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58同城App中看到,58金融版块有“58好借”和“58快借”两款消费贷产品。其中,58好借是58金融专为58优质用户提供的小额循环信贷服务,额度为500元-200000元。58快借则是58金融与合规放款机构合作推出的产品,由合作机构为用户提供资金支持。两款产品的年化利率都是7.2%起。
不过,在黑猫投诉平台,多位用户投诉显示,除利息外,58好借还收取咨询费、担保费等其他费用。部分58快借用户的贷款收费明细中,出现了服务费、权益费等额外收费。这使得用户的实际贷款利率上升并突破了30%,逼近36%,甚至达到合同中标注利率的2倍。
上述额外费用收取是否合规?行业人士表示,担保费是行业中常见的增信收费项目,但“咨询费”、“权益费”等并未听说过,并指出任何费用在收取时都应向消费者明示。
贷款产品收费项目五花八门
记者在58同城App中看到,金融版块显示有“58消费贷”业务,具体产品有“58好借”和“58快借”两款。
不过,消费者投诉信息显示,大多数用户的实际借款年化利率都达到了30%以上,不少接近36%。这主要是因为58金融产品五花八门的收费推高了综合的息费水平。
就费用收取方面,58同城APP信息显示,如用户还款方式选择按日计息,则每月除本金外,会收取利息,担保咨询费(如有);如还款方式选择等额分期,则每月除本金外,会收取分期费。另外,逾期收取违约金、提前还款收取提前还款手续费,剩余担保咨询费(如有)。
消费者胡某的投诉信息显示,其在“58好借”借款5000元,分12期偿还,每期本息449元,由此计算年化利率为15%,与合同中的数额相符。但胡某每期还需支付担保费25元,咨询费19元,这使得其综合年化利率达到了32.26%,已是合同标注利率的2倍多。
此外,投诉显示,“58快借”也存在收取服务费的情况。例如有消费者投诉称,在58快借上借了“飞行卡”提供的9000元借款。订单显示,除本息外,该消费者被收取712.41元服务费。在首期还款的费用明细中,该消费者还被收取了权益费用540元。
另一位消费者同样是在58同城APP中的“58快借”上进行借款,下款后发现放款方是一个叫做“小赢卡贷”的平台,且该平台收取的服务费达到了利息金额的约4倍。这位用户提供的截图显示,其借款本金为12000元,分12期还款,利息总额为493.07元,同时服务费为1972.09元,是利息的4倍。该笔贷款的综合年化利率为35.98%。
回复称是“信息服务平台”欲甩锅?
在上述消费投诉中,不少用户质疑,58好借、58快借是“黑网贷”,要求退还额外收取的款项。那么上述费用的收取是否合规?钱款的最终去向是哪里?
关于贷款产品的息费收取,2020年7月12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五十一条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在书面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合作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保险公司和有担保资质的机构除外。
这里的合作机构,是指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与商业银行在营销获客、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信息科技、逾期清收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各类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电子商务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信息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
58金融方面向记者表示,“58好借”作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与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及互联网小贷等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58好借”上所推介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收费项均完成监管备案。由此来看,上述两款产品的息费收取也应符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对于58好借收取咨询费、担保费等费用的原因及钱款去向,58金融方面回复表示,客户通过该公司平台向资金方借款,同时由平台合作的持牌融资担保公司为客户提供增信服务,向合作资方进行全流程风险兜底,提供连带担保责任,从而让客户可以顺利通过资方的贷款审批。所以合作融担公司会向客户收取融资担保服务费、咨询服务费。
58同城APP中的58金融服务页面底部有小字称“本页面中收集客户意愿和贷款咨询服务由长沙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贷款的审批发放由合作的金融机构提供。”行业人士表示,这说明该平台是一家助贷公司,即“金融服务平台。”
实际上,58同城在金融领域也曾是野心勃勃,此前布局了58钱柜(P2P)、58秒有钱(小贷)、58月付(分期平台)等产品,共同组成了58金融体系。但在强监管的环境之下,58同城涉及的金融服务业务在日渐缩窄。
例如,58钱柜在2019年末停止了P2P业务,并于2020年10月完成本息兑付。记者还注意到,58同城APP——金融——财富页面还设有理财业务的入口,点击链接显示,其合作存管方是新网银行,提供银行存款产品的是廊坊银行,“理财魔方”则提供基金及银行理财服务。但目前来看,其理财页面已无任何产品。这或和2021年1月《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其中“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这一监管新规有关。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孵化出的金融业务平台改名升级,以此提升科技属性淡化“金融”概念成为行业大趋势。2021年5月8日,58同城旗下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58金融也宣布升级更名为“58数科”。彼时58数科表示,将融合58同城招聘、房产、汽车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等场景,创新性探索数字供应链金融。当前从用户投诉看,更名后的58数科在业务运营上或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并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由《赣商》杂志旗下新媒体·洞见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线索征集热线:1325709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