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对新人领证就有63对夫妻离婚这个省数据炸了

“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萧伯纳这句名言怕是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婚姻关系了,至少对已婚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后悔,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离婚。

离结比即“结婚离婚比”,指一定时期内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它把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直接相比,分子中的离婚者与分母中的结婚者并不一定是同一拨人,而且基本上是无关的;同时,离结比与我们常说的“离婚率”也不是同一概念。

让人意外的是,离结比最高的地方并非北京、上海、广东,而是东三省。这里的人为何如此“不后悔”?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数据,将告诉你真相。

在黑龙江,每100对新人结婚

同时就有63对夫妻离婚

如下图所示,2018年全国的离结比为38%。而2010年我国的离结比为16%,短短8年间,上升了22个百分点。

在各省离婚结婚比统计中,黑龙江省的离婚结婚比高达63%。这意味着有100对夫妻结婚,就有63对夫妻离婚!除了黑龙江,天津、吉林、辽宁、重庆的离结比也纷纷超过5成,上海、北京则紧随其后,分别为49%、48%。

这些数据着实令人吃惊。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李雨潼曾在分析“东北地区离婚率全国居首”的原因时称,计算1990-2016年东北地区的“离结比”可以发现:

1990年东北三省的“离结比”分别为6.37%、7.63%和19.08%;到2016年这项数据分别增加到51.22%、58.33%和61.12%,分别增加了7.04倍、6.64倍和2.20倍。

对比东北地区与全国的“离结比”水平,则从2005年开始东北三省的“离结比”均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6年已经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3个百分点、21.94个百分点和24.73个百分点。

李雨潼研究发现,从2014年开始,黑龙江省的粗离婚率排序升为全国第一。总体上,2012-2016这5年间排行榜的榜首和榜尾地区相对固定,东北地区的粗离婚率排名始终居于全国领先位置。

而记者根据2017年各地区截止4季度末的数据统计得出,东三省离结比仍然在全国排行榜前列:

李雨潼研究认为,东北地区长期低生育率,是导致离结比长期处于全国榜首这一现象的区域内独特原因之一。低生育率导致东北地区婚龄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更高,婚姻包容度降低。

来自东北的三个省份2014年城镇化率就位居全国前十,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分列第六、七、九位。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曾就离婚成因对3111个县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城镇化对离婚率的影响最大,平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人口比例,离婚率就会上升0.41个百分点。

另外,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分析认为,东北地区靠近中国边境,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汇集着不少欧美和东亚的侨民,也曾是山东等背井离乡逃荒者的乐园,少数民族也相对较多……多元的外来移民文化,使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婚姻观念较开放、自由,即使分手也较少受到亲属阻力。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经济状况对人们的婚姻选择也有重要影响。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一方面可能迫使人们背井离乡,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这种人口外流很容易造成夫妻分离,导致离婚加剧;另一方面,对那些留守东北的夫妻来说,就业若有困难,收入降低,夫妻双方的矛盾很容易被放大,离婚率升高也是潜在的结果。

当然北京和上海离结比也高,未必完全适用这种解释,但经济同样是影响要素,只是影响的方式不同而已。

最高法大数据:

77.51%夫妻离婚的原因都是…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法院审结离婚纠纷案件140余万件,比2016年略有上升。2014年为112余万件、2015年为120余万件——离婚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在这些案件中,73.4%的案件原告的性别为女性,年龄相差0至3岁的夫妻最多。离婚原因是什么?感情不和、家暴、离家不归、不良恶习……

当然,不可忽视中国式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房价最高的北上深广,离婚率也不低。

打离婚官司后,结果如何?报告显示,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想离婚,另外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案件占比为91.09%。虽然离婚官司都打了,但超过一半的夫妻最后还是和解了:65.81%的案件判决结果为当事人双方继续维持婚姻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离婚,就会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离婚后,北京、重庆和上海起诉财产分割问题的人最多。除了财产,96%的离婚案都涉及子女抚养问题。

高离婚率与低结婚率形成剪刀差

反映婚姻观念变化

事实上,近年来,与结婚率逐年降低的趋势相反,我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离婚登记人数由2010年的267.8万对,上升至2017年437.4万对的历史高位,离婚率由2.0‰上升到3.2‰。

据《参考消息》此前报道,外媒认为中国结婚率走低、离婚率升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令人震惊的经济崛起和女性不断变化的职场和家庭角色,它们导致新一代年轻人质疑婚姻在中国社会中的传统角色。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已经达到35%,同时女性对个人学习进修的投入也多于男性,这让女性对未来职业规划中表现出比男性更积极的职业状态。

而在评价成功女性的标准中,半数以上女性选择了“在其所处的领域有一定成就”,而2016年同样的调查中,“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不随波逐流”还是首位要素。这表明,女性在逐渐打破传统观念中“依赖”“顺从”标签,从家庭角色中突围,希望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树立事业领域的新形象。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90后群体中,几乎无一例外对婚姻保持开放态度。“相爱就在一起,不爱了就分开”、“我有独立的资本,对方触动了我的底线,肯定要离婚”……

美国年轻人的离婚率为何显著降低?

有人感慨,离婚率升高,家庭观念被冲淡,看来我们是要分分钟赶上美国了。但美国的离婚率真如传说中那么高吗?去年马里兰大学的一项研究可谓实力打脸。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对待婚姻不够“谨慎”,离婚率一直处于高位;而中国人对婚姻观念则比较传统保守,不会轻易离婚。但该研究分析了美国近十年来的家庭统计数据,发现美国人的离婚率显著下降。

该研究显示,美国离婚率在2008到2016年下降了18%,主要归功于“80后”和“90后”的离婚率显著降低。

更有趣的是,各个年龄层的人离婚率不同。一般都认为年轻人离婚多,但数据却显示,在美国,事实正好相反:年轻人离婚率低,反倒是中老年人成为离婚的主力军,这几年还呈上升的态势。

报告显示,离婚率最高的人群集中在45-54岁与55岁以上的人群,约为26%。其次是35-44岁的人群,约为18%。离婚率最低的是18-34岁的人群,为11%。

负责该项研究的马里兰大学教授菲利普科恩表示,这一趋势主要因为美国年轻一代对待婚姻的态度更谨慎。

而作者也给出了年轻夫妻低离婚率的解释: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年龄普遍偏晚。这就表明,在正式步入婚姻前,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恋爱经验;而且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他们也一定是在反复确认过眼神、认定是对的人过后才会结婚。

反观中国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现状,不少人担心这会使更多人不敢结婚,进一步造成结婚率的走低,进而造成家庭观念被冲淡,生育率持续走低,我国也会变成人口负增长国家。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有一天,全国的离婚率都跟东北的离婚率差不多高了,那也意味着大多数人的婚姻都不再受其他外力的约束,而更多地是两个人的事,这应该也是一种进步吧。

THE END
1.年轻人婚恋更看重情感质量——中国青年网常言道,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传统观念里,结婚更是要早作打算,到了年纪就抓紧筹办的大事要事。但如今,一些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 “感情不能勉强,遇到对的人,当然要珍惜,但没遇到时,着急也没用。” “家人天天催我去相亲,可是靠谱的感情不是说有就有的。”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2405/t20240530_15282688.htm
2.浅谈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除了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因素包括性格、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例如,有些年轻人可能经历过家庭不和谐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对婚姻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可能是性格比较独立和自由的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单身生活,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https://www.jianshu.com/p/00a97fc835eb
3.中国父母不敢承认的一个残酷事实: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结婚不生但是你知道吗?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来自于——父母。 只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不敢承认这一个残酷事实罢了。 父母婚姻不幸 父母婚姻不幸,对孩子影响巨大。孩子在压抑、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主观上就会觉得婚姻是充满争吵的、痛苦的、甚至是暴力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婚姻的负面态度和恐惧心理,成年后https://www.360doc.cn/article/9889994_1128160212.html
4.中国年轻人为何对美式民主不感兴趣12月初,中国有媒体对 2,268 人进行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婚姻不忠、维持多个性伴侣和同性关系问题持较包容态度。相反,对所谓“民主”和体制问题,他们基本不关注。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当美国总统乔?拜登发起的“民主峰会”倡议遭到中国官方媒体的猛烈抨击时,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对此不关心。 https://www.crntt.com/doc/1062/4/7/9/106247985.html
5.青年眼·微调查这届年轻人理想中的婚姻是怎样的呢?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希望30岁前结婚。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8/12/content_3L79vszoR.html
6.《金都》——消解自由,反叛新生(金都)影评但周围的人都在追赶着这样一种趋势,整体的舆论环境推动着女性进入婚姻,避免成为异类。在外在的压力与内心的迟疑的双重矛盾之下,张莉芳最后选择以悄无声息地离开作为这一切的终点。周围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不仅体现在言语之中,如婚纱租赁店老板阿肥的态度:“有架吵总比没架吵好”,而是香港人在用行动追赶着婚姻的步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103043/
7.“00后”的婚恋观如此清醒?受访的多位婚姻家庭咨询师均表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年轻人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更加注重事业和个人发展,不愿意为了婚姻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这种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的追求使得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智。他们对青年人的提醒是,婚姻和事业是人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应该并重发展。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893514166070607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