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母爱,父爱,友爱,情爱,性爱,……
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
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他建立了爱
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scale),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
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Alan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
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
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
现实之爱(pragama)、利他之爱(agape)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这些研究者(Hazan&Shever,1987,Bartholomew&Horowitz,1991)认为个体
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形成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
系时自然流露出来.
叁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安全依附(secure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逃避依附(avoidantstyle):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焦虑(矛盾)依附(anxious,ambivalent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
应的现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在Hazan和Shaver(1987)的研究中发现,叁种不同爱情依附风格在成人中所占
比例(安全依附约占56%,逃避依附约占25%,而焦虑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
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附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
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
人际关系取向。
爱情成份理论
斯腾伯格Sternberg(1986)爱情叁角理论(Triangulartheoryoflove)是目前
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叁种成份:
亲密(Intimacy)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情的情
感成份;
激情(passion)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
1/9
承诺(commitment)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
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於爱情的认知成份。
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叁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
与量,叁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自我实现的爱情理论:
马斯洛对于爱情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自我实现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自我实现者的爱
情是:
1.一切焦虑不安的情绪都烟消云散;
2。由于相互了解加深而相互之间的喜爱也不断加深;
4。性欲高潮比一般人体验强,但没满足的忍耐力也比一般人强;
5。毫不掩饰且乐意异性对自己的吸引力,但婚外情比一般人少见;
6.性生活模式多样化;
7.双方超越了自我中心,需要融合在一起,彼此责任感强;
8.维护自我独立性,又具有利他主义精神和爱人之心;
9.在爱情上具有更高的趣味和更强的感受力;
10.在对象选择上不太被外部因素制约而主要被更深层次的内在性格因素吸引。
这种爱情是一种灵与肉、性与爱高度融合的爱情。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的角度看,婚姻也是分层次的。可分为归属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