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看到不同的色彩时会联想到不同的象征意义或视觉感受。其一为色彩的心理温度。色彩本身并无冷或暖的温度差异,是视觉色彩引发了人们对冷暖感觉的联想。如在炎炎夏日中,绿色会使人联想到郁郁葱葱的草地、蓝色使人联想到广袤的海洋、白色使人联想到冰雪,进而在心中产生生机、平静、清凉等心理感受,缓解了高温环境下焦躁、烦闷的心理。其二为色彩的前进与后退。适宜的色彩搭配可以赋予油画作品立体感与层次性,高明度色彩给人以前进之感,低明度色彩给人以后退之感,不同明度色彩的搭配与过渡衔接能够丰富油画画面的色彩层次,给人以开阔与丰富的感受。其三为色彩的膨胀与收缩。在相同的色彩面积之下,红色区域面积在视觉上要略大于白色区域。可见不同明度、纯度及色相的色彩具有放大或缩小色彩面积的作用。
人类有着丰富且富于变化的情感,若想以色彩引发人们与油画作品内容、形式及内涵等方面的情感共鸣,依靠色彩的视觉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色彩客观象征与主观情感间的关联、色彩心理效应及视觉感受等维度对色彩的情感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将创作者的思想理念、审美追求、艺术修养诉诸色彩,进而通过色彩的视觉刺激与心理传达实现对欣赏者心灵的启迪与情感的熏陶。
二、油画艺术中色彩情感表现的特点
在油画艺术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现及对情感信息的传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且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欣赏者来说,色彩的情感表现效果也各有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油画艺术内色彩的情感表现具有两大显著特征,具体如下:
(一)主观性
油画艺术是创作者艺术情感、艺术修养、油画技艺、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因此油画艺术内的色彩运用及搭配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从油画艺术的创作流程来看,创作者或是从传统艺术作品,或是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汲取灵感,运用独特的主观思维对艺术创作进行构思,形成基本的主题与构图后,运用油画绘画技巧处理肌理,再根据自己对油画艺术的见解,对作品内容及内涵的表现需求选择并搭配色彩。在此过程中,创作者将自身的生活阅历、生活及人生感悟、对客观世界的情感等寓于色彩内,以绘画技术予以呈现及表达,形成一副内容与形式兼具的油画艺术作品。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在色彩视觉向主观情感转化所形成的心理范式中,便会出现对色彩不同的象征联想与心理感受,换言之,创作者借助色彩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可能与欣赏者所联想的情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如我国文化背景下以黄色象征权利与高贵,但在部分西方国家中,黄色象征着狡诈与粗鄙,这种色彩象征意义的差异性便会导致色彩的情感表现受阻,甚至会引发较大的歧义,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发挥自身主观意识的同时兼顾受众需求,创作出契合主流思想与文化背景的油画艺术作品。
(二)象征性
色彩心理学理论与色彩的心理效应均指出,色彩自身不具备任何的情感、情绪或意志,经过心理联想后才与特定的情感产生联系。在油画艺术中,积极性的情感联想不仅依靠色彩的精准选择与合理搭配,还依赖于色彩与造型、色彩局部与色彩整体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触发色彩的象征意义,带给人积极向上或契合创作者创作意图与思想精神的情感联想,这便是油画艺术中色彩情感表现的象征性特点。
以朱德群于1993年创作的《无形的境界》油画艺术为例,该作品以蓝绿二色为色彩主线,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不同明度、纯度的蓝绿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如水墨晕染一般交织在一起,象征勃勃生机的绿色与象征智慧冷静的蓝色充满了整个画面,浓淡间体现出含蓄内敛的情感内涵,汇合间表现出“无形”之主题,点点黄色与橘色的点缀使得画面更为灵动与活泼,笔刷自然留下的纹理更添一丝随性与泰然之意味。从该作品中可见创作者精湛的画艺,也可见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怡然自得与广阔胸襟,欣赏该作可给人带来别样的色彩审美感受与心灵的洗涤。
三、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方式
油画艺术中,色彩的表现手法为基本,色彩的情感表现为精髓,色彩情感表现建立在精湛且高超的绘画技艺之上,因此无论情感如何饱满、审美追求如何高尚,若没有技术的支撑也难以将情感诉诸色彩并传递给受众。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需注重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局部与整体的高度和谐、主题与描绘对象的鲜明与突出,具体的色彩情感表达方式如下:
(一)选色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油画艺术中色彩的选择是情感表现最为直观的渠道。其一为夸张色彩,既包括对高明度、高纯度色彩的大胆运用,又涉及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如亨利·马蒂斯作品《红衣孩童》中孩童身着红色衣服,又搭配黄色、白色等色彩,形成较为强烈的色彩反差及视觉冲击力,在色彩的情感表达上热烈豪放。其二为模糊色彩,即以粗放的笔法与瞬间的印象将色彩涂抹在画布上,所形成的画面造型虽然简单甚至是缺少细节,但色彩张力极强,各种色彩于融合中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色彩的交叠也具有烘托明暗环境的作用,在色彩情感表现上随性畅快。其三为综合色彩,即以接近写实的方式还原出对象最为真实的色彩,画面内各个部分的色彩界限十分明确,色彩的变化也与人的视觉感受相契合,所承载的情感信息更为真实可感,使人们便于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主题强调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任一油画艺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主题,蕴含着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理念与审美追求,以色彩强调主题可以增强色彩的情感表现力,在使受众理解主题的同时体会到创作者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与感悟。主题的强调可以背景色与主体目标色彩的对比体现,也可以色彩布局的优化予以表达。以油画作品《父亲》为例,画面中“父亲”面部为古铜色,在阳光下勉强睁开眼的“父亲”眼部色彩较暗,在体现光影变化的同时也更为细致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父亲”佩戴的白色头巾起到优化画面布局的作用,以头巾的白色体现出“父亲”面部色彩的有限夸张,面部纵横交织的沟壑体现出“父亲”生活的艰难与顽强不屈的精神。整幅作品以黄色为背景,与“父亲”面部色彩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也赋予“父亲”这一主体目标以立体感,色彩上的层次感,在色彩情感表现上真挚且打动人心。
(三)局部优化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局部优化是油画艺术创作中经常采用的绘画技法,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局部色彩的处理与细节的描绘强化色彩的情感表现与思想表达。在油画艺术内,用作重点色彩处理的局部,可以是主体目标,也可以是背景或物品,例如对人物衣着色彩的局部处理可以通过色彩与服饰的交互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此时的形态,具有解释画面、突出情感的作用;再如对非核心景物进行处理,可以借助周边的景物突出主体目标,烘托氛围,达到以色彩表现情感的艺术创作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多个局部进行色彩的渐变处理,使得色彩搭配更加有序,保证色彩分配具备层次感,也可以获得强化、丰富色彩情感内涵的效果。
(四)整体和谐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油画艺术创作是将各类元素以相同主题串联在一起的过程,这些元素在画面表现力、情感表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构图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思路与基本的框架,造型体现出创作者所要塑造的主题目标及人物形象,材料体现出创作者的创意,以不同的肌理、质感等丰富画面等。但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与逻辑关系,如在不同材料上堆叠色彩可以达到别样的视觉效果,在不同部分搭配与分配色彩可以体现出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关系等。由此可见,油画艺术中既需要注重局部细节的优化与色彩的处理,又需要保证局部与整体间的协调统一、和谐变化。如王可伟油画作品《暮风》除了以综合色彩表现情感之外,还在整体与局部色彩处理上进行了巧妙的构思。画面中马、骑士、草场、天空间色彩各异,部分色彩对比强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用色与配色浑然天成,极具写实意味,色彩反差中有序和谐,色彩情感表现上自然、流畅。
四、结语
色彩自身并无情感,只因人类色彩审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赋予色彩以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并由直观的色彩刺激逐渐转化为人类的心理感受、心理效应与心理范式。在色彩心理学理论与色彩心理效应的引导下,人们对色彩的情感表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油画艺术创作中也并非单纯以色彩选择及搭配达到某种特定效果,更重要的是以色彩的联想与象征作用表达复杂且深刻的情感及哲思。油画艺术内色彩的情感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夸张色、模糊色与综合色的搭配表现情感,也可以主题的强调及局部的优化体现出作品的内涵,或是以色彩的和谐与统一体现出作品的思维与透射的思想精神。无论何种色彩情感表现方式,都需要创作者具备精湛的绘画技艺,才能够寓情于色,以色彩传达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波.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及情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3-15.
[2]李媛媛.色彩情感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22-23.
[3]王小言.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27.
[4]蔡云妹.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