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发布:每4个单身有1个可能是不婚

我苏网讯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约为3亿人,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期间。

8月13日,某在线婚恋平台联合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共同发布了《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针对当代“不婚人群”的产生背景、人群现状、背后原因,以及婚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探究。数据发现,单身们在享受单身的同时又不排斥恋爱,而所谓的“不婚主义”的出现,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婚恋思想。

《白皮书》显示: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25%。换言之,每4个单身的人中就有1个可能是不婚者。

从外界因素来看,适婚人口的不足、环境的限制、经济的可支配性等客观条件造成了年轻人“不能结婚”;从内在因素来讲,对个人主义的追求、价值观的转换、对单身文化的包容程度等,让更多年轻人主观地“不想结婚”。

具体来看,女性以29%的比例略高于男性的22%,30岁以上占比近三成、而一二线城市的不婚人群合计占比高达55%(注:单身人群包括未婚及有过往婚史的人群,此处仅针对20-45岁中国单身人士)。

而不婚人群中,45%是企事业基层员工,20%是职场的中高层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占比高达73%;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不婚人群,以47%的比例占据着首位,其次5001-8000元月收入的不婚群体占比为34%。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不婚人群”通常伴有高学历、高收入的“标签”。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资惬意,形成了一种“单身者自洽”的状态。

选择不婚,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的个人生活与空间,同时也不用承担过多的压力与责任。然而,“不婚人群”也需要一个人独自抵抗由于不婚带来的风险。

《白皮书》显示,51%的不婚人士表示会努力赚钱,增加储蓄/购买理财产品;46%则会锻炼身体注意健康;购买(养老、疾病等)保险、购买自己名下的房产、了解养老事项、增强亲友间联系等,也是抵御不婚可能带来风险的重要途径。

对婚姻感到未知与恐惧,是不婚人士的主要态度。究其原因,个人不婚主义的形成,离不开生存压力、个人意识及舆论导向等影响。

《白皮书》显示,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增大,以及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占比均达到44%,共同处于首位;女性个人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是很重要原因,占比达到39%;还有20%的比例则是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这些舆论一方面在宣扬单身的优点、鼓励大家单身,另一方面也在通过传播和放大婚姻的弊端与不幸,推崇大家不婚。

然而,“不婚”不代表着拒绝任何情感关系。在不婚人群中,大多数处于单身状态,且“母胎solo”占比将近三成;曾有过恋爱经历,但目前单身占比高达63%。其中有57%的坚定不婚人士对待恋爱相对佛系,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仅有30%的比例是独身主义者,还有13%的比例在积极寻找伴侣中。

在不婚人士看来,婚姻等于制度,爱情并非婚姻的前提;恋爱则是享受当下,不被责任所束缚。关于“爱”与“婚姻”的问题认知上,34%的不婚人群认为结婚和恋爱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持着“恋爱不一定需要结婚,爱过即可”“婚姻应以恋爱为前提”观点的不婚人群占比均为20%。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离异后选择不婚的群体中,由于上一段婚姻的失败,他们对下一段婚姻会显得更加谨慎。

《白皮书》显示,在离异的不婚者中,男女两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男性在婚姻中经历的“一地鸡毛”,“吃太多的苦,渴望无拘无束”;女性因为“出轨、家暴等不可磨灭的伤痕”,“半路夫妻没有公共利益”等,进而对婚姻失望。

在主动不婚人群中,女性比例要稍微多于男性,但差距不大,仅为5%;30岁是不婚年龄的重要分界线,30岁以上以占比52%,超过了30岁以下比例的46%,相差6%;高线城市是主动不婚人群的集中地,以50%的比例高于低线城市的43%。

在主动选择不婚的原因中,对不婚人群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的思想理念与发展,他们认为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和发展,而婚姻带来的好处不足以弥补其带来的限制。

被动不婚则是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做出的无奈选择。在这点上,男女之间的首要原因发生根本性的差异。50%的男性将其不婚原因归纳为“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婚姻”,而51%女性则认为是“没有遇到适合的对象”。由此可见,男性常说的“没有做好准备”和女性常说的“没有遇见合适的人”并不是虚谈。

诚然,被动不婚并非是完全不想结婚,当他们认为的前提条件准备妥当后,他们可能随时选择结束不婚状态。

《白皮书》显示,41%的被动不婚人士认为,当遇到一个适合结婚对象时,将会结束不婚状态;还有33%不婚人士在个人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条件足以支撑结婚时,将会重新考虑结婚的想法。简单来说,“有了足够的钱”和“遇到合适的人”是他们突破“不婚”的重要“敲门砖”。

THE END
1.婚姻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ppt6 中国当代婚姻现状-结婚虽不放弃,但也不将就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至2019年,我国内地结婚人数及结婚率不断走低。究其背后的原因,从客观角度来讲,适婚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生活成本和压力不断上升,婚姻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成为了“奢侈品”;从主观角度而言,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婚姻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人们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07/8012124100004070.shtm
2.婚姻家庭伦理范文12篇(全文)(一) 当代女性地位的提升 家庭伦理观念的形成具有一定历史传统,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产物, 其礼法的核心内容是家庭, 家庭的主权者, 则是男人。夫权在中国古代至近现代家庭观念中发展了几千年, 其思想在人们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依旧有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残留, 婚姻的基本要求遵循男尊女卑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95wphgp.html
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下,传统婚恋观受到社会变革、西方思潮的冲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倾向也随之产生。鉴于此,研读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经典著作,梳理、概括他们的精辟论述,对构建正确婚恋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启示。 一、当代中国社会婚恋观的现状分析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4.中国妇女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妇女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拨妇女干部。”“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https://www.fmprc.gov.cn/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wzzt_675579/2296_675789/200207/t20020705_7961986.shtml
5.婚恋教育(精选十篇)[5]陈德文.把以人为本理念内化为大学办学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Z3). [6]杨南丽.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高校婚恋观教育——以对云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 当代大学生婚姻意向及婚恋观教育 篇4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2zz05n.html
6.不婚面面观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pdf资源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pptx 浏览:73 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pptx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pdf 浏览:161 5星 · 资源好评率100%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pdf】是一份深入探讨中国婚姻与家庭现状的行业报告,由资源达人分享计划发布。报告涵盖了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揭示中国婚姻家庭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2241611/23613792
7.出轨大数据排行导读:一、行业现状:数据揭示真相出轨现象在当代社会存在普遍性,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轨行为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涉足出轨行为,这给人们的情 本文目录一览 1、日本男人出轨率数据 2、中国出轨率权威数据 一、行业现状:数据揭示真相 http://chatgpt.cmpy.cn/article/4738947.html
8.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1 婚 1850前:制度婚姻 满足人最基础的生活和生殖需求 姻2 形 1850-1965:友伴婚姻 式 婚姻的重心逐渐转向亲密和性的 的 需求,注重爱与陪伴 演 3 1965-至今:自我表现婚姻 变 注重婚姻中的自我表现空间,需要得到 尊重,自身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www.iresearch.com.cn 6 中国当代婚姻现状-结婚 虽不放弃,但https://www.iresearch.cn/include/ajax/user_ajax.ashx?work=idown&rid=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