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考证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调查背景:

20xx年3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行业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这就说明,在许多行业求职,学历、学位证书不再是就业的唯一通行证,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行。人们戏称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变成“考证教育”。现今考证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不由引发人们对此现象的深层次思考:现在“证书”在彰显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同时也导致了“过度教育”、“人才高消费”、“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等非理性化的社会负功能。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这究竟为什么?不妨对“考证热”做一番透析。

二、样本选择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三、调查样本特征:

2、样本数量:共有30位用户参与本次网络调查,共收到各产品调查有效问卷30份。

3、样本分布:

⑴.样本年级构成情况:

⑶.样本学校分类构成情况:

四、调查数据的分析: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考证的人很多,但学生占绝大部分,显然,大学生成了考证的.主力军。据了解,大学生考证有两大类:一是与专业对口的考证,这类考证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中进行,与学习相结合;另一类是面广量大的通用型考证,包括驾驶、秘书、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导游、营销师、房产经纪人等。目前,大学生拥有证书的数量,少则二三个,多则十几个。通过以下数据发现,对于四六级这种大学必考证虽有80%“已考或备考”,但是对于计算机等级证和各种职业证这种面广量大的通用型考证却高达66.67%和70%。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使以往曾颇具含金量的学士学位如今已成了一条底线,一张大学文凭不再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了,因而许多学子纷纷选择考取更多的证书,使得大学生考证现象趋于白热化。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已更多偏向于后者的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把大学学习当作求职的资本,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求职,是积蓄4年以后的竞争实力。“拿下”计算机培训、英语考级、第二学历等等证书,已构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考证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有关大学生考证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是目前我校学生考证现状,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考证热潮的缘由及其利弊。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我校大三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以我校大三全部学生名单为抽样框,在每个院的大三学生中,按均等比例随机抽取大三学生260人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2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对于考证的认识和态度、周围人对考证的看法、考证与就业的关联等方面。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93.3%。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状况见表1。

三、结果与分析

1、我校大三学生对于考证的总体认识状况

当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时,大学生就业转入低潮。然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热潮的兴起。目前,考证已成为大学生中的一股潮流。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一定要努力去拿尽可能多的证书,因为那是在就业时证明自己能力的“绝对王牌”。本次调查结合现在的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对学生考证的了解情况和考证现状进行了了解。在问卷中,笔者就“你对考证了解多少”为题进行了调查,下图为我校大三学生对考证了解的自身认识情况。表2大三学生对考证了解情况

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考证的了解只是一般般,其次是知道一点点,且了解深入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较少,这一结果显示出大学校园中考证氛围较广,大部分学生对于考证都较为了解。

2、对于考证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英语四、六级等大学校园广为考取的证书,男女生选择的比率大多相等,而对于教师行业方面的.证书,比较偏向文科性,女生的比率明显高于男生,这也可以看出女生对于未来的就业,较偏向于安稳的行业。并且,关于技术方面的证书,偏向实践型和理科性,就如驾驶执照,男生比率大大超过女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传统的国家,“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彻底根除。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如有些企业的“招聘启事”上就明文规定“仅限男生”,这一现象也使得不同性别的人在“考证”上有不同的态度。

《现代劳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剧话,“如果说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当前存在劳动市场歧视。”在当代中国人口男女比列不平衡的情况下,各就业单位应当转变其观念,给每个人相同的就业机会,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利用,为人才搭起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3、考证的专业差异

从1999年起,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各学校也因此不停地增设专业以解决大容量的生源问题,并适应整个社会的变化发展。不同系别,不同专业,所学内容不同,同学们对于考证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

从表5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其所考的证书与其所学专业是有关的,但也不能排除部分系别的同学认为其所考的证书与其所考专业是无关的,如电信学院仅有20%的同学认为其所考证书与其所学专业有关。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加之当前经济危机如此严峻,企业纷纷面临裁员、倒闭的风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日显尖锐。很多人抱着“多一张证书,多一份就业机会”的思想,盲目跟从“考证热”,随波逐流,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其在大学校园里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个别同学“证书一大堆,专业课挂科”的现象。这一现象难道是值得提倡的吗?“考证热”的出现不仅仅是社会的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误区以及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

四、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考证的现状和特点,并分析了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1)周围人的态度

老师对待学生考证的态度如何,40%的学生的反映是老师偶尔提起,28%的反映是老师建议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去考证。至于周边的同学,有48%的学生认为大家对考证很感兴趣,36%认为当提及考证时,大家都没什么反映,态度一般。这些正好说明他们对考证的了解只是一般般而已。存在着盲目的态度,所以专家建议,大学生要理性的对待考证,不能随波逐流。然而,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只有极个别学生的家人反对他们考证,大数是支持的。

(2)自身考证的原因

就业竞争的压力当然是学生考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决定了证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所以,现在大学生就业几乎都要手持资格证书。这无疑会迫使大学生去考一些资格证书,为自己以后在就业竞争中买个“保险”。所以,证书不必去分高低,谁也不能确保以后是否有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考一些证书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有益处的。

(3)考证的途径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xx之间;24.90%认为在20xx-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关于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20xx年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一、引言

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加入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平日里对考证的重视度,以及教导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考证热问题。

2)向大学生普及考证的概念,让考证从一种概念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我们本次调查对象设为温州的大学生;调查单位为温州的每个大学生。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61,平均年龄在20—24岁。

四、问卷设计思路

1)问卷主要采取被调查人员网络填写式,使得调查数据整理更方便。

2)问卷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题目要精且内容覆盖面要广且每份问卷必须有专门的编号。

3)问卷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问答题为辅,问题力求简明扼要。

4)部分问卷可采用访谈式,以获取更重要的调查信息,弥补被调查人员填写式的不足。

五、调查可行性分析

1)小组成员已经学过“统计学”课程,并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课题导师赵丽央老师在社会调查与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考证热产生的诱因,一方面是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当时,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我国已在九十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不禁促使了大学生纷纷诉诸于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既有学历证书又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很自然地就有更大的胜算几率。九十年代中后期,考证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成功加入WTO持续升温,大学生考证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考证难度不断提高。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学生更是有把考证当成护身符之势——谁护身符越多,谁越能度过难关。

而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之后,原本像熊猫一样的大学生——一出校门便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现在更像是野猫一般——数量太多了,人家已经不稀罕了。于是,更导致了大学生不得不以考取更多的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假设

(1)性别不同能造成考证情况差异;

(2)年级不同能造成考证情况差异;

(3)文理不同能造成考证情况差异;

(4)各学院不同能造成考证情况差异。

二、调查的'实施

(一)确定调查对象

(二)设计调查问卷

(三)整理统计数据

我们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共发出问卷300份,最后实际收回299份,其中无效问卷9份,即我们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我们将这290份有效问卷按前文提出的四个假设分别分类统计,即:

(1)男女比例:共收回男生问卷144份,占整体问卷的49.66%,女生问卷146份,占50.34%。

(2)年级比例:共收回大二问卷143份,占整体的49.31%,大三问卷147份,占50.69%。

(3)文理比例:共收回文科学院问卷117份,占40.34%理科学院116份,占40%,艺术学院57份,占19.65%。

(4)学院比例:收回财经学院问卷30份,管理学院28份,历史文化学院30份,文学院29份,能源学院28份,生命科学学院29份,化工学院29份,计算机学院30份,鲁艺学院28份,体育学院29份。

(二)问卷正文部分统计分析

(1)对考证的认知情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被调查者对考证大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在通用证书如计算机一二级、英语四六级等学校大规模地组织考取的证书方面。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出90%的同学都了解通用证书,3.1%的同学对证书完全理解,但选择完全了解的9位同学全部来自大二,所以这个“完全理解”是否客观还有待商榷。

在考证是否有用这个问题上,有113人认为有用,占总调查人数的38.97%。认为没用的学生总计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59%。但奇怪的是,考证情况不尽人意的艺术院系仅有5.26%的学生认为考证不重要,远低于文科学院的17.09%和理科学院的24.13%。另外有高达43.45%的同学不清楚考证是否有用,说明处于迷茫期的同学还不在少数。

有172人已经获得了1到3个证书。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些证书主要是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英语与计算机是我们的公共课,且相比较其他证书而言,这两类证书比较容易获取。

有43人甚至拿到了3到6个证书。这类牛人以财经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居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院以理论知识居多,而且在就业方面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导致很多学生通过考证书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他们专业挂钩的职业证书比较多,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物流师证、导游资格证等等。

THE END
1.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前景不佳家庭环境人际关系不够广个人综合素质不够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过多其它 14. 您认为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提高学历增加工作经验考取相关证书提高办公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它 15. 您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方面有什么建议?https://www.wjx.cn/xz/246709468.aspx
2.大学生择业观调查表20240122.docA.1000左右19.3%B.1000—200029.5%C.2000—300032.3%D.3000以上14.3%E.够开销日常生活就行4.5%B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基本信息:性别:男女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出生地:农村城市1、 您毕业后的打算A、直接求职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2、择业时您首选的地区是A、东南沿海城市B、乡镇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358343.html
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调查派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您好,我是太原科技大学机自4班的学生,感谢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保密,谢谢合作!1 性别 * (必填, 单选) A 男 B 女 1 您毕业后的打算 * (必填, 单选) A、直接求职找工作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自主创业 2、择业时您首选的地区是 * (必填, 单选) A、东南https://www.diaochapai.com/survey/d04b0293-064f-4715-968f-b5f3e9e9e941
4.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报告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现在正做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期待你的参与!基本信息:性别:男 女 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大五 出生地:农村 城市 1、您毕业后的打算 A、直接求职找工作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自主创业 2、择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70899530.html
5.科学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2 问卷调查表数据分析 2.1 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男女平等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及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受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很深,具体情况综下所述。 https://www.1mishu.com/haowen/32080.html
6.调查问卷模板15个问题答:问卷的目的,就是收集有效信息和数据,作为论证应用到论文中。至于做什么主题,看你研究什么方向。 答:1. 校园网络购物现状调查2. 大学生社会兼职状况的调查3.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4.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5.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6. 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7. 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8.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9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4fe94890c74d2b79a6d6eb1d.html
7.择业调查问卷模板设计调研表格式范文从公务员“热”消退看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基层公务员问卷 查看 类型: 问卷调查 被引用次数: 0 概述: 共9题目,1页 欢迎语: 您好,为了了解如今大学生的择业观问题,我们小组成员正在进行网上调查,非常感谢您能作为代表参与其中,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的到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本次调查不记名,数据在后台统一https://www.wenjuan.com/topic_detail/55deaaa7f7405b0d6f48dc47
8.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的研究主要由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结论与建议四部分构成。具体是:首先,对问卷的设计和调查访问实施;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问卷中六个基本问题调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再次,对择业观中的薪酬期望和最看重的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出主要结论和提出建议。 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069124.html
9.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精选十篇)当前大学生择业观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市场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即将完成学业跨入社会的的大学生尤其是大专院校毕业生, 择业是他们的又一次重要选择。他们希望通过职业选择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开创自我奋斗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期, 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b7ti0c.html
10.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调查模板如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心理、形势等问题?在越来越丰富的工作形态下,个性独特的大学生会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http://wj.wtc.edu.cn/libt/10001.aspx
11.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地区18届毕业生的就业观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求职过程中的一些选择与疑惑,对于工作的基本薪酬期望、地点选择等,从毕业生的角度思考现今的就业形势、学校的学业训练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之间差距等相关的问题,围绕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出建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TG201915039.htm
12.基于SPSS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第30卷第1期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允圆园15年1月韵哉砸晕粤蕴韵云再哉耘再粤晕郧灾韵悦粤栽陨韵晕粤蕴栽耘悦匀晕陨悦粤蕴悦韵蕴蕴耘郧耘基于SPSS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曾文瑜渊九江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袁江西九江332000冤摘要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尧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https://doc.mbalib.com/view/34283c504d5358454418ee3b2490da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