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确保婚恋网用户材料真实性?在日本,有人因经营虚假婚恋网获刑
“程序员之死”最近引发舆论热议。
在生前留下的网贴中,苏享茂自称遭前妻索要1000万元和房产赔偿,否则就将举报WePhone属于非法电信业务。由于自己没有1000万又走投无路,将要因此离开人世。
据苏享茂的家属透露,双方是在某婚恋网站上认识的,女方的注册资料多处造假,两人结婚一个月左右便离婚,似有骗婚之嫌。
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事情的真相。
不过,这也让近年来在中国收割了无数未婚男女的婚恋网站再次陷入舆论风口。
那么,在国外,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我们先来看下国外婚恋网站的总体情况。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使用在线婚恋交友网站的英国人从2000年的10万上升到2016年的780万,网站的用户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直接后果是,遭遇婚恋欺诈的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英国国家欺诈情报局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英国因婚恋交友遭受欺诈的受害人为3889人,被骗金额达3900万英镑。
要知道,一般出这种事,很多人会怕丢脸而选择不报案,实际受害人肯定要高出很多。
在美国,在线婚恋交友同样增长迅速。
据皮尤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5年,15%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过婚恋交友网站或APP。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婚恋网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去结识朋友。
欺诈同样无处不在。
据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估计,每10个网上约会档案就有1个是假的,每年因婚恋交友诈骗而损失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
每年情人节前夕,FBI都会发出警告,提醒单身狗们不要被婚恋欺诈犯们骗到。
FBI还在官网上教大家如何识别网络约会欺诈师,他们的套路通常是这样的:
说服你离开约会网站,通过个人邮件等方式在线下进行交流;
直接表达爱意;
发送给你一张关于他或她的个人照,通常看起来像来自一本魅力十足的杂志;
声称自己来自美国,但是在海外旅行或工作;
制定了来见你的计划,但由于某个悲剧无法前来;
以各种理由(旅行、手术,酒店账单、医院账单等)向你寻求金钱帮助。
其实,被套路的案例还不少。
BBC就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
话说在英国北约克郡,有位名叫南希的单身母亲,婚姻破裂后寄托于婚恋网。注册后没几天,她认识了一个叫马塞洛的男子,对方自称是意大利裔英国居民,目前在土耳其工作,价值观与南希相似。
南希尽管有些怀疑,还是汇去了3160英镑。马塞洛又以各种理由得寸进尺,南希始终不愿相信对方是骗子,最终被骗了30多万英镑。
在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类似案件也时有发生。
据日本警视厅数据,2009年至2013年,由于约会交友网站违法导致的案件数从549件下降至229件。但平均涉案金额年年上涨,达到60万-90万日元。
为何类似案件在不同国家频频发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册人在婚恋交友网站上使用了虚假信息。
创立于1993年、为2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全球最大的婚恋交友网Match.com,曾多次因保留了数千个无效和虚假个人资料而官司缠身。
相对来说,在确保用户资料真实性这方面,近些年新兴的婚恋交友网更为用心。
比如,2007年成立的Zoosk,用户注册时需要连接Facebook的数据,这样用户的朋友家人和婚姻状态一目了然,如果对此产生疑问也易于查问。
此外,为了保证用户上传照片的真实性,Zoosk还会要求用户上传一段多角度自拍视频。
2015年,日本某交友网站社长三浦哲雄被指控经营虚假收费交友网站,自2004年起累计骗取了用户66亿日元。
据日媒报道,网站上270万名用户中,只有1人是女性!
三浦哲雄雇佣员工扮演女会员与男用户聊天,让用户们不断缴费。如果男用户通过网站与对方取得联系,一次需要花费250日元;如果希望线下交流,则需要支付1万日元。
但大部分人在支付费用后,被对方告知因为有急事不能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