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11月20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位列排行榜前五名。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42个专科(前10名)榜上有名。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宣读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榜单(央广网发孙国根摄)
中国医院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孙国根摄)
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12年发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接受采访时说,今年专家库人数比去年又增加了196名;共向5406名专家发出邀评挂号函,并根据专家投票产生榜单。最终收到回执再创新高,达3678份,比去年增加了316份;有效回复率高达68.04%,比去年的64.53%上升了3.51%,继续远高于早就“排行榜评选常态化”已有32年历史的美国最佳医院评选33.5%的专家有效回复率。第一年(2010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专家库人数只有1824人,现在已是当年的约3倍;2010年度收到专家有效回执数仅807份,如今已是当年的4.6倍。
创建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4位教授——高解春、陈文、章滨云和罗力(央广网发孙国根摄)
据悉,今年完成了专家库的更新工作,一是将今年中华医学会网站、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专业委员会换届和各大研究所新当选专家及时纳入评委专家库,二是把库内相等数量、连续两年联系不上的专家移出。以后专家库还会根据情况持续更新。
全科医学已在我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实践中证实,全科医生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及转诊、疾病预防及控制等负有重要职能,一般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均可在社区就得到有效处理,全科医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将其纳入可谓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前几年复旦版医院排行榜评选只考虑专家库专家对医院声誉的评选,权重曾高达100%。2017年度起首次引入了科研考评机制(权重20%)就更科学了。高解春解释道,这是因为专家声誉评选效果相对滞后,科研评分效果较敏感,故需引入科研评比的敏感性来引导、补充声誉评选的滞后性。如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度骨科科研分排名靠前,声誉排名全国第四;后因进一步注重科研产出,连续两年骨科声誉排名上升至第三。此表明,常年重视科研(排名靠前)的医院,只要坚持科研产出,来年专科声誉就会上升。
高解春强调,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始终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性,也注重学科建设虽然在三甲教学医院进行,但基地必须扎根于社区,即脑袋在医院,身体必须在社区。我们一定要把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让所有老百姓在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作为被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评选出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应该在搞好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主动与国家战略“规定”的医疗均等化发展方向接轨、“靠拢”,主动承担国家医疗均等化使命,努力完成国家各项任务,助推全国优质医疗均等化。
11月20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