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重庆市第三批教育“组团式”援藏队伍浩荡开征,一群有理想信念、有教育能力的援藏教师扎根在祖国边陲西藏昌都,成为了照料与滋养“格桑花”开的园丁。在近两年的锐意进取中,“组团式”援藏人才工作队深耕笃行,着力藏区女生成长工作,为“格桑花”的含苞引航,取得的成效正生动呈现出了藏区女生的巨大变化。
生涯引航心向未来:扎实开展藏区女性职业成长生涯规划调查
作为援藏教师的何普惠多次前往藏区女生家中家访,她以张桂梅为航标灯,用“一个知识女性改变大山三代人”的思路深刻诠释藏区女生成长对于藏区发展的重要性,在她所执教的昌都一高进行了女生成长和生涯规划调查。
行先有知,何普惠在具体展开引领之前,先对所处藏区女生生存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这种缜密认真、筹谋在先的方式,让她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引计划。根据她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藏区女生,她制作了《昌都一高女生生涯规划自我成长调研报告》,通过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方式收集调查问卷,用收集到的2025届389名高中在校女生的问卷数据形成了《高中生生涯规划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在调查中,她发现这些15-17岁的藏区青春女孩,她们中仅有20.57%的藏区女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等比较了解,在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上,亦是同态分布,比较了解的占比仅有22.22%;在职业认知与规划方面,有清晰了解的比例占比不足10%;但是在对未来规划和对读书的认识上,藏区女生对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的认知高达90.23%;有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的比例加起来也超过80%。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何普惠发现藏区女生存在极强的上进意识,但是受限于现实条件的阻碍,对自身情况不够了解,对未来职业规划和生涯成长等问题的思考不足。
以扎实的数据为基础,何普惠就藏区女生成长这个议题展开了研究。
因地施策待花开,开展藏区“格桑花开”女生成长服务
在了解藏区女生生存现状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后,何普惠当机立断,在学校展开了广泛的“格桑花开”援藏扶持藏区女生心理成长、自我提升、生涯规划等教育。
另一方面,她以《解忧杂货店》为灵感,撷取过往教育前辈们的教学案例,梳理汇总、寻求畅通女生之间思维沟通的渠道。为此,她在经过长期筹备后,组织开展了“格桑花开”女生驿站沙龙,以“致敬巾帼英雄,奋斗无悔青春”为题展开微宣讲,将现代杰出女性宋庆龄、战士本色邓颖超等五位巾帼英雄的故事作为引领,在女生心中树立可以效仿的榜样,强大榜样的力量。除此之外,她还设立创办“女生驿站”“解忧杂货铺”,为西藏昌都一高的女生提供各方面的心理引导,帮助她们进行个人成长意识提升,为女生排忧解难,为女学生成长助力。
氤氲岁月见花开,引导藏区女性实现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何普惠组织筹办“格桑花开”女性成长专题指引服务后,吸引了许多女生来到她的身边。何普惠在了解了她们的情况后,尽可能地担当“引导者”的角色,为藏区的年轻女孩引航方向、护航成长。
有一个叫做向巴卓嘎的女孩子,向何普惠设立的女性信箱投递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和对未来的茫然,何普惠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孩子的情感渴求和需求导向,主动联系她谈心,以专业知识提供辅导,进行精神上的鼓励与心理上的引导。
在类乌齐县中学支教时,她在家访中发现班上的卓玛家庭比较困难,母亲罹患精神病没有监护和照顾她的能力,所以卓玛跟着舅舅生活,在了解情况后,何普惠购买了书本和衣服送给卓玛,还鼓励她好好学习,像“格桑花”一样努力绽放。后来,卓玛依靠自己的努力,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在支教过程中,校长经常带援藏教师们前往其他学校考察学习,在一次考察中,何普惠发现了正在读大学的四郎拉措姐妹,他们的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患有重病,何普惠一边勉励她们勤奋学习,一边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心意,从2020年开始每个月资助两姐妹200元生活费,资助时长2年半,现在两姐妹中的江永卓嘎已经考上了洛隆县的公务员,成为了一名为藏区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将温暖和爱继续传递下去。在援藏任教的过程中,何普惠像是一个播撒草种的园丁,除了前面几位藏族女孩,她还帮助过同样家中母亲生病的泽仁卓玛,鼓励她通过读书改变家境和命运。
援藏支教并非一蹴而就,引导藏区女生实现个人成长发展目标也绝非一日之功。2019年,从1500公里外来到藏区支教的何普惠,接触与自己成长教育环境迥异的藏族女性同胞,她意识到其中不乏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也不乏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和个人意识淡薄出现心理问题的女孩子。无论是哪种情况,她都以温暖的鼓励和明确的指引为女孩们找到了一条孕育花开的路,让她们以书本为船、知识为风,将职业成长的生涯路走得越来越宽阔。
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全国支援西藏“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分片负责”的重大决策后,近三十年来,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批批来自祖国各方的援藏干部,怀揣着同样的激情,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地扑在建设西藏的事业中。何普惠,作为援藏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同队伍中其他成员一样,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援藏各项工作中,而她本人,也恰是无数援藏教师在教师岗位深耕笃行,扎根在少数民族杂居聚集的地区的缩影。在跟党走、勇担当的路上坚定前行数年,援藏工作队的工作成果,正彰显着援藏队伍与藏区人民,必须像“石榴籽”一样抱紧,才能承托起我辈将民族团结融入教育教学的努力与奋斗,绽放西藏校园的“团结花”,让藏区的“格桑花”开遍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