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婚恋婚恋观恋爱婚姻

(原标题:“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

有人觉得大学阶段开设婚恋课,直面社会痛点,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也有人质疑:“大学应该鼓励恋爱,还是鼓励学习?”;还有人有些抵触,觉得开设恋爱课就是一种“变相催婚”。

大学该不该开设婚恋课?婚恋教育又该怎样跟上时代步伐呢?

恋爱、婚姻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对年轻人进行婚恋教育也是我们党开展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专门对青年人作过一场“革命与恋爱”的讲演,提出了革命青年在恋爱时应遵循的“三原则”——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自愿的原则。

当下,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正深刻影响甚至形塑年轻人的婚恋观,对年轻人进行恰当的引导尤为必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就指出,要“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对青年进行恋爱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属”,国外很多高校也开设了恋爱课。比如最近韩国全南大学就开设了名为“恋爱第一步”的课程,同学们从“模拟约会”当中学习健康的两性关系。纽约大学也曾开设名为“LoveActually”的课程,从神经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视角来研究爱情对人的影响。

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共识:婚恋教育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具体而言,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仍然值得思考和探索。

婚恋教育、情感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常规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对恋爱课的讨论,除了该不该开,更在于开什么样的课、怎样开才能让大学生学有所获。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提到,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风险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约为21.48%和45.28%。也有高校辅导员反馈,人际交往和情感困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恋爱课所要传递给年轻人的是,如何建立并经营一段积极向上的亲密关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有效有用的沟通;如何懂得自尊、自信,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这些问题不只在恋爱婚姻中有所涉及,更可能贯穿一个“社会人”的一生。

情感关系的背后是性别角色的互动、社会关系的连接,青年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社会性课题。近年来,不乏有人打着“物化爱”“女德”等旗号传播扭曲的恋爱观,也有借着极端女权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挑起社会对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冷静理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同样离不开学校、老师、家庭的积极引导。

笔者认为,婚恋教育不是狭隘地教人“搭讪妙招”“择偶秘决”,更不是为了“催婚”“催生”,更多地是要让年轻人懂得爱的本质,理解何为平等、何为尊重、何为责任。

人们对于婚恋课的担忧,还在于学生是否会沉迷于恋爱,从而荒废学业。其实,学知识与学婚恋,并不是互相矛盾、非此即彼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全面的人”,把情感教育与价值教育、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需要反思的是,过去我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婚恋教育等。事实上,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严肃的教育”,恰恰是因为这类教育的缺位才引发了一些社会悲剧。像之前的“胖猫”事件、某高校的“PUA事件”等,都反映出当事人处理情感问题的缺陷。

随着社会发展,每一代年轻人对于婚姻恋爱的理解和期待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婚恋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特点、青年成长规律不断迭代更新。对于上好这门“恋爱课”,笔者还有三个观点。

“恋爱课”是人生的“必修课”,需以平常心看待。虽然恋爱、婚姻属于个人选择,但与婚恋连在一起的人格塑造、情感独立、责任担当等,却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需修炼好的基本功。如何选择志同道合的伴侣,如何把爱情与学业、事业统一起来,如何坦然地面对情感挫折,解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理性的态度、成熟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不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多听听父母、老师的意见,找到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相符合的爱情模式,自己争取想要的幸福。

“恋爱课”不必羞答答地开,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主阵地。恋爱教育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个方面,需要适时嵌入青年成长周期。高校可以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优势来构建课程体系,中小学可以结合思政课、德育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家长而言,不妨早点把“爱情”纳入亲子交流的话题,潜移默化地进行一些正向引导,而不是读书阶段避之不及、工作后直接进入“催婚”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避免在一些公共话题的讨论中产生对立与撕裂。

婚恋既是家之小事,也是国之大事,需要营造优婚优育的环境。婚恋教育十分必要,但不能把年轻人晚婚晚育的现象完全归结于婚恋教育的缺失,光靠教育发力也不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关键是要拿出更多帮助支持年轻人成长发展的务实举措。比如民政部推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浙江等地出台延长婚假政策,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此外,还需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城市青年租住房等难题,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缓解婚恋焦虑。

恋爱,是一门关于爱的学问,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它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标准答案,但也需用心学习、悉心经营。走出教室,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写下专属的幸福答卷。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所谓的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1.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2.《非诚勿扰》3“老外”考验中国女人婚恋观(图)影音娱乐“处男帝”鲁志焰和“环保哥哥”王豆腐这两集播出后,《非诚勿扰》的辐射能力就开始冲破国门走向了世界。前段时间,《今日美国报》就发表了题为《中国人被电视相亲征服了》的文章,探讨中国人的婚恋观念。 该报道承认,从《非诚勿扰》里,可以看出中国青年男女对爱情、浪漫的想法,也能看出中国社会、文化改变得多快,但同https://ent.sina.com.cn/v/m/2010-12-13/16593175752.shtml
3.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调查发布此外,对特殊性行为的规避也说明第一代独生子女在性行为上的保守性。他们对一夜情和同性恋等行为接受程度较低,特别是对同性恋,73.76%的人表示抵制或坚决不尝试。 报告认为,低龄化的初次性行为和稳定的性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第一代独生子女处在性观念和性行为的矛盾之中。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15/content_2390471.htm
4.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的婚恋与家庭变迁理论2010年之前,同意这一观点的比例逐年上升,之后,则明显下降,也即在一段时间的传统观念“回潮”之后又出现了明显的平等化趋势。随着年龄递增,女性的观念越来越传统,而男性则变化很小;女性世代效应呈倒U型,“60后”最保守;“85后”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观念出现两极分化,即男性更保守、女性更现代。https://www.workercn.cn/c/2021-09-15/6819961.shtml
5.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但当我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生产科技的同时, 所附带的西方文化也被引进过来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产生了冲突, 其中典型的当属东西方青年的婚恋观念问题。在摈弃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固守, 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 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 到目前西方婚恋自由观进入青年一代婚恋思想的时候,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6.电影创作论文“不仅以对个人悲剧的关注规避了对历史悲剧的质问与反思,而且以剥夺、毁灭力量的缺席与超人化推卸了经历过浩劫的每个人都无法推卸的灵魂拷问与忏悔……是一种颇带自欺意味的救赎……”③其次,三十年的农村婚恋电影创作中,对女性寄予了太过厚重的期望,勤劳智慧、三从四德、温顺善良、坚忍顽强、恭俭温良、自我牺牲…https://www.sfabiao.com/fanwen/21885.html
7.头条文章①「偏财」在一般性小事上的得失观念很淡薄。吃得了小亏,也很少会因为小事去与人争论,即使是大事吃了亏,也能够以一种“过去就算了”的心态去面对。 ②「偏财」在“十神”之中,具有典型的不拘小节、气量宽宏的特质,它们小糊涂而有大智慧。 ③「偏财」虽然很讲原则,但是并不注重细节。生活中的「偏财」,就算是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735776943636938
8.婚恋观念变得更保守了吗?#年轻人不想谈来自凤凰周刊【婚恋观念变得更保守了吗?#年轻人不想谈恋爱本质是风险厌恶#】#再见爱人爆火我们到底需要如何恋爱# 三对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妻踏上18天的旅程,镜头前那些充满张力的冷战、争吵与沉默,触及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深层思考。节目中的很多诉求都是由女方提出并主导的,它映射出来,中国社会无论是性别关系也好,还是家庭https://weibo.com/1267454277/P4ofSrgYz
9.2016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它既保守,又开放,既跳不出性别、家庭和收入等因素的藩篱,又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欲望滋生。究竟国人的爱情观念呈现出怎样的姿态?《事实说报告》在腾讯新闻客户端随机对5万用户进行了相关调查,用理性的数据还原感性的中国式婚恋。 恋爱群画像 调查发现,不论情感状态如何,都有五成网友使用陌生人社交APP,有过1到3次的https://wj.qq.com/article/single-66.html
10.女友网女性情感分享与生活服务互动平台,有“女友”的地方就有爱。http://www.ny1988.com/nvyouquanmeiti/nvyouzazhi/2023nian02qi/2023-06-29/498.html
11.乙游用户的分析:钱少事多舆论上叫的声音大但实际上婚恋观念接受度低和小部分声音大的个体要求是大女主实际群体大部分人是娇妻有什么关系,来佐证大部分人还是保守任何东西引进来都会本土化啊,日乙买断制打完也就算了,国内游戏都是长线发展拼流水的当然要维持用户黏性鹅厂分析乙游用户:钱少事多、舆论上叫的声音大但实际上婚恋 鹅厂对乙游用户的分析:钱少事多、舆论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248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