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网警发现,一位女会员在很多贴吧发帖,称自己在“世纪佳缘”被骗20万元。这位网警立即向该会员发信了解情况,几经周折与该会员取得联系。
起初,被骗女会员心情激动,多次表示“骗子狡猾,就是说了你们也没有办法”。经过网警的耐心沟通,这名会员说出了事情经过。原来所谓的“相亲对象”以能帮助其买到经济适用房为诱饵骗走了她20万元的存款。
在“世纪佳缘”网警协助下,该会员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目前,该案正处于侦破过程中。
近年来,婚恋网站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利用婚恋网站骗财、骗色的案件屡见不鲜。今年3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征婚女硕士受骗生孩告百合网”一案即是如此。
“花篮托”位列交友诈骗之首
在婚恋网站中,“花篮托”被列为各种网络诈骗之首。
4月9日,“世纪佳缘”在京召开国内首个安全交友论坛,公布了包括“花篮托”、“酒吧托”、“女会员骗吃骗喝”等多种以网络交友为噱头的常见诈骗案例。主办方还正式发布了《婚恋网站防诈骗交友手册》,盘点了惯用诈骗手段和防骗措施。
据《婚恋网站防诈骗交友手册》显示,网络交友的诈骗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形形色色的“托”类和利用投资等名义进行的“借贷”、“金融”类诈骗最为常见,以“花篮托”影响最为恶劣,表现为人数较多、涉及金额较大等情形,因此被“世纪佳缘”列为网络型诈骗之首。此外,一些小偷小摸、传销、发布虚假中奖行为等诈骗活动也偶见于婚恋网站。
网警机制破交友骗局
“发布《婚恋网站防诈骗交友手册》是网警为维护会员权益进行网下跟进的措施之一。”周忠孝透露,即将推出的智能版网警系统能从技术层面更加高效地排除网络交友的不实信息,提前规避交友骗局。
“最新研发的网警系统利用会员上传的照片直接与资料库进行比对筛查,能更有效地对网络诈骗进行查杀,这套系统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在周忠孝看来,防止网络交友骗局的关键手段是建立完善的会员危机预警,增强他们的警惕性,“所谓的实名制认证只是单纯基于身份证信息的认证,绝大多数网友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是实名认证就能确保信息全方位真实,结果放松了警惕。”
不过,对“不强制要求实名认证”的婚恋网站,有专家表示更为担忧,非实名认证可能会产生更多安全隐患,毕竟“实名”是一项重要的诚信认证。
北京君颜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启霞表示,将危机预警类的安全提示设置成会员注册的必经程序,能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他认证方式的瑕疵,给每位会员提前打上预防针,“婚恋网站不应该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简化注册过程,尽管法律尚未对此作出强制性规定。”
中国消费者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赵源也认为,婚恋网站向会员提供真实、安全、可靠的信息实属理所当然,“让危机预警前置,能更大程度地对会员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婚姻认证困境待破解
对于屡屡发生的婚恋网站骗局,“世纪佳缘”有关负责人呼吁尽快实现全国婚姻信息联网,希望借此建立立体式网络交友认证体系。
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慧明建议,婚恋网站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为会员提供切实保障,还应寻求官方支持,努力建立起真实的婚姻认证体系。
对此,北京君茂律师事务所律师姜超峰认为,婚恋网站有义务全面审核会员信息,特别是“婚姻状况”。“以结婚为目的的婚恋交友,应当提供单身证明,这在程序上并不复杂,婚恋网站可考虑强制推行。”他说,这一举措不会带来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但部分网站可能基于网站用户数量及流量等原因未予考虑。
何启霞则认为,户籍所在地出示的单身证明也可能存在造假空间,倘若能实现婚姻信息联网更能了解真实情况。
周忠孝坦言,婚姻认证并不能成为防止网络诈骗的关键环节,但能因此减少诈骗的发生,“我们建立多种认证体系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网络婚介亟待行业规范
如何防止信息造假及由此出现的网络诈骗,需要婚恋网站反思。
据悉,2009年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并未对婚恋网站的概念进行界定,这就意味着网络婚介处于行业标准缺失及监管真空地带。
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徐留根介绍说,“有关网络婚介的标准业已完成初稿和申报,但至今未见出台。”徐留根认为,制定网络婚介标准的核心应该放在信息真实和隐私权保护上。网络婚介暴露出的问题,只是行业中的某些个案,不能因此否定网络婚介的贡献。但整个行业要健康发展,自律精神应该提至更高的层面。否则,在标准缺失的情况下谈行业自律显得很苍白无力。
姜超峰对这一标准出台则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行业标准只能是一种指导性意见,不存在法律效力,“如此看来,加强对交友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会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