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盖茨夫妇为何离婚?

在看了大量资料(包括视频)之后,我倾向于认为,两个人最严重的分歧可能正在于梅琳达·盖茨曾经说过的一点:重点不在于有分歧,而在于双方如何处理分歧。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来说说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与思维特质。而性格与思维,部分是先天铸就,部分是经历铸就。

一、WhoistherealBillGates

盖茨前女友Ann、梅琳达、比尔盖茨

这篇发表于1997年1月的四万多字长文《InsearchoftheRealBillGates(寻找真实的比尔·盖茨)》,不止包括了与比尔·盖茨的多次对谈,也包括了对他周边的详尽采访,从原生家庭到亲近的合作伙伴。

写比尔盖茨的Walter后来写了《乔布斯传》

他的学术背景也非常之牛,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文学系,之后,拿下了世界上最难拿的奖学金之一——罗德奖学金,以罗德学者的身份就读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经济专业(PPE),以一等成绩毕业。

随后,他进入新闻业,从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TheSundayTimes)》起步,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

而他这篇数万字的《InsearchoftheRealBillGates》堪称新闻人物采访写作的经典范本,我是一字不落、仔仔细细地看完了。

1.盖茨有着超强的竞争性人格

天赋卓绝的盖茨,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固然是多重因素促成,但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有着超强的竞争性人格。他的这个性格也直接铸就了微软的企业文化,并让微软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幸存并不断优化、壮大,成为行业第一。

你会输的,想要驯服他(beathim)是徒劳无用的。你最好的选择是,调整自己去适应他。

从此,盖茨彪悍的母亲才改变了对儿子的管教方式。

盖茨少年时代就开始创业,这种创业经历,让他很早就有一种不安全感,怕被竞争者打败、淘汰,认为只有主动出击才能赢得竞争。

而他很早就开始看《财富》杂志,少年时代就有了“未来要征服世界”的志向。

也所以,他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一直是:互相挑战、互相竞争,激发出最大的潜能,而且永远要想着如何赢过对手。因为商场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商场上的比尔·盖茨在很多人眼里是无情的、冷酷的,面对商业竞争有着如机器般的冰冷,但他也有着自己的逻辑:我不能坐等被打败被淘汰,只能主动出击致胜。

2.盖茨有很强的掌控欲,在沟通上也非常强势

盖茨不止是有天赋的编程天才,也是一个非常决断的CEO,还有着被强大自信所进一步催化的超强掌控欲。

高中时代,他与搭档PaulAllen合作创建了湖畔编程小组创业。某次接到一项编程job后,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Allen决定独自完成这个工作。结果,他无法独自胜任,只能回头求助盖茨。此时,盖茨的回答是:

通俗地翻译下就是:让我干活OK,但我必须要说了算。并且,从此以后,我都要做这个话事人。如果不让我话事,那我会非常难搞的。

比尔·盖茨这么说可不是在开玩笑。事实上,在日后两人的搭档生涯里,他们发生过无数次激烈争吵,直到Allen因为患有霍奇金淋巴瘤而退出微软。

盖茨表达意见,素来是单刀直入的,讲求快速、高效,以至于很多时候显得不留情面。天才如他,对琐细没有耐心,要的是快速直击核心与本质。对那种试图建立个人情感关系的人际周旋,盖茨可谓毫无兴趣。

结果呢,盖茨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独特的反馈点”是:克林顿一点都不关心任何跟科技有关的事情,一个字儿都没谈到。

后来,他们果然未能如克林顿所愿发展出友谊,或是进一步的私人关系。

3.盖茨有超强的好奇心和学习成长动力,渴望遇到真正的对话伴侣,渴望优质的沟通

有着超强脑容量与带宽的盖茨,有着极为旺盛的好奇心、超强的学习渴望与成长动力。他也非常渴望遇到真正的、能够互助成长的伴侣,渴望深度的、优质的、富有启发性的沟通。

从少时创业到微软时期,他就经常与partner一讨论就是几个小时,他享受这种脑力激荡。

后来,他和硅谷风险投资人AnnWinblad恋爱,约会方式也可谓非常与众不同。

AnnWinblad

两个人多次共同旅行,“保留节目”是啥呢?一起学习。比如1100页的《基因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oftheGene》,诺奖得主费曼(RichardFeynman)的演讲录影带等等。

他们在灵魂上是如此亲近、契合,以至于在两人于1987年分手后,盖茨也并不愿意Ann淡出自己的生活,虽然没过多久,盖茨就遇上了梅琳达,并在几个月后开始与梅琳达约会。

关于这一点,我要插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人这一生遇到能真正深度交流、互相激荡的对象,俗话说就是“知己”,极其难得,遇上了是一种大幸运。到盖茨这样的境界,碰上如此优质的“对手”就更加难得。这大概是盖茨难舍Ann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恋人关系结束了,就注定不能再做朋友?结婚了,就必须要和前恋人一刀两断,以示清白?这样的关系模式和标准,是不是也太单一了?并且,也非常狭隘。

第三,盖茨能够直接和梅琳达提出,据实以告,我认为恰恰是一种坦诚,也是对梅琳达的信任,相信她能够理解这样的关系。毕竟,以盖茨的忙碌日程,他想要遮掩与Ann的相会太容易了,而那seemingly更能避免猜疑和“麻烦”。但盖茨却选择了那条更难、却足够坦诚的路。

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认为盖茨做得有什么过分。以那种俗套的标准和心理去猜忌盖茨“三人行”,我认为是低估了这三个人。

4.盖茨很重视婚姻,婚前最担心的是自己不能平衡好工作与婚姻

在和梅琳达相恋六年之后,他认为两人走到了一个“要么结婚要么就得分手”,必须做出一个决断的节点。

而这段婚姻当时带给盖茨最大的改变是:女儿的出生。盖茨起初对孩子并无感,但当女儿一两岁大、开始和他有互动之后,他对女儿生出了强烈情愫,甚至开始在公司会议上,向高管们show女儿的照片,目光立时温柔了起来。

我个人认为,投身慈善业,从兼职到全职,对盖茨气质的改变是巨大的。

杀伐商界时的狼性一面、狡黠一面,在目标与环境都变化之后,都收敛了许多;慈善事业、家庭生活、年龄的沉淀,多重因素的叠加,催化出了盖茨身上更多慈祥的气质——虽然,他偶尔还会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年轻时的自负、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势在必得,都不加隐藏地流露在嘴角那一抹斜上去的笑容中。

变慈祥后的盖茨

又不时仍会露出一丝带点狡黠的笑容

二、WhoistherealMelindaGates

那么,梅琳达又是什么样的人格个性与思维特质?

1.强烈的女性自我实现意识

我们都知道梅琳达有一个做航空工程师的父亲,但可能不知道她的父亲还是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工程师之一。而他的父亲具有当时极为难得的一种平权思想。

你可能也知道梅琳达的母亲是一个全职家庭妇女,但你可能不知道,她的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上到高中就不得不停止学业去工作,因为她母亲的母亲不认为她有必要去读个大学学位。

然后,她的母亲就一心希望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都能送进大学读书,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要知道,梅琳达出生于1964年,那时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才刚刚兴起,进入大学读书的女子少之又少。而以梅琳达父亲当工程师的薪水,也绝不足以支付四个孩子的大学学费,于是,这对夫妻为了实现孩子的教育,创立了小型的familypropertybusiness,比如买便宜房子装修再出租,等到房市好时再出售等等。

被父母亲寄予如此厚望与期待,又自小就有学习天赋(尤其是数学天赋),一路学霸的女孩梅琳达也有非常高的自我期许。

梅琳达中学时代的数学女老师,对她也影响深远。她通过晚间的学习,拿下了数学博士学位,并且一人抚养三个孩子成人。她一直鼓励梅琳达:我希望你永远都记住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也是她向校长申请到了10台电脑,教那些数学好的女生们计算机科学。

而且,她从小就被父母培养得独立自主又能干,她会帮助家里粉刷、打扫那些出租屋,高中假期时就靠教学生数学、编程来赚取零用钱。上了大学后,每个暑假她都会去IBM实习。

在一个读书对谈节目中,梅琳达曾坦言自己少女时期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一个businesswomen,在科技领域工作。

她想成为职业女性发光发热,但是,随着嫁给比尔·盖茨后的怀孕生子,她如很多女性一样,面临了如何在职业与家庭中做出选择的困局。

如我们所知,她在怀孕后成为了全职母亲。在三女儿出生后,她才复出工作,和盖茨联合创立基金会,投身慈善事业。

在“妻子与母亲”的身份之外,梅琳达一直未曾放弃寻找: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实现。

2.经历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的ego转变

今天,我们看到梅琳达作为公众人物频繁出镜、发声,但曾经,她却一直努力要把自己“藏起来”。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篇《InsearchoftheRealBillGates》,作者采访了几乎所有和盖茨关系亲近的重要人物,甚至采访了盖茨的前女友,除了妻子梅琳达。因为,她拒绝接受采访,只想躲于幕后,呵护隐私。

而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

2000年,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创立,两人出任联合主席,虽然最初几年,比尔·盖茨只是兼职,梅琳达才是全职,但梅琳达一直都选择做“盖茨背后的女人”,只闷声干活,对外发声、出席公开活动的事情,都让盖茨去。

转折点发生在2006年,巴菲特决定捐出自己80%的财产给盖茨基金会,基金会为此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梅琳达第一次走到台前,和盖茨、巴菲特一起出席了这场发布会。

自那之后,她决定走到台前,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

3.竞争合作型人格

与比尔盖茨的强竞争性人格有所差异,梅琳达是竞争合作型人格。

但身为一个同理心强大、情感极为丰富的女性,她也同时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

她在自己的著作《提升的时刻》中,提到了自己非常不喜欢微软“曾经的企业文化”,充满了竞争与争论,人们习惯于剑拔弩张刀剑相向的说话方式。而她很不适应,并试图以一种更柔软友善的方式来改变。

根据梅琳达自己的行文,她成功实现了这种改变。不过,我个人认为,她可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一部分员工而已。因为显然,当时高速发展中的微软,打着鲜明的盖茨烙印,靠的是狼性文化和超强的竞争性格才能够实现商业上的狂飙突进。

4.“平等”是她的核心需求,并且,她不介意以抗争的方式获得

无论是出于独立女性自我实现的基本诉求,还是骨子里那种竞争合作型的人格气质,都会让梅琳达这样的女性对关系中的“平等”极为看重。无论是日常的家务分工,还是“话事权”、“发声权”。

在一个读书对谈节目中,梅琳达提到了关于家务分工的一段小故事。

有一天,梅琳达突然发现自己总是家里最后一个离开厨房的人,盖茨和三个孩子都习惯性地在晚饭后各忙各事儿去了,而她也习惯性地留在厨房收尾收拾,把碗放进洗碗机等等。然后她就恼了,我也很忙,为什么总是我来做这份琐事?

然后,在某个晚上,她有意识地“发飙”了,她把双手往胯上一插,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不离开厨房,谁也别想离开厨房!

结果是什么呢,大家迅速齐心合力地一起帮忙收拾,三分钟就全搞完了!

在《提升的时刻》中,梅琳达还写到了另一段为了平等而抗争的往事。

前面我说了,虽然基金会最初几年里,梅琳达才是全职工作的主席,但每一年对外的annualletter却是由盖茨一人执笔与发布。

2013年,梅琳达决定改变这个传统,向盖茨提出要求合写这封信,但遭到了盖茨的强烈反对和决绝,他希望继续过去的“传统”。

要知道盖茨也是一个非常tough的人,用梅琳达的话讲,“averychargingCEO”,我自己的翻译就是,一个掌控欲很强的CEO。

当时,两个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分歧与争执,梅琳达用了“itgothot”来形容其程度,还称她一度以为他们的婚姻就此要结束,“Ithoughtweweregoingtokilleachother.”

梅琳达告诉盖茨,在那些她可以产生影响的领域,她希望有机会、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终那一年他们也没有联合署名发表那封信,但盖茨也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他自己的信依然单独署名,同时,梅琳达独自署名写了一小段关于避孕节育问题的内容。

梅琳达在书中写道:她一直想要找到自己的声音,但因为围绕着比尔盖茨,要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非常难。

她还写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

三、比尔与梅琳达:相吸、互补与分歧

在盖茨夫妇的关系中,我认为梅琳达自己其实非常敏锐、清晰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面对分歧,如何处理。

毕竟,两个独立的人相处相交,再精神契合三观一致,分歧也再所难免。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分歧,才是最艰难的挑战。

梅琳达和比尔之间当然曾经是互相吸引的,也曾非常互补,互相促进。

梅琳达的优秀、竞争型气质,当然也包括她的美丽,能够“强强吸引”住盖茨的兴趣和注意,而她的合作性和柔软,则让他们能够友好相处——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做到了。

我看了不少梅琳达和比尔一起接受采访的视频,我发现,梅琳达在望向比尔时,从来就没有流露出“仰望”或者“崇拜”的神情,更不会有“怯懦感”。

她有自己的节奏,并且,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和比尔盖茨的某种“竞争”,以及努力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

大概,也正是她的这份独立气质吸引到了盖茨。

而在三观一致、都热爱学习的基础上,两个人在思维上、视角上、做事方式上的互补性,则让他们互相促进、受益,实现了共同成长。

如两人在一个TED访谈中所言,比尔是数据分析派,而梅琳达则常常依据直觉,喜欢大量的实地探访,基于一手调查和体验做分析与判断,这在比尔看来就是很好的互补。宏观数据加实地的田野调查,两个人可谓珠联璧合。

在基金会,他们经常是分开出差的,梅琳达说,她每次出差回来,比尔都会非常有兴趣了解她的各种收获、发现。反向亦然。

基于以上,我认为两个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面对分歧时,出现了沟通上的障碍。

即便两人再恩爱,再方向一致,一旦陷入频繁的沟通不畅,乃至争吵,并且都互不让步,势必会严重影响彼此情绪,进而影响到人的整个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最后,你无法很好地处理人生与工作,也当然不可能再互补互促、共同成长。

这时,即便是基督信仰,也不能挽救婚姻的破裂。

盖茨(公理教)和梅琳达(天主教)都是基督徒,按理说离婚对于他们而言,应该不是容易的决定。

如我的一位基督徒朋友,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罗小薇教授所言,在基督文化里,婚姻是神建立的制度,是一生一世。

但显然,在现代社会,“婚姻就是一生一世”的观念早已被很多人放弃,人们更愿意把人生与婚姻用“chapter”的概念来重新定义、思考。

所以,不少外媒因盖茨夫妇的离婚在探讨“银发离婚”的现象。一方面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生命又何其短暂而宝贵、时不我待,人生进入半百、花甲,更想紧紧抓住机会,在下一个阶段活出更好的自我。

如果真的不合适,也真心努力过,“放弃”未必是那个差的选项。

如果自己不能在婚姻中满意,你也不可能让另一半对婚姻满意,实乃双输。并不必。

THE END
1.杨绛先生:夫妻之间最大的“灾难”,不是三观不合,而是这三件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约80%的人或多或少有婚姻情感方面的问题。一个人的婚姻和情感如果有问题,就会影响到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等各方面,这确实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知名女作家杨绛先生曾讲: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最大的“灾难”,不是三观不合,而是这三件事:1,家庭暴力,包括冷暴力 我认为,在现实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264166010774495&wfr=spider&for=pc
2.转载三观超正的婚姻观:夫妻久了就是亲来自cyhsagy【转载】三观超正的婚姻观:夫妻久了就是亲人,不要听那些毒鸡汤,什么过节不给你转账了,不送礼物了就是不爱你了。记住: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自由;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知足而坚定,信任且包容。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男人也是人,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不仅有精神上的压力,还有工作上的压力,每天都早https://weibo.com/5769763575/NhabtfSKL
3.这份精选书单,既能助你涨智慧,又能帮你开挂式赚钱(文末福利)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能力——深度工作。如果你能掌握深度工作能力,那你将会与他人拉开差距。 19.《卓有成效的管理》 德鲁克的代表作,也是管理类的入门兼经典著作。管理学是每一个必修的学问。管理的范畴大到一个国家、组织(企业),小到管理好你自己本人。这本书值得你好好阅读。 https://m.douban.com/note/781722034
4.婚姻是两个原生家庭的嫁接,三观不同的婚姻存活不了//@刪滁式誋憶5婚姻是两个原生家庭的嫁接,三观不同的婚姻存活不了//@刪滁式誋憶5:没义务养是的呀,以后他家干嘛找她们儿子去,找她干嘛,她又不是她们生的//@秋韵无边1:虽然不认可你对婆婆的指责,父母养大一代,没义务养二代,但对待出轨老么的果断我断赞一个! 原内容已删除 举报 评论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评论 https://www.toutiao.com/w/1590919728878599/
5.秋天的童话很美的个人主页但关键字多啊,以前上学的时候考试老师不就是说了吗,对于主观题,你不管知道多少,一定要写字,越多越好,千万不能空着,至少阅卷老师看你写了那么多,哪怕一点都不对,还是会给你几分辛苦分的……所以对于小猪的这片流水长文,对于正在热恋期的小姑凉来说,确实很暖心啊,小姑凉说不定还会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流泪呢。https://story.hao.360.cn/user/LAjaERe0LXWAOw
6.我对妇联工作的几点认识10篇(全文)开展好各项工作,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善于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工作细心耐心热心是妇女干部特点。教育引导妇女是妇联工作的职责,围绕党政中心任务,对妇女进行四自精神教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革开放形势任务教育,以及向妇女家庭普及法律,举办培训班给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er220z7.html
7.2023年11月贵州黎平县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考试常考点1.在儿童三观尚未成型的阶段,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不仅需要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引导,更需要及孩子A.我们暂时还无法知道婚姻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到底是什么B.岁数越大,已婚人士和单身人士之间的健康差距就A项“源清流洁”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18/8117101123006016.shtm
8.全面了解风控策略体系消费金融风控联盟本文主要描述策略框架、生成思路和科学部署方式,涉及到业内具体的风控规则,会做脱敏和加密处理。内容全面且广泛,需要其他知识晶体的支撑,为此文末特别新增【好文推荐】,向所有金融行业和风控领域的贡献者和参与者致敬。 另外,涉及到信贷风控产品、流程、数据、指标、分析等知识的扩展,建议同学们先回顾一下其他板块相关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