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举办以来
徐州与淮北
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
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近日
安徽官方发声
支持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
据国务院新闻办网站消息,在国务院新闻办于11月4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指出,皖北地区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把发展落差变成发展空间的要求,以皖北集聚区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打造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新的增长极。具体来说,做好“五个聚力”。
其中,在“聚力区域联动”板块提到,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将最大限度共享红利、共赢发展
自古徐淮为一家
从历史上看
徐州与淮北之间
一直都是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
01
地缘相近
同根同源
古代徐州区划北起泰山、南至淮河
西抵济水、东止黄海
今之淮北市境属徐州
山水相连
淮北西部山脉属云龙山余脉
被淮北人们视为母亲山的相山
自徐州蜿蜒而来
淮北部分水系源自徐州地区
▲徐州云龙山
▲淮北相山
文化同脉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有“两汉文化看徐州”之称
淮北市是以徐州为中心的
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淮北南山汉文化博物馆
道路通达
近年来
徐州和淮北积极构建
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
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等方面
▲S101淮徐快速通道建成后,淮北直达徐州市区
02
人缘相亲
并肩战斗
徐州、淮北同为淮海战役主战场
徐州、淮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互帮互助
淮北煤田开发期间
徐州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
有力支援了淮北建设
▲淮北煤田建设
越走越亲
两地党政代表团多次交流互访
感情越走越亲
03
业缘相融
产业互动,协同发展
徐州、淮北两市
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这个大平台上
签约多个产业项目
目前
在淮北市的徐资企业有100多家
借助区域优势,杜集区打造“飞地经济”,杜集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主要承接徐州产业转移。杜集区段园镇内徐州产业转移企业约占40%。同时,徐淮企业人才、技术要素交流频繁,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产业链。
2021年1月,淮北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上明确了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高水平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全方位推进融徐发展。
2021年9月,淮北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把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最大机遇,加强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深化淮徐战略合作,提升“双招双引”实效,加快园区改革创新。
▲杜集经济开发区
共谋转型
徐州、淮北两市同属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城市生态建设
绿色转型发展上异曲同工
2016年7月,淮北与徐州签署《淮北市、徐州市环境保护工作合作交流协议》,加强源头联保、过程联控、后果联惩,以实际行动共建长三角绿色美好家园。
2019年8月,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齐聚徐州,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11月,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淮北召开,淮海经济区各市共同签订《淮海经济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环保联动合作协议》。
2021年5月,徐州市人民政府与淮北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对加强生态环境联治进一步共谋共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