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南京警方发布消息,发生于28年前的一桩奸杀案告破。
1992年3月24日,南京医科大学(原南京医学院)在校女生林某被残忍杀害。28年来,专案组牢记使命,坚持盯案不放。2月23日晚,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发布消息称,目前该案告破,嫌疑人已被抓获。
关于本案的破案细节,目前还有待公布。
此前,网上盛传的破案经过版本,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大量转发。
嫌疑人身份曝光
不少人也好奇,案发后隐藏了28年的麻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24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后,发现在朋友和同事眼中,麻某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和善忠厚”。
28年前犯案,当年只有26岁的麻某如今已经54岁了。据一个早年认识麻某的人介绍,2000年初,他经朋友介绍,跟麻某有过几面之缘,当时麻某就在苏美达工作,“听说还曾被外派至德国,并从德国带回了两只德国牧羊犬。”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麻某经营名犬生意,“他人看起来很和善,给人的印象人不错。”
说起对麻某的印象,他告诉记者,“23号晚上就有好几个人来问我了,我确实很吃惊,因为他给人的印象,可以用‘忠厚’来形容。”他告诉记者,麻某看起来和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老婆好像有一个出租车车牌,但是自己不开,出租出去了,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平时卖卖狗,日子过得还是挺不错的。“实在不能跟强奸杀人犯联系起来,这么多年一直挺好的,当年可能就是一念之差……”
事实上,在麻某很多同事和朋友眼中,麻某给人的印象都是和善、忠厚的。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就是28年前南医大女大学生林某这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现代快报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麻某是在23日上午7点左右,在南京的家中被抓获的,但并不是在石鼓路小区的家中。被抓后,麻某就供述了杀害女生林某的经过。
“光荣榜上女孩名字画了黑框”
2月24日,记者来到南京医科大学五台校区,联系到了被害女生当年校友,校友得知嫌疑人被抓的消息,大呼"听到了很气愤,终于抓到了!"
由于仍处在疫情防控期间,校方禁止任何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内。门口的保安师傅称,是有一群民警带着人过来指认现场,但是具体的情况,他也不清楚。
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当年案件发生后,女孩尸体就在五台校区一号楼的天井发现,天井的周围有一圈窨井盖。现在南京医科大学已将五台校区1号楼租给某整形医院。
记者也辗转联系上该医院一位主任医师,该主任医师表示,之前就曾经听顾客提起过此事。"顾客在南医大上过学,当时他们是不同届的。"顾客曾经向她描述,当时被害女孩头部被按到下水道内,身体在外面。
当案件破获的消息传出后,不少被害女孩当年的校友也回忆了当年的情况。据一位同学回忆,"这个案子记忆犹新,当时到学校去,光荣榜上这个女孩的名字框上了黑框。"
"那个时候在读书,听到了很气愤,终于抓到了!太好了!"另一位同学还透露,女生刚去世那几年,她父母几乎每年在她忌日都到南京烧纸钱。
亲人没等到案件侦破就离世
记者从南医大一名熟悉情况的人士了解到,死者林某生前学习很好,她所在班级的同学,现在大都工作在各个医院,不少人已经是各个科的主任。如果没有28年前的这件事,林某也许会像她的同学们一样,现在已经是某个医院的中流砥柱了。
据了解,林某遇害后,林某的父母曾多次到女儿遇害的地方凭吊女儿,后来林某的父亲承受不了打击,最后因病去世,没能等到女儿沉冤昭雪的这一天。但在这之后,林某的母亲仍然每年都会到南医大,"老人家话不多,对学校也没有提要求。就是她每年都会来,学校都会安排人接待她。"
林某的同学称,林某生前学习成绩很好,是一个学霸,没有谈过恋爱。案发后,林某父亲伤心过度去世,弟弟在外地工作,母亲有心律失常的病。
林某的另一名同学回忆,当时她是年级学生会主席,林某母亲以为她是班长,她就义不容辞负起关心道义了,每年至少两次联系林某的母亲,安慰这个可怜的母亲。目前林某的同学已经将最新情况告诉了林某的母亲。
另外昨天官方消息公布前,大家也讨论了另一起校园案件,至今未破:
南大碎尸案详情
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也就是当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发后,南京市公安部门内运用警力进行大规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2016年1月19日,网传今天是“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将依照刑法规定继续追查。
案件经过
死者刁爱青,女,生于1976年3月,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遇害时不满20岁。她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刁舍村四组。
刁爱青是一个从农村刚刚来到南京仅百日左右的年轻少女,很难说有什么仇家,亦或是情敌,也并没有多少积蓄,因此凶手的动机受到了广泛猜测。在广为流传的《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弥撒猜测死者是在某种宗教仪式中被杀害的。然而,许多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碎尸仅仅是凶手为了毁灭可能的线索与证据,而且凶手一定是擅长屠宰、烹饪或者是医术的人。
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她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1996年1月10日夜间,刁爱青吃完晚饭出走,据称是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爱青也受到处罚后,心情不佳赌气外出散心,此后再未回到宿舍。死者离开时,铺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开始并无外出打算。目击者最后看见死者的地点是青岛路,死者当时身穿红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场大雪之后,刁爱青的尸体被发现。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后来她在清洗肉片时发现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随即报案。之后尸体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发现,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条床单之中。尸体在煮熟后,估计总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可见凶手的残忍与超强的心理素质。
案发后,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直到案发之后3个月,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2008年7月1日,一位当年参与侦查“1·19”碎尸案的警官,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他对于这一碎尸案仍然记忆深刻。该资深警官表示凶手确实很残忍,我们发现的尸块竟达到2000多块,并不是民间传说的1000多块。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从凶手碎尸的手法来看,应该是比较专业的,对解剖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亲眼看到过死者的手脚,肢解得很整齐。而且死者的头和内脏都被煮过。
根据凶手的碎尸手法,南京警方曾一度认定凶手的职业是医生或屠夫,并对符合作案条件的这两类职业的人群进行了广泛排查。由于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际并不广泛,而且这名女生比较内向和单纯,这给警方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016年1月19日,网传今天是“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此后即使抓到凶手也没法追究刑事责任了。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永远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