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学历妹子故意改低收入,到相亲女列结婚清单,这些故事无非告诉着我们,这个年代相亲,结婚是有多难。
01结婚好难
日本是出了名的结婚难的国家。
根据最新的推算,到2035年,日本人口的一半会是单身狗。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局面似乎无法挽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霓虹的男女们同样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相亲,结婚的抉择。
02再见传统
日本的相亲叫做「お見合い」,大多也是父母介绍朋友的孩子,或婚姻介绍所做媒人,套路还是和国内还是很像的。
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现代的日本年轻人真的没有被家里长辈逼着去相亲的苦恼。
追溯到昭和年代(1926-1989)初期,我们可以看到:相亲结婚,遵从父母媒妁之言的人占了大部分,然而,自由恋爱的比率则显得黯淡不少。
作为昭和时代早期的“传统习俗”,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根本没有选择伴侣的权利。小通的日本小伙伴K君曾经讲过他奶奶的故事:
在父母安排相亲的年代里,K君奶奶作为家中长女,被迫和当时相爱的恋人分开,听从父母的话和朋友的儿子结婚。
因为朋友家条件很好,儿子在大公司工作前途无量。奶奶婚后当然顺从规矩做起了家庭主妇,照顾那个她从来没有爱过的丈夫。
日子也就平淡如水地过了几十年,过成了现在的儿孙满堂。
80年代相亲只占了两成左右,到了平成年代(如今),恋爱结婚的比例蹿升到了88%左右。
03我爱相亲
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更文明开化的思想,让传统的相亲模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现如今的日本,相亲活动变得更为多样化,致使很多单身年轻人都愿意主动加入。
现如今在日本流行的相亲变成了一种派对,比起直接打着“寻找恋人”的名堂,很多年轻人,甚至大学生都会去参加以“交朋友”为名义的聚会,在这些变装版相亲大会上从来不愁遇不到新的人。
不同于中国的是,日本人如果不结婚,并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亲戚朋友念叨。
到了适婚年龄,甚至到了中年还没有合适对象的日本人,在父母长辈开始催促之前很多人就会自发去参加相亲。
日本的婚姻介绍公司也会看准行情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相亲派对。
然而,很多时候参加各种相亲也依然避免不了单身的结局…
真的要找到适合的对象太难了。女性想要有足够的物质上的安全感,而被剩下的都是收入微薄的男性。
04相亲标准
真的降低了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前,繁荣的盛世使得霓虹的小姐姐们爱上了“3高”男性:
也就是传说中的
高学历(一流大学本科或研究生)
高收入(年收1000万日元/63万人民币以上)
高身高(1m8以上)
似乎和我们的180cm-18cm-180m2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泡沫破灭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在这种时候3高的要求变得不那么现实。到了2010年左右霓虹又有了“3平”男子:
同时兼有:
平均的收入
平均的长相
平稳沉着的性格
这三方面的男性,就是“3平男子”。比起年收,日本女性开始在意起精神上的满足,例如是否有出轨的风险等。
要求看起来不高,真要找也并不容易。
毕竟这里说的“平均的收入”不是“平凡”的意思啊,600万日元(37万人民币)的基准线还是摆在那里的。
低姿势——对妻子不摆架子,威势逼人。没有高人一等的态度。
低依存——在家务,带孩子方面都能做到,不过分依赖妻子。
低燃费——花钱不大手大脚,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用花很多钱。
不难看出大多数日本女性所求的是“安定”两字。
让人生活安定的第一基础就是金钱。但是,如果所有女性对丈夫年收的平均要求是400万日元的话,其实大部分人无法在30岁前结婚的。
因为放眼日本男性整体的收入水平,由于经济的下滑,近几年能达到年收入400万日元以上的男性只占四分之一:
从3高到4低,其实是对男性更高的要求。现如今的4低,包含了女性对男性的收入,家庭责任感和态度三方面的要求。
在日本每天都在举行着各式各样的相亲派对,各大婚姻介绍所也在不断为单身男女提供着资讯和机会,依然有大批的日本男女无法进入婚姻生活。
毕竟婚姻要考虑各方面,物质上的不满足就首先成为了阻碍。
新年和即将到来的春节,又到了父母长辈催婚,安排相亲的日子了,小通在最后还是要祝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