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中,最早出现少子化问题的国家了,而且这一问题的开始,是因为错过了一场本该出现的人口增长。
上世纪1950年代末期,日本社会为了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带来的阴影,非常专注于经济发展,在本身就很注重集体主义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在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取得了经济上极大的成就。
渐渐形成的加班文化,让早出晚归成为社畜成为一种习惯,而为了事业延迟恋爱结婚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一些人开始对生育、建立家庭产生抵触的态度,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单个劳动力的价值也开始下降,多生孩子带来的人口红利开始稀薄化,各种原因综合下,少子化的土壤就此诞生。
除了人们教育水平的上升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日本也有着类似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控制政策。70年代,日本曾出现了一波短暂的生育高峰,当时日本官方的人口研究机构召开的“第一次日本人口会议”错误地发出警告:提倡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建议进行人口数量的控制。显然那个时代,日本的专家们认为,岛国生的娃实在太多了。
但上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生育率的下降,被当做社会问题看待还要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未能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变多,大城市的房价上涨,也让很多人不敢成家,更致命的原因在于劳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派遣工渐渐成为主流,在大公司工作一辈子已经成为泡影,这也让传统的家庭制度难以维持,特别在女性层面,传统上结婚就要离职回家当专职家庭主妇的观念早已烟消云散,很多女性选择推迟甚至干脆拒绝婚姻。
到1997年,日本迎来了“少子化元年”,正式将日本社会定义为“少子化社会”。2005年日本人口出现二战后的第一次自然减少,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日本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将新生儿减少视为严重社会问题而出台政策的国家,政府对少子化的忧心,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已经出现的少子化现象无法以现有的社会组织和设施来解决,农村年轻人口减少,消费不振,这些问题太严重倒逼着政府迫于情势才采取对策。
为了让年轻人结婚,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来“亡羊补牢”。最近的一则措施曾经吸引了国内网友们的眼球。新首相菅义伟上台后,立即发布了下面的新政策:
“从2021年开始,面向现已在实施“新婚生活支援项目”的市町村,只要新婚夫妇结婚当日年龄小于39岁,且家庭收入少于540万日元(约合35万元人民币),就可以申请高达60万日元(约合3.9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金”。
日本一些地区打出海报吸引年轻人搬家结婚,领取结婚补助金
为了让夫妻能够在工作的同时,也能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和幼儿园,官方首先鼓励增加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数量,但由于少子化速度太快,幼儿园和保育园却纷纷合并或者关闭,幼儿园和保育园工作人员数量大幅下降,出现大量的“待机儿童”上不了幼儿园。
因为幼儿入园问题,入园难,曾在日本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2016年,在日本网络上出现了一件“日本去死”的事件。当年2月,一位妈妈因为要返回职场,但孩子始终都没有排上进保育园,一气之下她在日本某论坛发帖,帖子的名字非常直白:“孩子上不了保育园,日本去死吧”。
“闹哪样啊破日本!根本就不是什么一亿总活跃社会嘛。昨天果然没报上保育园。能怎么办?这还让我怎么活跃?”
在国会前要求政府改善保育园和幼儿园入园条件的抗议人群
自安倍晋三上台后,提出的“安倍经济学”中就有“新三支箭”的说法,其中一支就是要对养育孩子的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一亿总活跃”社会更是安倍提出的日本未来愿景,没想到一提出就遭到了众多网民的讽刺和攻击。
在这个帖子的推动下,有将近2万名民众联署签名的呼吁信也发到了日本国会,要求日本政府对育儿进行实质的支援工作。而当时的首相安倍晋三也在国会质询中被反对党议员追问此事,而安倍本人以此帖“匿名”为由,潦草回应。
这件事给安倍等日本保守政客发出了警告:催生催婚没有切实保障政策基本上没法推行。到了2019年9月,日本决定在当年10月推行所有日本人和其子女学前保育园和幼儿园所有费用全部免费,全免儿童初中毕业前的学费,并给每个儿童每月发放1000多元的“儿童工资”。
后来,在今年4月份,安倍政府又提出要给低收入群体的大学生,实质上免除学费的制度。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