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滚床单更轻松?第一批95后已经离婚:“离婚后,我可以好好谈恋爱了”

上周四,我正忙得焦头烂额,我那个96年的实习生小姑娘跑来跟我请半天假,理由是要去民政局离个婚。

“你结过婚?”我惊恐万分。

此情此景,除了准假,任她扬长而去,你还能干什么呢?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见识到离婚的95后。

年初,我收到大学室友熊老师的邀请,去参加他妹的婚礼。“你妹不是95年的吗?”我一脸懵逼,抱着猎奇的心态去了婚礼。他妹确实活泼可爱,新郎也高大帅气,看上去很般配。上个月,他妹离婚了。

“陪我喝个酒”,熊老师说。从他的语气我听出来,他还没喝,就已经醉了。

她想要的,不过是“肤浅”的快乐

最近出炉了一份《粉红z世代——中国95后数据报告》,巨长,107页,还上了热搜。我仔细研读了里面婚恋观的部分。

报告说,95后对未婚先孕的接受度很高;相比起经济水平,95后更在意三观是不是相符;在结婚方式的选择上,54%的受访者选择“旅婚”;大部分人对“裸婚”的接受度也很高……

看来95后对结婚这件事很放松。不过,我感兴趣的是这份报告没讲的事:95后离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最低适婚年龄为22岁。1995年出生的男性今年刚符合标准,所以,今年至少是95后男生的“结婚元年”。

95后女生的“结婚元年”是两年前,因为女性最低适婚年龄为20岁。

然而无论20岁结,还是22岁结,在一线城市都实属罕见。只有哪天他们离婚了,跳出来吓你一跳,你才反应过来,what?他们居然结过婚?

熊老师的妹妹林儿就是如此。

熊老师和我都属于比较传统的90后,都有一个谈了很多年的女朋友,将婚嫁视为不可轻举妄动之大事。原因是,我们都觉得这婚,一结估计得结很久。

在林儿眼中,我们可以说是老古董了。

林儿和她老公(现在是前夫了)是同一家医院的实习医生。林儿看上他,只因为他是全医院最帅的。在遇见她老公之前,林儿谈过十几个男朋友,还有数不胜数的炮友。

“等一下,数不胜数是多少个?”我问熊老师。

“她说二十来个。”

我知道,身为哥哥,熊老师的心情有点沉重。于是我安慰他,“约炮也没什么嘛。”

“你丫别起哄,我说的不是这个”,室友开始抽烟了,“问题是,我发现她,好像只能约炮,不能结婚。我妹说他们离婚是因为,在床上‘没感觉了’。你说这算什么事儿。”

在熊老师眼里,他妹妹从小就是个浪人,生性自由。

林儿的第一次恋爱在小学,第一次性经验在初一。熊老师北上读书、工作,每次问妹妹在干嘛,林儿回复最多的就是”出去浪“和”找男人“。

所以,当林儿决定跟实习医生闪婚时,熊老师的内心是欣慰的。而当他们闪离时,熊老师的内心是崩溃的。

他不理解,妹妹为什么把性生活和不和谐,看成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林儿最初喜欢上她老公,就是因为他帅。在充满中年男医生和中年男病人的医院里,他就像行走的荷尔蒙。两个人在一起,不就图个爽字么。

结婚五个月,22岁的林儿就后悔了。婚姻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肤浅。

除了肉体上的快乐,还需要兼顾来自两个家庭的压力,以前喜欢一个人干的事情,也渐渐不能做了。浪漫被账单掩埋,肉体被婚姻禁锢,就连滚床单的频率也在飞速递减,林儿甚至觉得两个人都没有性趣了。

而她最初想要的,不过是“肤浅”的快乐。

终于有一天,林儿向新婚老公提出了离婚,理由是她觉得,“结婚好无聊”。出乎意料,她老公竟然如释重负,答应了。

熊老师最不能理解的是最终番:离婚后,林儿和她老公——现在我们可以正式称为前夫了——开始约炮。

“我妹的理论是:约炮很容易,谈恋爱就很难了,婚姻更是无解。”熊老师头发都快抓秃了,绝望地告诉我,“她说一结婚,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仔细思索了一阵,觉得,他妹说得没错啊。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95后的初恋平均年龄为12岁;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平均为17岁,相比于80后的22岁,提早了5年。对性的态度,95后整体上也更加开放。

我们80后、90后在青春期偷看和暗自羡慕的美国青春性喜剧故事,对95后来说,都是日常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95后的进步。

可能对他们来说,相比起婚姻,单纯的恋爱或滚床单,要轻松得多。

为了孩子而离婚

差点忘了,我表妹也是个离了婚的95后。

表妹是在闽南长大的香港人。她19岁结的婚——凶残的香港法律规定,18岁就能合法结婚。

表妹的老公小她几个月,高中同学。可能出于“在大陆的港澳台会互相吸引”这条神秘的原则,他们高三就谈起了恋爱。

两个学渣一谈恋爱,就双双考到江苏某二本院校去了——他们坚持填同一个志愿,坚持大学四年都腻在一起。

大三那年,我表妹怀孕了,在男朋友的呵护下,每天顶着大肚子去上课,期末考结束正好到香港待产。那年九月,一个健康的男婴诞生,我成了舅舅。第二年春天他们补办婚礼,表妹的男朋友成了我妹夫。

《中国95后数据报告》中关于未婚先孕的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的95后选择"先上车,后补票"。

如果未婚先孕,就把孩子生下来,结婚。显然,他们做了大部分95后会做的选择。

我的妹夫,高大帅气,礼貌得体,缺点是过于听从我表妹的话,这为他们年幼的婚姻蒙上了甜蜜的阴影。

迫于生计,我表妹在带娃之余做起了微商。也差不多在那个时候,我屏蔽了她不胜其烦的朋友圈。她的世界,逐渐只剩下代购食品的九宫格和她儿子的九宫格。

“你想怎么办呢?”我问他。

“我想离婚。”

“那你就跟她说离婚吧。”我为我妹感到一点哀伤,又为我的刚正不阿不偏不袒感到一点自豪。

毕竟,他还是个孩子,一个已为人父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较晚地迎来第一份恋爱,却过早进入婚姻和家庭,如今,父爱成了他维持家庭的唯一理由。而爱情已经消逝了。

最终,他们和平离婚。至于儿子,他们打算一起抚养长大。

家里的长辈痛心疾首,说他们幼稚鲁莽,匆匆组建家庭又亲手拆散。但我觉得,有了孩子还能做到好聚好散,很了不起。

多数奉子成婚的婚礼里,夫妻会因为孩子勉强在一起,或者等孩子“长大了”再离婚,三方都在承受痛苦。

我有点佩服我的表妹和前妹夫,他们能够因为爱情在一起,也敢因为爱情的消散,不愿一错再错而选择分开。在有孩子的情况下,这么做尤其需要勇气。

离婚后,我可以好好谈恋爱了

离婚后,我可以好好谈恋爱了。

96年的晓琴是相亲认识邓宇的。

她被父母逼着见了16个男人,土豪大叔小鲜肉,她都看不上。直到第17个,邓宇。

见面吃完饭,她和邓宇一起挤六号线各自回家。

车厢里刚好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侏儒症女士,大家纷纷避开。邓宇是唯一的例外。为了把那位女士送到站,邓宇错过了自己那一站。

因为这件小事,晓琴喜欢上了这个男生。

两个人半年后结婚。晓琴认为只要人善良,其他都不重要。何况她的“都不重要”,其实什么都有了:邓宇在投行工作,开路虎,在东三环有套房子。

结婚后,晓琴才感到不对劲。邓宇是心地善良,但他的善良是对世间所有人的大爱。对她,他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仿佛她只是一个每天一同吃饭,一同睡觉,将来还会一起生孩子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冷淡的。

而晓琴对邓宇的感情,似乎也是冷淡的。她喜欢他对每个人彬彬有礼的得体表现,其他的感觉,就说不上来了。

婚后三个月,晓琴和邓宇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聊了一整夜,那是他们认识以来彼此最了解的一天。显然,她追求的是高低起伏的爱情,他则希望平淡。两人决定离婚。

晓琴妈以死相逼,威胁她不可以放弃这么好的对象。晓琴说:“他条件是好,但我们的婚姻是一场误会。我们三观不符,就像两个平行世界的人。”

晓琴的妈妈可能永远也不明白,为什么”三观不符“也能作为离婚的理由,但这的确是95后的主流观点。晓琴她们,已经不是母亲那代可以凑合着过日子的女性了。

《中国95后数据报告》中关于伴侣条件的调查,大部分95后最看重"三观一致"

分手后,晓琴和邓宇成了好朋友,他们每周都会见面,也会聊各自的恋情,比那三个月婚姻里还要亲密。

“你们以后有可能谈恋爱吗?或者复合?”我问晓琴。

“也不是没可能,”晓琴笑着说,“离婚后我才发现自己没什么恋爱经验,现在倒是可以好好谈恋爱了。”

反正年轻,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谈论那些可笑的“相亲价目表”时,第一批结婚的95后,已经离婚了。

说实话,我很佩服他们。

在“大人”看来,别说95后,90后的我们都太“幼稚”: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洁身自好”,要么不结婚,要么结婚又轻易离婚,幼稚透顶。

接触了几对离婚的95后之后,我觉得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是想得更通了。

你说他们不懂男女之情,身经百战的95后老司机反过来告诉你:相比起肉体的欢愉,跟一个人长久地谈恋爱要困难得多,更别提婚姻了。

性观念上更加开放,意味着他们更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在“成长”这件事上,95后,起码在身体上比我们走得更早。

那么心灵上呢?

哲学家苏珊·奈曼在《为什么长大》这本小册子里,专门谈论了成长。她指出,从青少年转变为成人,可能是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因为这是你第一次需要自己做出选择,你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个专业、这份工作、这段感情,都会影响今后的命运。而你也许要再过十年才会明白,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

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在这点上,95后想得比前辈们都要透彻。

前一阵有篇热文讲第一批离婚的90后,全文弥漫着90后对婚姻的失望:

“事实似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格外脆弱。”

“一、不要早结婚。二、不要奉子成婚。三、不要自己喂奶,毁身材。”

“不得不说,在大多数的90后婚姻中我们还不能找到两个完全独立的‘自我’。”

第一批离婚的90后,的确对婚姻充满焦虑:他们平均年龄27岁,在社会打滚了几年,开始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要独立的自我,还是婚姻的稳定?他们很挣扎。

而我接触的第一批离婚的95后,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态度却跟90后完全不同。离婚、结婚,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尝试:反正还年轻,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性生活不和谐,离婚;有孩子压力太大,离婚;爱情消失了,离婚。既然结婚的理由有千万种,离婚当然也可以不那么沉重。

这帮离婚的95后,就像在RPG游戏里开了挂的玩家,明明还没到可以解锁新地图的等级,却把今后的关卡都打通关了——虽然是草草通关,成绩并不怎么滴——但他们因此比其他玩家更有经验,更清楚未来将要面临怎样的关卡。

THE END
1.43岁香港离异女星勇闯杭州相亲角!被大妈嫌弃曾离婚不够单纯婚姻这位女星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住在山顶的独立屋中,她的父亲是马来西亚的拿督,也是某银行的创办人及前主席,家族生意广泛,身家估计超过8亿。她家中有三个姐妹和一个弟弟,她们在香港发展多年。她曾与一位艺人有过长达五年的恋情,也与一位导演传过绯闻。2019年,她与一位台湾商人交往,半年后结婚,婚礼在她的豪宅中低调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TLI1440514RV2C.html
2.2018结婚率创十年新低: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着急结婚了?在北京我主良缘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婚恋观转变,在他们看来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换句话来说,虽然很多单身也曾经因为自身单身的处境而迷茫过,但是更多时候是确信,如果婚姻只会让自身当前的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单身其实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https://www.7799520.com/news/67896.html
3.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20241013113235.pdf婚恋史: Preface /写在前面 ●年轻人婚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伴随着婚恋观念变化,生育率下降等现象,再次成 为讨论焦点。关于年轻人婚恋观念变化的讨论也一 直在持续。 ●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不难发现,不同代际人群的婚 姻观均存在着一定差异性。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3/6143123152010232.shtm
4.90后已到适婚年龄他们应如何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已到适婚年龄的90后,面对爱情和婚姻,如何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正确的婚恋观? 真正的浪漫,叫与子偕老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时代变迁,年轻人的婚恋观悄然发生着变化。《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1ODA3Mjcy.html
5.当代青年对台湾问题看法调查报告(精选11篇)跟何况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的大问题,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国家也虎视眈眈,不停地制造问题,身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长也要多于孩子讨论,没有国哪有家,唇亡齿寒的道理很多人都了解,并且家长应该适当地陪孩子看新闻,并加上正确的指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yo9ce9t.html
6.中国父母不敢承认的一个残酷事实: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结婚不生从社会学角度看,经济因素、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都会对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造成影响。 具体来说,高失业率、低收入水平等经济压力会减少人们结婚、生育的意愿。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延迟了人们结婚的年龄,特别是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往往越倾向于把精力放在事业发展方面。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889994_1128160212.html
7.如何看待杭州小伙背着30年的房贷去相亲,结果姑娘吓到了?差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首付而已。唉。有这样的条件的小伙子在婚恋市场尚被嫌弃。其他人可怎么办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660044
8.婚恋活动策划方案6篇(全文)婚恋活动策划方案(精选6篇) 婚恋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 寻找“星”上人邂逅命定恋人 **婚恋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湖北最大的在线婚恋交友平台《**》,通过互联网、无线平台和线下活动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单身人士提供严肃婚恋交友服务。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7e5ex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