是相得益彰;更别提周末的“一元餐”了,实让人“欲罢不能”,原想到繁华的北京城大快朵颐,心也被一元餐拉了回来。还有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一趟趟来回于住宿和实验室的准点班车,应有尽有的实验仪器和专人准备的耗材试剂,都能让科研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工作中,无需心存太多杂念。一年一度的学术盛宴——NIBSretreat也令人难忘。王所的串词风趣幽默,PI们的展示严谨又诙谐,会场里常常充满着欢声笑语。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summer们也在年会期间大放异彩,体育竞技显身手,K歌大赛展声喉,真正展示了什么叫学霸才艺集一身。我不才,也和几位“难兄难弟”献舞一曲,虽然每当忆起这段经历都未免有些羞涩,但几乎每晚都有训练,这次跳的也算神清气爽,酣畅淋漓。
而不知觉间,五周的时光悄然而逝,习惯了NIBS自由和自在的生活,也习惯了NIBS严谨又充实的科研,却已然快到离别之日。这五周来,学习到的实验操作固然重要,而随之而来的科学思维和由NIBS带来的关于你为什么要做science的答案则更为我所珍视。或许正罗老师所说的那般:科学,可能就是一种游戏,你觉得这个工作是不是有趣,是不是真的很酷,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
NIBS——wonderlandforscience!
12.黄焱娟-华中科技大学-郑三多实验室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独自离家来到北京,却不慌乱,而是期待即将渡过的五周。那日中午打车来到北生所,在前台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报道完毕。换上简洁大方的营服,参加开营仪式,王所的风趣幽默使我更加坚信这里的五周将是值得体验的。商场采购完毕所需生活用品,怀着忐忑的心情一层一层往上走,找到zhenglab。我在门口驻足了好一会,才鼓起勇气敲门走进去,师兄师姐热情地将我带到郑老师办公室,和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和简单交谈后,见到了于凤师姐——一个温柔可爱的大姐姐。
在这里的几周,我跟着师姐用酵母双杂的方法筛选互作蛋白,这也和我在学校所做大创课题相近,所以各种操作也带熟悉感。有时有些和我所知不一样的操作,师姐也会帮助我比较其中差异,分析原因,解答我的疑惑。但最大的收获当是失败,扩基因,构载体,转化...任何一个小小的步骤出了问题,都会使实验暂时停下。若换做从前的我,大抵会怀疑自我,但在这里师姐的安慰和悉心教导使我知道,失误无可避免,没必要件件压在心里,只需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并劳记便好。十分感谢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师姐带我。
在这里,我看到了这个新成立不久的实验室的活力。实验室里各师兄师姐有惑必问,老师不是像学校的教授那样威严坐于办公室中,而是时不时在实验室中和各师兄师姐交流,了解最新进展,也会亲自上手操作。组会上大家自由发言,氛围轻松欢快。还有身为实验室开心果的晓莹师姐,使平时的科研生活增添了诸多欢乐色彩。
之后便是年会,每晚的节目排练令我感动于summer的齐心协力,精致的自助餐和舒适的环境令我感受到北生所对于年会的重视,好声音上的天籁之音依旧萦绕于耳边,大牛们的精彩报告令我受益匪浅,敬佩不已。
13.贾承霖张昱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所:为科研而生、简单纯粹
7月15号,走进NIBS的大楼,给我最大的是两点感受,第一,科研是核心,其他的任何因素都要为科研让步,所有的体制、政策都是为科研服务,研究所尽最大可能给科研人员最好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科研;第二,研究人员相亲相爱,合作与交流密切,因此促进研究进展迅速,在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也不存在什么特殊的待遇,大家都是平等的,所长和这里的每一位科研人员,包括summer,同样是在大食堂吃饭,这也给大家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说,北生所一定是最适合搞科研的地方。
来到这里,我既欣喜又紧张,欣喜的是真正有机会接触到科研,有机会学习到各位PI的研究课题,紧张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担心会给实验室的研究带来诸多的阻碍。可是那天,我们见到了王晓东所长,一个在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一群毫无经验的小白面前,却丝毫没有架子,始终微笑着,鼓励我们能够在这5周的学习中有所收获,不要有压力。那一刻我意识到,一定要摆正心态,抱着学习的目的,不要害怕自己无知,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要像海绵一样,努力的吸收知识。这也是NIBS首先教会我的,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实验室:科研严谨认真生活亲如一家
怀着略有忐忑的心情走到科研区,由于是周一,张昱老师正在给大家开组会,因此我和另一个学妹只好在实验室门口徘徊。这时,从办公室出来了两位师姐,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入实验室,并且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实验室的情况,实验室的技术员王姐帮我们找好了实验服,倪悦涵师姐还带领我们,为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各种研究设备,提醒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的EB污染。
在来到NIBS的几周里,可以说每天都充满触动,在第一周里,司晓芳师姐为我详细指导了制胶、转化、挑克隆、PCR、跑胶、酶切、提质粒、测浓度、细胞培养等试验步骤,师姐自己手里还有课题要做,可还是不厌其烦的一直看着我完成所有的步骤,细心的纠正我操作时的错误,真的是令我既感动又愧疚,我也意识到,做科研,一定要一丝不苟,每一步操作都要规范,才能使数据准确。同样也很感谢高琳琳师姐对我们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让我们参与了建库的工作,虽然不时还是会有各种的问题产生,但高师姐都没有斥责我们,而是帮助我们一起找原因,鼓励我们不要丧失信心。另外,也要感谢倪师姐在我每次犯错后,都会轻轻的安慰我,告诉我没关系,下次努力做好就行,感谢实验室的其他师兄师姐,对我们的包容和关怀。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细致,感受到了他们对科研工作毫无保留的投入,他们虽然也会开玩笑抱怨自己工作繁忙,可是真的做起实验,还是会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宵也是家常便饭,而他们却乐此不疲,真的对他们,对科研工作者充满敬意。
在平时,师兄师姐相处特别融洽,科研上大家是并肩作战的伙伴,生活上大家是最好的朋友,实验室的氛围特别好。大家一起吃饭、一起游玩,一起交流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
年会
转眼间,暑期夏令营已经过去4周,即将就是说分别的时候了,这一段经历真的是欢乐又难忘。感谢NIBS,让我们学习了许多实验技能,了解了许多前沿的研究领域,认识了许多孜孜不倦、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结识了ZhangYulab各位可爱可亲的师兄师姐、以及来自于全国各地、同样对生命科学充满热爱的小伙伴们。
如果说创立之初,NIBS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星星之火,如今,它正以燎原之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生命科学的进步。祝愿NIBS越来越好!!!
14.雷晓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新建实验室)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来到实验室的第二天,强强师姐先让我在座位上等一下,她需要准备接下来的实验,于是我继续看起了依旧没有看完的paper。师姐过来的时候见我在看什么paper,于是我把paper递给了师姐,师姐一看到title就笑了起来,原来比师姐是西农er更巧合的是,我看的刚好是师姐才发表的paper!“有没看懂的地方一定要即使问我,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师姐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我开始了一天的实验。
不久后的一天,师姐告诉我将进行一个为期三天的大实验——ChIP。当时这个实验的复杂程度还没有引起我的害怕,可能是因为新手对新鲜事物的向往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吧。师姐先是给了我一份protocol,给我详细地解释了ChIP的目的和原理,之后三天,在每一步实验的进行中,师姐会继续仔细地给我解释每一步的目的及原理,以及该过程用到的试剂及作用,每一步的注意事项也从来没有漏讲过。并且,就算我提出一个刚刚问过的问题,师姐仍然会不厌其烦地再次讲解。终于,三天后实验完成了,亲眼见证了强强师姐和其他师姐用各自的样品完成了这个实验后,我感觉这个实验就像由一个由各项精密部件组成的大型机器,不仅工程浩大,而且对部件精密度的要求极高。后来我才在2017年summer的心得中看到,现在这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条件、每一个用量都是我师姐在2017年通过不断地测试改进出来了。我突然感受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东西,纵使实验工程浩大、耗时漫长、要求精准,却总有那么一些人拥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她(他)们能够不惧艰险、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其实,这种精神更比实际的实验重要吧。
直到一天,重大事故发生了。师姐让我去采花准备做WesternBlot,我拿着工具就飞奔向了植物房。可是,由于贪多,由于没有考虑接下来提蛋白和跑胶地工作量,我把样品采得过于多了!当我把样品拿上来之后,刚完成显影的师姐懵了。一瞬间,风云突变;下一瞬间,归于平静。只见我师姐思考片刻后,开始了补救措施。在师姐的指挥下,我们分工明确,终于在并不算太晚的时候处理完了这一批样品。虽然犯了大错,但是这次错误留给我的印象确实整个训练中最深刻的。我认真地反思了错在哪儿,重重地在我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先想后做、熟悉流程、合理规划、贪多必失!”同时,师姐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身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篮球场上的绝对主力,不管输了多少分,我只需要把球传给她就能逆转败局!(又是一个奇怪比喻。)
师姐不仅总把她的每个实验拿出多余的样品给我练手,我对实验的所有要求师姐也会想尽办法帮我解决。因为我返校后要做之前没有做过的qRT-PCR,我就想在NIBS先练习一下这个实验,师姐二话不说,准备好了样品指导着我完成了这个实验。就实验来说,NIBS已经给我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了,能提升多少,就只能全靠自己了。
对summer一组的小伙伴来说,我们的年会是提前一周开始的。为了在年会的舞台上展示我们一组的绝世风采,我们在年会开始前一周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早就知道二组的伙伴把《成都》改成了深情的NIBS版,我们也考虑过改编出另一首NIBS歌曲。但是,青春嘛,处处模仿别人就失去意义了!在两位leader的带领下,我们把杯子伴奏、魔性舞蹈、春晚歌曲融合起来,创作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开场歌舞。作为魔性舞蹈小组的成员,在那一周里,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其他四位crazydancer一起排练连我们的“加减乘除舞”了。我们一起学动作、一起改细节、一起开玩笑、一起比谁的动作更妖娆,谁能想到这五个有模有样的dancer都是第一次跳舞呢!
之后的格物致知论坛才让我真切的明白为什么师姐能够从容地解决突发的实验事故。流利的英文演讲、强大的气场、完美的应答,我期望有那么一天我也能达到!
好啦,晚会开始啦。我们一组成功地担起了搞笑开场地重担,预祝了大家新年快乐。二组的NIBS版《成都》更为惊艳,走心的改编把我们所有summer在NIBS的生活总结的淋漓尽致。热血的我还第一次参加了卡拉OK大赛,在大赛中挑战了自己,也领略到了NIBS科研之外的精彩生活。王所还强行被主持人张祎旋师姐拉上台演唱了一曲腾格尔的《天堂》,心疼王所在任何活动中都逃不掉被针对,哈哈。优雅的主持人、精彩的节目、激烈的比赛、愉快的气氛,晚会结束了。
回到所里,路过一楼贵宾厅,我突然有一点失落。我们一组再也不能在这儿排练我们的“奇妙歌舞物语”了。从最初的害羞,到之后的欢乐,我们的组长总是细心负责,我们的组员总是各出奇招,我发现我已经习惯了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放声大笑的日子了。今晚过后,我们再也不会一起排练节目,但是,我已经牢牢记下了这一段欢乐时光。我想,无论何时回忆起这个时光,都将让我再次偷笑吧,我的新宝岛男团,我的summer一组!
为期5周的NIBS生活快要结束了!这5周里有热血、有欢笑、也有遗憾,这就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也是NIBS的summer的样子。
真的感谢所有人。
感谢何新建老师给了我作为summer参加2019年SSTP的机会,感谢实验室所有师兄师姐给我的帮助,我这5周的成长全靠你们的悉心指导。
感谢所有后勤老师的热情付出,让我感受到了“科学至上”良好生活氛围。
感谢所有summer兄弟姐妹,哈哈,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成为2019年summer成员,和大家一起玩让我开了200%的心。
感谢西农创新之前参加SSTP的学长学姐,我回去也要向我的学弟学妹们大力宣传NIBS无穷的魅力了!
感谢这段精彩的体验,同时也感谢这些日子里SSTP之外的另外一些美好感受。
今后回想起这5周,我一定会说“那年夏天,我真是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啊!”
15.雷一鸣(中国农业大学张二荃实验室)
想到以后就不能天天见到实验室的各位了,心情有些不爽。
出于某些原因,我在项目正式开始前一个礼拜就到了所里,来之前紧张的要死,脑补出的形象都是不苟言笑的高大而威严的身影,而我恰巧对自己的实验能力没什么自信,感觉就会拖累了大家发nature拿诺奖的脚步。直到迈进了那道旋转门,被一个穿着小裙子的师姐领到实验室里。
这个地方原来不是藏在深山里军事化管理的封闭基地啊。连食堂都有三个,甚至还有专门锻炼身体的地方,甚至连上wifi就能上外网不用翻墙,妙啊。实验室的各位大部分也都只比我高两三级,都是注重生活质量的人,说起话来也完全没有代沟。这双份的快乐加在一起,现在回想起来,能提前来一个礼拜真是血赚。
后来的每天,都是跟在学姐旁边学习技术。冰冻切片、心脏灌流这样的词之前连做梦都不会见过,到现在俨然已经可以张口就来,虽然还做不到实验室的前辈那样的熟练程度,但好歹也完成过几次。特别是七月十五号那天完成了一件大事,二十二只小鼠,必须在晚上十一点的时候杀死以取得它们的下丘脑、心脏、肝脏等器官来研究基因表达情况。所以那天就直接带着牙刷过来,在走廊尽头的沙发上过夜。这是到目前为止自我感觉最不得了的一次。
就是这样宛如天仙的一个人,同时有着全世界最善良的心肠。他担心周围的人会抑或嫉妒抑或渴望而丧失理智发了狂,事实上也的确会这般,所以他几乎从不女装,平常也只是让大家用最简短的“桑迪”来称呼他。为了保护我,这几个礼拜里,直到现在他还在一直拒绝着让他女装的请求。这或许会成为这一生的遗憾吧。
16.李海波(东北农业大学袭荣文实验室)
转眼之间五周的暑期活动即将结束,回首过去,在NIBS的这个夏天是充满收获的,也是我真正体验科学的一段时光。
还记得第一次在NIBS官网上了解它的时候,我就被它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的吸引,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来到这里,去真正的感受科研。在收到暑期活动录取通知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的兴奋和激动。
初到研究所的时候就被这里给吸引,所里的一切都是真正的在为学生考虑,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在十五号开营典礼上,我印象最深的王所的两句话就是:(1)NIBS的summer是全国的最早的,也是办的最好的夏令营;因为我们是真正的让学生去感受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2)你们要真正的明白接下来这五周你们要学习什么,学习到了什么。
进实验室的第一天就是学习辨认果蝇的各个表型。在接下来的五周里更是刷新了我对于这些小东西们的认知。第二天下午见到了袭老师,与老师的聊了聊自己大学的生活,从学习到课余活动,聊了很多。袭老师给我感受就是非常和蔼,也非常鼓励学生,这让我本来紧绷的神经也缓和了不少。非常感谢袭老师能够给我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小课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去参与到科研之中。实验室带我的是石师兄,一个爱吃麦当劳,非常非常nice的师兄。我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去解决自己实验遇到的问题。与之前遇到的学习问题不太一样,现在的问题没有办法再用以前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它。并且之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在如果你不主动,那你就永远不可能解决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解决自己小课题的技术路线。对于这个问题我什么也不知道,只能去阅读文献。对于我来说,之前并没有阅读过很多的英文文献,所以读文献非常慢,也非常的吃力。好在有石师兄的帮助,无论我问的问题是多么的基础,他一直都是有问必答。渐渐的,读文献的也越来越顺畅,当自己把整个实验的逻辑捋清楚,在师兄的帮助下把技术路线图写出来的时候,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喜悦。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实验室的一位师姐,跳舞非常酷的车师姐,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的感触非常深。她说:现在你遇到的这些问题,只能你自己去解决;如果你自己不去尝试,我们是没有办法去帮你的。
从最开始的分辨果蝇基本表型,筛vigin,然后cross,最后看到子一代破蛹……在NIBS的五周的实验虽然总是磕磕碰碰,也让师兄无奈,但是好在总算做下来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
另外就是非常荣幸能够参加NIBS今年在天津举办的学术年会,这也NIBS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活动。年会首先就是研究所各个PI和嘉宾们精彩的学术交流。对我来说,这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自己今后的研究生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各个实验室师兄师姐的poster也详细的展示了研究所里各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通过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也使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除此之外,举办的羽毛球比赛,和卡拉OK大赛也让大家玩的是开心和尽兴。
在NIBS的这个暑假,是非常充实与难忘的。和师兄师姐们同样的作息,感受到了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同时感受到了他们在组会上互相交流,大脑碰撞的火花。NIBS的时光让我明白了,所谓的科研就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科学问题,坚持自己的选择,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环境所扰;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做好每一个实验,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好的结果。
最后感谢NIBS给了我一个月学习的机会。
感谢袭老师,感谢石师兄,感谢实验室所有的师兄师姐。接下来大三的一年,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期待明年与NIBS再次相见!
17.李响(山西医科大学张昱实验室)
我于北生所五周内的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从师姐首次带领认全整层楼的设备,实验室布局及EB污染区,再到使用枪,标管子,冰箱存放,换枪头,配胶,上胶,跑胶,跑PCR,测质粒浓度,数tumor,打麻醉,杀小鼠,包埋,制片,看切片,整理数据,影像中心的切片录入,阅读文献,以及年会前poster的排版绘图…初步自己真正上手应用起来这些知识,其与课本所学还是有很大差别,虽上手均为基本操作,但笨手笨脚的我还是给师兄师姐及实验室造成了一些不便吧(罪过…)所幸师兄师姐真的都很nice!会遇到失落怀疑不知从何处下手并且谴责自己担心是否影响实验室进度之时,倪师姐都会爽朗地来一句“没事!”并冲我微微一笑,每每我打算干脆不要动手以免添加麻烦的时刻,师姐都会细心察觉,并干什么都把我叫上,没活发两篇文献研读一下,并且仔细发来研究的最新综述方便我理解。每日晚饭后的时分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临近归家的放松心情让我们聊了很多,边数tumor边开着玩笑,那时候我就在想,这样的时光,可真美好。
同行的小伙伴也让我收获颇多,无论是对待生物,生命科学的狂热,或是对待一件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再者认真聆听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把握每一次机会并努力争取,再或是即使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但是仍旧凌晨六点起床背单词,睡前依旧静心复习整理……每一次的交谈与学习,都无不坚定了我本科期间的目标和道路,NIBS这个大环境培育出来一批具有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优秀人才,同时,又有一批又一批卓越的师兄师姐们敲响NIBS的大门,献身于生命科学的事业,汲取着这样一份向上的营养,于这样环境中成长的每一个人,何能不优秀茁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枝繁叶茂之势?
“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
我想这个暑假,最美遇见你,NIBS这个大家庭,以后的路,我想我可能因为这一次相遇,走得愈加坚定。
18.李远(郑州大学汤楠实验室)
五周的summer生活转瞬即逝
脑海里那个拖着三十寸小箱子的我在地铁站等560路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这座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红砖楼,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听完研究生部老师的热情介绍后,我对NIBS的向往又多了一分。
对NIBS的食堂早有耳闻,大食堂的抹茶蛋糕、黑椒牛柳、臊子面;小食堂的辣子鸡丁;西餐厅的三明治、鳗鱼饭……每天最开心的就是一个实验室浩浩荡荡一起去吃饭。实不相瞒,北生所的食堂是我减肥计划的拦路虎。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汤楠老师的实验室让我第一次见到基础科研与临床居然可以结合的如此紧密。FEV1/FVC,COPD,IPF……曾经这些只存在于生理、病理、内科课本上的词汇每天萦绕在耳边。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师姐提问到我FVC的时候只恨当时背的生理知识为何考在后亡的一干二净。
曾经把CNS奉为圣经的我第一次见到journalclub上一篇小有成果的nature被批的一无是处。后来师兄师姐告诉我这些顶级期刊也不一定滴水不漏,不迷信,不盲从,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前人的科研。这才是一个有思想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
年会更是一场学术的饕餮大餐,历经四个小时颠簸来到美丽的天津滨海,醉心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每天PI的报告。邵峰老师关于细胞焦亡的研究完全颠覆了我对textbook的盲从,王所幽默风趣的报告跟是扣人心弦……此时此刻,PI没有高高在上的样子,更像是学生科研路上的伙伴。
感谢一直以来指导我的施梦婷师姐和赵曦师姐,她们在紧张的实验安排中仍然教给我许多知识。从取肺开始,固定,沉降,包埋,切片,染色一条龙。实验操作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小鼠气管插管了。当师姐告诉我们造模给药方式是经气管后,我不由得为自己捏一把汗。临床操作时在模拟人身上我都没有成功过,小鼠的气管那么小,怎么能成功?在用废了无数只小鼠后看着摆动的水柱,那一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再次感谢NIBS研究生部和汤楠Lab为我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汤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指导、帮助和包容。祝NIBS越来越好!
19.李子煜(中国农业大学汤楠实验室)
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两年之久,但还是被这个另类的研究所给“陌生”到了,刚来之时,nibs气派的红砖墙建筑令我耳目一新。开营仪式上,王所的冷幽默和汤楠老师的热情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自己心目中顶尖科研工作者那不修边幅、沉默寡言的形象产生了怀疑;带着这份疑虑,我缓缓推开了汤老师实验室的大门,汤老师向我挨个介绍了实验室的各个成员以及所负责的工作,她对我表现出的那份热情与尊重,令我既惊讶又感动,很快我被指派到施梦婷和赵曦两位师姐手下做小跟班,开始了充实而又愉快的学习之旅。
梦婷和赵曦师姐的耐心教导,使我放下了内心对未知的恐惧,我不断模仿学习、回忆复习,慢慢地我逐渐学会了从取肺、拆肺、再到包埋、切片、荧光染色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在一遍遍的重复过程中,我再一次切身地体会到熟能生巧的魔力;科研固然会有索然无味之时,但听到师兄师姐的几句打趣,便不再觉得疲惫,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令我更加想要融入这个集体。
周末的一元餐、西餐厅的半价餐,美味可口而又种类繁多的菜肴,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实在是难以抗拒,这一月以来,我终日四菜一汤也未觉半点烦腻,如此人性化的福利免除了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吃饭科研楼里解决、回家休息班车接送、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远离喧嚣的地理位置,更是提供了潜心科研的沃土,因而无数科研硕果接踵于此也就不足为奇。
工作区与实验区分开的人性化设计,使学习休息与科研实验分隔在不同的空间,从工作效率与安全保障角度来看都是绝佳的选择,为此我特意留心发现,从没有一个师兄师姐带着橡胶手套走进工作区,使我不禁感叹nibs科研工作者的纪律与素质;然而nibs绝不仅仅是照搬了西方国家的建筑设计,对科研的自由原创精神矢志不渝的追求才是nibs与国内其他科研工作站的本质区别,在这里看不到学生之间的勾心斗角,或是对老师的阿谀奉承等等陋象,对于nibs的比喻有很多,相比于世外桃源,我更倾向于将之比作科研工作者的耶路撒冷,真心希望这个科研圣地能够永葆青春。
按照惯例,我们这届summer也有幸参加了nibs的年会,聆听各大PI的讲座着实让我这个开学才要大三的本科生受益匪浅,老师们所做的报告严谨而又生动,所讲述的每个课题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鲜而深奥,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在对自己科研进展做报告时言语中、表情上所流露出对所从事工作的挚爱,正如李文辉老师所说:“劳动模范算不上,但是做科研这么几十年来还是很enjoy的”。他们对科研的态度或许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为此我会始终坚信漫漫科研路上也有似锦繁花,我也真切地希望自己也能够变成这样“可爱”的人去激励祖国的下一代热血青年。
最初收到北生所的offer时的我开心的就像孩子一样,而这一个月的经历确实也对得起当时的那份欣喜,十分感谢汤楠老师给予我这一次拥抱科研的机会,也很荣幸能够结识乐观友善而又勤奋上进的师兄师姐,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回顾这次暑期培训的生活,好像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将我们聚在一起,一起唱响了一首难忘的夏日终曲。
20.林晓勤(中山大学王涛实验室)
听说到NIBS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是中山大学大二的医学生,平时课业比较繁忙,但是身边几乎所有同学都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考试前已经在思考暑假要做些什么来充实自己。于是,就在期末考试前一个多月,院里一位博士生师兄发了NIBS的暑期训练计划,当时有些人不以为意,有些人却暗暗讨论起来。说来好笑,生于广东,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广东,之前确实不清楚NIBS是怎样的存在,所以当时并没有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又过了几天,班主任,也是我们学院的老师,在班群里再一次鼓励大家报名这个项目。我当时就好奇了,NIBS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
当时跟几个同学讨论了一下,想着报一下名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约定一起报名了,但这其中还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当时临近期末考试,复习压力挺大的以至于根本不想搞其他的事情;自己成绩也根本没有好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步,年级低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科研,学到的知识根本还不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更何况是独自一人,北京离广东真的太远了!反正当时并不坚定,对自己更是没有信心。处在迷惑当中时,我问了父母的意见,他们只跟我说,只要你想去,你就试一试,没成也没关系。然后我想了想的确是,也没有那么纠结于能不能成功,只是想看看自己够不够。
于是我就认认真真的准备好了资料,后来就把这件事放在了脑后,专心复习。收到录取邮件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惊呆了,我开始想为什么,还去问了班主任,他跟我说,没有必要想那么多,既然成了就去,好好体验一下,就算学到的东西不多也总是会有收获的。考完试的第三天我就来了。
当然,并不是永远都是轻松的。也有过一整天下来同时做好几个实验掐着点吃饭回来接着做晚上再加班的时候,但奇怪的是,投入其中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累,也不会觉得枯燥,我想这就是科研的魅力所在吧,因为清晰的计划,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要做什么,然后去做,别的不用想,这也是NIBS的魅力。我也经常会遇到困惑,因为自己目前学到的知识还不够,有些东西就只是一知半解,看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也会羡慕也会迷茫,实验步骤错了或者做不出结果时也会懊恼,但是NIBS会给我一种,我还有机会学习,我还可以重来的感觉,大概是因为身边有太多帮助自己的人了。
北京的天气真的是特别热,比广州的夏天还要热。来NIBS之前,跟班主任谈过一次,他说现在年级海底,夏令营的根本目的也不是非要学会很多知识然后刻在脑子里,知识提前了解接触一下科研,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真的适合,看一下对自己的思路有什么帮助。现在,这段旅程就要结束了,我想,不管未来我是不是真的会从事科研,NIBS的这段经历都会给我带来深远的影响。
21.刘佳琪(四川大学徐墨实验室)
作为summer里罕见的大四学生,在年轻的summer队伍里混迹了一个月,收获颇丰。
初到NIBS,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四层红楼,谁能想到,就是这里产出了大量重大科研成果,无数的博士生从这里走向世界。“要是能来这里读研就好了“我默默的想。
完成报到手续,来到了徐墨老师的实验室。这是一个全新的实验室,只有四位博士生、两位技术员、四位轮转学生和一位manager,三个summer的到来一下子让空荡的休息区热闹了起来。忐忑的敲开徐老师办公室的门,眼前就是第一届summer、从NIBS走出、刚刚回国的徐墨老师。徐老师表情严肃,开口讲话声音却超级温柔,让人觉得有点反差萌。简单交谈过后,我便见到了我未来五周的“师傅”——黄定煌师兄,而我们未来一个月的任务,就是继续建立TcellCRISPR/Cas9geneticscreeningsystem,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经过了一个月的相处,整个实验室仿佛变成了一家人,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实验,一起玩乐,一起为比赛同学加油助威。徐老师如同一位高年资的大师兄,带着我们一群年龄相差不大的“科研新手”探索IBD的致病机理。
NIBS诠释了“Thewonderlandforscience”。这里不仅仅有齐全的设备,更有一群热爱科研,享受科研的人。一年一度的年会可以说是一场大型的学术盛宴。年会上各位PI的报告让人耳目一新,老师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在这一年内他们怎样用各种巧妙的方法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同时也为下一年的年会立下目标、埋下伏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整场年会中被感谢次数最多的各个辅助中心的老师,NIBS的各项成果中,他们功不可没。年会对于summer来说不仅仅是拓宽自己眼界的机会,更是和他人交流,结交朋友的绝佳时机。一群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在年会中熟识,大家一起排练,一起嬉笑,一起聊天,遇到有趣的人,了解到有意思的事。
能够在NIBS工作生活,结识到这样一群朋友,感觉自己无比幸运。这种感受,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
22.裴宇婵(南京医科大学黄牛实验室)
初识NIBS
第一次接触到NIBS,还是今年一次无意间听到学姐谈起这边的科研后,满心好奇的我点进去了NIBS的官网。第一眼就被主页上满目的科研信息所震撼,感觉NIBS是真正的属于科研的世界。在之后的慢慢了解中,逐渐对NIBS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渴望也能到NIBS来真正的体悟科研。于是怀着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向往,我申请了为期五周的暑期训练计划的项目,并有幸被选入黄牛老师的lab近距离的感受科研,接触科研。
初到NIBS的时候是7月15日早上,经历了一晚上的旅途颠簸,又辗转了不同线路的地铁,终于站到NIBS大门的那一刹那,觉得一切的劳累都值得了。那庄严的红色的大楼,给人一种可以稳重而安心的感觉。
来NIBS之前一直不理解为啥要建在那么遥远的昌平区,但到达NIBS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周围都是各种研究中心,这里虽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其他外界的诱惑,但这里优美而淡雅的环境,让人可以静下心来专注于科研。
NIBS--生活篇
说起NIBS的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边的单纯而轻松的氛围。从PI到学生都是认认真真地从事科学研究,茶余饭后聊的也都是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科研的项目,大家所在意的都是很纯粹的学术问题。我所在的黄老师的lab里的师兄师姐都特别nice,也特别的幽默,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刚到的第二天,师兄师姐们还请我们summer一起去吃了小食堂,并给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即使师兄师姐很忙,但他们还是会很认真、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
NIBS--实验室篇
7月15日刚刚到达研究所的时候,赶在开营仪式开始之前,和其他的两个summer一起提前来到了黄老师的lab。黄老师特别热情,与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这个实验室的一些事情,也问了我们的一些科研经历。在和黄老师的交谈中,我感觉特别的亲切,听着黄老师爽朗的笑声,会感觉充满了动力。黄老师让我们三个summer明天去跟着师兄师姐们聊聊他们在做的事情,并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自己想做的project。
在和师兄师姐的聊天中,我也有很多收获,感觉师兄师姐们了解的都好多,他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做科研的一套体系,感觉他们都有着很多idea,可以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不像我们,横冲直撞地不知从何下手。
我虽然之前接触过一点科研项目,但了解的并不是特别深入,于是我们三个summer决定一起一个个攻克几个小的project。一共两个项目,一个是选出有意义的分子对(仅有一个官能团不同),观察他们与蛋白结合的活性差异,为此做一个python的脚本,用获得的小分子的chembl_ID来在网页中做检索寻找出对应的蛋白,从而方便做匹配。另一个是腾讯组织的Alchemycontest,通过ML和神经网络的一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特性。
这些天的实验室生活,让我对科研的理解更加深入,科研就是看上去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但是真的做下去的时候会发现会有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期的错误。但即使会有各种各样的Error,各种各样的未知,我们还是会一遍遍的debug,一遍遍的改进自己的方法。每当出来了result,每当自己程序的performance提升了,都会很有成就感。在这么多天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做着科研,感觉自己已经从刚开始的无所适从变得开始享受科研,享受着这样的过程。
NIBS--组会篇
NIBS--年会篇
一年一度的Retreat是我们summer来到NIBS收获最大的地方,我们不仅可以聆听PI们精彩的演讲,还有实验室的poster的评比。另外,retreat还邀请了很多嘉宾来为我们做演讲,介绍科研的发展与最新的进展。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既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又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我们还可以和PI们互动交流,收获颇丰。
短短几天的retreat,既是一场盛大的学术交流会,也是一次放松休闲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结语
Acknowledgement
感谢NIBS给我了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能够近距离的接触科研,体悟科研以及享受科研。
感谢黄老师给我们的悉心教导以及亲切的交流,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科研的实质。
感谢杨金才师兄给我们summer做的实验室培训以及带着我们summer完成Alchemycontest的模型训练及优化。
感谢王元勋师兄给我们summer布置的小课题,让我们能够从小的方面入手接触到实验室的科研内容。
感谢沈成师兄帮我重装的电脑系统,配置需要的实验环境,让我自己的笔记本也能运行程序。
感谢实验室的所有师兄师姐们对我们summer提供的帮助以及详细的指导,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对待科研,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让我们懂得了该如何的潜下心来安心做科研。
23.彭爱兵(华中农业大学罗敏敏实验室)
缘分的开始
大约是在五月份的时候,某天结束了繁重的课业以后我偶然在教学楼门口的海报看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宣讲会宣传。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听听看的想法,想了解一下这个神秘而研究力量强大的研究所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令我惊讶的是,宣讲会的主讲竟然是从我们华中农大进入北生所的前辈,这让我觉得十分亲切。在他播放的宣传片里,我看到了标志性的红色建筑,在其中设备齐全、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大名鼎鼎但仍在研究一线的PI们,还有认真勤奋的师兄师姐们。我突然渴望了起来,在这样一流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前辈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NIBS的暑期训练计划。在宣讲会后,我开始积极地准备各种申请材料,也终于赶在截止日前递交到了北生所。
NIBS初体验
虽然我自己的专业是动物医学,但我对神经医学的兴趣也相当大,这也是我选择罗敏敏老师实验室的原因,。
第二天正式报道后,我们也终于正式进入了实验室。罗老师给人的印象真的是平易近人,没有任何的架子,和我们这些什么都不懂的本科生聊的非常愉快,为我们介绍了实验室近期的研究内容并带我们认识了师兄师姐。事实上我在实验室第一次的组会上就被罗老师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对于每一位师兄师姐的研究数据他都能分析出其中的一些bug并给出改进的建议,甚至给出更长远的计划,真是谈笑风生间解决了许多困难的问题。这里的气氛是轻松自由而学术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他人汇报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并形成相当激烈的讨论,得出非常有可行性的结论,这样的良性循环大概就是大家对科研事业热爱最直接的体现。
可爱的师兄们
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NIBS的后勤保障真是一绝,研究所为每一位staff提供了全方位的吃、住、行服务,上下班有班车接送,有专门的员工宿舍,以及让我难以忘怀的食堂。最重要的是在这样全方位的保障下,researchers才能专注于研究而不至于被杂事所困扰。
丰富的年会
和实验室一起参加的集学术与娱乐于一身的Retreat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体验,和师兄一起聆听各大PI的report,师兄也会为我在困惑的地方给出他自己的理解,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到PI们研究的方向(没错我真的很多听不懂),事实上我觉得听着并非自己研究领域的报告常常能给你带来别样的启发,你会惊叹于汇报者设计实验的巧妙,也会犀利的发现设计中的一些漏洞,从而对自己的实验设计带来更好的改进。这样的讨论与汇报正是一种思维上的碰撞。
除此之外,各种丰富的娱乐活动让我见识到了NIBS人活泼的一面。乒乓球、羽毛球、K歌比赛让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运动细胞和才艺,平日里看起来有些严肃的师兄师姐在这里有了充足的机会放飞自我,我也才知道原来很多师兄师姐真的很会玩。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也对实验室其他的师兄师姐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真的是一群非常可爱的人。
Summary
总结起来,这个月以来,我学到了什么。我觉得不仅仅是实验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两个关键词:态度与思维。严谨、认真、勤奋、钻研的研究态度能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但若再加上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别具一格的发散思维、自由的学术氛围,那么你将成为一名卓越的引领者。也只有在NIBS这个海纳百川的平台,大家才能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热爱的research,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衷心感谢NIBS和罗老师lab提供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感谢陪伴了我一整个月的师兄,也感谢努力学习知识的自己。
最后用罗老师在组会上对我说的一番话收尾吧:“你要努力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妄自菲薄,总是说自己做不好。这对你将来的人生同样有效。”希望自己不负青春韶华,能在今后能正式加入NIBS的大家庭,为着自己理想的科研而奋斗不息。
24.丘浩霖(华中科技大学隋建华实验室)
“享受科研。”王晓东所长在第一天开营仪式上说的话仿佛还萦绕在耳边,转眼间我们就即将离开这个度过了五周快乐时光的研究所。在这一个多月的暑期培训活动中,研究所的生活真的是多姿多彩。
在科研收获之余,还结识了许多优秀有趣的小伙伴。其中不乏有大一甚至刚高中毕业的,让我不禁感叹一年前的自己如何在家中虚度光阴。让我认识许多小伙伴的契机是年会的表演。说起这个表演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本想安心地当条滥竽充数的咸鱼,没想到当时小组内选节目时我被名为骚气的魔鬼支配了,最终跳了一只把自己骚断腰的尬到跳完想当场挖个地洞的尬舞,不过幸好另外四个兄弟在骚气方面的造诣一点也不比我差,才让我们月下五兄贵可以一战。
说起年会,实乃NIBS一大特色,我的收获除了本着不能浪费的原则每天在自助餐胡吃海塞结果最后重了三斤外最重要的便是每天听大牛们的报告感受科研的熏陶(大部分都听不懂只能装模作样地记一些笔记),感触最深的便是陈婷老师阐述的科研本质之一便是“踩着牛屎爬山——大牛的”,当然,要是爬的够高或者发现新的山路,角色就有可能互换了。
说到吃(是对应自助餐部分不是牛屎部分)便不得不提所里的饭堂了,每天变着花样的美味菜肴和周末的一元餐让作为吃货的我甚是满足(虽然吃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表示已经吃腻了但对于温饱水平的学校饭堂来说我真的十分满足),还有可以点菜现炒的小饭堂和极其有牌面的西餐厅,尤其是温室大棚改造的环境优美的西餐厅,让我想留在这多吃几天(除了第一次去西餐厅正巧碰到接待外校教授在开自助餐而门外没有放置提示牌之类的进去夹了两块最后挺直腰板地离开实则灰溜溜地被赶走外体验都挺不错的)。
NIBS真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除了宽敞的实验室和齐全的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便是基于王所的理念而在研究所里营造的区别于学校的学术自由的“软件”条件。最后感谢NIBS能给我这样一个收到一封邮件能兴奋好几天的机会,期待在未来能有幸与NIBS再相遇。
25.曹艺(北京科技大学齐湘兵老师实验室)
我觉得NIBS很厉害,是我国一流的,非常出色的一个研究所。我怀着强烈的崇敬之情来到这儿,也由衷地感到自豪。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NIBS和齐老师,这是茫茫人海,在我投递的所有夏令营中最先接受我的那个。所以我一开始就打算拿下第一个北大药学院的夏令营,然后7月15号过来。虽然前三个星期都没见着老师的面,但是现在最后一个星期能和老师以及师兄师姐在一起开组会我也觉得很满足。
年会期间我也听了不少的报告,但是只有齐老师讲的能引起我的共鸣。也让我明白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价值。天然产物全合成课题的研究意义等。
我觉得这一个月下来,我反思得到的最宝贵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思考,因为以前做实验我都是根据实验报告上的,看一步做一步,因为这些实验老师们都提前做过预实验,所以反应现象和实验书上基本上一致,后面的操作只需要根据书上的提示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但是在实验室不同,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理想现象,我只能根据现有的方法去判断原料是否反应完,产物的纯度,以及纯化方法。所以我在独立做实验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也逐步地提高我的实验技能。只要脑子一直在转,就肯定会有所进步。
我觉得我作为summer来到这里是没有压力的,因为是summer,但是又看到师兄师姐们工作这么辛苦和拼命,我心中又充满了十足的动力。而且我未来研究生阶段也是做药化和全合成的,大家都是同行,以后也免不了会相互接触。
Bestwishestoyou!theperfectNibs。
26.帅源茏(武汉大学张昱实验室)
一、信任
“你做过PCR吗?”
“学过,做过一点。“
“那你跟我做吧。”
认识高师姐时就和她的性格一样直率,我两分钟后就上手了这一个月第一次colonyPCR,在接下来的四个星期内这一过程将重复数十次。
根据我之前的经验,刚进实验室总要跟着师姐看几遍才会让我独自做的,但在张昱实验室高琳琳技术员的指导下,这一过程被提前到了第一天下午。
一星期之后,我因为记错protocol浪费了师姐100剂量的rTaq酶。
又过了几天,我错把已经长好克隆的板子继续37℃培养,导致杂菌长大,连续挑了四天,阳性克隆一无所获。
然而,师姐还是一如既往的九点上班、五点下班,一个人守着冰盒安静而娴熟地做着实验,每当我向她请教一些简单的问题,她总是会用一种虽然带着责备、但显然又是全方位关心我的语气,耐心的讲解原理中每一步的细节。我也一如既往地依照师姐的嘱咐早上八点来实验室订上PCR仪、晚上10点半跑完最后一块胶离开,然后在行驶的班车上向师姐询问第二天早上的安排。
从第一天开始,师姐就仿佛没有把我当作一个什么都不会的summer,反而更像是把我当成了一个容易添麻烦的助手。在不断重复地挑菌落、PCR和凝胶电泳中,师姐仿佛在传达一种对我的信念,或者说是要求:“既然跟我做实验,就要有跟我一样、看完protocol就能够迅速执行的能力。”
从第一天挑16个克隆、上一排凝胶开始,我几乎是以一天增加一倍工作量的频率,几天之内就习惯了一轮96个克隆、占满一台PCR仪的PCR管和108个孔的四排凝胶。师姐带着对我的信心,“慷慨地”把她平日工作的一大部分交给了我。虽然有着老板“一周筛选100个平板”的死任务在,师姐确实需要人手,但明知我容易出错却依然勇敢地将实验交给我去试炼,我相信很大程度是出于师姐对我的信任与期望。
在一个周四的傍晚,师姐交给我一板当时我还看不懂是什么的PCRproduct,让我晚上跑胶。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四排胶的工作量,而且那时点样还不熟,因此不出意外地拖到了10点半才跑完,而且条带不整齐地恍若彗星电泳。然而,我根本没想到这恰恰也是师姐第二天组会上要的讲结果。最后,当我意外地在组会上看到我糟糕的胶图被师姐展示在老板面前,心情复杂如下:对师姐承受着心理压力的同情、对老板不杀之恩的感谢,当然还有看到自己(尽管糟糕)的结果被(不得不)接受,莫名还有点小高兴。
“你的电泳让我印象深刻。”师姐事后如是嘲讽道。
玩笑归玩笑,在师姐的辛勤培育下,我colonyPCR和提质粒越来越熟练,而且越发地习惯以一百个为单位地筛选工作了,这种大批量工程在summer中着实不多。我想,我能有这个机会还是要感谢师姐的信任和让我放手干的鞭策,只为尽快提升我的能力。
二、领域
作为技术员的助手,我的工作是为实验室的博士生提供合适的CRISPR载体,从大量的construction中筛选Insert了4个sgRNA的质粒。虽然没能从事实验室的主线研究,但坐在休息区侧耳倾听老板和师兄的讨论,耳濡目染地也知晓了这个lab的深度和魅力。
三、朋友
从第一天开营仪式起我就预料到,经过在NIBS的一个月,我能带走的不仅是一段完整的科研经历,更有在学校里求之不得的珍贵友谊。从王所“意味深长”地说NIBS可以让summer之间“升华感情”,到王芳老师“确认过眼神”把我提名为二组组长,再到全体组员在主办方的安排下共聚一堂为年会节目出谋划策,我似乎能感觉到,久违的友情将在习惯独处的我身边大量凝聚。
在前两个星期,我如愿以偿地体会了之前曾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同甘共苦共患难”的友谊。在高师姐给另一个summer与我相同的工作后,加班的周六日里,在超净台里闲聊、在制胶槽旁吐槽、在西餐厅里叙旧。志同道合而都又热爱工作,这种友情仿佛是实验室生活的动力,一如师兄师姐之间日久生情的亲人般的友好氛围。
而在后两个星期,我体验的则是在大学里所欠缺的、集体中的友情。从与另一位组长相识到改编歌词的idea被组员接纳,再到主动帮忙做找伴奏和做特效的同学们的加入,本来只是想完成任务的年会活动使我收获了很多新的朋友。至于与summer漫游天津滨海和北京后海,则是NIBS带给我的最美好的回忆。
感谢在NIBS结实的朋友,你们为我抖机灵的idea填上了创造性的歌词,使我在实验室的修行始终有欢声笑语陪伴,让我在如梦如幻的晚会上不再孤单。因为有你们,天津成了我首个不是独自一人探索的城市;也正是因为你们,我才逐渐明白,一个阳光的、风趣的、让大家喜欢的男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27.孙家麒(武汉大学董梦秋实验室)
“梦夏入秋,冬雪寒梅”
NIBS留给人的印象总是干练的,简约的。
来到NIBS的第一天,我们参加了朴实无华的开营仪式,主持人用平淡但不失热情的语气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北生所的概况,王晓东所长也对我们像聊家常般表达了对summer们的欢迎。如果不是概况中淡淡的提到了王所了不起的成就,你甚至会以为这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研究员在代表北生所欢迎大家,我喜欢这种毫不摆架子的感觉。
在北生所的日子,也是极其简单的。每天乘着班车同大家一起来到北生所,和实验室的人们在仪器开关声中做完一天的实验,去食堂和PI们一同吃一顿廉价但不廉质的晚餐,最后就着黑夜和朋友们结伴做班车回到住所,就是在这里每一天的真实写照。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曾感慨过昌平的偏僻,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北生所教会了我,偏僻,也可写作远离尘嚣。人们控制住自己是需要自制力的,那么远离诱惑,即便是自制力稍差的人不就也都可以塌下心来专心做自己最初想做的事情了吗。
北生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令人感到轻松的。进到实验室的第一天,董老师就热情的带着我们转遍了实验室,领着我们认识了每一个人——这很常见,哪里的负责任的PI都会这么做,但是董老师之后漫不经心说的话却令我耳目一新,“我们这里不用叫谁师兄师姐,直接叫名字就可以了,论资排辈的叫来叫去太麻烦”,这是我所没有听到过的要求,随后老师还俏皮的补了一句,“我让他们管我叫梦秋,但是他们都觉得不好意思。”虽然我们之后还是会加上学姐师姐来称呼,但是它的的确确的让人感受到了平等交流的氛围。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我见到了许许多多平易近人的PI,说真的,这感觉真的很棒。
题记的这八个字,是我在16年的一篇summer的心得体会中看到的,春夏秋冬,梅兰竹是董梦秋老师实验室的7台体视镜的名字,当年的这名summer选取了其中的4台名字,将它们组成了一句短诗,来感谢它们从夏初到夏末,贯穿他的整个summerstudent,见证他一个月的summer生活。说来有趣,这句诗对我而言,有特别的韵味,因为除了同样是在董梦秋老师的实验室外,在这一个多月的summer时光里,陪伴我的正是雪梅师姐。
来到NIBS,不得不提的还有它精彩的年会,一辆辆的大巴满载着科研人员来到天津,住进豪华的酒店,听学界大牛们轮番精彩的报告,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你可以面对面的和大牛提问咨询,也可以从大牛的成功史里找到自己的方向。除了丰富的学术讲座外,年会期间也会举办卡拉OK大赛,格物致知讲座等受人欢迎的活动,另外NIBS也会包下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馆,让工作者们能从紧张的科研生活中享受到难得的放松。
“做科研就是,也许你在一个领域奋斗了很久,但是呈现在你面前的,却是遍地的牛粪,还是那些大牛的牛粪们,,但是这也正是做科研的必经之路,要敢去踩牛粪,要主动去踩,才能发现属于自己的路。”年会上,一名PI如是说到,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是我想,这也的确是一个个在NIBS成长起来的人的真实写照,如果说有一个地方可以宽慰的容许失败,但人们仍会不断的追逐未知的奥秘,那么我想,大概就是这里了吧。
感谢董梦秋老师,感谢李雪梅师姐,感谢NIBS的每一位为我们热心答疑解惑,指导未来方向的老师,也感谢NIBS能提供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与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们一同学习,体会最真实的科研环境。
希望两年后,我还能站在这里,以不同的心境,再看这片常怀热忱的地方。
(写道最后发现忘了夸一夸NIBS齐全的仪器设备了?真的很全!做实验不用东跑西借,十分方便!)
28.孙正阳(华中科技大学韩霆实验室)
时光飞逝,5周的暑期训练很快就要结束了。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计划,体验北生所的“松”与“紧”,度过我本科期间最自由的一个月。
这一个月的生活是自由而有序的。说来每天大同小异,而从没有赋闲,从没有懈怠过。高比例的后勤保障投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这里不需要低年级学生去插枪头刷平板,即使面对仅驻留一个月的本科生也表现出极高的友好和同等的对待,举手投足间给人一种舒适快活。物弃于地而不藏于己,我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一种体面大气的态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愿望,于人方便于己方便,良性循环,优秀的学生愿意来,优秀的科学家愿意来,这确是一些高校需要引以为鉴的。
这一个月,使我暂时忘却了“拓荒致远”的尘埃,全面的投入到一件事中去。小楼里,大庇天下寒士,大生物学家们都喜欢劝退,无非苦中作乐罢,退与不退,还是一场孤独之旅没有改变,还是乌蒙磅礴没有改变,还是心远自偏没有改变。京郊有星,每个人头上都有一颗蓝色的星星,在独自行走的夜晚安慰慕然举头的人。眺望前路,微笑留白未来。北生所,我们再会。
29.孙紫嫣王晓东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申请NIBS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毕业学姐的报告会时,她讲到在NIBS的美好经历,我心向往之。材料寄出去后,等待结果的每一秒都是漫长的,当看到申请通过的邮件时,我非常高兴,十分期待在NIBS的生活,特别是进入了心心念念的王晓东实验室。
提前一天来到NIBS,首先被这里的环境所折服,严谨的学术氛围,简洁大方的宿舍,十分美味的饭菜,亲切随和的工作人员,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等等,无一不令我喜出望外。
开营典礼上,王所发表精彩的欢迎辞,Empoweryoungpeople.振奋人心!Takeinternshipsanddoextrajob.积极主动,探索科研!NIBS是一个自由、团结的大家庭,一切为科研服务,拥有独特的魅力。
来到实验室,王所鼓励我们不要有压力,尽情享受这一段科研生活。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都超nice,非常感谢张泽师兄不嫌弃我的笨拙,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一、科研篇
很开心认识实验室的小伙伴,两位雨萱。除了周末,大多数的午餐及晚餐我们都是一起度过的,我们共用一张大桌子,偶尔聊几句,实验失败时互相鼓励,我特别享受这种和谐的氛围。
我特别感谢带我的张泽师兄,虽然他总说自己脾气不好,但一直是笑呵呵的,做实验认真、规范,几乎每天都十点半走,至少我来的这一个月里,每个周末他都在实验室,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节俭、勤奋、乐观、认真等等。
我是农学类专业,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这些实验,但短短的一个月里,我掌握了很多生化实验室基本的操作,分子克隆、PCR、跑胶、酶切、转化、转染、westernblot等等。对我来说,打好基础远比做一个独立的实验要有用的多,收获非常大。师兄毫不保留地向我传授他的经验,我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的课题是构建载体,师兄说这很考验耐心和运气,有些研究生可能两个月也无法做出一份载体。我既紧张又兴奋。
随着实验的进行,最初的好奇变成了郁闷,因为开始做实验就不顺,提了一天的DNA,依然没有成果,有些沮丧,我不禁想:我才刚做实验室不到一周,那些长年在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又该如何面对可能存在的失败和挫折呢?苦中作乐,专心科研,我十分佩服他们。
实验室的组会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高效、气氛热烈,王所的三言两语打开了我的新思路,做科研原本是枯燥无聊的,但思考一个问题并努力想出新的思路去解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提出原创且重要的猜想,并用实验去证明,是一件令人很期待的事情。
小鼠真的是科研人员的好帮手,鼠房让我又好奇又敬畏,实验动物们付出了生命,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很遗憾的是,虽然报名了鼠房的培训,但是始终没有接到培训的通知,没能进入鼠房旁观师兄做实验。
我学到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好实验记录,不仅能随时知道实验进展以及实验方法,还能方便他人继续自己的实验。不管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数据,都要如实地记录,因为这是证明实验成果的原始数据。
二、生活篇
我住在三居室的六人间,非常开心认识了春春、欣雅、康馨、烜赫和晓勤,我们相处融洽,聊得很嗨,互相讲述学校的好玩事情,还一起出去玩。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们都会讨论实验进展和在NIBS发生的趣事,想起来就很开心!
亲爱的舍友们,我期待着再聚的时候!
三、娱乐篇
听说大家在实验做不出来的时候总会到静思湖边或独自或与好友散步,我只在最开始的时候参观过一次,环境优美、安静,十分适合放松。
NIBS在昌平区,比较偏远,娱乐设施较少,但欣慰的是,附近还是有一个商城的。看电影是我的一大爱好,我拉着实验室的小伙伴一起去看《隧道尽头》,本来很期待,但效果比较一般,没有很出彩。早知如此,还不如看《哪吒》呢!
原本我每次出去玩都要看天气,但是北京的天气预报真的很不准,预报有雷阵雨,反而大太阳。后来,我就再没看过天气预报,随性而行。
第一个周末,我游览了后海、南锣鼓巷、王府井和东交民巷。
第二个周末,我游览了颐和园和圆明园。
第三个周末,我游览了动物园和海洋馆。
虽然来北京玩过很多次,但是独自一人去探索北京的历史和魅力还是第一次!特别美好的经历!
每次我玩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回到NIBS,总会产生回家的感觉,也许NIBS的温馨和包容已深入我心了。
四、年会篇
三周的科研生活之后是summer们最期待的活动——NIBS年会,此次年会我们来到了天津滨海新区,很偏僻的地方,我和小伙伴们暗暗地想:离市区这么远是不是为了防止我们出去玩?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想多了!因为PI们和嘉宾“大牛”们的report已经深深把我吸引,记得一位PI妙语连珠,称自己的研究是踩大牛的牛屎,也是非常幽默了!生命科学如此广阔的领域,虽然我还没找到热爱的方向,不过,了解不同方向研究的最新进展依旧使我受益匪浅。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羽毛球比赛,作为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我当然不能错过了!比赛在酒店的羽毛球馆里进行,第一轮,体力尚可,我赢了比赛;第二轮,五人比赛轮空一人,我向来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与一位实力很强的对手一番苦战,无奈我的胳膊已经发酸,以19:21的比分输了比赛,未能进入前三甲的角逐,有点失望,想起比赛开始前负责计分的师兄还夸我是种子选手,我十分惭愧辜负了师兄的期望。虽然输了比赛,但是能酣畅淋漓地打羽毛球,我也满足了。
不知道明年的年会在哪里进行,又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30.唐波(武汉大学罗敏敏实验室)
初遇
大三时,一则关于罗敏敏老师的新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文中罗老师是一位享受科研,思维活跃具有批判性的学者,其中一句话令我尤其印象深刻——“我不会为了迎合学术权威去改变说法”。正因如此,我开始去了解罗老师以及罗老师所在的北生所。越了解就越能发现罗老师是怎样的一位大牛,而北生所是怎样的一个科研天堂。
随着日历一页页撕下来,很快就到了7月中旬,刚到北京就接收到了盛夏的“热烈”欢迎,虽然骄阳似火,但是我只一心想着尽早赶到NIBS去。一到NIBS,就完完全全被它所震撼到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确实是科研的天堂,不仅实验室多,各种设施也一应俱全。NIBS不仅仅是带给了我“高大上”的震撼,还给予了一种科研的气质,而这种科研的气质,我相信是高校没办法与之相比的。在图书馆一直坐到傍晚,这期间感受到了NIBS图书馆独特的宁静,或许也正是这份宁静,让我压抑了心中的浮躁,静下心来,去安静地阅读paper。坐着NIBS的专车去龙湖宿舍,与其说是宿舍,不如说更像是合租套房,房间都非常干净,并且24h热水、电、WI-FI。龙湖附近没有特别热闹的商业区,这其实很适合科研人居住,安静,干净。
熟悉
第二天报道完毕就要准备去和罗老师见面,期待了很久,但越是临近越是紧张,不过这些紧张在见到罗老师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罗老师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正巧赶上周一组会便和师兄师姐们一块参加组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过,“非常开心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师兄师姐以及罗老师相遇”,现如今,我仍然认为能够有幸进入NIBS罗老师实验室进行学习是一件非常美好且幸运的事情。组会上,各个小组展示了上一周所做实验的最新进展,并且会互相讨论,在讨论的时候,自由平等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师兄师姐可以畅所欲言,疑问可以直接提出,整个组会的氛围非常活跃且具有批判性。由于组会各个小组并不会讲各自的实验背景,在听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困难,不过通过听他们讨论,多多少少能够理解一些。
组会很快就结束了,这时才发现已经12点,马上要去NIBS的食堂还是满怀期待的。到了食堂也确实没让我失望,饭菜非常丰盛,各种各样的小菜,还有专门的面食窗口,酸奶,水果等应有尽有,不仅如此,除了大食堂外,NIBS还有西餐厅和小餐厅,非常人性化。
之后的几周里,不停地重复着这一系列实验,其中给小鼠做脑科手术是最难也是最有趣的,几乎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在和小鼠打交道,既要担心给小鼠吃的喝的够不够,又要担心小鼠之间会不会打架,还要担心刚给小鼠做得实验有没有成功,可以说这是我的暑期,却也是我和小鼠熟悉的“鼠”期。
偶尔闲下来也会四处逛逛,附近有很多大型企业、生物公司,如BeiGene等,可以去了解一下各个公司的工作模式,也会去尝一尝西餐厅和小食堂的菜品,去一楼的多功能厅健健身、打打球,或者每逢周三,报告厅还会播放电影。总之在NIBS熟悉以后就会觉得,尽管忙碌,但并不枯燥,在这里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
难离
很早就知道会写一篇暑期感想,但是真正提笔时才发觉困难,写的时候才恍然即将离去了,古人言“天波易谢,寸暑难留”,确实是这样,五周时光好似弹指一挥间匆匆逝去,刚来时的情景似乎就在昨天,现在却要道离别了。在NIBS学习拓展了我的视野,坚定了我科研的决心,并且也让我明确了之后的道路。对我来讲,难离难舍无需书纸笔墨,我需要做的是不断向前,结束也是开始。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描述我眼中的NIBS:“在昌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未知,他们独树一帜地创造着方法,他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别人说,这是工作;他们说这是生活。这样有趣的一群人聚集的地方,就是NIBS。”
31.唐小棋(北京师范大学齐湘兵实验室)
此时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结束作为summer的经历了,有种不舍的感觉。
在我看来,NIBS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科研场所,而这也是一个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同的夏令营。在这段日子里,我对这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归属感。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耐心带我的珮豪师兄,带我们出去玩的晓庆师兄和小姚师兄,管理实验室的青翠师姐,实验室里很nice的所有的师兄师姐,还有齐老师和王老师给我这次夏令营的机会,让我整个人有了巨大的进步。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都会越来越好。
32.王昊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立林老师)
渊源:
大一的时候在参加学院的启航计划报告大会时听到了赵强强学姐的宣讲会,那是我初识NIBS,便立马去官网查看了资料。虽然当时还没学专业基础课,但杜立林老师的研究方向还是莫名的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没有原因。于是我毫不犹豫的等待招收summer的时候提交了申请,但是很遗憾第一年并没有被录取。再接下来的一年我一直很努力做准备,终于还是如愿以偿了,来到了DuLab.。
环境:
初来乍到NIBS,领取了营服,看到上面写着WonderlandForScience,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到后来我才感受到真的是实胜于名。
在NIBS的5周,我觉得我就像是被学术的氛围一直包围着,NIBS就像一个孵化梦想的场所,他会给你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无论是住宿、饮食、健身房、科研资源,各个方面应用尽有并且优质,甚至连实验的瓶瓶罐罐,实验的培养基都有专门的Helper帮忙配置,而你需要做的再简单不过:享受这一切的优厚待遇,然后带着脑子来安安心心做科研,做你想做的事情,孵化你的想法你的idea。
中午吃饭一般一个实验室的一起吃饭,偶尔也会和杜老师一起吃饭,讨论课题。因为我确实是小白,只能听师兄师姐和老师讨论问题。过程中我真的可以感受到老师对科研的热爱和投入,我观察着,也被深深的影响着、打动着。
晚上完成一天的实验,在班车上还是会听见断断续续的讨论课题的声音,就这样,在充实和劳累中结束了一天。
在年会的时候,听了老师的报告会,我和舍友在酒店一起讨论着染色体的结构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切发生的是那么自然,在学校如果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感觉总有一些异类的感觉,在这里却不会,是真真切切自然而然的发生的。试想在这一个处处有科研,被science包围的氛围里,难道不就是科学的伊甸园吗!还有什么理由不投身科研呢。
感悟:
在这里我感受的最明显的一个词就是:冲击。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我羡慕能够和老师交流实验的师兄师姐,我羡慕能够用自然而流利的英语做report的一位位PI,我羡慕能够在年会舞台上展示自我的一位位superstar。我真的一次又一次的认识的自己的不足和渺小,但是我真的不甘于此。在这里我见识了科学伊甸园的美好,也意识到了我和这伊甸园之间的差距,我知道了我需要提升的空间,我知道了我到底该怎样锻造自己,我真的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日可以变成自己所敬佩的人的样子,我真的不甘认输。我知道这努力的路漫长而艰难,但我终有一天会梦想成真,让自己真正配得上进入科学的这片伊甸园,去实现梦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鸣谢:
成为NIBSsummer的这个夏天将是我人生中最感动、最有意义、最特别、最难忘的夏日。希望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这片伊甸园能够重逢再会!
33.王洁铭(中国海洋大学徐墨实验室)
2019年8月10日。
今天的我除了看师兄做实验,就是对着只有“心得体会”四个大字的Word文档发呆,写心得这件事真真切切地提醒着我,离开的日子迫近了。其实从两周前开始,“终将离开”的阴霾就仿佛曹鹏老师的实验中在小鼠头顶模仿looming的圆盘(大雾),偶尔笼罩在我心间。我一直尽量地避免自己去想它,享受并沉溺于这段过于美好的夏日时光里。
昨天从天津回来的路上下了阵雨,近两日的气温十分凉爽,再加之空调的冷气甚至令人有些瑟缩,而我却迟钝地没觉察到其中的秋意,直至晚上偶然间翻看日历才后知后觉,竟然前天就已然立秋了。
是啊,summertime就要结束了。
太多不舍涌上心间,奈何流光容易把人抛。
每次将要进入新环境之前,要stepoutofmycomfortzone时,我总会有点胆怯。去年听学姐讲述NIBS的生活时我是那样心潮澎湃,然而在期待了将近一年后,临走前一天的我却像个不想上幼儿园的小朋友,“QAQ啊怎么办啊妈妈我突然不想去了!”嗯,妈妈懒得理我并且催我赶快收拾行李......当然,说归说,实际上还是想去的。当通往北京的高铁开动时,我知道,来NIBS将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而难忘的旅程。
徐墨老师知识渊博,对于学术研究的把控思路清晰严谨,谈吐风趣并且声音还十分温和,完全出乎我之前的想象。更神奇的是,徐墨老师是NIBS的第一届summer,今年四月份才回到了NIBS当PI,所以我们也十分幸运的成为了第一届summer的第一届summer。徐墨老师的实验室刚刚成立,但师兄师姐们都非常优秀,整个实验室的氛围温馨而融洽。每一顿饭几乎都是整个实验室一起吃,让我感觉十分温暖,真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实验室刚刚起步,许多东西还处于摸索条件构建系统的阶段中,目前我师兄在测试CRISPER/Cas9在T细胞中基因敲除的效率以及诱导NaiveTcell分化为Th17的情况。在这短短的几周里,我跟随着张文哲师兄,进行了293T培养、构建质粒、包病毒、FACS分选NaiveTcell、刺激NaiveTcell分化、转染、用流式检测基因敲除情况等实验,了解了研究T细胞的一般流程与手段。张文哲师兄总是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实验原理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也给我独自动手的机会。经过后续的学习,以及在journalclub之前挣扎着阅读的3篇文献,我逐渐免疫学有了大致的领悟。
一直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遇见,在今天的这一刻我遇见了你,那么今天的我就将因此和之前有所不同。感谢NIBS让我遇见北京,遇见一群可爱而优秀的人,遇见晚风吹过酒吧门口流浪的歌声,遇见一场自由奔放的大雨,遇见这个年轻,热烈,孤独,诗意而梦幻的夏天。I’llmissthissummerforever.
34.王磊(兰州大学郑三多实验室)
年会结束,为期六周的nibs暑期训练项目悄然进入尾声。在即将到来的临别之际,果然还是做点实验冷静冷静比较好。
要我来总结对nibs的印象,我只能说,nibs真的是一个做科研的好地方。
宽敞的实验室,舒适的生活区,先进的仪器设备,充足的技术支持,服务周到的食堂,良好的宿舍条件,还有周围幽静的环境氛围。在这里,像是隔离了北京城市的喧嚣,一切都要为科研工作让步,无论是PI亦或是学生,只要愿意,都可以心无旁骛的探索我们尚未知晓的生命领域。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消逝,回顾这五周以来的训练经历,一切又恍若昨日历历在目——
来nibs的第一天,辗转几次地铁终于来到了这个“中关村的尽头”,那时阳光正好,我在这遇见了郑lab的大家庭。我想,这里也终将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旅途中一段精彩的故事。
第二周实验已经进入正轨,差不多是要探索一下nibs的西餐厅的时候了。炒饭、寿司、薯条、奶茶、咖啡......由植物大棚房改造来的西餐厅别具雅致,沙发、吊椅、美食和书籍交相辉映,当然想读读文献也不是不行。
第三周,面对完全陌生的实验和protocol,和师兄一起学习和尝试实验。期间请教了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最终幸运地获得了预想中的结果。
跟着师兄一起做实验,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储备,也并非是实验技巧的熟练与掌握,而是实验失败时的订正与改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遭遇了许多意料之外的状况,怎样分析这些情况,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我们最为头疼的地方。但师兄总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说,师兄不愧是师兄。相信这些经历在我今后的科研生涯中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年会的到来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各位PI的精彩汇报和卡拉OK等娱乐项目完美相融,让我们食欲暴涨,食量暴增......
回想起年会上我们改编的《成都》,虽然因为准备不足略带遗憾,但足以让老师同学尽兴余欢。时光流逝,差不多是我们要走出北生所门口的时候了。
最后,非常感谢郑lab的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非常感谢nibs能给我们这样一个珍贵的机会,让我能与处在科研第一线的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这是我科研道路上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同时也希望nibs的暑期训练项目能越办越好,如有机会,今后我们再见!
35.王晓瑞(西南大学刘清华实验室)
红砖红瓦红墙,
一天一周一月,
短短几天,读不尽你的悠长延绵。
花开花落,
龙湖沙河,
少年痴心永不变。
春夏秋冬,不变的是在实验室里坚守的师兄师姐,NIBS版成都我们曾唱到,文献旁你永远在那里,是我们看到的师兄师姐生活的真实写照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实施起来或会出现各种偏差,静下心来,再次斟酌,再次研讨。站在毕业读研的十字路口,我曾一次两次三次的纠结焦虑,觉得自己实在是差太远。处于国内最高的研究圣地,看到优秀的人,远离生活的大佬讲述学术的故事,感受知识的冲击与洗礼。
所谓兴趣是怎么一回事?
老师曾经问我,
应该是想要每天6点去实验,10点不愿走,没有休息也无所谓。
我喜欢每天做很多事,收获许多新的知识。最感谢的应该是一直带我做实验,从细菌转化到分子克隆,从小提质粒到跑胶测序,从无知到无惧。因为本科期间做的实验与现在有太多的不同,所以即使大三也要从头学起。PTN被刷后,我曾质疑自己是否应该留下来,是否转专业真的适合我。一点一点,一天一天,渐渐累积,从一次次失败的配胶,到跑出漂亮的条带;从长不出想要的菌落,到终于获得老师认可;从得不到蛋白的灵异事件,到如期得到理应得到的结果。实验应当是一个逐渐熟练的过程,将基础的实验,变成探索未知和奥秘的武器,而基础的实验不应成为科研路上的绊脚石。你问我一个月收获了什么,我想我一定是收获最多的那一个,毕竟从山脚到山顶比从山腰到山顶远很多。
大食堂排队的PI,
西餐厅的Pizza,
还有小餐馆的家常。
如果你还没接触过北生所便被它打动,一定是因为便宜又好吃的饭。期末好不容易减掉的体重像函数一般增加。一块钱的肉和菜,免费的汤和新鲜的水果,再也打不到这么好吃又便宜的饭。西餐厅小姐姐总是一如既往的高冷,一个字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说两个字,不过坐上去会晕晕的吊椅还是很适合休息。小餐厅叔叔做的许久没吃的家常有妈妈的味道。
来时一无所有,
走时硕果颇丰,
带不走的对你的深深留恋。
因为知道基础弱,(好吧因为喜欢NIBS),我申请了延期一周,跟随老师学习更多的东西。从自己开始设计序列,转化,克隆,测序,转染等一系列自己做的流程,除了满满的充实感,还有收获了的师生情,友谊和不尽的留恋。
我喜欢你,
岂止,
短短三行。
我喜欢你,去时的朝阳,归时的繁星;实验的细致,等待的焦灼;和蔼的PI,耐心的老师;还有大食堂的水果,小食堂的猪蹄;风里雨里,summer,PTN到推免,喜欢你岂止三行。
我喜欢你
其余两行,
全是多余。
没有写的很深刻,但一字一句都是亲身所感所想。因为想加入NIBS,报名了summer,推掉了暑期的所有的夏令营。进入实验室才发现,真的没有选错,是我憧憬的科研氛围,我总说关于选择,自己的每一次结果总是很落寞,但这次却很幸运的进入自己喜欢地方。
最后,想特别感谢一直带我做实验的王一兵老师,从我面试失败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王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教导我,鼓励我。从王老师身上我亦学到了很多关于态度关于做事的东西。从打开PCR仪的开关开始,到放置每一步得到的产物,每一个小小的步骤,老师也会从基础开始讲起,一遍遍的演示,一次次的指导,有时候我会半开玩笑对老师说,如果我的学生像我一样笨,我肯定会骂她的。最后我想说,感谢王老师,还有郭颖师姐,谢谢你们的帮助与支持,谢谢你们的鼓励,让我想在NIBS留下来,让迷茫的我找到了该努力的方向。还有谢谢NIBS给我参加summerprogram的机会。
36.王啸涵(中国农业大学董梦秋实验室)
在NIBS,最美的风景是人。
而更多的,我在NIBS感受到的,是这里优秀的科研氛围和环境。从踏进实验室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这里认真的习惯和气氛。虽然正值中午,可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大都放弃了午休的机会,认认真真的坐在实验台边做着实验。从他们身边走过,可他们也几乎没有被我的经过所打扰,只是认真做着自己手中的实验。若非必须找到师兄,我根本不愿打断他们的专注。
诚然,在NIBS的生活是辛苦的,可除了肉体上的疲倦,我更多的感受到了精神上的丰沛。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每秒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线虫,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的内在通路,我都能从逐步了解他们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欢欣。每次看到一片新的文献,内心中便漾起一阵敬佩与自豪。虽然只是薄薄的几张纸,更进一步,只不过是一些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道理,为何这么神圣?只是因为他们蕴含了前人不懈努力所创就的智慧,以及作者呕心沥血所付出的努力,也正是这些看起来微渺的知识,使得人类能不断进步,生活更加美好。我也庆幸,自己有机会在未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科学的探索,将自己的欢欣和更多人的富足连接在一起,让世界更美好。
感谢NIBS,让我体验到了这份美好。
37.王永乐(山西医科大学王涛实验室)
作为一个在医学院校“摸爬滚打”已有三年的医学生,今年暑假,能够脱离课本知识,真正地在实验室学习科研技能,是NIBS给了我这个值得铭记一生的机会。
说实话,来NIBS之前我的心情真是激动又忐忑,无数次幻想自己身着白衣(从小就有个白衣梦啊),手持移液枪,或是像纪录片里的科研人员一样帅气地recorddata.这种沉着又稳重的魅力真的是唯科研者所有啊。然而自己又是一个不太容易融入新环境的人,与师兄师姐的初次见面,每天的日程怎样规划,科研生活会不会和自己想象的有所不同,如何尽可能地让自己在这宝贵的一个月中收获最多……内心的惴惴不安伴随了整个进京的旅途,但这些顾虑在我进入实验室以后便渐渐打消了。
作为一个医学生,有很多分子生物学的概念是从未接触的,这也是我来到nibs的第一个挑战,狂补理论知识!从果蝇研究的红宝书《FlyPushing》学起,我也不断地向周围的师兄师姐取经。蔡磊师兄教会我如何使用分子克隆的神器——Snapgene,从此在设计引物,对比测序的路途上一发不可收拾;彭磊师兄解剖果蝇的技术让我慨叹世上竟有如此心灵手巧之人;周琴师姐教会我许多操作的小诀窍,同时也总是对我的操作失误一笑而过;玉凤师姐教我WB的整个流程前前后后有3次,可我在犯蠢的路上渐行渐远……实验室的每一位前辈都身怀绝技,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科研素养,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刚到实验室的头几天,我被繁杂的protocol搞得焦头烂额,匆忙写下的笔记乱七八糟,对整个实验过程毫无思绪。当我回到工作台看到婕妤师姐井井有条的实验记录,我真感到自愧不如:如果连做实验记录这种细节都不好好重视,又怎么会呈现清晰的实验思路,培养出良好的科研素养?自那以后,我便养成了每晚用心整理实验记录的习惯。是NIBS为我提升科研素养起了良好的开端。
我同时有幸参加了NIBS在天津举办的学术年会。会上各位PI精彩的成果展示让我一次次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所在。真正的大咖总是能在科研遇到瓶颈的时候如神来之笔般提出解决的思路,其中的巧妙之处令人拍案叫绝,这之后必定是他们多年来科研思维的深厚积淀。在我看来,科研是一门艺术,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雕刻的艺术,每位大师都会在他的作品上不断镌刻,精益求精,寻求呈现在生命中的真谛。王所十多年来坚持对细胞凋亡的研究,不正是印证了这一道理?
在NIBS的日子,是我的青春最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我认识了最好的人,和最好的事。在我未来的科研生涯中,NIBS暑期训练计划将会像一颗明星,永远指引着我前进。
38.王允昌(兰州大学曹鹏实验室)
毫不夸张地说,2019年的这个暑假是我大学三年里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了,有趣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这一个月我感触颇深,深感NIBS是中国做科研的天堂。
初来乍到→摸索前行→小有所学
8月6号早上五点就已起床收拾行李,坐着班车到达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度假村,开始了一年一度的NIBS学术年会。20位实验室PI的科研汇报,数位特邀嘉宾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研盛宴,很是惊叹PI们独到的科研眼光,更惊叹那些提问的学生,一个个刁钻的问题,让我明白科研就是需要不同的思想碰撞。NIBS真不愧是一个科研原创研究的圣地。
我周围的人
初来北京,这里的气候不是很适应,所以就感冒了,总是忍不住的咳嗽,我是个很害怕会影响他人的人,所以总是因为去尽力忍住咳嗽而憋得脸通红,但是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并没有嫌弃我,反而对我很是关爱,黄美珠师姐还给我了一盒她自己的药,让我很是感动。因为我住宿的是双人间,我的舍友帅源茏,人如其姓,甚是帅气,我和他总是在回到宿舍之后交流当天的所学,并且天南海北各种讨论,讨论各自的大学、讨论自己对科研的看法,讨论自己对新读的一篇paper的认识,因为舍友是北京土著,还可以告诉我北京各种街头巷尾的美食。和我一个实验组的杨天硕,我们总是饭点相约食堂,讨论着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实验室发生了什么,然后相互鼓励与安慰。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我们第二组的summer了,因为年会需要,我们排练了一首改编版的成都,大家虽然都累了一天,但是晚上还是几乎都到会议厅参加排练,最后在年会上的表演,不出所料获得了一致好评。
吃喝玩乐在北京
我在NIBS的感受
39.吴烜赫(中山大学袭荣文实验室)
未知
才大二结束的我,虽享受着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却不曾到外面看看。囿于我是学医的,对于以后要走什么样的科研道路并不十分清楚,因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医学技术及其他医学课程我们都学,然这迷茫来自于从未深入,我不曾了解参与各个不同方向研究的异同与感觉,但我知道每向前走一步都在逐渐拨开迷雾。当我一开始看到NIBS暑期推送时,我既兴奋又觉得希望渺茫,毕竟是面向全国的,毕竟本专业有成绩比我好的同学也报了名,但如果自己先把树苗掐死了,不给它经历风吹雨打的机会,有怎么无端生出一颗大树?这样一个科研氛围浓厚的地方可是我朝夕所盼的啊!
经历
“住的地方好远啊!“(不过15分钟的车程好像也不是特别远)
初来乍到第一天,一个师姐热心地给我安排了位置,我亲爱的师兄不在,我就先随便遛遛喽。在刚开始几天,石师兄带我们做了PCR、电泳啊,哦!还有温柔的苗苗师姐教我们剖果蝇肠子,第一天剖的时候觉得:嗯,还行,不错!等到第二天:我剖果蝇神功怎么废了?!这才发觉自己品阶有多低啊。逃不过逃不过逃不过的是5分钟的Pre,短短一个月,似乎并不能有什么艰巨任务等待我去完成,然待师兄给我们布置了课题,我才发现疑问重重,师兄人很nice,总是询问我们有没有问题,然后不厌其烦地讲。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要做科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认真读英文文献发现处处卡壳,反复出现的line,reporter,driver让我觉得不知所云,之前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也很难都回忆起来了,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并没有带课本过来,但网上资源如云,这不算困难。
老师这个称谓我从来只用在敬爱的人身上。
我和袭老师聊过三次,有一次是问老师问题,可能是亲切感吧,我把老师当成了朋友,那晚,他站着给我讲解并且用笔写了过程,我却是坐着的,我并不会觉得这是不尊重,但这件事确实让我颇受感动。为人师,确如此。
待在实验室也并不意味着埋头干一天,总有很多空闲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实验室的人超级团结耶,一声令下:吃饭!全体出动!刚开始几天我和大伙一起吃,可怜的我老是吃不完。后来我干脆晚点吃,等到饿了再吃。有师兄师姐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石师兄不仅热心还透着可爱,车师姐也是一个活宝,人很活泼又好相处!楠楠师姐就是小可爱一枚了,感觉时时刻刻都是一张笑脸,殷师姐就感觉比较端庄,教我们学Ai作图,还有很多师兄师姐也十分厉害。久而久之,仿佛自己真的是真真正正的一员了。
将离
距离结束只能四五天了,一想到此就充满了不舍。感谢NIBS免费为我们提供食宿,提供资源,提供学习的机会,感谢袭老师和师兄师姐指导我们学习,感谢王芳老师为我们操劳,感谢相遇。此一别,不知还能否与师兄师姐、其他朋友再相逢,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以让人印象深刻记在心里,待我走了,恐只有合影能代表我曾经来过。NIBS是一个美好的存在,开放、包容、共享,溢美之词不于言表,但我由衷祝愿所有的老师和师兄师姐在这里让梦想启航,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重要的还是要天天开心!
40.夏前程(厦门大学邵峰实验室)
为期五周的暑期训练即将结束,Summer们就要各自离去。虽说五周不长,NIBS的SummerProgram却应当是国内为期最长且最良心的夏令营。虽说五周不短,在这里的每天都过得都很充实,临别时会有不舍,显得时光匆匆。
身处大三,暑假前半段的安排非常紧张,和另一位本校的同学在报到的前一天匆忙会师北京,并赶往NIBS。刚来的时候,前台就已经有工作人员发了门禁卡给我们,并且耐心地给我们介绍NIBS的主要设施的位置。在大致参观完NIBS之后,我对NIB就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正如我们的营服上所写到的“NIBS--WonderfulLandforScientificResearch”,NIBS为学生的科研和生活提供了非常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选择来参加NIBS的暑期训练计划,是出于我想要拓展一下自己在细胞实验、生化实验方面的实验技能的考量,也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一下真正做好科研的大牛们的实验室是怎么样的一种运行模式。也正是如此,我选择作为暑期学生来到邵峰老师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初进实验室,邵峰老师就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带我们的师兄。带我的师兄是佘杨师兄,师兄非常的热心。在我提前一天进入实验室的情况下,师兄刚一结束手头的实验,就开始耐心地给我介绍实验室的情况和他的研究背景,以及我将要做的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对ShaoLab印象最深的,除了每个师兄师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和Lab的快节奏和超高的实验效率,更重要的是Lab强大的凝聚力。实验室的成员每顿饭都会揪团一块吃,遇到困难会一起想办法解决。组会时大家的思维碰撞,而在日常大家又会互相鼓励支持。我想这是ShaoLab科研进展迅猛的一大因素。
除了NIBS浓厚的科研氛围,NIBS提供的饭菜对我来说也是一大享受。大食堂菜色多样,风味极佳,小食堂、西餐厅所提供的特色菜肴也是非常大的亮点。在年会吃着丰盛的自助的时候,我们也时常会想念NIBS的饭菜。
说到年会,年会绝对是NIBS的一大亮点。年会的报告,大牛云集,每位PI都非常积极热情地展示自己实验室的研究进展,PI们或风趣幽默,或热情高涨。在报告之外,每个实验室都准备了关于研究进展的poster供听众们深入了解。毫无疑问,年会是一场学术的盛宴。年会的其他活动也非常丰富,包括格物致知大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和卡拉ok大赛。年会的酒店给我们提供了非常舒适的居住环境,空闲时我们也可以去游泳、健身。年会之行,我感觉非常充实,也更加了解了所里PI们有趣的研究方向,之后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
在NIBS生活的这五周,体验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谢佘杨师兄、刘筱璠师姐、史旭焱师兄和其他师兄师姐以及邵峰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NIBS研究生部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NIBS提供的暑期训练计划这一宝贵的平台。希望SummerProgram能越办越好,希望NIBS未来能更加蓬勃地发展!
41.熊文峥(厦门大学曹鹏实验室)
这次暑期训练也让我体验了在NIBS生活与学习的感觉。NIBS安静地坐落在北京一隅。除了有设施先进齐全的实验室、实验中心外,还有饭菜可口的大小食堂、西餐厅,楼内便有图书馆以及健身房,植被繁多的后花园也是散心慢跑的好去处。
今年的年会在天津的酒店举行。很幸运能一览年会的景象。年会是一次学术思想交流与传播的筵席。从各个PI的演讲到晚间的学术海报的展示、师兄师姐格物致知的演讲都令人收获颇丰。在严谨的学术之外,举办的歌唱、球类比赛等娱乐活动,也丰富了科研工作者的生活,促进了彼此的情谊。
感谢实验室师兄师姐以及老师的指导帮助,感谢身边的小伙伴们,感谢NIBS的慷慨解囊,这些构成了这一年独特的夏天。
42.杨婧雨(四川农业大学何万中实验室)
思绪无可避免地被拉到五月。偶然听学校里的师兄师姐们提到NIBS的暑期训练营,方才大一,宛如初生牛犊的我便立马对这里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其实当初的我十分犹豫:年级不够,学到的知识也很有限,这样的我真的能够入选这次活动吗?好几次打了退堂鼓,最后还是“勇于尝试”这四个字坚定了我投递出个人简历的决心。而收到录取通知的邮件,已经是在六月的某节课间了。在一百多人的大教室里,我捏着手机差点没兴奋得跳起来,眼里只剩下那封来自NIBS的邮件,对我道着“恭喜”。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告诉我:继续学习的时候到了。
从成都到北京的火车,可以说是满怀激动的我心目中最漫长的旅途了。夹杂着对未来一个月生活的期待与不安,几经辗转,我终于抵达了位于帝都一隅的北生所。开营仪式上见到的王晓东所长和蔼可亲,他将暑期训练营的本质定义为“真正的科研夏令营”,是以“推动人类知识边界”为目的的、一个传承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次招收夏令营营员“Summer”的徐墨老师,就曾是第一届Summer的一员。这不由得切实的让我感受到“传承”二字的重量。
非常幸运的是,在报道时我见到了所属实验室的PI何万中老师,并有幸听何老师为我讲解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何老师是一位和善的人,而当他说起自己的项目时,更是可以感受到他神色与言谈之间对于科研的满满喜爱。“接下来我要讲的,可是你在网上都查不到的,真正的前沿哦。”何老师说这番话时眉飞色舞的神色,我至今都能清楚地记得。他告诉我,向他的实验室投递简历的同学不在少数,而最后我成为了其中一员之一的原因,正是因为看见了我对于科研的兴趣。何老师希望我能在这里开拓眼界,在了解到更多的同时保持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而我也如各位老师所说的那样,向一块干瘪的海绵一般,努力的从四周汲取着知识的水源。
之后,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见到了实验室的几位师姐。姜师姐、李师姐和刘师姐沉稳而温和,平时在实验室对我和同是Summer的淇娟多有照拂。而在这一个月负责指导我的金师姐更是一个温柔而仔细的人。从前在学校里就是实验室“萌新”的我到了这里更是小白中的小白,而面对拿着移液枪都要时不时手抖的我,金师姐展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细致。她一步步地指导我进行实验,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幼稚的提问,在我出现失误时帮我补救,事后更仔细地告诉我实验中的关键,微微笑着原谅了我频繁的“手滑”。我很感谢金师姐对我的教导和宽容,这么多天在实验室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也要感谢实验室几位师姐对我们一直以来的关照,很幸运能遇见你们!
在实验室的日子,丰富而张弛有度。既有跟着实验流程连轴转的忙碌,也有饭后傍晚在静思湖旁漫步、在健身房锻炼的闲暇。我在这里第一次见识到了、甚至动手操作了各类以往在教材上才能看到的细胞固定操作,与各种或轰鸣作响或滴滴做声的仪器打交道,看着送到实验室的样品由自己一步步处理:固定包埋聚合等等,最终变成电镜下的一张张图片,说不感到自豪与新奇是不可能的。
说到年会,快乐的事更是数不胜数。不才如我也通过初赛在年会的卡拉OK大赛上献丑了,虽然没能获得最终的名次,但却通过这个机会尽情havefun,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情。而晚会上愉快的气氛也与白天年会上各位PI在报告台上严谨而不失风趣的氛围形成了奇妙的和谐,NIBS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学术上井然如斯的所有成员们也有洋溢着可爱与热情的另一面。在这里,我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此时此刻,我就是北生所的一员。我想,无论是谁面对这样融洽的氛围,都没有办法拒绝这份强烈的归属感。
时光恰如白驹过隙,指间沙落成回忆点点滴滴。与NIBS结缘的三十天不仅使我开拓了眼界,更坚定了我在学术上钻研的道路走下去的信念。未来的我,即使归去之后也会整理心情,为了向NIBS、向学术的浪花潮头靠近而更加努力。与此同时我也在心里埋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未来也能将与NIBS的羁绊延续下去,而不仅仅只是这短短的三十天。
43.杨天硕(河北医科大学曹鹏实验室)
于是我带着大包小包独自来到了久仰的生命科学园,走进了NIBS的大门。在NIBS吃的第一顿饭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一个食堂居然可以同时做到味美和价廉,太令人感动了~
在随后的入营培训上,王所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在北生所,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代号Summer,王所说每到夏天都是北生所的一个节日,因为有充满活力的summer们到来。
曹lab是一个有爱的团体,实验室外的墙上除了poster外挂满了实验室成员的合影及点点滴滴,还写着“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的标语,曹老师的声音时而严厉,时而幽默风趣,每天都会细心听取大家的汇报并提出要求。有时在晚上甚至边吃饭边听师兄师姐读文献,曹老师称它为“开小灶”。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实验室助理许晨晨师姐亲切的叫我“小杨”,她在处理实验室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之余还喜欢读书做摘抄,桌子上放着《巴尔扎克文集》、《悲惨世界》等名著。除了泡在实验室,NIBS还有很多可以休闲的地方,多功能厅的跑步机、静思湖的长椅、小食堂的小龙虾和西餐厅的牛排都值得一试~
还有就是NIBS的年度大事件,在天津滨海一号酒店举行的学术年会。在大巴车上就听说本次是近几年条件最好的一次年会,但还是被酒店的规模吓到了,更感动的是所里给summer安排的都是投影房,比师兄师姐的房间都要高级。年会期间嘉宾和各位PI都介绍了自己近期的成果和在做的课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邵峰老师,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他在报告中体现出了科学里的“叛逆精神”,强调了在科研中不要总是无逻辑的套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勇于发现和研究前人没有阐述清楚的东西。各位PI在严谨治学的同时也都十分幽默,听到他们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
我还有幸成为了NIBS好声音ktv大赛的主持人之一,与学生会的师兄师姐一起准备活动、写串词,学生会有限的人手能办出这样大型而成功,可见师兄师姐的工作量巨大,最后晚会还是非常成功的,和主持人师兄师姐的合作也十分愉快,选手们的表现也令我眼前一亮,没想到NIBS还有这么多被科研工作耽误了的实力唱将!
年会回来,离开的日子也不远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NIBS的时光,虽然我的未来规划是成为一名临床大夫而无缘这里,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idea受用终生,感谢所里热情的款待,感谢曹老师的支持,感谢尚师兄和晨晨师姐的帮助。就像我开头所说的,能来这里学习是我这个暑假最明智的决定~
44.叶思含(华南农业大学韩霆实验室)
麻烦,担心在与新朋友相处不够顺利,紧张的情绪反而胜过了到了新环境的激动和喜悦。而当真正与大家相处时,我总能被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Summer之间纯粹的情谊而感动。感谢我亲爱的亚梅师姐,吕陆师兄,谢谢你们在实验上一次次耐心温柔地指导,在生活里像家人一样的关心和照顾,你们是坠入我小小世界的天使,温暖我一片心房。感谢韩霆老师给了我来到NIBS的机会,让我经历这般美好和感动;感谢HanLab里的所有师兄师姐,你们都是我所遇见的了不起的科研工作者,我也衷心地祝愿在未来的岁月长河中能在更多的地方看到你们闪闪发光的存在。谢谢我的舍友王洁铭,谢谢所有的Summer成员。尽管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遇,但我仍想感谢你们出现在我人生里这美丽的夏天。你们的出现不是偶然,有幸相识有幸相知,你们照亮了我未来的方向并教导我如何点亮自己的灯,我将把你们对我种种的好牢牢地锁在心里,是你们让我能更加笃定前行。从别后,忆相逢。风虽能吹灭烛光,但却把火扇得更旺,关于NIBS,一切也还未结束……
45.臧淇娟(西安交通大学何万中实验室)
每一次脱壳,都是向成熟的蜕变。然而,时光洗刷。我们任何的过去,只剩下最美好的。献给最美的NIBS,以及最美好的,年华!
依然清晰的记得收到NIBS发的邮件时的喜悦,就像小时候收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礼物一样,NIBS的一个月是我二十岁最珍贵的一份记忆!
华为在面临美国禁令的时候从容的拍摄了p30的竖屏电影《悟空》,导演语重心长的说“回到最初,寻找未来”。而在科研这条路上,总不是一蹴而就的,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未知,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类与自然,那困难和挫折就不言而喻了。我在NIBS感受的就是这种临危不惧,从最初的实验初衷开始一点一点去寻找真谛。师姐把一个实验整整重复了一个星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改进,换作我,或许几次之后就已放弃。第五次终于看到了差异结果,我与师姐会心一笑!科研路上一定要摒弃浮躁之风,我想这会一直伴随着我今后的探索,从容自然,如佛的拈花微笑,在静思湖的倒影之中!
就像歌词里唱的一样“你会挽着电镜的手,带我领略微观尽头”,在这里我完成了来NIBS之前的心愿,真正看到了电镜下面的微观世界,看到了生命的伟大创造!虽然是黑白图片,但基本的细胞与组织结构历历在目,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模式图,让我眼前一亮!在师姐的帮助下完成了不同电镜样品的整个制备,也根据不同的结果在制备过程中做了不断地优化和探索。很感谢师姐很耐心的给我解释这个我完全没有触碰过的领域,很放心的让我去尝试一个完整的实验……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充实,这段如此明亮的记忆,无论岁月如何沉积,都会依然明亮的闪烁在心里面!
“拿200块钱去买一百块钱的东西,那是傻;但用200%的努力去对待一件事,是会不错的”年会让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PI们做的每一份报告都在讲述着无论多么困难,他们依然勇敢的去做,路上真的经历了很多风雨,但是story的最后都是在朝着彩虹前进。努力这件事,总是不是刚刚好的努力就能得到不错的结果,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要做一个勇敢且“十分”努力的人。每一个专业的领域,我的拙略眼光还不能体会到它真正的精华之处,但是这场学术盛宴,不仅仅给了我感官的深深震撼,还给予了内心很大的触动。不管是做植物研究的,还是肿瘤研究的,都能看到他们严重那种能迫切去解决问题的光芒,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医生对学生说的话“我们面对的不是疾病,我们面对的是生命……”对于我来说以后要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应该怀着一颗对生命的热爱之心,去把科研真正能应用于临床之中!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呀,科研也是要一定要做出定式思维的陷阱,在“真相”面前要敢于质疑。
“纤陌悠行哼小曲,夕阳醉美晚霞间”在天津如此静谧的地方,在醉心科研之际拥抱一场盛大的晚会,何其幸福!从开始的创意到真正改编好歌词开始排练,一字一句中都饱含对NIBS的感谢与热爱!台下的掌声和下场时候旁边竖起的大拇指,那一刻幸福就是那么简单吧,我闷只是借着这个舞台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唱出了大家对NIBS的爱!“走到中关村的尽头,走过北生所的门口”,这段情缘不会有尽头……NIBS,我们一定会再会的!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讲,这个故事就已经要画上句号,怀念和记忆总是会深深种植于心中!离别之际,向NIBS深深俯首,NIBS,感恩!NIBS,幸会!
46.王康馨(匹兹堡大学张二荃实验室)
王生是通过网络第一次知道尼布寺的存在的。尼布寺虽名为寺,但行使的确实是太学的职务。年年取得的科学进展数不胜数,算是在众多历史悠久的太学中的一颗新星。
在招生的帖子上,尼布寺称自己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王生的学堂原就是设在中关村的,这番一看便认定尼布寺定也是在其附近。然而,第一次去尼布寺便拓宽了王生对中关村的认识。先不提公交车坏在半路等小概率事件,到了邮件上说的车站,发现还要再走一段路程。王生拖着箱子,走在半铺就好的人行道上,一不小心就能踩进一脚沙。但想想宋景濂能在数九隆冬负箧曳屣行走于深山巨谷之中,我辈又岂能输了古人。心中这般想着,脚步不由加快几分,经过几番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隐藏在浓密树荫后的尼布寺。
见过主簿,王生才正式算做尼布寺的学生。实验室在二层,溜溜达达能直接找到。主管实验室的张博士上周就去西方云游去了,王生在实验室第一面见的是虞翰林。这虞翰林天生丽质,气宇不凡,有词为证:
眉似远山含黛,目若秋水盈盈,天暗地昏忽开明,石榴裙裾相映。
袖中骊珠万卷,身侧胜友如林,立身扬名甚建瓴,志在跻攀绝顶。
这时,王生背后忽的飘来一声“那我应该就算是师兄了吧……”这位自称师兄的,比王生早来一周,也是暑假前来学习的。此人听得懂散装日文,故我们暂且唤他做雷桑。
虞翰林大概了解了一下王生和雷桑的水平,口中默念“好得很”,便带领着二人去做实验。qPCR是虞翰林当时的任务,只见她手起枪落,不消一会,一块板便平平稳稳的加好了。轮到雷桑和王生,事情突然间便会变得复杂许多。王生算学不精,每加到多于六个孔,就会对数字的多少感到恍惚,总是要把板举起来,找到要加的孔,再放下继续往下加。然而就在这确认的短短几秒内,有时候会再忘记一次。于是以上程序会再进行一遍到数遍不等。待王生加完一块板,虞翰林的工作基本也已经结束。雷桑做实验的功力稍胜一筹,但与王生配合起来也是小错不断。一次,虞翰林受鞠直讲之托提RNA,见步骤并不复杂,便把具体操作下放给王生和雷桑,自己在一旁督战。王生雷桑二人摩拳擦掌,磨抢霍霍向蛋白质裂解液。然而,第一次,王生用错了枪头,第二次,雷桑加错了buffer。眼见蛋白质裂解液就要见底,虞翰林在一旁痛心疾首。最终,王生和雷桑通力合作,有惊无险地用最后一点蛋白质裂解液配好了需要的溶液。
由于各式各样的错误不断,雷桑和王生在实验室最擅长的就是谢罪。可谓是生命不息,谢罪不止。各式各样的谢罪经历也让二人意识到认真实验的重要性。小错误或许当时就能补救,严重些的错误会让几天的工作白费,而最严重的会消耗掉仅存样本,一旦做错,其实是无罪可谢,其危险程度不亚于在高速路上倒车。
但是雷桑和王生并非实验室中最弱的存在。在实验室的一个角落内,有一台半新不旧的超生机。这台超生机平时少被使用,所以大约逐渐修炼成人,沾染了些好逸恶劳的气息:每工作二十分钟,就要以机器过热为由要求休息。王生以此将超生机评为本实验室最弱存在,但仍暗自担心有朝一日超生机修行满后推翻实验室暴政。不过,看到超生机在休息的时候不会玩手机,王生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超生机离修炼成人起码还差几百年的道行。
虞翰林诙谐有度,才情高妙,在她的带领下,王生和雷桑的尼布寺生活也算是有条不紊。转眼就是年会,尼布寺的众人济济一堂,诸位博士、学正、直讲轮番开坛讲道,互相切磋。这边谢家宝树,那边孟氏芳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看着台下诸位时常抛出犀利提问,王生时常感到自愧不如。台上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王生也不禁幻想起自己未来当上学正或是博士的生活。好梦还未做到一半,眼前的光却是越来越亮了。定睛一瞧,原来是刚刚建好的ppt正发着凛冽的白光。王生哀嚎一声,继续思索该如何讲那五分钟的报告。
尼布寺的夏天,很好。很生活。很活泼。很真实。
47.张萌(UCLA隋建华实验室)
IhadnotheardoftheNIBSSummerProgramuntilearlyonthisyear.Assomeonewithonlyaselectfewexperiencesdabblinginthesciences,IhadpreviouslyheldnohopesofbeingacceptedintoNIBSasasummerstudent(orintern,even)—butwhenIdid,mydreamsandaspirationssky-rocketed.
Inmyexcitementtoexperiencelaboratorylife,Icameamonthbeforetheprogramwasslatedtostart,knowingthatImighthaveatoughtimefittingintoanenvironmentwherealanguageIrarelyspokewouldbemymainasset,wheremystrengthsinthehumanitiesandlackthereofinthescienceswouldbeyetanotherobstacleIwouldhavetoovercome.Yet,quickly,IgrewaccustomedtolifeatNIBS.Inallitsidiosyncrasies,IenjoyedlearningfrommymentorsatthelabandwatchinginrealtimeastheyranPCRandelectrophoresis,WesternandSouthernblots,andperformedphagedisplaysandFACSexperiments.IenjoyedeatinglunchearlyatnooninthecafeteriaaspeopleI'dnevermetbeforebustledaroundmeinamiasmaofhumanconnection.Ienjoyedmeetingnewpeoplefromallwalksoflife—andsomuchmore.
AndasIembracedthisnewroutineforthesummer,gratefulthatIwasworkingatNIBSratherthanloungingaroundathome,theNIBSSummerProgrambegan.Everythingonlygotbetterfromthere.
LifeatDr.Sui'sLab
Maybeitwasallofthese,together,thatmadetimepasssofast.
NIBSSummerRetreat
Assomeonewhohadneverbeenprivytoretreatsbefore,thiswasanentirelynewexperienceforme.WeboardedthebusesanddroveovertoTianjin,whereweweregiventheopportunitytostayinfirst-classhotelfacilitieswithgreatdiningservices;duringtheretreat,weweregracedwithmultiplelecturesandseminarsbynumerousesteemedguestsandleadersinthescientificworld.Personally,itwasachallenge—albeitawelcomeone—tofollowalongscientificconceptsIhadpreviouslyhadlittletonograspoverandlearnalonginChinesesimultaneously,butitwasmentallystimulatingandenjoyablenonetheless.
Alongwiththiscamethenightlywalksandexplorationsthatcamewiththesurroundingareasandthenerve-wrackingwonderoftheNIBSperformance.Ihadoriginallysigneduptosingonawhim,afterinsistingencouragementfrommypeersandfamily,soIhad.YetagainthisissomethingIwilleverbegratefulfor,becauseevenasIendedupproceedingthroughthenight,allnervesandlittleconfidence,everyoneatNIBSsupportedmeintheirownways.Iwasabletogetuponstageandsingtothebestofmyabilityatthegivenmoment,andformethatwillalwaysbemoreofanopportunitythanIcouldeverhopefor.TheNIBSsummerretreatallowedmetonotonlymeetinnumerablesupportiveandcompassionatepeople,frommentorstoteacherstootherfellowsummerstudents,butalsoallowedmetoparticipateingroupactivitiesandteambuildingthatwillalwaysremainapartofme,nomatterwhereIgo.
BeingpartoftheNIBSsummerprogramtaughtmeagoodmanythings,amongwhichweresomelifelessonsthatIwillneverforget—namely,thatreachingforopportunitiesratherthanwaitingforthemtofallintoyourlapiswhatensuresyoursuccess,notyourrankingorstatusindoingso.
Conclusion
IcouldspendageslongertalkingabouthowmuchI'veenjoyedNIBS'summerprogram,abouthowmuchIhavelovedworkingalongsideauthorityfiguresandfellowpeers,inchingourwaysthroughalearningcurvethatonlyexperiencefirsthandwillteachyou.LearningfromthebestofthescientificcommunityhasbeenanhonorIwillneverbeabletofullyexpressmygratitudefor.Ilovethepeople,theaccomplishmentsandworkdone,andthefriendly,openatmosphereofNIBS'workenvironmentandethic,andamevergratefulthatIwasluckyenoughtoexperienceformyselfthefabricofdailylifeatNIBS.Here,Ihavelearnednotonlytheintricaciesoflaboratoryworkandscientificexperimentation,butalsohowelegantlydetailedthelifesciencescantrulybe.Itisfromtherolemodelsaroundme—authorityandstudentalike—thatIcantrulygleanhowwonderfulitreallyistobeatNIBS.Icanneverthankeveryoneenough.
48.张彦哲(中南大学黄牛实验室)
Abstract
TheStudentSummerTrainingProgram(SSTP),whichisheldbyNationalInstituteofBiologicalSciences(abbr.intoNIBS)annuallyinsummervacation,aimstohelpweundergraduatesgetambitionandpreliminarycognitiononbiologicalresearch.HereIsharemyexperienceasaNIBSsummerstudent(2019.7~2019.8).
Backgrounds
HearingfromaseniorstudentinCentralSouthUniversity(CSU)whousedtoactasaNIBSsummerstudent,I,asafreshmanmajoredinBioinformaticsandminoredinLifeScienceinCSU,fortunatelyseizedthemoment.Fewdaysago,IjustenjoyedaQuantitativeBiologySummerSchoolheldinPekingUniversitybyCenterforLifeScience(CLS),whicharousedmydeepinterestsin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connectedtoBiology.
FeelingsinNIBS
Aresearchprojectconfrontedtostate-of-the-artsciencemustbefullofchallenges,yetintriguing.TheseintelligentbrainsinNIBStaughtmewhatarealresearchershouldbelike:Noprofit-drivenscissorsandpaste,butinterest-drivenexplorationinanEverlandthattouchesendlessvalueoflife,evenforthisworld.NIBSownseverythingnecessarytoscienceresearch:
1.Unparalleledlogisticsservice:Catering,Commuting,Financemanagement,Technicalsupport,Advancedinstruments,etc.
2.Livelyatmosphereofscienceresearch.GeneralSecretaryXiholdsavisionthat“everythingforpeople”whilewecouldsay“everythingforscience”inNIBS.
3.Efficientadministrativesystem.
MyworkinNiuHuang’sLab
NiuHuang’sLabmainlyfocusesonMolecularDocking&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that’sfarbeyondmycognition.Ilearntseveralpartsintheirresearch:1.MoleculeDatabases,2.AnalyticalPrograms,3.LinuxPlatform,4.PythonEnvironment.Forthefirst4days,IsuccessfullywroteascripttogetdataaboutBioisosteremoleculepairsfromaseriesofdatabases.Goodtimedidn’tlastasIreachedatechnicalbottleneck.WeparticipatedinAlchemyContestheldbyTencentQuantumLab,weneedtodesignandoptimizeamodeltopredictchemicalpropertiesofsmallmoleculebasedonMessagePassingNeuralNetwork(MPNN).TheMPNNmodelcouldpredictinafasterthantraditionalDFTalgorithm,butlessprecise.Ourjobwastoimproveitsperformance.Afteralongperiodoftime,wemadeeveryeffortandthemodelbrokethroughundertheguidanceofJincaiGordonYang,whoisnowagraduatestudentinNiuHuang’sLab.
Cameasanoob,returnedasaneophyte.ArethereanydifferencesRomewasnotbuiltinadayindeed.It’sstillmyhonortobeasummerstudentinNIBS.Theknowledgemayfadeoneday,butthespiritthatIlearntfromNIBSwillsurvive.TheendofSSTPisnottheSWANSONG,butthebeginningofmyexpeditiontonatureinitsbeauty.
BestgratitudetoNIBSthatprovidedthechance,bringingmeafullsummer.What’smore,IamgratefultoeveryoneinNiuHuang’sLab:Dr.Huang,graduates,PhDs,technicians,fortheirguidanceduringthepast5weeks.I’dalsoliketothankYufengHe&YuchanPei,whowerealsosummerstudentsinthesamelab,forthemodelweworkedouttogether.Ifpossible,I’llpropagandizeNIBSinCSUinreturn.Inaddition,thankyou,NIBS,foreverythingdoneforthisfield.
49.张自豪(山东大学邵峰实验室)
时光匆匆,短短的五周暑期训练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过去,既有新鲜的体验,也有满满的收获。
学在NIBS
除了学习到的试验技术外,还学习到了师兄师姐们对科研的态度。当我目睹了NIBS的各位每天从早上八点做实验到晚上十点半,并且在做实验期间绝不浪费等待过程的每分每秒后,我感到由衷的敬佩。邵老师实验室很多师兄师姐都发过CNS,每一篇CNS都是师兄师姐潜心奋斗的结果。师兄师姐们这份对于科研的奉献之情会激励我今后在科研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食在NIBS
说到吃,不得不夸一夸NIBS的食堂和西餐厅,吃过这么多食堂,唯独NIBS的食堂便宜又好吃,食堂里各种各样的菜品、水果,周末节假日还有一元餐。西餐厅所有的菜品对学生全部半价。在天津开年会期间,最怀念的就是NIBS的食堂了,NIBS食堂完胜酒店自助。
玩在NIBS
在NIBS年会期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羽毛球、乒乓球、KTV比赛……,作为Summer,我们表演在年会KTV比赛上表演了合唱,NIBS版《成都》,每一句歌词都来自实验室的日常,在听完一天的学术报告后,静静地聆听每一位选手的歌声,是一件十分放松的事情。
如今到了分别时刻,在NIBS的这段经历我会永远珍藏,日后有缘再会!
50.周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隋建华实验室)
年会回来得到通知,所有summer要提交一篇感想,我适才一愣,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就要离开NIBS了,一瞬间心绪复杂万千。
情长纸短,竟不知从何说起。
收到NIBS暑期训练入选通知的邮件时,我正处黑暗的期末考试复习周,整个人像台机器一样麻木地工作着,入选的邮件像一剂兴奋剂冲击脑神经,一瞬间天光乍亮,我不可置信地看了好几遍邮件的标题,才敢确定我真的入选了!这个好消息支撑着我度过了难捱的期末考试。来NIBS之前,我还特别担心如果老师、师兄和师姐不喜欢我怎么办?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NIBS,见到了隋老师,隋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说话声音也很温柔,一点也没有架子,这让我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了。
在实验室做的最多就是细胞实验,刚好弥补了我在这块实验技能的缺陷,师姐会边做实验边给我讲解原理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然后下次就让我自己动手操作。从最简单的细胞传代到转染,再纯化蛋白,师姐耐心地一点点教给我,有时我跟不上师姐的节奏,师姐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讲给我听,直到我明白为止,并叮嘱我一定要把实验的原理搞清楚。但我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给师姐添麻烦,师姐却豪爽地挥挥手,毫不在意地说:“本来就是给你练手的,放心大胆地做,多失败几次就熟悉了。”我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小细胞实验,我重复了三次还没有做出来,整个人非常灰心,开始怀疑自己,是师姐一直鼓励我勇敢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最终终于做出理想的结果。
师姐不仅教会了我实验的技能,更教会了我承担责任。有天晚上我误开了实验室的一个水龙头而忘记关掉,导致第二天早上实验室差不会被水淹没,冰箱全都断电,而我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早上仍迟迟到实验室,却让实验室师兄师姐忙前忙后替我收拾烂摊子,表现出极度的不负责任。是师姐及时的批评犹如醍醐灌顶,我才意识到我犯了多么大的错误。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我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羞耻,并且赶紧投入到清理实验室的任务中,把冰箱一一挪出来,清理试验台下面的污水。清洁完成后我向实验室所有师兄师姐一一道歉,给实验室带来了这么大麻烦,耽误了师兄师姐做实验,还不负责任,是我给summer蒙羞,但是师兄师姐非但没有责怪我,还反过来安慰我,被师姐批评的时候我没有哭,这一刻却让我泪目。
说起年会绝对是今年夏天的重头戏,没想到我们summer也能参加,幸运的是今年的年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开,优美环境中的学术盛宴令我深深陶醉,PI们一场接着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冲击着我的大脑,不断刷新我对科研的认识。其中邵峰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他告诉我们一定要摒弃先入为主的思想,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且PI们报告时都是中英文夹杂,有点甚至全英文,让我这个英语学渣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更加坚定了我回去了一定要把英语学好的信念。
晚上的卡拉OK大赛,所有人起哄让王所唱一首歌,王所无奈,笑着站起来接过话筒,说道:“你们就是想让我出洋相呢。”哄堂大笑。真的有那么一种人,穿着便服,却让你被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折服,我深深地敬佩与崇拜王所从容不迫的气度,以及他宽阔的胸襟,并以其为榜样不断激励我前行。
来到NIBS,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summer,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地的高校,在这里大家相互进步,年会的时候齐心协力准备节目,一起改编歌词,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想法,一首《送给NIBS的成都》融合了我们summer对NIBS的感情,收获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有荣焉。
感谢隋老师愿意接受了我;
感受吕学远师姐以及实验室其他师兄师姐对我的指导与包容;
感谢summer所有成员;
感谢NIBS款待。
与君初相逢,一无所有,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他日定孜孜不倦,披荆斩棘,不负所望!
51.朱春霖(青岛科技大学李超实验室)
能来NIBS学习使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这里我近距离接触了科研生活并学会了很多的实验技能。对我来说,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我相信它会为我前行的道路指点方向。
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学生,来NIBS使我接触到了很多关于化学以及生物方面的知识,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一方面我在实验室学习了化学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在年会讲座上又了解到了非常多的生物知识。这大大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
在实验室的学习中,知识渊博的老师,和蔼可亲的师兄以及紧凑而不压抑的实验生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这一个月的生活中,我的主要工作是为研究抗生素的师兄制备原料。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实验基础很差,很多实验技能都是师兄手把手教的。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之后,师兄给了我一部分工作给我“练手”,即使在这过程中我犯了很多错误,比如除水除氧操作失误、上样不均匀、过柱子展开剂比例弄混等,师兄也会说这是常有的事,勤加练习就好。正是师兄以及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才能顺利完成备料的工作。
通过参加实验室的组会,我了解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实验室组会由讲解文献和工作汇报两部分组成。一方面通过师兄师姐们讲解文献,我了解了许多当代化学家正在进行的工作并初步掌握了阅读文献的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师兄们的工作情况汇报,我了解了实验室的工作进度以及实验方向。这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NIBS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李超老师的谆谆教导,感谢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帮助,希望有机会再来NIBS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