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怎么“打”?刑事法官帮你划重点→
2022/5/2813:50:54
近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拉开帷幕。本次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那专项行动到底什么时候开展,怎样开展,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划重点吧!
一
根据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的具体安排,本次专项行动为期半年,自2022年4月起至10月止。专项行动共分宣传发动、打击整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
二
开展专项行动的意义是什么?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开展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实际举措。
三
开展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尽快打掉一批养老诈骗犯罪团伙,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领域涉诈问题,整治规范一批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四
开展专项行动由谁组织领导?
此次专项行动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成立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等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专项行动。
五
专项行动需严厉打击的重点是什么?
专项行动将打击锋芒对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
六
专项行动需重点规范整治的是什么?
专项行动将针对老年人的涉诈APP、非法养老服务机构、商品房虚假宣传、涉老旅游项目和艺术品经营、无资质医疗机构擅自诊疗、涉老“保健品”、非法集资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
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有哪些?
1.“养生医疗”套路:犯罪分子往往以免费派送米面粮油、组织免费旅游等手段,诱骗老年参加“免费体检”或“保健养生讲座”,通过上述方式由无资质的“医疗人员”假意“体检”并故意虚构夸大老年人的疾病,诱骗老年人接收高额诊疗服务,或者将保健品冒充药品,将普通食品冒充高价保健品,甚至将“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冒充所谓的“养老神药”出售给老年人,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2.“养老项目”套路:犯罪分子往往以召开推荐会、假称集资兴建“养老院”“养老公寓”的形式,同时许以高额返利并可终身免费入住,诱骗老年人掏出钱款入股“养老项目”,并可领取分红等,但钱款早已被犯罪分子挥霍。
3.“以房养老”套路:犯罪分子往往以房屋抵押可以获得高额回报且不耽误老年人居住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提供房产证,犯罪分子在获取老年人抵押的房产证后直接将房产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放贷人的债务催收,甚至被逼卖房还债。
4.“补缴社保”套路:犯罪分子往往以有门路为幌子为不具备社保申领资格的人办理社保或提前退休,诱骗老年人一次性缴纳大额钱款及借机骗取老年人缴纳材料费、好处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实际上骗子以虚假挂靠的方式象征性地给受害人缴纳几个月社保费用后就没了音信。
7.“关爱老人”套路:犯罪分子利用部分独居老人长期缺乏关爱,自身缺少防范意识的特点,以向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精神慰藉以及帮助老年人子女就业、升职、诉讼等名义向老年人索要钱财进行诈骗。
预防养老诈骗,老年人应该怎么做?
1.理性投资,拒绝免费、高返利等不符合投资规律的许诺。
3.不感情用事,不盲从,多与儿女、亲友沟通交流,家人共商共量把好财产关。
4.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不轻信他人,做到“不给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不向陌生账号汇款、不连接陌生WiFi;不向陌生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遭遇诈骗,老年人怎么办?
老年人怀疑对方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的,首先确保自身安全,保存好在受骗过程中所有的材料及信息,及时告知子女家人,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拨打110或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1.全国专项办: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
2.上海市专项办:来信举报:上海邮政A03067,邮编200030,互联网举报:shshb2018@126.com
3.浦东新区专项办:来信举报:上海市浦东新区A001信箱,邮编200135;互联网举报:pudongsaoheich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