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诈骗分子借着高考之名散布虚假信息
制造焦虑实施诈骗
为此
三水公安呼吁广大考生和家长
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骗徒陷阱
▼
|“高招”骗局花样百出|
1、提前查分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考生和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如点开网址链接,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就会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被盗用钱财。
2、花钱更改高考成绩
每年高考后便有各类小道消息,称能通过技术进入系统,或称认识所谓“内部人员”,只要付费就可修改高考成绩。
3、智能志愿填报百分之百保上
不法分子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和智能手段,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通过“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
4、有“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的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或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5、申请助学金先交费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上大学需要申请助学金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考生、家长先交报名费或手续费。
6、伪造录取通知书
诈骗分子为何屡屡得手?
骗局有没有一些共同特征?
诈骗套路
考生由于心智还没有成熟,加上社会经验不足,极易落入诈骗分子设计的圈套中,造成财产受损、贻误高招录取。为此,为高考考生补上“防诈反诈课”,切实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迫在眉睫。
面对这类骗局该如何防范?
“无论诈骗分子设定的骗局有多精密,最终还是会引诱受害人转账付款。因此,管好自己的银行账号,不给陌生人转账付款是防诈的关键。”梁警官向广大考生和家长“教路”,支出了防诈“绝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