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集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正在网络平台热播,该片跟随来自北京、四川成都、山东临沂三座城市的三位红娘,观察并记录了奔赴在相亲道路上的各色人物,讲述现实版的相亲故事,探索相亲背后承载的社会成因和社会情绪。此次,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对纪录片的主创人员进行了采访。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口述:程十卉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制片人
拍摄的过程,就像一场旅行
婚恋题材在国内的内容市场里已经被切割得非常细,包括电影、综艺、纪录片。但我们发现其中纪录片涉足相亲这个领域的不太多,有红娘介入的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我们想拍摄一部纪录片,通过红娘这个职业,与拍摄对象一起去探索对亲密关系的理解,让他们在过程中能够学会关照和反思。
《现代相亲故事》的整个拍摄过程就像一段旅行。
初期创作时,我们就明确了要拍的是社会观察而非职业观察,我们要在相亲的场域之下去研究问题。于是我们定下了筛选红娘的标准:第一,要有三年以上从业经历的专职红娘;第二,对红娘这个职业有信念感,并且是个有趣的人;第三,去各地找口碑好的婚介所。
红娘在纪录片中输出了很多关于婚恋问题的价值观和攻略,是我们非常认同的。除此之外,在拍摄中我们真真正正感觉到,谈恋爱是要有“僚机”的,当有人帮忙撮合的时候,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事实证明,在拍摄纪录片的四个月中,我们选择的拍摄对象有的真的进入了恋爱关系中,可惜在四个月之后,有的人因为种种问题并没有走下去。但无论是拍摄组还是红娘,其实都是他们恋爱的“僚机”。
我们选择的拍摄对象大多是“85后”“90后”,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婚恋观、与异性相处的方式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在《现代相亲故事》中最终呈现了8位主人公的故事,但其实我们接触的人更多,最后发现他们有共同的这三类特质。第一类是没有情感经历的。第二类是走不出情伤的。第三类是情感表达有问题的。
最后这8个人中有2对相亲成功;没有谈过恋爱的通过纪录片的拍摄有了“恋爱初体验”;北京的主人公黄炎在回溯了自己过去几年的经历时发现了一个很珍贵的瞬间;成都的主人公张东选择退出相亲,因为他认为在生活中才更可能遇到一个能够欣赏他的人……我们不觉得相亲的成与败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果。每个人被摄影机记录下来的成长变化才是最有意义的。
现在社会上对婚姻失望的言论太多了,我觉得《现代相亲故事》的精神内核是还原,让观众相信亲密关系给人带来的价值,为观众提供支持,陪伴大家思考。我们创作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红娘和拍摄对象,讲述什么样的故事。现在,这个社会在亲密关系上能够引导大家思考的有效的、有益的建设性材料太少了,我们希望通过《现代相亲故事》去完成其中的一小部分。
口述:徐玮超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总导演
三座城市,三位红娘,三种婚恋观
拍摄《现代相亲故事》时,我们是从中国前十大相亲市场中挑选出相对有代表性的三座城市进行拍摄——首都北京、山东临沂、四川成都。
在北京生活的人充满了现实的压力;山东人的婚恋观比较传统,整体氛围是“你要抓紧结婚”;成都是中国宜居的城市之一,年轻人幸福感高,对婚姻的态度有点无所谓,也许他们有一天会走进婚姻,但是你不会感觉到那种必须结婚的信念。
就像山东临沂的邢梓良,她是一个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是一个创业者,她的家庭氛围非常有趣、和谐、包容,但家里人仍然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这个年龄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无论是哪个城市的人,有着什么样的婚恋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到底是想进入婚姻,还是想找爱情的感觉?
红娘和我们其实是在合作,去推动这样一个过程,使《现代相亲故事》呈现出更深入的讨论。我们觉得这部纪录片应该好看、有人看,但这个可能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作为公民对社会是有责任的,拍摄这部纪录片是我们表现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