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精选5篇)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2消费结构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3.2消费心理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对策

作者简介:李浩(197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贵州高校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研究”(批号为11JD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时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指导、帮助大学生们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将对全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对于促进全社会理性消费、低碳消费、科学消费均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调的形式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月平均消费额(不含学费)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1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5%。有关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按每年在校十个月计算,一般大学生在校每年消费额少则3000元左右,多则在8000元,少数大学生还会更高一些。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表现为:

第一,消费水平比较低,并且不平衡。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整体水平比较低。每月消费支出在“300元以下”、“300~500元”,所占比例分别为5.1%、29.4%,两者总比例超过三分之一;“500~800元”的占50.2%。也就是说月平均消费在800.00元以下的就占了80%以上。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学生每月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500~800元”,来自乡镇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400~700元”,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则主要集中在“300~500元”。

第二,也存在“高消费”现象(当然这里的“高消费”仅相对一般学生而言的)。调查结果显示,贵州高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在“500~800元”的占50.2%,“800~1000元”的占11%,两者总比例接近2/3。月消费1000元以上“高消费”在大学生中也不再是凤毛麟角的个别行为,也代表了一种潮流,并且正不断扩展。关于“对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过高”问题调查显示,选择“非常赞同”的为18.7%、“较赞同”为34.2%和“基本赞同”为32.4%、“不赞同”为24.9%。

第三,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还比较单一。调查显示:贵州高校大学生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超过了75%。并且调查还显示,消费支出越低的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费的比例越高,有的学生的消费基本上就只用于吃穿。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消费观,是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消费者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是人们在消费领域的价值观。有怎样的消费观,就会有怎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科学的消费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重大。

大学生消费观是现在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所形成的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指导其消费行为的思想体系。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超强的消费需求。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等多方面;而且对家庭、学校、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消费情况的变化,贵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调查发现:贵州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是合理的、可持续的,总体看来是科学的;但因个人爱好、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多种原因贵州高校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非理性、非生态的非科学消费观。主要表现如下:

炫耀性消费观。它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虚荣心,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非理性地过度消费,以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的想法和理念。持这种消费观的大学生往往借助消费来表明自己拥有优越于他人的身份或家庭富裕。其主要表现:在图虚荣、慕奢华、讲排场心理支配下,进行消费时往往追求豪华、高档、名牌,而不注重实际效用,使许多消费变成了一种单纯用来装门面、显身份和表热情的象征性符号消费;如生日聚会去高档酒店、给朋友送名牌、品牌礼物等。这种消费观易导致学生中奢靡浮华之风不断滋长。炫耀性消费观支配下的消费将浪费财力、物力,浪费社会资源,会导致校园不良风气滋长。调查发现,贵州高校中有一些大学生有意识或潜意识也存在这种消费观。

攀比消费观。它是指消费者为了挣得所谓的面子,不顾实际需要与经济状况,超前超标购物消费,与别人一比高下的消费心理。部分学生有着严重的追求品牌,追求时尚的心理,从而形成攀比心理严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缩衣节食,目的是以此省下生活费,达到购买一件体面的名牌服饰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者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在调查的学生中,68%的学生有借钱的经历,其中男生所占比例多,占总比例的87.2%,女学生占13.8%。这种攀比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给许多学生增加了经济、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稳定。

浪费消费观。浪费消费观是指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消费言行。目前贵州高校大学生中大部分是90后,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的地位,深受家人的宠爱甚至溺爱,受苦较少,节俭意识不是很强。调查表明:条件较好一点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对节俭的认同感较弱,勤俭节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认为节俭已经过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不节约用水、电,对于长流水,长明灯熟视无睹;吃饭多买饭菜、然后倒掉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购买服装,更换手机等;这种消费是典型的浪费资源消费。

情感非理性消费观。情感非理性消费观,是指在情感消费中消费者只从一时的兴趣爱好出发,不顾现实条件,忽视原则而进行随意性消费的观念、思想。调查显示,有些大学生用于交往的费用大大超过了他们的吃饭、穿衣的费用。当然社会交往有助于他们扩展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社交能力;可是过多的的交往,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出现,如请客送礼、超前消费、以礼换利等;这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负担加重。现在出现高校校园中的“请客热”,如“过生日”、“得奖学金”、“入党”“比赛获奖”等,凡有喜必得请,如果不请客则被认为不够交情,不够朋友。恋爱中的大学生的交往开支则更大。有的热恋的大学生为了给恋人送上高档、品牌礼物,或请恋人去高档娱乐场所等,往往自己勒紧裤带节省钱,或者想方设法向家里要钱甚至违法捞钱。调查显示,87.13%高校男性违法者是因为恋爱消费过度造成的。

非生态消费观。非生态消费观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没有考虑消费者与自然协调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持这观点的学生只顾自己的方便、只考虑消费者个人的利益。如图“方便”,随意使用使用卫生筷、饭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还有许多学生尤其一些最求时髦的女大学生,乐于穿动物皮毛所制的衣物等。这种消费观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三、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目前贵州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非生态、非科学的消费观。这些消费观虽不普遍,但是负面影响不小。这些消费观所产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前途,而且影响贵州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贵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为使广大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育合理、科学的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校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培育贵州高校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就必须发挥学校、家庭、新闻媒体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科学消费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把对大学生良好消费行为和心理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寓于家庭消费教育

家长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会对对子女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消费观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勤俭、节约,形成家庭理性消费环境,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对在校学习的孩子的消费开支方面,既要按时按需供给,保证其学习、生活的正常、正当开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业顺利完成;又要及时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孩子的消费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其做出科学预算安排,并及时了解其消费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消费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家长还要加强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预算开支、家庭事务开销,学会如何有计划消费,怎样合理消费,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好最多的事,做资金效益最大化,使孩子在具体的生活中获得理财经验和技巧,在劳动中、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科学消费观。

3.发挥主动性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更自觉

4.加强新闻媒介的引导,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处于良好的舆论环境中

1.谢杰爽,马利娟.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出国与就业.2004(14).

2.刘峰,刘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观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

4.蔡红英.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1).

5.朱晓红.浙东沿海地方性高校学生消费观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3).

7.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学生科研课题;

(√)指导教师提供;()自拟;()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论文;()毕业设计;()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

[2]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9

[3]贺冬萌.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消费导刊.2019

[4]李玲.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传承.2019

[5]张璞麟,高宏博.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9

[6]周春霞,彭光芒.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7]周亚莉.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

[8]杜红梅.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风.2019

[9]李俊,蔡涛.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9

[10]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9

[11]吴磊,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1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3]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月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关键词:体育消费,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1前言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物质财富基本满足生存需要前提下形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类型。有关资料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一40%,而且大有继续扩展和多样化的趋势。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消费已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成了国民生活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两种群体的体育消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设施,提高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并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促进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便更加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及其差别,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促使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湖南城市学院6个专业的360名学生。样本分布:体育专业(体育系)120名;非体育专业包括外语专业50名,物理专业50名,数计专业与化环专业65名,城市管理学院75名;其中男性215名,占59.7%;女性145名,占40.3%。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集及参阅了国内关于消费、体育消费、动机理论等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2.2.2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的问题进行筛选。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15份,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276份(体育专业学生116份,非体育专业学生160份),有效率76.7%。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学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2.4比较研究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比较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内在原因,也就是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机。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娱乐、身心健康、审美追求、社会交往、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六类。见表1所示

表1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结果统计(%)

娱乐身心健康审美追求社会交往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体育专业11.717.316.131.522.31.1非体育专业16.1

[论文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是指根据社会需要的消费价值观念和消费的道德准则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加以引导,使大学生的消费活动趋于合理性,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意识、消费方式、消费品质、消费素质、消费观念以及全面的消费能力等教育活动。当前,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客观地讲,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而且大有上扬的趋势。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具有节约型意识的新一代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应把消费道德教育纳入校风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资源却不均衡,人均占有量很低,工农业技术水平还不高,资源消耗和浪费现象还很严重。虽然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让大学生认识到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认识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励学生树立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责任意识。高校应通过各种媒体和活动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勤俭节约的舆论氛围,号召学生节约从点滴人手。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等具体的活动去触动和影响他们,使其能够自觉树立“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正确荣辱观念。此外,高校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消费意识。

二、加强适度消费教育,培养大学生适度的消费方式

三、加强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素质

节约品质的形成需要靠实践、靠体验,否则难以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因此,消费道德教育必须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加学生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品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增强他们同劳动人民的感情。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在躬身实践、服务为民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有助于对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深刻反省,从而形成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消费品质。

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等课题,以及企业、生产单位所需解决的大部分的技术难题,往往是多层次、多领域、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这就必然要求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树立科技创新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才能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低成本、低投入、高产出,从而降低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的创新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各个领域中,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问题,从而具有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消费素质。

四、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消费美德

感恩教育既不同于知识传授,也不同于突击性的活动,它是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式的熏陶,需要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中慢慢地学习和感悟。高校应反对不计成本、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的行为,要设立节约提示标志,努力培养大学生形成“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消费美德。加强感恩教育,具体说,可以指导大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是要让大学生懂得并学会“感恩父母”。孔子有言: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体尝到父母、国家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背负的使命和责任。“一丝一线,当思慈母之恩;一粥一饭,当念物力维艰”,从而在花钱消费方面管好自己的手。“节约上大学、花钱分分抠”表面上是节约自家的钱,但是客观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节约,应该大力推广提倡,并践行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一角钱的“五个一”活动,以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二是要让大学生懂得并学会“感恩自然”。自然赐予了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本洁净美丽的大自然受到人为因素的污染、破坏,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节约意识,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让感恩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并使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素质,具有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符合的消费美德。

五、加强绿色消费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消费观念

大学生应率先垂范,践行新的生活方式,摒弃陈旧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一种新趋势,它的主要特点是人们不再以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来求得生活的舒适,而是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基础上,大量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做到共享资源。为此,高校应该成立一些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的学生社团,如开展抵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毛巾、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照相机等消费品的活动。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发展绿色消费既能保护自身健康,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既能提高消费质量,又能节约有效资源。加强绿色消费教育,还应引导大学生率先遵循5R原则: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消费、环保购物(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这不仅有利于节约现有的资源,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社会责任感。将绿色消费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之中,既可以在学生中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也可以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社会的环保消费观念。

六、加强处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关系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的消费模式

THE END
1.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20241218.docx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以及消费需求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的消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0817605.html
2.2023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pdf2023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pdf 7页内容提供方:177***7360 大小:298.04 KB 字数:约3.41千字 发布时间:2024-12-17发布于宁夏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2023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16/6111030141011011.shtm
3.2023年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论文(三篇)因此,此次调查的实施,对社会关注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思想意识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通常有两个视角:一是基于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二是基于特定商品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https://fw.chazidian.com/mip/fanwen2271157/
4.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范文1 [论文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对https://www.baywatch.cn/haowen/7082.html
5.大学生消费观的论文(通用8篇)篇1:大学生消费观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的的消费报告 国贸1202班陈晓宇2012015038此次调查,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统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情况与支出情况。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经过一周的问卷调查与咨询,我们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是大学生每月的预期支出总是比其可支出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简单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3bl5vxc.html
6.网络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分析既会给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带来重理性,重发展,凸显个性的积极影响,又会造成大学生出现虚荣攀比、一味跟风的不良消费习惯。本文以网络消费为依托,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已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归纳,寻找论文写作的切入点。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对芜湖市三https://wap.cnki.net/lunwen-1018182708.html
7.大学生消费心理论文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消费心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中图分类号:G80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9-0086-05 The Effect of the Consumption Value on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https://dzjsyy.xueshu.com.cn/haowen/11900.html
8.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的文献综述5篇(全文)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生中,既存在着合理、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存在着不良的消费行为。对其进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oxddtuj.html
9.大学生消费调查论文参考文献张家口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03)[5] 史伟波. 大学生消费兆态行为浅析——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 消费导刊. 2009(15)[6] 辛振,杨峰. 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25)[7] 王宏.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分析毁并[J]. 中外企业家. 2010(14)[8] 王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2e8d8ed0b833d7ea926f7dea.html
10.男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比较研究.docx[原创毕业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也日益趋于社会化和多元化。大学生在整个的消费群体当中,属于非常特殊而又重要的部分,其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影响颇大,同时他们也影响着社会上其他青年消费群体。首先,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相http://m.eeelw.com/jjxy/103743.html
11.人民网:第四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结果8、从新年致辞看《大公报》三次转变 清华大学 刘梦泽 9、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突围 中国传媒大学 王宁 10、探讨社交网站:未来网络新闻的重要阵地 ——川赣两地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个案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 肖尔亚 朱艳婷 11、市场经济:新闻传播事业的推手还是祸手? https://by.cuc.edu.cn/oldnews/2009/0104/c1841a3068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