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是什么在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人民政协网

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准确认知和直面生育问题

青春派潮流

在这种背景下,几名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完成了一个社会调研项目——探寻青年人最真实的婚育意愿。

利用暑假实地探访调研青年群体生育意愿

调研项目从2022年1月开始,由8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小组先是向全国发放了1500多份调查问卷,被调查对象主要是大学生青年群体,问卷分别对恋爱、婚姻、生育、养育4个阶段进行调查了解。

问卷回收后,从总体情况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并不高。于是,调研小组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年出台一些促进生育的政策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带着问题,调研小组对80多人进行了深度采访。受访者被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依照未婚、已婚、已育来区分;第二类是按照老年、中年、青年来区分;第三类则是对比中、英两国的情况。

指导老师周琼表示,选择英国来做对比,是因为这些年英国有相对短期的留学项目,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女生很多。

除了深度访谈,小组成员还利用暑假进行线下的实地探访,他们走入社区街道的计生工作中、采访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了解妇幼医院的运转情况。希望从中了解到一个现实问题:国家在逐渐改善生育政策和福利,对于年轻人的婚育有没有帮助。

无论是调查问卷还是线下走访,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虽然学校和指导老师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支持他们,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用自己的奖学金来完成的。

从10月份开始,调研小组对前期调研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多篇论文都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还参加了多个高校社会实践和调研的比赛。最终,在浙江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上,这个项目获得了第二名,学生们的论文和建议还得到了浙江省领导的批阅。

“帮父母带孩子同时思考婚育问题”

这份调研报告缘起于时年读大三的杨怡然与导师的一次交流。在看过人口学家穆光宗的一些论文后,杨怡然和导师聊起有关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问题,导师鼓励她将这个问题作为科研项目搞下去。

一家三口为此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分析了利弊得失后,其父亲打消了生二胎的念头。此后,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现实的问题: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爱人还没有退休,儿子也正在上大学。全家如今的状态和精力,很难再供养一个孩子。

在这个小组里,还有两个女生和黄启政有类似的经历。她们都有一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弟弟妹妹,帮父母带孩子的经历让她们都对研究婚育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汪逸欣今年上大三,她比亲妹妹大了16岁,由于父母精力有限,在日常的很多时候,汪逸欣都要充当“半个妈妈”。尤其是在寒暑假,她几乎都陪在妹妹身边。“小孩子的精力太旺盛。她现在处于认字阶段,什么书都要我给她念。”汪逸欣说,自己今年21岁,可仍敌不过小孩子精神头儿。

汪逸欣坦言,小妹妹的出生是家里的一个意外。她在带娃的同时会思考,如今社会的状况之下,生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育的动力是什么?生育的问题又如何产生和解决?

经济压力并不是左右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

黄启政认同这位爸爸的说法。黄启政在调研后更体会到养孩子的不易,他觉得培养一个小孩长大,要付出很多,而这个过程中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很大。

“生育孩子经济压力大”这一原因在调研之前,小组的同学们就预想到了,不过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一点却并非是左右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用黄启政的话说,他们通过调研,发现了很多影响青年群体婚育的“神奇因子”。

在对不同年龄人群的调研中,年轻一代表现出了对催婚催生的逆反,很多年轻人表示了“越让我生我越不生”的想法。

“如今年轻人连结婚甚至恋爱的意愿都降低了。”黄启政觉得,当下,日常生活变得极为丰富,有太多东西可以填补年轻人情感上的空白,爱情这件事就变得不那么需要了。

这一点,汪逸欣也有体会。她主要负责的是第三组中、英学生对比的采访工作。她发现,英国女生在谈到生育问题时,对于伴侣的重要性认知程度很低,而中国女生在考虑生育意愿时对伴侣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认为丈夫必须要足够优秀才会考虑生育子女。

生育支持政策超出预期但仍有待完善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调研小组的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真实的东西。

杨怡然说,他们走下去调研后发现,浙江省这边在开展“婴幼儿成长驿站”的建设工作,母亲可以带孩子来社区接受育儿知识的教育,也可以带孩子来玩耍游戏。此外,社区还会组织全职妈妈参加读书会活动,很多全职妈妈会借此机会,互诉衷肠。

在这次活动中,仅有一位爸爸参与进来,调研小组马上对他进行了采访,这才发现这位男士就是活动的发起者之一,他和妻子希望通过阅读国学书籍这样的活动来缓解全职妈焦虑。

在一个社区正进行的育儿夏令营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和专职老师正带领孩子们做剪纸和绘画的活动。社区书记主动向前来探访的黄启政介绍说,社区举办这些活动的初衷是希望能帮这些父母排解养育孩子的压力,也能给小朋友传递乐趣。此外,社区还开展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露天电影节等,还有不少全职妈妈自发组成了相亲群,促成了多对青年男女的恋爱,也为推动社区生育工作作出了贡献。

通过走访,黄启政发现政府部门其实做了大量的促进生育的工作,但他认为这些工作应该再主动些,让更多人知道,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生育文化氛围。

由于一直充当着小妹妹的“半个妈妈”,汪逸欣的感受更加直观,她发现近几年来,身边的母婴设施在逐步完善,商场里开始出现了母婴室,周边人对于带孩子的女性也变得更关照和友好。

调研小组的同学们说,他们最大的收获在于通过这次长达一年的调研,对于婚育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婚育问题不再是停留在他们的想象中。

汪逸欣此前算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但她在调研后开始考虑生孩子的问题。

汪逸欣认为,调研过程让她能够更准确地认知生育问题。比如生育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这是无法被母性光辉所遮掩的。此外,她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地去读书,这样才能让未来的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但同时,她也通过调研看到了生育带来的一些好处,比如有很多孩子的妈妈说,养育孩子能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杨怡然觉得,调研后,她将更慎重地看待生育问题。这一点也是调研的价值体现,青年人只有去更贴近个体的“人”,才能了解生育意愿背后的意义。

THE END
1.青年群体婚恋生育观念和状况调查17. 您的生育计划是? 已生育,打算继续生育已生育,不打算再生育未生育,预计五年内生育未生育,短期内不打算生育未生育,不打算生育未生育,没考虑过其他 18. 您选择生育的主要原因是?(最多选两项) 传统观念家庭稳定养老丰富人生体验其他 19. 您对生育的主要顾虑有哪些?(最多选三项) 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事业发展经济压https://www.wjx.cn/xz/244032119.aspx
2.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20241013113235.pdf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pdf,Soul JUSTS0 Soul APP×[ENUS 5 Soul研究院 青昏 )念 及趋势调查报告 — 不同代际人群婚恋课题研究一 报告号:NO.2024 报告人: 婚恋史: Preface /写在前面 ●年轻人婚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伴随着婚恋观念变化,生育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3/6143123152010232.shtm
3.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6篇)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11dkd5f.html
4.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的报告5篇(全文)近年来,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大龄青年遇到的婚恋难题,营造大龄青年婚恋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大新县委员会对本县大龄青年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大龄青年婚恋观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婚恋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大龄青年婚恋问题。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b7bdm71.html
5.农村大龄青年婚姻现状调查报告——以湖南省临湘市为例加强村落文化建设,经常性开展针对农村青年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青年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高等院校要将婚恋教育纳入教育内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务实客观的婚恋观,掌握必要的婚恋知识和技能。 4.营造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生育养老观念。各基层自治组织要大力宣传“生男生女一个样”“女儿也能养老”等观念,进一步弱化“养https://www.hnrmzy.com/content/2022/06/08/11367654.html
6.当前乡村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状况调查分析深究这一巨大反差的根源,本次调研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演进,人们的婚姻生育观念及家庭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受各方因素的影响而渐次产生变迁,并直接对人口的增长与家庭的组成产生影响。而青年作为生育的主力军,其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不仅受来自社会、家庭各方的影响,还受自身经济情况及就业状况等因素限制。这一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18/94330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