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

本次调查在新浪微博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了4556个出生于1990年至2005年的来自不同区域、年龄层和教育层级的活跃青年网民作为研究样本,爬取其2009年至2021年发布的贯穿其电子生命周期的所有博文近千万条展开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

本文分为“经济生活观”、“婚恋生育观”、“文化价值观”三个篇章。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

经济生活观篇

1

青年网民群体总体上持非常积极的奋斗意愿,对“躺平主义”持明显的摒弃态度,可以说当代青年是呼“躺平”之名,行“奋斗”之实;其拒绝躺平、支持奋斗背后的动力在于他们普遍相信“努力有用”,并具备较高的社会流动预期。尽管近年来关于“躺平”的言论在网络上甚嚣尘上,以至于社会大众一度疑惑当代青年网民群体怎么救摇身一变为“垮掉的一代”了,但事实上,“躺平”更多的是当代青年的一种情绪表达,而非真正决意躬行的内在信念。具体而言,数据显示,高达75.0%的青年样本都表达出积极的奋斗取向,鞭策自己努力,反对躺平;相比而言,只有极少数的青年样本支持躺平;还有21.3%的青年既表达过奋斗意向,也表达过相似频率的躺平意向,属于混合态度偏好。

青年网民群体普遍相信“努力有用”(占总数的73.2%),即坚信依靠自身努力能够实现更美好的人生。62.8%的青年网民具有较高的发展效能感,折射出青年网民群体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对未来的憧憬。这是激励当代青年不甘“躺平”持续努力的精神支撑。

2

收入观:青年网民渴望经济独立,不甘愿当“啃老族”,部分青年网民对收入分配不满意,期盼社会分配状况改善。

在所有被研究对象中,反对“啃老”的青年网民占比67.6%,赞同提早经济独立的青年网民占比69.1%。有27.1%的青年网民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只有极少数的青年网民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比较满意。48.7%的青年网民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的不满意,只有极少数的青年网民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比较满意。博文质性分析表明,一部分青年网民底层弱势群体的收入过低,一部分青年网民认为老师、医生、公务员等群体的收入偏低,还有一部分青年网民表达了对明星收入过高的不满。

3

就业观:青年网民在就业选择中,倾向体制内工作的比例更高;00后较90后更倾向体制内工作;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青年网民的吸引力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4

数据显示,近七成青年网民表达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学习、工作、外貌、健康是成为引发焦虑感的四大因素。在4556个青年网民样本中,仅有0.3%的青年网民表达他们不存在焦虑感;而相比之下,高达69.8%的青年网民明确表达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焦虑。从其表述来看,焦虑普遍化不仅仅是焦虑作为一种社会心态的普遍化,也是焦虑作为一种社会舆论话题的普遍化。大部分年轻人喜欢将焦虑直接表达出来。

从青年网民焦虑的具体表现类型来看,学习和工作成为最能引起当代青年网民焦虑感的因素,其中有49.4%的青年网民表达了他们对于当下学习或工作状态的焦虑感。在其他的焦虑表现类型中,外貌焦虑和健康焦虑所涉及的青年网民比例紧随其后,分别有8.6%和8.4%的年轻人表达了对自身外貌和健康状况的焦虑感。而与一般的期待相差较大的是,对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可能带给青年网民较大压力的买房、结婚等问题,青年网民并未表达出很强的焦虑感。

进一步观察2017年前后青年网民的焦虑感是否存在动态变化发现,从总体来看,青年网民焦虑感的普遍化现象进一步增强。2017年以前,存在焦虑感的ID数量仅占样本总数的35.5%,2017年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63.3%。焦虑感的增强趋势也反映在具体的类型上。相比2017年以前,所有焦虑类型在2017年及以后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学习/工作焦虑的上升非常显著。在2017年以前,有23.0%的青年网民对学习和工作现状感到焦虑,而在2017年及以后,占比达到37.2%。其他两种类型——外貌焦虑和健康焦虑——的上升同样明显,外貌焦虑从3.7%上升到5.3%,健康焦虑从3.4%上升到5.4%。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对升学、求职、育儿等问题感到焦虑。

具体哪类青年网民更容易焦虑呢?在性别层面,青年女性在外貌焦虑、学习/工作焦虑和健康焦虑上的人数占比要明显高于青年男性。在地区层面,海外青年各方面焦虑感最高;东部青年焦虑感相对较高,并且是唯一具有房产焦虑的青年群体。在教育层面,青年网民的焦虑感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越优秀、越努力、越焦虑”成为精英高校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

婚恋生育观篇

如何理解青年网民大胆恋爱、小心结婚,成为“生育规避一代”?经济担忧与教育焦虑并非青年群体规避生育的主因,个人权利与个体价值的意识提升是导致低生育意愿的重点。

青年网民仍然对美好的恋爱和婚姻充满憧憬,但其结婚意愿与恋爱意愿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不婚、晚婚的情势逐渐抬头;大胆恋爱、小心结婚、因爱结婚流行,结婚与否与经济生产、繁育后代等传统家庭职能无关,更多发自青年网民的个人需求,特别是对亲密关系、美好情感的需求。不愿生育的青年远多于愿意生育的青年,生育中“传宗接代”的价值观在青年网民群体中式微。与舆论的普遍预期不同,经济担忧与教育焦虑并非青年群体生育规避的主因,个人权利与个体价值的意识提升是导致低生育意愿的重点。

婚恋观:青年群体在恋爱、婚姻议题上仍然表现出积极和渴望的心态,但其结婚意愿与恋爱意愿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不婚、晚婚的情势逐渐抬头;他们大胆恋爱、小心结婚、因爱结婚;结婚与否与经济生产、繁育后代等传统家庭职能无关,更多发自青年网民的个人需求,特别是对亲密关系、美好情感的需求。

从历时分析的角度来看,近年间青年群体中不婚、晚婚的情势逐渐抬头。研究分时段比较了在2010-2016年以及2017-2021年两个时段的青年的结婚意愿动向。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拒绝婚姻的态度的确在青年群体中声势渐长,不愿意结婚的青年比例从五年前的0.6%上升至近五年的2.5%,相应地,愿意结婚的青年比例出现了从8.34%到5.84%的明显下降,在两种观点之间左右摇摆的青年比例也从0.64%略上升至1.27%。

数据显示,青年女性结婚意愿显著低于青年男性,但恋爱意愿更强。相比其他地区青年,中部地区青年愿意结婚的比例最高。相对00后来说,90后对婚姻的态度更积极正面,不愿意结婚和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比例更低。

“生育规避一代”:青年网民的生育意愿整体消极;生育中“传宗接代”的价值观式微,反对生育在青年网民群体中确实拥有愈加高涨的呼声。与舆论的普遍预期不同,经济担忧与教育焦虑并非青年群体生育规避的主因,个人权利与个体价值的意识提升是导致低生育意愿的重点。

青年网民群体生育意愿整体消极,持消极生育意愿的人数是持积极生育意愿的人数的四倍左右。在所有样本青年中,仅有7.6%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议题持积极态度并表达出生养小孩的意愿;高达29.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持显著的规避和抵制态度,明确表达未来不想生养小孩。在二胎的问题上,青年群体对是否生育二胎的消极态度要比对于是否生育小孩的消极态度更为强烈。在所有样本中,仅有0.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二胎持积极态度;相比而言,高达40.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二胎持显著的规避和抵制态度,远远超过支持生育二胎的青年。

青年网民消极生育观背后是当代青年对于生育的哪些具体感知?数据结果显示,“繁衍并非人生的重要意义”、“生育加剧家庭分工不平等”、“健康损伤等身体代价”、“养育孩子会影响自我实现”是青年网民群体在反对生育时提及频率最高的几项理由;相比而言,对经济成本和教育责任的顾虑并非青年网民群体回避生育的最为核心的原因。对生育的核心功能的消解、对女性权利的强调以及个人权利与个体价值的意识提升构成了消极生育观的三大主要基调。

尽管青年总体表现出较为低迷的生育意愿,但在纵向的演变视角下,当代青年网民的生育态度并非线性的愈加消极化演变趋势,反对生育在青年网民群体中确实拥有越加高涨的呼声,不想生养小孩的青年比例从五年前的17.2%上升为近五年的24.1%;与此同时,明确表示愿意生养小孩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从五年前的2.8%上升为近五年的7.8%。

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持更低生育意愿。愿意生育的女性占女性样本的11.7%,而愿意生育的男性仅占男性样本的8.9%;相应地,不愿生育女性仅占女性样本的37.4%,而不愿生育的男性占男性样本的57.3%。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接受过985精英高校教育的青年中愿意生育的仅占5.9%,这一比例在所有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中是最低的。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青年,东北地区青年网民的生育意愿相对最为积极,具有更多比例的“愿意生育”青年和更少比例的“不愿生育”青年。“00后”比“90后”生育意愿更低。“9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愿意生育的占17.9%,而“0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愿意生育的仅占8.4%;“9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不愿生育的占37.2%,而“0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不愿生育的比例更高,为44.7%。

文化价值观篇

环保:近9成青年网民对环保持普遍支持态度且支持意愿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对集体道德的认同,为了子孙后代、全人类和整个地球支持环保。

青年网民支持环境保护主要是基于对集体道德的认同。支持环保的原因被分成四个维度:一是集体道德取向,支持环保是为了集体的价值利益,更加考虑全局性和长远利益,把环保视作一种普遍的道德责任,为了子孙后代、全人类和整个地球;第二个维度是功利主义取向,支持环保单纯是考虑个人的利益,为了个人健康和生活,实现个人福祉最大化;第三个维度是非理性因素,支持环保主要出于偶像崇拜,借支持环保表达对于偶像的追随;第四个维度是政策动员取向,支持环保是出于对国家环保政策的响应,同时也呼吁国家大力推进环保事业。数据显示,青年网民群体基于集体道德主义的因素支持环保的人数比例最多,占到调查样本的46.6%;另有24.3%的青年网民因为非理性因素支持环保,23.6%的青年基于功利主义取向支持环保,11.0%的青年网民由于政策动员取向支持环保。

动物保护:青年网民群体对动物保护呈现出明显一致的支持倾向;青年网民对于动物保护的态度更加趋向温和支持。

总体而言,青年网民群体对动物保护呈现出明显的支持倾向,68.0%的青年网民对动物保护表现强烈支持。30.2%的青年网民对动物保护表示普通支持。1.0%的青年网民为普通不支持动物保护,主要与动物行为、动物身上携带病毒和可能感染的疾病及动物保护人士的不当行为等话题勾连,几乎没有青年呈现极端不支持动物保护的态度。

反对人类残忍行径是青年网民支持动物保护主要原因,更多体现在反对虐待猫狗、食用伴侣动物上。青年网民对动物保护的支持原因,主要是反对人类残忍行径提倡动物保护。82.1%的动物保护支持青年认为,人类不应该以虐待猫狗、食用伴侣动物等残忍行径对待动物。24.3%的动物保护支持青年认为,动物的生命需要人类共同守护,故有呼吁天冷开车前先确认车下有无猫狗等话题产生。少部分青年抱有生物平等的看法(2.0%),认为人类也是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环境,应当保护连同人类物种在内的所有动物类型。反对动物保护的青年,则更多地以“危害个人安全和生活”为代表性原因(3.8%)。

研究团队

本报告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心态发展规律与引导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19ZDA148)。

以下团队成员为项目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李伟、邓琛、桂勇、何沐原、黄锦瑜、黄荣贵、季诗雨、雷钰、李景怡、李良荣、李珣、刘紫川、米雪、莫迦淇、倪枭泽、施畅、施颖婕、向喆、肖暖暖、辛艳艳、许愿、鄢浩、袁鸣徽、曾培伦、张思睿、张紫馨、郑雯。

THE END
1.北大学者谈现代婚恋:女性向前走了,男性还在原地踏步婚姻不婚恋爱婚恋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从“结婚率下降”到“AI恋人兴起”,再到“生育意愿低迷”,这些现象背后似乎隐藏着当代人情感观念的深刻变迁。 关于这些话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於嘉。2020年,她曾与北大、复旦的几位学者共同发起了一项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得出了“中产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B89R9055616WX.html
2.如何看待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的转变?以往,婚姻被视为成年人生活的必经阶段,更多年轻人抱有“家族压力”和“社会期待”。然而,在当代,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8735842/answer/55136301047
3.陕西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热点背景】 近日,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他们如何看待恋爱与婚姻,婚恋意愿的背后存在哪些担忧等进行了深入调查。调研中,对“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对于“你将来会https://m.sa.offcn.com/html/2022/04/280763.html
4.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摘要:时代变迁, 男女青年婚恋观念发生了变化。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青年的婚恋观念, 展现出当下中国青年婚恋观念及其出现的问题, 并总结了几条应对策略。 关键词:婚恋观念,当代青年,中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中西婚姻价值观差异.2011.http://wenku.baidu.com/view/80a2eb43be1e650e52ea99a1.html.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5.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6.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青网教育频道会议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婚姻家庭理论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婚姻家庭领域的思想引领、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妇女十三大https://edu.youth.cn/wzlb/202312/t20231219_14974718.htm
7.浅谈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论文资料)浅谈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 学院 班级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 姓名 学号 2014 年 7 月 10 H 浅谈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热词“白富美”、“高富帅”的流行,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 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https://m.mayiwenku.com/Companys/s-c324/p-50661166.html
8.“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强国社区“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三期 为全面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现状,人民网强国社区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人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在调查实施中,除了对青年群体(15~34周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外,也对非https://www.people.com.cn/n/2013/0506/c347407-21382834.html
9.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七成青年来自中青网校园通讯社【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七成青年择偶不愿将就[可怜]】21日,《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交际圈小、工作忙和https://weibo.com/2372479913/GhWea0oSk
10.我院举行“爱的启航——当代青年及大学生婚恋观探索”主题讲座为加强青年婚恋教育,提升大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培养他们创造、收获幸福的技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5月14日,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爱的启航——当代青年及大学生婚恋观探索”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积极落实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https://www.cswu.cn/mzyshzl/2024/0517/c2685a78390/page.htm
11.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及其当代价值《山西青年》2018年16期山西青年 2024年12期 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及其当代价值 王丹萍;王玉妹;吴爱玉;张艺豪;郑俊华 开通知网号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婚恋观进行了科学的构建。本文在研读马恩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从爱情、家庭和婚姻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爱情、婚姻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XQS201816010.html
12.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报告20240603.docx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报告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报告篇一在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推进以及科技的进步,青年一代在选择伴侣和婚姻形式上展现出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1282447.html
1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一、当代中国社会婚恋观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80”后,如今已渐渐成为中国社会婚恋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婚恋观映射着当代社会婚恋观的发展变化,也可从中窥见中国社会婚恋观的大体现状。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环境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下,当代青年女性鲜明的自我意识崛起,她们愈加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