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年轻人“不想结婚”,三类父母的真实态度,你见过哪个?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慢慢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婚恋相亲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具体欢迎的群是已经50岁左右岁的叔叔阿姨。当然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老年的“第二春”,而是为了孩子。

但是父母总认为孩子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怎么还能“叛逆”?一说起孩子的婚姻状况就是一口长叹!

我的朋友北北,面对父母就是这么无奈。北北今年23岁,正是青春的好年纪,每当她回家的时候,妈妈就会给她安排各式各样的相亲。北北拒绝的次数多了,结果当然就是——阿姨很生气,经常和别人念叨:

“她又永远那么多理由,不着急、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处朋友会耽误她出去看看嘛?谁能拦着她”!

母女俩因为这个事情把关系闹得这么僵硬,叔叔表示扶额很无奈,这明明就是北北自己的事情。父母总是这么参与,只会让她更反感。

母女俩一个比一个倔强,叔叔只能劝阿姨,“孩子长大了,适当的放手让他们自己折腾吧。”

年轻人在婚姻面前犹豫不决,究其原因是什么?

面对年轻人对于婚姻现有的态度,到底是单身主义思想大旗的高举还是有别的原因呢?其实谁不想有个人陪伴自己呢,只是其中原因太多。

家庭不再是唯一归宿,想在现有的年纪放肆追求自我

如今女性撑起半边天的话不再是传说,现代生活中的“精英”一词不再是男性的标签。在某些行业女性更有发言权,甚至执掌一方,不想困在婚姻和家庭中。

男性对于家庭的观念也不如从前重视,一个人潇洒地生活、搞事业,不想太早走入婚姻。

男性不依赖他人照顾,女性不再弱不禁风寻求他人保护

女性曾经在电视中被塑造的角色永远是“林黛玉”一类的形象,仿佛没有了爱情世界只剩自己一人。

当代女性已经开始打破这个形象她们拥有多项技能,工作上够专业,面对事情果断不犹豫;生活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着急寻求他人保护自己。

许多男生在生活上也能照顾好自己,不似从前依赖于把自己交付于妻子打理,婚姻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必需品。

各种“故事”看了太多,当“恐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之前有这样一句话上了热搜:“恋爱多年我却恐婚,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由此看来大多数人还是缺少走入婚姻的底气。

年轻人的种种想法,不止关系着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身后还有父母。多少人自己的计划很好,但他们能否得到父母的支持?

面对孩子不想结婚的想法,生活中父母大致有3类态度。

3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不结婚的看法大不相同,各说各的理,哪一类更像你身边的父母

1)传统型父母:婚姻象征着社会的“结果”

传统型的父母是认为结婚是一个人成长的结果,上学、结婚、生子。一个人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情。否则当面对家庭的亲戚好友,几句简单的嘘寒问暖变成了“脊梁骨上的一根刺”。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结婚,你不能?”一句简单的疑问,好像任何事情的错误都变成了孩子的错。

错在他们任性到只考虑自己,不在乎家人;任性到他们只在乎自己,不关心家庭、家族的传承;任性到他们眼中只有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

2)双标型父母:女儿可以不结婚,儿子不行

传统家庭传宗接代的观念,让一部分人妥协。当婚姻与人生圆满划上等号,年轻人又多了一层束缚。

男孩不结婚,在父母那里意味着生命不能得到延续,“逼迫”着孩子在婚姻的脚步里加快进程;而女儿生来是别家的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被接纳。

3)开明型父母:孩子的幸福最重要,尊重他的选择

因为爱,所以尊重。时代在进步,单纯的结婚生子已经不能衡量幸福的长短。

这个花花世界,多彩、繁荣,孩子们的脚步不应该止步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爱情、婚姻对于他们来讲,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家长来说,有时候爱也是成全。其实这个“成全”在于孩子在当下环境之中的状态,而不是为了延续生活、或是为了有人陪伴这么简单。

结婚与幸福之间并不是完全地划等号,重要的在于家人所给的温暖,家长们的爱情或许是两个人互相扶持,走完一生,或幸福,或平淡,而当代年轻人的幸福,是爱。

孩子有人能够相伴终生是件好事,但过于紧逼孩子快速进入婚姻,幸福指数也有待考量。

THE END
1.年轻人婚恋更看重情感质量——中国青年网常言道,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传统观念里,结婚更是要早作打算,到了年纪就抓紧筹办的大事要事。但如今,一些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 “感情不能勉强,遇到对的人,当然要珍惜,但没遇到时,着急也没用。” “家人天天催我去相亲,可是靠谱的感情不是说有就有的。”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2405/t20240530_15282688.htm
2.浅谈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除了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因素包括性格、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例如,有些年轻人可能经历过家庭不和谐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对婚姻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可能是性格比较独立和自由的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单身生活,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https://www.jianshu.com/p/00a97fc835eb
3.中国父母不敢承认的一个残酷事实: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结婚不生但是你知道吗?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来自于——父母。 只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不敢承认这一个残酷事实罢了。 父母婚姻不幸 父母婚姻不幸,对孩子影响巨大。孩子在压抑、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主观上就会觉得婚姻是充满争吵的、痛苦的、甚至是暴力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婚姻的负面态度和恐惧心理,成年后https://www.360doc.cn/article/9889994_1128160212.html
4.中国年轻人为何对美式民主不感兴趣12月初,中国有媒体对 2,268 人进行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婚姻不忠、维持多个性伴侣和同性关系问题持较包容态度。相反,对所谓“民主”和体制问题,他们基本不关注。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当美国总统乔?拜登发起的“民主峰会”倡议遭到中国官方媒体的猛烈抨击时,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对此不关心。 https://www.crntt.com/doc/1062/4/7/9/106247985.html
5.青年眼·微调查这届年轻人理想中的婚姻是怎样的呢?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希望30岁前结婚。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8/12/content_3L79vszoR.html
6.《金都》——消解自由,反叛新生(金都)影评但周围的人都在追赶着这样一种趋势,整体的舆论环境推动着女性进入婚姻,避免成为异类。在外在的压力与内心的迟疑的双重矛盾之下,张莉芳最后选择以悄无声息地离开作为这一切的终点。周围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不仅体现在言语之中,如婚纱租赁店老板阿肥的态度:“有架吵总比没架吵好”,而是香港人在用行动追赶着婚姻的步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103043/
7.“00后”的婚恋观如此清醒?受访的多位婚姻家庭咨询师均表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年轻人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更加注重事业和个人发展,不愿意为了婚姻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这种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的追求使得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智。他们对青年人的提醒是,婚姻和事业是人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应该并重发展。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893514166070607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