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范例6篇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大学生的择业。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

(二)大学生择业观的构成因素

1.择业的理想目标。即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面对自己将来的社会职业所做出职业选择和设计。每位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都是在权衡各种条件,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机会、社会需要、个人追求、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目标的。

3.择业的价值取向。它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以何种态度对择业的。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和选择,包括价值目标、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岗位选择、工作环境选择、薪资福利选择、发展前景等。

4.择业的实现途径。大学生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对择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它包括互联网、报刊杂志、社会各种招聘考试、社会职介机构、校园招聘等。可以主动推销展示自己的长处,也有可能是盲目被动,瞻前顾后;可以是诚实客观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是自吹自擂的蒙骗;可以是靠能力,也可能是靠人际关系。不同的择业途径也侧面反映了不同的择业观。

二、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倾向的研究

本次调查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2007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发放问卷162份,有效回收150份。

大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把握程度到底如何呢?在调查中77.33%表示会马上就业,22.67%选择会考虑继续学习。这表明毕业后立即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要选择。在本次调查中只有33.91%的被调查大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非常清楚;其他被调查者则表示“很难说清楚”或者“不知道”。可以说,现在多数大学生们还难以清楚的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多数学生创业是因为现实压力,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本次调查中,只有11.33%被调查者肯定地表示毕业后会自己创业,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不高。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大力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的创业意识,并且让他们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有效的引导。

三、关于大学生择业态度的研究

在受调查者中有85.33%的人认为现在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难”或者“很难”。当面对只有1%的就业机会时,52.24%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努力争取;还有44.90%的人表示可以试一试,只有2.72%的人选择了放弃。这说明了大学生们能够用比较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并不乐观的就业环境。假如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大学生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在所有的受调查者中,有82.31%的人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且大多数人把原因归咎于个人的机遇问题。当遇到是否赞同“毕业时的选择不一定是人的一生的选择”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受调查者表示同意,但同时也有68.70%的人表示对他们来说,毕业时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也说明了大学生们已经作好了心理准备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毕业生已调整好心态:先就业,再择业。

四、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偏好研究

(一)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待遇。

(二)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职业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受调查者都选择了收入比较高或者工作稳定的职业,诸如公务员、企业管理和金融行业是大多数受调查大学生的首选。

(三)对企业性质和规模的选择

在接受调查时,大学生们多数都表示会优先选择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对于私营企业或者小型企业的选择者甚少。

在择业时把目光投降大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必然会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对大学生及其家庭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它将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已经非常严重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政府和学校有责任引导大学生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择业偏好,矫正那些阻碍就业的错误观念。

(四)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清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现状及其引导[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0(3).

[2]徐伟东.试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的新变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9).

[4]马杰,吕兆生.当代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5]刘杰.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的探析[J].中国教育学报,2010.

[6]杜鹃.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7]黄炜,刘伟.大学生择业观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9).

[8]刘凤清.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践与探索,2007,(150).

摘要: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分析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并从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特点出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受到需求层次的影响,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针对民族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对延边大学学生择业就业观调查报告并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就业结构、就业问题,分析需求层次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民族高校;价值观;需求;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当代大学学生的价值观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一、对象与抽样

通过调查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从三类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第一类对象新生和老生,以大二为分界点,大一新生经历了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区,思想状态不稳定,对于就业观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基本熟悉,思想相对稳定。对11个学院417名不同民族的学生调查抽样(以朝鲜族、其他民族为抽样对象),延边大学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主要少数民族是朝鲜族,所以对朝鲜族学生以及其他民族学生调查抽样。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为出发点,分为朝鲜族、其他民族两个抽样对象。对11个学院926名学生不同学科的学生调查抽样(以文理、科为例)。学习理科与文科学生,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文科思维的特点是:相对文学素养较高,对知识点记忆深刻。

二、分析与综合

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延边大学朝鲜族民族槔与汉族就业观进行抽样调查。朝鲜族同学向往人际交往,向往人与人的沟通,朝鲜族热情好客,与人为善的民族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决定了对待交往的态度。汉族学生在对就业观的安全需要与社会需要上表现出的态度基本相近,许多学生认为今后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在工作稳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具有对其有吸引力。

三、调查与比较

四、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形成原因

五、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趋势

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规划,调查中显示67%的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设计,只有9%在学校系统学习过职业生涯设计。[4]一部分人从来没有想过对自己的气质、个性、优缺点、兴趣等进行各管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刘凤清.大学生择业观念现状分析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

[2]饶莹心,顾胜贤.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2,(3).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就业

一、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以西北少数民族为例

二、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以西北少数民族为例

此次问卷发放对象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应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8份,问卷回收率为99.33%;其中有效问卷为278份,问卷可利用率92.67%。共包括保安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蒙古族等20个少数民族,囊括西北地区的城市(镇)、乡村户籍。此次抽样调查涉及西北民族大学所有本科学院,包括会计学、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文科、理工科所有专业的应届毕业女大学生,调查范围广、涉及面大,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一)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的就业意愿。(1)工作对于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的意义。统计显示工作选项中“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选择比例最多,例如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比例高达90.48%、82.78%和88.31%。较高的比例说明,

2014届西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规划未来职业。选择“一般重要”和“不重要”的比例虽小,但也反映出部分少数民族女生还保留有“女性的全部就是家庭、孩子”的过时想法,主要集中在偏远农村,更进一步验证了农村对于新时期国家号召女性就业的宣传力度不足、普及工作不到位。(2)选择就业单位的依据。题目设置为可多选项,综合分析各族女生的选项,“就业环境”“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是择业需要考虑的前三名因素。这一现象说明各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自我定位,与惯常思维认定的位于偏远民族的女性考虑问题过于单纯相悖。一方面体现现在就业压力是全民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验证了经历了四年本科的系统教育使各少数民族女性变得成熟。(3)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岗位。统计显示选择行业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金融保险”“党政社团”和“电力煤气水供应”等。由此可以看出,位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学生已经逐渐跟随主流择业群的脚步,开始以环境优越、相对稳定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其中回族女性毕业生选择“金融保险”的人数为96人,占其总人数的

36.09%;选择“房地产”人数占27.82%;“教育传媒”占19.55%。观察蒙古族女性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选择人数最多的分别是“党政社团”“金融保险”和“电力煤气水工业”等,分别占比为

55.19%、38.96%和25.97%。说明蒙古族女性毕业生着重以工作稳定、环境优雅为主,兼以高收入为辅作为自己的择业、就业观。(4)薪金期望。由于回、蒙、藏和维的女生人数比例占到2014届女性毕业生人数的54.08%,相较于其他参与问卷民族更易于统计出规律性,因而罗列这四个民族的薪金期望来说明问题。观察各民族的共同之处是,“2000元以下”的选择比率较大,维族女生选择率为43.70%;回族女生选择率次之,达到38.35%;蒙古族和藏族女生选择率分别为37.01%和23.81%。选择“2000-2999元”和“3000-3999元”这两个区间的比例次之,该民族学生可能考虑到周围物价水平和一般薪资比例,以此估算自己的期望薪金。

图2给出的信息是,参与问卷学生的求职费用所占比例分别是:27.24%、26.23%、22.70%、11.60%、8.45%和3.78%,说明求职费用的多少与比重呈反比例,每名学生平均花费不足500元,在求职中的花费较少,间接反映没有去远途或多个单位应聘,求职次数较少。

三、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的就业结果分析

(一)实现就业情况分析。(1)就业地区。就业去向统计:西部地区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8.55%;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为

20.30%;中部地区占19.17%;最后是国外或境外占11.98%。这个比例分布情况基本符合地区期望的估计,也比较符合传统教育下少数民族女生顾家的特性。东部地区选项之所以不高,除了当地就业门槛、学历背景要求以及综合素养评价高外,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信息极度不对称导致学生不知道招聘信息而丧失很多就业机会。选择国外或境外的学生集中在回族、蒙古族等民族,一是由于生源地靠近边疆;二是该地区思想开放,鼓励年轻人出外打拼。(2)就业率。这里统计的就业率是通过统计参与问卷学生签署“三方协议”或劳动合同人数占总参与问卷人数的比例,根据统计,签署“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总人数为103人,就业率为37.05%。(3)实现就业情况。为了进一步探究广义就业情况下各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毕业生择业状况,特别设计了如下问题:

61.2%;空缺比例为3.9%。各人数比例反映学无所用、专业不对口情况较为突出。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2]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在我国“就业难”的现实背景下,“毕业即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开始松动,而“慢就业”“错峰就业”等新观念正悄然兴起。

“慢就业”悄然兴起

通过对比2010至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群分布比例,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现:2010年至2014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渐增长,“慢就业”现象开始凸显。

据悉,2016年7月的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找一份稳定工作,但剩下48%的人选择回避就业。选择“不就业”的“95后”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其中,北京比例最高,其次是上海,杭州排第三。不可否认,“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状的一部分。

国家职业指导师蒋玉芬分析说,“慢就业”折射出大学生一些新的就业观。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和宽容度都在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年轻人对自我定位和自身发展有越来越高的追求,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他们对于就业的观念不仅局限于“朝九晚五”,而是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方式。

各国青年就业观

美国

大部分的美国大学生对毕业求职拥有一颗“平常心”。他们认为,“首先是有活可干”,找工作的态度应该是有活就干。

美国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很多人从小就打零工挣钱,大学阶段往往需要依靠教育贷款来支付高昂的学费,毕业后一般还欠着高额的教育贷款。对他们来说,毕业后能有一份工作,独立养活自己,不再依靠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事。

另外,美国大学生普遍都对未来有一番个性化的规划。他们的眼光长远,想着积累经验后再谋更好的发展,因此他们并不太在意第一份工作是否专业对口。而另一部分美国大学生则计划等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再继续深造,重新学习就业前景更好的专业。

德国

德国青年并不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德国青年自主意识很强,在选择职业时,他们非常重视工作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投,而不会过分在意能否通过这份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德国人常说,德国之所以能向世界输出这么多优质的产品,就在于德国拥有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而许多德国年轻人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就是:不上大学而读职业教育,不当公务员而更愿意当一名工人。

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会选择职业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而非通过上高中然后进入大学深造。德国人认为,去工厂当工人,同样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获得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都很高。

法国

法国巴黎银行与咨询机构“博森计划”2015年联合开展过一项调查,向3200名15至20岁的青少年发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法国年轻人虽然不愿意去公司打工,但并不敌视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参照标准和个人要求。

调查报告称,尽管工资仍然是吸引法国年轻人的最重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影着法国年轻人的求职方向。在同等职位的条件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最有趣”“最讲道理”甚至“最国际化”的公司。有六成受访者表示考虑过到国外求职。

另外,法国当代青年的创业热情也很高涨。每10位受访的年轻人中就有4位表示计划在未来自主创业。这些法国年轻人不认可现有的企业模式,因而想创立属于自己的新模式。该调查结果还显示,53%的受访者倾向于自己当老板,而不是受雇于人。

理性看待“慢就业”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我国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产生有几个原因。首先,经济减速形势下,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另外,由于政府大力推动创业,许多毕业生想试试创业。胡星斗同时认为,不存在大学毕业生过剩的问题。“中小企业和农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但多数年轻人宁愿没事做,也不想干这些。”

目前,针对“慢就业”这一现象,社会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反对者批评认为,提倡“慢就业”是在为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开脱。也有支持者表示,“慢就业”已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就业形势;途径;充分就业

1引言

地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有630万人,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毕业生,2010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700多万人,而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0年还超过30万人,达到660万人。由此可见,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分析

目前,地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主要表现为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等方面。

3.1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

许多高校毕业生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时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偏远落后的西部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落后地区人才缺乏,是大学生不愿工作的地方。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压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强调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自主创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多数是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其他专业进行自主创业的人少之又少。

3.2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显著。很多地方大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择业时过于强调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工资待遇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地域偏僻的地方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域的发展。

首先,地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重影响了其就业率。2006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专业对口的要求、对行业的要求等(费小平)。《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普遍都下降,其销售及营销等核心知识急需改善,动画等本科专业及临床医学等高职专业都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生“红牌”专业。

3.3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许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过差,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在择业时过于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地方大学生不仅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其综合能力、自身素质及知识水平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其应聘的成功率。大学生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工作单位的要求。其次,地方大学生往往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工作单位对大学生的信任程度。

4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策略

为保证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提高其就业率。学生本身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4.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传统的就业观念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严重影响了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因此,大学生应该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调整其心态。在初次就业时,大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能期望太高()。

地方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偏爱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而歧视西部地区等偏远落后的地方。只要能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作就应该予以考虑。大学生应该明白只要能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任何工作岗位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能持歧视的态度对待任何工作、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

4.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学校应该注重调整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及就业单位的资料等。此外,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应该注重就业指导的连贯性及时效性()。

社会应建立地方大学生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及监督,加强其就业的指导力度及效度,以保证其充分就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自身的观念问题、社会原因及学校对培养目标的宣传教育引导不无关系()。

4.3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当前,大学生应该增强其综合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学校应加强对地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除书本知识要牢固掌握之外,地方大学生应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本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及社会竞争力。学校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及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社会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培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

5结论

关键词:毕业生;地方高校;求职意向;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地方高校是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院校或是从部委“下放”到地方的高等院校。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条块关系”得到了有效调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得到不断增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2286所普通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高校(本文称为“国家”高校)仅有107所,其余的2179所全部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其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江苏大学大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力求真实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愿望和想法,为国家制定就业政策、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选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建议。

1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江苏大学2010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0份,其中有效问卷4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8%。被调查者中男生占65%,女生占35%;根据我校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9大门类的特点,被调查者的学科呢么类为工学28.88%,理学9.48%,医学6.68%,文学5.17%,经济学21.77%,法学6.03%,管理学11.21%,历史学2.16%,教育学8.62%。从样本涉及的科类、人数、性别、年级等方面来看,样本的覆盖面较广,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匀衡性,具有统计意义,本次调查的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我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状况,对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2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2.1求职前的准备

2.1.2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求职前景是否了解调查结果显示,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大学生占了整体被调查人数的46.55%,不了解的为46.77%,另有6.68%的大学生还不知道是否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

2.1.3你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认为很乐观的占9.05%,认为很不乐观的站34.48%,认为只要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占56.67%。

2.1.4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就业指导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23.71%的人在校期间参加过学校就业指导活动的,另外76.29%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就业指导活动。这表明就业指导活动有待于加强,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辅导。

2.2求职的价值观

2.2.1对自己第一份工作最看中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7.46%的大学生选择工作的稳定性,22.63%的大学生最看中工资报酬,6.03%的大学生最看中公司的名气,选择有53.88%的大学生最看中个人发展空间。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对工作看中因素还是理智的,没有过份追求公司名气,而是非常注重工作带给他个人的发展空间。

2.2.2求职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10.34%的大学生最担心自己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而最担心专业课成绩的只占7.76%,最担心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占的比重最大,为62.94%,仅有9.91%的大学生最担心江苏大学的知名度。还有9.05%的大学生最担心其它问题。可见,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缺乏是现在我校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怎样让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是关键要解决的问题。

2.2.3怎样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9.91%的大学生选择以爱情为重,47.41%的大学生选择以事业为重,42.67%的大学生选择两者并重。可见,我校绝大多数学生事业心比较强,求职的价值取向正确。

2.3求职的期望

2.3.1对待遇期望11.64%的被调查者期望月薪1000~1500元,34.70%的被调查者期望月薪1500~2000元,期望月薪2000~2500元的为28.02%,还有25.64%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2500元以上。即最低月收入要求在1500以上占到了88.36%,可见当前形势下我校毕业生对于薪资要求期望较高。

2.3.2求职区域期望41.60%的大学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为自己的求职区域,9.70%的大学生表示到选择西部艰苦地区,另有6.03%大学生表示由父母决定,16.16%的大学生表示回家乡工作,还有26.51%的大学生对求职区域无特殊要求。

2.3.3对发展路径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我校56.68%的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走上工作岗位;32.33%的大学生选择要考研,进入更高学历层次继续深造;5.82%的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还有5.17%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就业方式,还有5.17%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比例相对较小。这说明创业的意识还没有被唤醒。大学生头脑聪明,自身文化素质高且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如果参与创业活动,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3思考与建议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结果,笔者建议:

THE END
1.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前景不佳家庭环境人际关系不够广个人综合素质不够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过多其它 14. 您认为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提高学历增加工作经验考取相关证书提高办公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它 15. 您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方面有什么建议?https://www.wjx.cn/xz/246709468.aspx
2.大学生择业观调查表20240122.docA.1000左右19.3%B.1000—200029.5%C.2000—300032.3%D.3000以上14.3%E.够开销日常生活就行4.5%B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基本信息:性别:男女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出生地:农村城市1、 您毕业后的打算A、直接求职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2、择业时您首选的地区是A、东南沿海城市B、乡镇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358343.html
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调查派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您好,我是太原科技大学机自4班的学生,感谢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保密,谢谢合作!1 性别 * (必填, 单选) A 男 B 女 1 您毕业后的打算 * (必填, 单选) A、直接求职找工作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自主创业 2、择业时您首选的地区是 * (必填, 单选) A、东南https://www.diaochapai.com/survey/d04b0293-064f-4715-968f-b5f3e9e9e941
4.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报告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现在正做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期待你的参与!基本信息:性别:男 女 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大五 出生地:农村 城市 1、您毕业后的打算 A、直接求职找工作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自主创业 2、择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70899530.html
5.科学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2 问卷调查表数据分析 2.1 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男女平等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及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受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很深,具体情况综下所述。 https://www.1mishu.com/haowen/32080.html
6.调查问卷模板15个问题答:问卷的目的,就是收集有效信息和数据,作为论证应用到论文中。至于做什么主题,看你研究什么方向。 答:1. 校园网络购物现状调查2. 大学生社会兼职状况的调查3.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4.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5.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6. 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7. 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8.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9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4fe94890c74d2b79a6d6eb1d.html
7.择业调查问卷模板设计调研表格式范文从公务员“热”消退看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基层公务员问卷 查看 类型: 问卷调查 被引用次数: 0 概述: 共9题目,1页 欢迎语: 您好,为了了解如今大学生的择业观问题,我们小组成员正在进行网上调查,非常感谢您能作为代表参与其中,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的到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本次调查不记名,数据在后台统一https://www.wenjuan.com/topic_detail/55deaaa7f7405b0d6f48dc47
8.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的研究主要由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结论与建议四部分构成。具体是:首先,对问卷的设计和调查访问实施;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问卷中六个基本问题调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再次,对择业观中的薪酬期望和最看重的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出主要结论和提出建议。 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069124.html
9.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精选十篇)当前大学生择业观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市场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即将完成学业跨入社会的的大学生尤其是大专院校毕业生, 择业是他们的又一次重要选择。他们希望通过职业选择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开创自我奋斗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期, 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b7ti0c.html
10.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调查模板如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心理、形势等问题?在越来越丰富的工作形态下,个性独特的大学生会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http://wj.wtc.edu.cn/libt/10001.aspx
11.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地区18届毕业生的就业观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求职过程中的一些选择与疑惑,对于工作的基本薪酬期望、地点选择等,从毕业生的角度思考现今的就业形势、学校的学业训练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之间差距等相关的问题,围绕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出建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TG201915039.htm
12.基于SPSS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第30卷第1期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允圆园15年1月韵哉砸晕粤蕴韵云再哉耘再粤晕郧灾韵悦粤栽陨韵晕粤蕴栽耘悦匀晕陨悦粤蕴悦韵蕴蕴耘郧耘基于SPSS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曾文瑜渊九江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袁江西九江332000冤摘要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尧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https://doc.mbalib.com/view/34283c504d5358454418ee3b2490da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