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幸福观怎样树立幸福观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涛

原载2012年2月27日《光明日报》。

第六版《辞海》关于“幸福观”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我个人理解,幸福观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第三,差异性与主体性。生活、工作状态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规模越小,越重视“家庭和谐”;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居民更加重视“生活安全”、“社会正义”等。在承认差异性的同时,要突出主体性,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的幸福观,要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第四,政治属性和社会制度属性。在实行剥削制度、由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憧憬幸福,但很难真正体验到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人民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时期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各方面建设都取得更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所以谈幸福观不能抛开政治环境,社会制度。

第五,文化属性。幸福观是一种心灵体验或感受,是一种理念,反映了国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反映了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而具有文化属性。

怎样树立幸福观?

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倡导积极向上的幸福观,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

第三,理性、辩证地看待,把个人幸福、家庭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相统一,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相统一;将幸福的目标与实现幸福的手段统一,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理念。

幸福观不但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幸福”、“让人民幸福”已经成为中央和地区各种文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要让广大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必须着力解决两大问题,即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处理好相对应的两大关系,即干群关系、贫富关系,党员干部以及先富起来的人,应当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起带头作用、积极作用。

THE END
1.关于正确幸福观的理解,错误的是()。关于正确幸福观的理解,错误的是()。 A幸福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 B个人的幸福要依靠自己的奋斗,与他人无关 C幸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D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https://www.examk.com/p/2628800929.html
2.关于幸福观的理解,错误的是关于幸福观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 B. 幸福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美好 C. 个人幸福要依靠自己的奋斗,与他人无关 D. 幸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题目标签:错误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ed003516cc44ef3848c28c964d33e2a.html?fm=bd6f619a597d1c200def1d7f4cdab0d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