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角搬到了网上成中国式婚姻焦虑新出口

各大城市的相亲角成了家长们热衷的去处

2亿的单身人群及其背后的家庭组成了庞大的相亲市场

“我想为女儿找一个老家的,在广东这边工作的。”53岁的刘梅还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她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打着,和手机另一头的陌生人交流彼此子女的信息。

母亲刘梅的心态并不是孤例。广州天河公园、深圳莲花山、上海人民公园……家长们扎堆替儿女相亲。

婚姻的围墙之外,超过2亿的单身人群及其背后的家庭组成了庞大的相亲市场(数据来自2016年国家年鉴),家长在各类相亲市场中奔忙,折射着中国式的婚姻焦虑。

相亲角搬到了网上

在今年9月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刘梅被推荐了一款名为“大亲家”的APP,“他们说有很多家长在上面注册了,都是给儿女找对象的,会根据你的资料和需求进行匹配。”

这些针对适婚男女家长的APP并不是新事物。早前,一款名为“人民广场相亲角”的APP因其颇具辨识度的名字,在上海的家长圈中火爆一时;另一款基于家长地理位置的相亲社交APP“亲家”,同样宣称着眼于扩大家长社交面,从而帮助孩子找到对象。

抱着不放过一丝机会的心态,刘梅下载了APP,填写了女儿的信息,没多久就收到了感兴趣家长送来的玫瑰和“点赞”。

其实,她还在观望之中——“互联网上什么人都有,上传的资料并不一定真实”。她做了用户认证,也只和认证用户慢慢沟通,“父母登记的真实性相对比较高,但有没有诚意找,聊久了才能知道。”

中国式焦虑遇上互联网+

“升官没有?”

“还没呢。”

这个210人的大群创建于2014年,常年在线人数达100人,每天活跃人员也有数十人。在该群公告里,建群的初衷一览无遗:“家长与未来的女婿、儿媳群内直接沟通交流,为忙于学习工作圈子狭小的孩子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孩子是80后90后单身青年)。”

在这个群里,家长们定期交流自家孩子的情况,顺便互相打听有无合适的资源。家长们都把群名片自觉修改成“省份简称+昵称+子女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在聊天时这些信息一目了然,越活跃的家长曝光度越高。羊城晚报记者简单统计发现,这个群里聚集了来自沪、皖、豫、苏等17个省、直辖市的家长,孩子年龄从1983年到1995年不等,多数集中在1990年前后。

“用家长的视野来确定孩子未来婚姻的走向是中国式婚姻的一大特色。”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沛东曾于2007年深入研究白发相亲角现象,并著有《谁来娶我的女儿?》一书。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普遍的社会性焦虑”在蔓延,“谁来娶我的女儿?”这样的呼号体现的正是这些公园相亲角多数父母的失望和无助,“这句话背后难以按捺与排解的正是这种‘中国式焦虑’。”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前,家长为儿女寻找对象一般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通过线下婚介所、城市公园相亲角等线下聚集地去收集婚配对象信息。而如今,这种“中国式焦虑”有了更深刻的互联网+的痕迹。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50岁以上网民数量已达7962.296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3605.568万人,互联网渗透率达15.62%,较2016年底提升了2.9个百分点,渗透率在逐步提升。

“使用社交软件的群体正在向年龄层次更高的人群蔓延,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愿意尝试新技术、新功能。”“大亲家”CEO吕梁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超过2亿的单身人群背后大约是近3亿焦虑的家长。

线上VS线下:谁更受青睐

事实上,这样的“转移”实属“事出有因”。

在天河公园,这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周末父母相亲角已经存在多年。单身男女的征婚资料打印在A4纸上塑封好,挂在公园内的树木间、柱子上,引得不少家长仔细翻看,并不时地低头交谈。

“我儿子在珠江新城上班,属鸡的,你家是女儿?”梁阿姨没有把儿子的资料挂出来,她在人群里暗暗观察,看到合眼缘的家长便主动上前攀谈。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儿子已经36岁了,没有对象却一点不着急,“我自己来,他不知道的,千万不要拍我,他看到了肯定要说的。”

在记者采访中,像梁阿姨一样瞒着儿女的也大有人在,不少家长觉得,一旦被街坊邻居看到了,孩子会感觉面子上挂不住,“他说自己又不是没人要的,但一年年过去,做父母的哪个不着急?”

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阻挡了父母们关爱的目光。

“隔得那么远,广东那边的我也没办法给她介绍呀。”西安的邓英有点焦虑,女儿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工作,平时忙,工作圈子又窄,不知不觉已经迈过了30岁的“最后底线”。

尽管一年也就见到女儿回家一两次,邓英还是习惯性地帮孩子寻找更多的相亲资源:她用女儿的信息注册了百合网会员,交由女儿打理。看到有合适的相亲平台,她积极去尝试,“我真正给她介绍男孩子不多,但是也不局限于西安本地,剩下的看他们缘分了。”

江苏宿迁刘红同样头疼,女儿在上海一家私企担任总经理助理,希望以后留在上海工作,但身边可寻找的资源中,同样在上海工作各方面都匹配的男孩子着实不多,“之前我们只能介绍一些本地或者周边地区的男孩。”

注册了“大亲家”APP后,她很容易就找到了许多同样在上海工作的单身男青年资料,“可寻找的范围一下子就打开了。”

焦虑家长的新社交

“你年纪也不小了”、“爸妈年纪大了”、“某某前几天生了小孩”……这样的开场白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基本上就意味着家长在逼婚了。

2016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曾针对40岁以下青年进行逼婚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

“‘逼婚’这个词语的出现,其实就是年轻人个体自主性增强的表现。年轻人占强势一方,父母只能敲边鼓、摆个摊,做劝说、服务性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家庭与性别研究室主任吴小英这样告诉记者。

在吕梁看来,尽管家长们意识到代沟,却仍然不能避免地将子女的婚姻当成自己的责任,“家长参与的‘中国式相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老传统。”

2016年初,他与朋友一起创立了“大亲家”,用户主要针对于45-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并于今年初正式上线,“大亲家是一款严肃的以结婚为目的的社交平台,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够缓解家长们这种相亲低效的焦虑。”

但后续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

“我爸妈本来是很着急的,认为我可能要找不到对象。”吕梁笑称,他将父母的使用反馈作为APP的改进方向,却发现父母将平台当作一种新的社交工具,“和其他的家长聊天后,他们会发现——哇,原来跟我一样的家长有这么多,一下子极大缓解了他们的焦虑。”

THE END
1.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社会组织信息 深圳市民政局组织参加全省婚姻登记员和颁证员技能比赛并荣获佳绩2024-11-14 龙岗区婚姻登记中心为爱加班“不打烊”2024-08-12 爱意满满!“5.20”当天共完成结婚登记243对2024-05-21 情牵七夕,龙岗154对新人登记结婚2023-08-23 520遇上周六,龙岗婚姻登记处“为爱加班”!2023-05-25 最有“爱”的一https://www.lg.gov.cn/xxgk/zwgk/zdlyxxgk/mzxx/hydjglxx/
2.离婚后网上信息显示已婚,怎么解决?实现了在线婚姻登记和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审查,带上身份证和相应证件直接去查询,但如果是个人凭借自己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39736.html
3.北大法律信息网应邀参加第九届中国婚姻家事法实务论坛2022年8月27日,“第九届中国婚姻家事法实务论坛”在北京西藏大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学研究所承办。北大法律信息网应邀参会。 本次论坛采用北京主会场加腾讯视频会议的模式。线下参会人数80人、线上参会https://www.chinalawinfo.com/Notices/NoticeFulltext.aspx?NoticeId=1707&listType=1
4.考试吧(exam8.com)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百万考生首选,提供计算机考试、外语考试、资格考试、学历考试、会计考试、工程考试、医学考试类等56种考试信息及培训服务,是最好的考试网!https://www.exam8.com/
5.全国征兵网使用手册(201504修改)男性适龄青年网上报名,需要用上网计算机或具有网上功能的手机登录全国征兵网(http://www.gfbzb.gov.cn),进行相关操作。 1.1 注册账号 对于第一次参加网上兵役登记、应征报名的青年,必须先在全国征兵网(学信网,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实名注册。如以前已在学信网进行过实名注册,则应使用原注册的账号和密码在http://bwc.gxnu.edu.cn/2016/0608/c3547a71756/page.htm
6.婚恋网站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婚恋网站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国品牌网旗下婚恋网站十大品牌排行榜页面为您推荐十大婚恋网站品牌榜单,经过统计有10家品牌成功入选婚恋网站十大品牌排行榜。排名前十名分别是:百合网、世纪佳缘、有缘网、ZHENAI珍爱网、网易花田、58同城、中国红娘、爱真心、网易同城约会、知己网https://www.chinapp.com/brand/1910
7.中国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