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招生办

南通大学2014年各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

文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教授30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5人,博士41人。在校本科生1545人,在校硕士生107人。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本一)、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本一)、历史学(师范)等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现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楚辞研究中心,及张謇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生态文学研究所、中韩文化研究中心等各类校级、院级研究机构。

学院大力推进“素质拓展工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院2013年先后获南通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及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二等奖。

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比较文学、写作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中学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能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专业知识,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校教育发展、中学生发展与学习等。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写作、教育心理学、外国语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素养,系统掌握秘书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秘书工作基本技能,社会责任感强,能够适应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文秘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写作、秘书学概论、文秘写作、管理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秘书实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7.历史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掌握历史学基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及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地方文史工作者。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学校教育发展、中学生发展与学习等。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理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61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有教授19人,副教授52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8.3%。学院聘请李大潜院士为兼职教授,数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学院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76人,硕士研究生42人。学院设有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点,培养运筹与控制、调和分析及组合数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生。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联合培养本硕连读研究生。学院拥有5600多平方米的省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有现代化的数学建模实验室。

学院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互派高级访问学者、合作科研、资源共享等形式不断扩大学术研究交流的领域,提高学科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近几年来,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2009年以来共获得19项国家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650多篇,其中有180多篇为国际三大检索SCI、El、ISTP收录,获得多项省市级奖励。

学院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应用人才。学生在近几届全国及省市大学生物理竞赛、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电子发明创造大赛、课外科技活动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中多次获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2010、2011、2012年学院均被评为南通大学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几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1、2012、2013年被评为南通大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少毕业生走上了省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

8.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常微分方程、计算方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9.信息与计算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科学计算和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基础、数据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最优化方法、JAVA程序设计等。

10.应用统计学

11.物理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电工学及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法及实验等。

12.应用物理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理方法、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固体物理、电子线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分析及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与器件、传感器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信号与系统、电路设计软件、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专业实验等。

1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光学、数理方法、量子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光信息处理与全息技术、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光电传感技术与应用、工程光学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政治学院

学院设有1个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专业硕士点。设思想政治教育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法学、中国近现代史、廉政文化和形势与政策等7个教研室。有江海公民道德研究所、《苏东论坛》编辑部。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22人,硕士31人,硕士生导师32人。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9项,市厅级研究项目6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30多篇,获得省部级和市级政府科研成果奖35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140人、研究生72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校省重点学科培育点。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抓好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开拓学生“知识——智慧——德性”生成空间,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目前,在南通市8个中学及11个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设有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管理工作,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管理工作,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经典著作选读、法学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社会学、中国文化概论、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经济学原理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4个系和医学法学教研室,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等5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68人。设有电子政务、社会工作、模拟法庭3个实验室和南通大学地方公共政策研究所。

学院师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21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创造力强,潜心于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活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1项,市厅级研究项目3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0篇,获得省部级和市级政府科研成果奖16项。

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公共管理”为学校的重点学科。优良的师资为学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抓好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适应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

15.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能掌握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与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环境保护、人口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

16.公共事业管理(理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医学法学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卫生行政管理、普通法律、医事法律和卫生法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行政法、诉讼法、卫生法、医事法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疗法律实务、律师实务与公证制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法医学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17.公共事业管理(文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会计学原理、管理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公共财务管理、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

18.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法学导论、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公共危机管理、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1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承担各级政府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生产运作与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学、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分析与预测等。

商学院

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会计学(国际课程实验班)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300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104人,教授8人,副教授3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3人。建有由“金融工程实验室”、“金蝶K/3ERP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物流工程模拟沙盘实验室”组成的实验中心,并建有“南通大学——浪潮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学院根据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与南通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商务局、江苏文峰集团、江苏大富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政府机构、企业集团和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教学实习、社会实践以及就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9.85%。

学院设有“物流工程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服务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所”,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全院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南通市科技进步奖等奖励60多项。学院常年与美、日、韩等国学生进行交流互访,并与美、德、加、英、日、澳等国家的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有合作关系,多名教师被派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访问学习、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2007年与美国温斯洛普大学合作举办的会计学(国际课程实验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159人赴美学习,其中85人被美国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多人进入美国排名较前的研究型大学学习。

20.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科学研究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国际经济学、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合作、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地理、外贸会计、统计学等。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21.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经济、法律、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有一定科学管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22.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国际国内市场开拓、营销以及咨询、管理、调查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跨国企业营销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供应链管理、CI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等。

23.会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财政、财务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电算化会计、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证券投资与期货市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

24.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事业单位组织管理和协调的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组织、劳动人事、工资、社会保险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劳动法学、会计学原理、薪酬理论、人员素质测评、统计学、社会保障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25.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社区服务与管理机构、金融与证券机构以及学校科研机构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的跨学科综合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战略管理、国际贸易、运筹学、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数据库概论、电子商务原理、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等。

26.物流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物流企业、企事业单位物流部门、各级政府机构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学校、科研机构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供应链管理战略眼光的跨学科综合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运筹学、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经济学、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配送技术与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

教育科学学院

学院是一个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学院。学院贯彻“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南通大学精神,秉持“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师资。

学院设有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应用心理系、教育技术系、教师教育系等5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建有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通大学心理实验平台,江苏省先进典型研究中心、南通大学榜样与偶像研究所、南通大学情感教育研究所、南通大学心理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绩效研究所、南通大学课程研究所、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南通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等8个省、校级科研机构。2007年4月,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学院承办《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学术刊物。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8人,高职人员占专任教师61%;博士(含在读)30人,占专任教师50%。教师中2人被评为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近5年,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类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2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40多项。获教育部和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一级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培育点,《学校教育发展》课程为教育部首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实验室2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30多个。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近年来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以“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赞誉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年来,学院与美国协和大学等国外高校在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四个本科专业进行免费互派留学项目。

27.小学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研究能力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的教师,以及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语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初等数论、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发展、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小学班级管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28..学前教育(师范)

主要课程:钢琴、形体与舞蹈、声乐、绘画、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

29.应用心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实践与科研工作;能在工商企业、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评价与潜能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心理学导论、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含软件)、心理测量与评价、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职业与生涯规划、婚恋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与人员培训等。

30.教育技术学

主要课程:影视摄像、影视编辑、影视编导、数字影视合成、数字摄影、电脑绘画、MIDI音乐创作、平面动画、三维动画、交互式多媒体产品开发、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游戏开发、虚拟现实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应用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4人,讲师98人,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含在读)25人,硕士112人,学院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36人,成教生144人。学院设有三个系部:英语系、日语系和公共外语教学部,下设8个教研室:有3个校级研究中心,分别为: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和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3个院级研究所:外国语言与翻译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和小语种研究所等。学院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英语专业于2006年被授予校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称号;2008年被遴选为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学院是2004年教育部180所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单位之一。

学术研究是学院教育教学的有效支撑。近几年来,学院教师每年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共出版教材8部,专著、译著14部,词典5部。2004年以来,学院承担校级教学、科研项目50项,市厅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6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学院有省级“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2004年以来,全院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及教学研究成果奖41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及教学研究成果奖22项,有省精品课程和省精品教材。

国际交流和中外合作始终是学院的工作重点,学院与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日本爱知大学、桃山学院大学和九州外国语学校等国外院校有密切合作,院内90多名教师已有国外访学经历,出国留学的学生数不断增加。

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学院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近几年来,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成绩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

31.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社会公益心,能在外交、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交流、翻译、研究、教育、宣传、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阅读、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英语口译、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作品选读、美国文学作品选读等。

32.英语(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础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研究的老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试听、英语读写、翻译基础、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中学英语教学设计、学校教育发展、中学生发展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等。

33.商务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说、英语读写、商务英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电子商务、报关实务等。

34.翻译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读译、翻译概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翻译鉴赏与批评等。

35.日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毕业后能在外贸、外企、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等工作,具有开拓精神和日语运用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初级听力、初级会话、日汉互译、日语语法、日本国家概况、日语外贸信函、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等。

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5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讲师23人;博士32人,硕士28人,高级实验师9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3.0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92.31%,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占66.15%。另外,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吴慰祖院士、清华大学石高全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张跃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陆天虹教授、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张勇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阮榕生教授、江苏省南通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陆军教授等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60多名,学风浓厚,考研蔚然成风,近年考研录取人数大幅上升,每年有数十名毕业生被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等奖,江苏省非物理专业大学生物理竞赛一、二等奖,江苏省首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二、三等奖,国家发明实用专利2项。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被团省委授予“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毕业生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36.化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37.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研究、化工产品开发及技术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职业中学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等。

38.环境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仪器分析、水力学与水泵、环境分析与监测、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设计、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39.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工业化学、工业催化、化工分离工程、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化学等。

4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技术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

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

学院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读)26人,硕士19人。目前,在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共818人。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海洋技术四个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下设应用生物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医学实验动物学三个专业方向。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和1个实验中心,海洋学院挂靠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拥有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荧光定量PCR仪、凝胶图像分析系统(Bio-Rad)、冷冻切片机、层析系统、全自动发酵罐、正置倒置荧光显微镜及遗传分析系统等进口高档仪器设备,为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提供平台。

2010-201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28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参与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8篇,被SCI收录论文33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6部;细胞生物学课程获得省优秀课程建设二等奖;学院获得省部、市科研成果奖2项;多次被南通大学授予“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特聘教授李平博士被评为江苏省“双创人才”。

学院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以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培养优良学风为重点,强化育人意识、需求意识、创新意识。在注重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创建了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8家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2012年,学院获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2013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二等奖。近五年,学生发表省级以上科研论文20篇,历年学生就业率95%以上,升学率达30%,其中半数以上被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985、211学校录取。学院多次被评为“南通大学学风建设先进单位”和“考研先进集体”。

专业介绍:

41.生物科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生物科学教学论等。

42.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工业、医药、农、林、牧、渔、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等。

43.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需要,掌握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生产、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和工厂管理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设备等。

44.海洋技术

主要课程: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药物化学、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药物生物技术、海洋经济动物增养殖技术、海洋环境检测、海洋环境管理与评价等。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南通大学较早建立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培育点,其中机械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1400余人;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有教授1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0人,高职比为78%;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的比例为84%。院内有江苏省风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1个、拥有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电子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南通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300工程机电产品应用技术CAD/CAPP/PDM平台、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交通机电装备及新能源研究所、机电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研究所、海洋装备机电控制研究所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等。有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测量技术、流体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开放式创新实践等10多个实验室,生均仪器设备值达30000多元,具备了较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扎实抓好教学基础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近几年承担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9项。拥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新能源及其装备”等,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

学院以务实、求精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把素质、知识、能力的均衡发展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历届毕业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技术分析方法,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知识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完备、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计算机、光信息、自动控制及精密机械等多项技术,能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工程光学、控制工程基础、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技术、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47.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知识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完备、创新意识强烈、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机器人工学、机械设备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等。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六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一年半后自由选择相应专业。

学院本科专业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有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21名;博导8名,硕导18名;博士40名,硕士42名(含博士在读9名),本科生1507名,博硕士研究生135名。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60多项,有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省高校精品课程。学院建有EDA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华大EDA、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等十多个教学实验室。拥有用于教学的工作站、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300多台,和Candence、Synopsys、中国华大等公司的先进设计软件。学院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00多万元,具备优良的实验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及省内各项竞赛活动,近五年共有162人次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61项。

48.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电子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行维护以及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原理与设计、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原理与设计、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版图CAD。

50.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原理与设计、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原理与协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原理与设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复杂数字系统设计、通信系统、集成电路版图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生理学、生物医学传感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原理与设计、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临床医学导论。

电气工程学院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参与863等省部级和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学院教师还多次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教育部发明专利二等奖、行业协会一等奖和南通市科技进步奖多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被国际SCI、EI、CPCI-S收录100多篇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纽约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

学院历来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3年学生获得主持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5项,国家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11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50项,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院各年级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电子设计等大赛中共获得奖项300多项,包括实现我校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新突破的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全国机器人比赛多项冠、亚、季军和各级各类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多项。学院长期形成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首届研究生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两名本科生获得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荣誉称号、一名学生获得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提名奖。

54.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只能监控系统、物联网应用等领域从事与工业控制及电气控制有关的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主要课程: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工程、电气控制技术、程序设计等。

专业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新能源技术等。

56.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宽广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技术领域工作,具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能力,以及具有制定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初步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环境与设备、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57.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工程、电气控制技术、程序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本科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2个本科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组成的计算机专业类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12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正副教授40余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数字医学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转让科技成果20余项。学院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和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含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协议分析、信息安全、计算机软件、创新等9个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及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学院学生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三等奖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网络大赛、网站设计等一批省级竞赛奖励。目前在校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3项、省级多项。不少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进入知名中、外资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较好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维护、开发、设计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中、初等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毕业生同时具备在科研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法等。

5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地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60.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行业,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市场服务意识,符合现代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国际竞争力的较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等。

61.网络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工程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在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大中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小型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和项目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技术等。

6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及C++、使用C#开发WindowsStore应用*、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使用ASP.NET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使用JSP&Servet开发Web应用*、计算机网络。(标注有“*”的课程为企业课程,由NIIT安艾艾迪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实施教学)

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依托江苏作为全国建筑大省和南通作为全国建筑之乡的地缘、区域优势办学,现为国家商务部援外建筑工程技术培训基地、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单位、南通市力学学会理事长单位和南通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2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和建筑学1个五年制本科专业,分设房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与物业管理以及建筑设计等专业方向。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20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教师51人,具有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教师17人。20多名教师活跃在工程建设一线,并被列入省、市专家库名单。先后有4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英、德等国开展科研工作。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结构技术研究中心和力学、测量、建材、土工、结构、建筑物理等实验(实训)室以及1个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开设土木建筑类专业所需6大类、90个实验项目,并承担科学研究与对外服务项目。学院现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建造技术与管理以及建筑节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学科与科研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近百项,与境内、外诸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420余人,1/2左右学生获得校内、外各类奖励和表彰。历届毕业生以其经营、科技、管理复合型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上手快、后劲足、适应性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10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同时具有一定主动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接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建筑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放视野,能在城市建设领域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1)、(2),建筑设计(1)、(2)、(3)、(4)、(5)、(6),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等。

纺织服装学院

学院设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全面、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5人,拥有高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7名。同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为兼职教授。81%以上的教师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多名教师有海外进修深造的经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南通大学遴选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省重点学科培育点),纺织工程专业为南通大学品牌专业,轻化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南通大学特色专业。学院建有南通大学炭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所、染整技术研究所、蓝印花布技术研究所、南通市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与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特种与功能化纤维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中小企业纺织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全院教职工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纺织新工艺与新设备、纺织新产品开发、计算机在纺织中的应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制品、服装史、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工艺与设备、绿色染整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新型纺织化学品等。近5年来,学科主要成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2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9余项,发明专利21项。目前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纵横向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学院设有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织实验室、服装实验室和染整实验室等,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FAST织物风格仪、纺纱加工设备、非织造布加工设备、全自动织物打样机、多功能缝纫设备、全自动染液滴定计量系统、高压液相色谱、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等先进仪器设备,服务于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纺织服装学院是南通大学创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建院以来已为我国纺织工业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纺织高级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纺织战线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每年有15%左右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近100%。

66.纺织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和贸易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纺织技术及其管理、市场、材料等多学科融合的需要,能从事纺织技术、工艺、装备、生产管理、市场及贸易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非织造学、纺织品设计与加工、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纺织化学、企业管理等。

67.服装设计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学、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工业制版、服装史、服装工效学等。

68.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基础理论理论和技能,能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经纪、管理以及服装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形象设计、影视表演基础、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心理学、服装史、服装市场营销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9.服装与服饰设计

主要课程:服装图案、服装画技法、服装设计学、服装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史、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CAD、设计概论等。

70.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主要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织工艺学、非织造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非织造材料设计与产品开发、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进出口贸易实务、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71.轻化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纤维化学及物理、化工原理、染料化学、纺织品练漂工艺学、纺织品整理工艺学、纺织品染色工艺学、纺织品印花工艺学。

医学院

南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是南通医学院,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回顾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南通大学医学院续衍着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底蕴,秉承着“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的人文精神,谱写着光辉而艳丽的育人篇章。

学院现有19个系室,其中临床医学系、影像医学系下设18个教研室;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4个实验教学实验室;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3个实验教学实验室;学院设有1个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及13个校级和院级研究所、研究室。

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9项,部省级科研项目81项,市级科研项目378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37项;获发明专利30余项;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6部,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及一批市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挪威等国家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同时,学院也先后派出了百余名教师出国交流访问、留学进修。

学院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正高职213人,副高职485人,另外还有一大批兼职教师;有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334人。学院教学条件优越,科研设备精良,能满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及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现有供各专业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附属医院21所,教学实习医院49所。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生物信息学等5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875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2747人,留学生327人,硕士研究生774人,博士研究生27人。另有18名博士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强调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注重人文知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勤奋实干又富有创新精神而著称,涌现出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72.临床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73.口腔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口腔科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

74.医学影像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治、介入放射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影像物理基础、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影像设备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放射治疗学等。

75.康复治疗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全面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经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的分专业教学(我校有分专业教学国际化课程试点项目,有与韩国大邱大学物理治疗专业2+2.5合作办学项目),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康复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用物理学、诊断学、运动学、康复医学基础、物理治疗评价学、物理因子治疗学、运动治疗技术学、作业治疗评价学、作业治疗技术学、语言治疗学、康复工程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康复学以及各类分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等。

76.生物信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承担生物技术和医疗部门信息化设计、建设和管理,从事生物医学信息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医学统计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院信息系统、网络信息资源、医学影像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数据分析等。

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设有7个教研室、1个省部共建中心实验室、2个科学研究所,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校级的创新服务平台,学院实验中心是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5%以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医学检验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培育点。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医学检验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依托学科附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为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实验诊断学是“十一五”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一类优秀课程和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目前有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800人。

学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6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固定资产约3800万元,实验室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合格评估验收。目前学院已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和上海、南京等医院建立了41家教学实习基地。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863”“97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多篇。学院已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77.预防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能够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公共卫生人才。

主要课程:传染病学、毒理学、卫生化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流行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

78.医学检验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21世纪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发展与应用为依据,以医院、疾病控制中心、高等医药院校、血站等对医学检验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染病学、医学统计学、分子诊断学、微生物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

护理学院

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启秀校区,设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人文护理学教研室和实验中心。2008年已具护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一支敬业且充满活力的教学管理团队,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83.7%。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护理学专业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526人,硕士研究生25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40人。面对护理人才的国际化,学院积极实践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以适应护士人才国际交流的趋势。

学院实验中心共有面积1094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340万,设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护理实训室、内外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急重症监护实训室、中央监控室和示教室等,现有模拟病床40余张。实验中心的建设方案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思路,充分利用现代最新科技仿真模拟教学手段,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综合立体平台。拥有美国、挪威、日本等国生产的先进设备,努力提升护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素质。

学院以“博爱、笃学、进取”为院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风正、学业优。护理学基础技能比赛、每周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是学院的特色活动,连续多年获得省、市级各项荣誉称号。学院创建优质实习就业平台,目前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及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等地16个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临床实习基地。护理学院学生在道德风尚、学习风气、专业成绩、英语计算机能力、毕业生就业率等各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思想品德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79.护理学

主要课程: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精神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预防医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等。

体育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四次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体育教育专业先后被评选为江苏省教育教改试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南通大学品牌专业建设点,是江苏省培训体育师资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现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52人,博士、硕士5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有国家级、一级裁判员30人,曾担任过亚洲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北京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比赛的裁判工作。近年来,有多名教师受到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教育厅和南通市人民政府表彰和奖励。主持研究国家级课题2项,教育部、江苏省教育规划等市厅级以上课题36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9篇;出版专著、编著和主编教材34部,28项成果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

2009年5月,学院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五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团体总分一等奖、理论知识类团体总分一等奖、技术技能类团体总分一等奖。2012年5月,学院在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测试大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校高水平击剑运动队2012年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获6金、7银、6铜,名列参赛高校之首;2013年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击剑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一。跆拳道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武术队获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金、银、铜奖。田径队队员获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标枪亚军。

学校拥有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现有体育馆、体育训练馆、游泳池、体操馆、乒乓房、健身房、健美操房等场馆;有中国田径协会检验合格的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5片和300米塑胶田径场1片;有网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等100余片室外运动场地。拥有体育专业实验与测试中心一个,分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生化、体育保健三个实验室,及三个学生体质测试室。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实验与测试中心获得国家财政部与江苏省共建实验项目资3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科研及学生能力发展提升的需要。

80.体育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中学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体育教师。

主要课程: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田径教学方法与理论、体操教学方法与理论、球类教学方法与理论、方向选修课。

8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适用我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体育健身中心、俱乐部及休闲健身领域中从事健身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咨询、大众健身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休闲体育与健身概论、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太极拳剑、健美操、网球、羽毛球、跆拳道、健美运动、体育舞蹈、专项选修课。

艺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有教授11人,副教授32人,博士4人,硕士68人,硕士生导师24人,聘请南开大学范曾等知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学院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学生画室、雕塑工作室、工业设计室、染织工作室、展厅、琴房、演出厅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美术学、音乐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点,建有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设有美术学(师范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工业设计(工学)、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九个本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硕士研究生。

近几年来,学院主持教育部、财政部课题3项,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20多项、市级课题100余项、校级课题20多项,其中5项获得省级三等奖。教师撰写出版专著20多部,参编国家级教材10部,出版画册26部,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参展发表美术作品近300件,获省厅级各等级奖50多项,在国内外举办个展、个人音乐会30多次,部分作品被选送参与国际交流,并被国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等收藏,学院组织参与的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

82.美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进行美术理论、创作研究、艺术管理等社会应用领域以及在高等、中初等学校进行美术教育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中外画论概要、雕塑、绘画(中国画、油画、壁画)专业技法、各类艺术设计技法、书法、技法理论、材料研究、计算机应用(绘画与设计)等。

83.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文化创作部门、文博艺术管理部门或各类学校进行美术创作研究、美术理论研究、艺术管理及美术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中外画论概要、雕塑、绘画(中国画、油画、壁画)专业技法、各类艺术设计技法、书法、技法理论、材料研究、计算机应用(绘画与设计)等。

84.视觉传达设计

85.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产品设计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开发、视觉传达等设计、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造型材料及工艺、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各专业设计等。

86.环境设计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素描、色彩、速写、雕塑、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外环境与建筑艺术史论、漆艺、陶艺设计、材料、工程概算、设计表现、透视与制图、景观艺术规划及设计、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会展设计、模型制作、人体工学、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87.动画

主要课程:动画导论、视觉设计基础、运动规律、影视后期编辑、分镜头设计、角色设定、场景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合成与特效、联合创作等。

88.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能够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工业设计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能在企事业单位、专门设计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开发、视觉传达等设计、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应用人才。

89.音乐学(师范)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音乐史学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形体训练与舞蹈基础、声乐、钢琴、器乐等。

90.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等4个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演唱、演奏能力,专业技能突出、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富有活力和艺术热情的高级音乐专业人才。为各种演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或大众传播部门、文化基层部门、演出公司培养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和策划的组织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

地理科学学院

学院设有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环境科学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50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15人、博士(含在读)27人,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市(厅)级等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802名。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团结、严谨、务实的办学风格。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学院重视学用结合,强化实验和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有财政部、江苏省共建“地表过程实验室”和“环境演变与要素分析实验室”;建立了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制图与遥感、环境学、导游、前台、餐饮、客房等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室;还设立了江西庐山、南京汤山等数十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旅游管理专业与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签订了“2+2”合作办学协议。

学院加强常规管理,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建就业基地等形式,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构建平台。历年毕业生就业率100%。

91.地理科学(师范)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气象学与气候学、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文科学基础等。

92.地理信息科学

主要课程:测量与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C语言、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数据库原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评价、管理信息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地图制图、GIS软件分析、区域经济学、环境学概论等。

9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现代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图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GIS理论与应用、城市环境化学等。

94.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95.旅游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等。

96.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交通学院

学院以服务交通为特色,着力开展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行业服务工作,以满足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学院立足新起点,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现设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2012年,三个本科专业均被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

学院办学理念:立足交通行业,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办出交通特色。办学定位是为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学院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局、交通设计院以及地方城市规划局、市政工程、交巡警、车辆检测与服务等单位建立了人才协作培养基地,初步形成了就业网络,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重视学生工程基本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的交叉立体式实践教育体系,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厅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智能交通综合训练中心”。学院依托校“智能交通软硬件研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做好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引导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入基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省部级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科学、层次高的教师团队。其中,高职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学院师资的56%。学院把握新趋势,强化学科建设,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道路与铁道工程为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积极开展交通领域高水平、特色化的科学研究,凝集优质师资力量,在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教学条件完善,设备先进。拥有专业实验室、演练室30多个,大型实验基地1个,另外,还共享机电训练中心等全校实验实训资源。学院还将新建4000余平米的交通运输专业汽车综合实验中心、城市交通管控实训平台、桥梁与道路健康维护工程中心和改造重建现有的公路工程检测实验基地。学院还建立了10余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交通学院将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面向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需求和科学研究需求,锐意进取,继续发挥学院的高层次交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服务基地的作用,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97.交通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设计、交通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设施设计、施工、管理、养护与检测、交通系统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检测与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材料、工程测量、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道路勘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检测技术、交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智能化养护管理、交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养护设计与施工等。

98.交通运输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以工科为基础,具有扎实的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物流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与理论、汽车运用工程学、综合运输系统及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汽车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以及物流企业等单位独立从事汽车技术服务、交通运输组织、规划、设计以及物流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运筹学、机械设计基础、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枢纽与场站、汽车构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物流工程学、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商务等

99.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设备的需要,以道路交通为重点,兼顾港口、物流等交通领域,具备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的多交叉学科知识结构,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道路工程与交通规划管理、交通信息化、交通机电设备等方面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在城市道路交通、客运、高速公路、公交、物流等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方面、或从事交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交通装备研发、系统集成、测试和维护管理方面并重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交通管控基础(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公交交通系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高级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域算法设计、数据库)、硬件集成电路技术基础(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传感器、现代通信技术)、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检测原理及应用、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交通控制集成系统、交通机电设备等。

药学院

南通大学药学院由原南通医学院药理学系和药学系组建而成。药理学系的前身源于1938年国立江苏医学院药理学教研组,1952年开始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1972年开始举办全国高级药师培训班,1984年开始培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近十年来,药学院在药理学龙头优势学科的引领下,借助于飞速发展的苏中经济与高度发达的江苏医药行业,现已建成为国内高素质优秀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院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水平一流。药学院现具有一支素质优良、作风严谨的学术队伍,汇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药学、中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专业科技人才。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8人,研究生导师15人,博士28人,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梯队。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创新能力强劲。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及市厅各类各级纵向课题3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6个)。

学院现有2个系(下设6个教研室)和省部共建药学研究自主创新建设基地、市厅级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校级医药研究所及药学中心实验室,实验室环境与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00.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和一定的药物研究、开发能力,能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监督管理、临床药学、医药营销、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及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卫生管理部门等方面工作的药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临床医学概论等。

THE END
1.征婚广告词范文.docx征婚广告词范文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我,也期待着那个特别的人,与我共度人生的每一个美好时刻。我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女性,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我热爱旅行,喜欢在旅途中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我热爱阅读,喜欢在书海中寻找智慧和启迪;我热爱运动,喜欢在汗水中感受生命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1795274.html
2.国内婚恋平台发展前景,婚恋平台公司前景标语我们所熟悉的“婚恋平台”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给人介绍对象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社交生态圈,连接了无数单身男女的情感需求。随便翻一翻,身边的人总会提起哪个平台火了,哪个平台推出了新的功能,甚至还会说某个朋友终于在某个网站上找到了真爱。婚恋市场的需求大到不可忽视,但与此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浮现。这http://www.aichao521.com/hunl/30322.html
3.婚恋平台开场白台词简洁版:让你的第一句话更具吸引力大家都说,第一印象决定一切,尤其是在婚恋平台这种情感重建的“赛场”上,一句合适的开场白,可以让你轻松脱颖而出。为什么这么说?试想,婚恋平台上几乎每个人都会收到成百上千条消息,而大多数的消息内容可谓千篇一律:简单的问候、没创意的自我介绍,甚至有些完全没有诚意。若是你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让对方在http://www.wedating.cn/hunl/47280.html
4.基于SSM的婚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论文相亲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论文本文介绍了基于SSM的婚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开发全过程。通过分析企业对于基于SSM的婚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需求,创建了一个计算机管理基于SSM的婚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方案。文章介绍了基于SSM的婚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系统分析部分,包括可行性分析等,系统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https://blog.csdn.net/qq_1076315463/article/details/137682859
5.成都婚介所,恋爱交友技巧,百和情缘婚恋网夫妻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通常决定了整体婚姻前景,所以我们都同时意识到沟通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沟通清楚具体,不要让对方猜测或者无所适从。那么问题来了,情侣如何有效沟通?接下来成都婚介公司百和情缘就介绍几对情侣之间的沟通技巧,供大家参考。 成都知名婚恋网:男生找不到对象的常见原因 https://www.zhenaiqy.com/articleTag/%E6%88%90%E9%83%BD%E5%A9%9A%E4%BB%8B
6.侗族简介侗族文化→MAIGOO百科侗族的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侗语以锦屏县南部侗、苗、汉民族杂居地带为界,分成南北两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又因各地语音的不同又各分为4个土语。侗语方言的形成明显带有受汉语影响的印记。相对而言,北部方言区的侗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交往较密切,懂汉语汉文的人较多,汉文化水平的程度也较高。因https://www.maigoo.com/citiao/245316.html
7.药店工作收入5万以下寻找有缘另一半帮别人介绍对象后一直缠上我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 2024-11-17如果我们不需要植物 - 2024-11-17超自然武装当哒当 - 2024-11-17如何看待李子柒回归 - 2024-11-17智商税研究中心 - 2024-11-17捷克外长遭伦敦大学生当面怒斥 - 2024-11-17为什么在中国咖啡会受打工人追捧 - 2024-11-17http://hehehunlian.com/index/index/show_user?user_id=1014914
8.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中国海警局原局长孟宏伟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孟宏伟犯受贿罪,敛财超1446万,被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百万元。-。 今年是中国意大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记者从今天(9日)举行的中国意大利大学校长对话会上获悉,中意两国教育部及http://www.jxmzxx.com/appnews/999215
9.玫瑰心语怎么样玫瑰心语加盟费价格和图片电话简介/介绍 台州玫瑰心语婚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美丽的绿城玫瑰园。公司拥有2000平方米优雅宽敞的办公环境和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公司下设八个部门:招商业务部、行政人事部、门店运营管理部、规划营销部、客户服务部、广告部、网络技术开发部、项目培训部。致力于服务产品的不断研发,致力于为每家http://www.jiameng.com/wiki/pp9999845267/
10.相亲类网站调查报告(精选8篇)③ 在目前的网恋婚姻网站中相亲类网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交友网站(又称婚恋交友网站online datingsites)和相亲网站(又称婚恋相亲网站online matchmaking sites)。 ④ 相亲类网站由于是新兴网站类型,发展历史也是从本世纪开始,前后经历了三波潮流。第一波:2003年/2004年,受Friendster掀起美国SNS浪潮第一波影响。第二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gfgtyo1.html
11.生活服务部废品回收活动策划书13篇(全文)展板内容分为三个部份:绿色亚运—讲述绿色亚运的理念;调查小组的成果;环保小tips—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知识以及一些好的环保网(若参加活动的朋友愿意,请他们留下邮箱地址,活动后给他们发送关于绿色世博、环保小知识的文章。建议使用纯文本发送(直接粘贴到e-mail上发送),方便阅读,且可避免担心下载中毒而干脆不下载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ga7n917.html
12.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孙立恒导师介绍孙立恒,祖籍山东省昌邑,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师交流学 电子邮箱:sunny@snnu.edu.cn 基本信息: 1992https://www.kaoyan1v1.com/new/daoshi/6582319.html
13.搜狐小时报比较好的婚恋网站有哪些社会新闻,粉底液欧版美版亚洲版区别,我的盖世英雄剧情介绍,王二狗新极品家丁短剧更新时间,UU幼儿儿童网站,qq旧版本下载8.8.5,德州电锯狂人7电影在线观看,紫金陈悬疑三部曲,男狐聊斋第一季在线,电影孤独一掷线完整观看高清,寒战2高清国语免费观看下载,法老的宠妃3为什么看不了。 11月25日,推介大米的文旅局副局长火http://m.ouzhehua.com/v/video/20241123/23079Vmiu5.shtml?20241124=mqz0ud517-9087713.scm
14.中年单身女,留神沦陷婚恋“连环套”“在深入了解对方身份背景前,切勿轻易和对方有经济上往来,尤其是提供钱财给对方。对婚介所介绍或网上结识的异性朋友,女性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不可轻信只言片语而遭诈骗。”石笑飞说。 涧西区检察院分析认为,近年来,婚恋交友成为诈骗类案件的高发诱因,中年女性在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糖衣炮弹的“连环圈套”下,往往容易https://m.gmw.cn/2023-04/16/content_1303344160.htm
15.职来职往2节目介绍编辑 《职来职往》 职场梦想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于2010年12月10日晚21:38开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开播。这档栏目每期都将邀请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达人”,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对参与节目的选手进行评判,决定他们能否前往100家知名企业工作、能否与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牵手,同时现场针对每一位选手的情https://baike.sogou.com/v23227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