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韩国总统文在寅抵京,开始对中国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今年5月就任总统后的首次访华。此次访问行程包括参加中韩商务圆桌会,在中韩商务论坛上发表演讲,出席韩中经济贸易伙伴会议开幕式,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第三次元首会谈以及参加纪念韩中建交25周年的文化交流之夜等活动。
13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共同出席了中韩商务论坛。
张高丽表示: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互为重要邻国,是天然合作伙伴。中方始终高度重视韩国和中韩关系。良好的中韩关系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也是两国人民共同愿望,中韩共谋发展有利于双方互利共赢。当前中韩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加强经贸合作,提升务实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人文交流,巩固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创中韩友好合作关系的新局面。
文在寅表示:
要客观评价文在寅总统首次访华,关键在于了解中韩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在于把握以下三点要义:
中韩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友好合作仍是主流
作为搬不走的近邻,中韩关系一年多来虽然因“萨德”问题跌入低谷,但从建交以来,双方依然把友好交流、合作共赢作为主流。在经济发展、地区安全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要远远大于分歧。
安全方面,半岛无核化与中韩两国利益攸关。双方都希望保持半岛和平稳定,都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共同语言、存在共同利益,中韩成为东北亚地区和平的“稳定器”。特别是在当前朝鲜半岛局势高度复杂敏感的背景下,中韩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对防止地区出现冲突对抗,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
文在寅首访巩固共识、恢复互信是关键
由于“萨德”问题的复杂性,文在寅总统此次来华,我们不能期望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应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巩固共识,推动双方恢复互信,为携手解决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移除两国交往的障碍、推动关系真正回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过去一年多,中韩关系变冷的症结在于韩方引入“萨德”系统,现在,改善和发展中韩关系的“钥匙”依旧在韩方手中。希望文在寅此访能促进中韩关系回暖,推动两国关系早日重回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共同维护半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双边关系正在回暖但仍面临挑战与羁绊
过去一年多来,因韩国部署“萨德”导致中韩遭遇建交25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文在寅称此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加韩中互信。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执政末期,一意孤行宣布引入“萨德”,在美日幕后推动、韩国军方等保守势力运作下,“萨德”顺势在文在寅任内完成部署。“萨德”不只是简单的武器部署,背后还散发着战略敌意,文在寅上台后努力向中国释放善意,包括承诺“三不一限”,最终今年10月获得中方响应。
10月31日,中韩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共识。在共同发表的新闻稿中,韩方作出“三不”(不追加“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的表态。同时,韩方也表示为不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而限制对“萨德”系统的使用。可以说,韩方“三不一限”表态,初步移除了横亘在中韩之间的最大障碍,开启了中韩关系回暖的序幕。
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越南岘港APEC峰会期间会见文在寅时指出,双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政治互信,加强沟通和协调。文在寅也表示,韩方重视中方在“萨德”问题上关切,无意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
正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韩的关系一步步转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从根本上解决。事实上,在10月底的磋商中,中方重申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双方同时商定通过两军渠道,就“萨德”有关问题继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