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友们!昨天感受到“凤梨”的甜蜜暴击了吗?简直不敢信!因为赵丽颖和冯绍峰在微博上公布恋情了,哦,不,应该是婚讯!先吃下这个齁甜的狗粮!
一、“冯绍峰和赵丽颖领证结婚”事件舆情分析
截止16日晚上九点,根据知微事见显示,此次事件的峰值传播速度是2105条/每小时,事件热度已经持续20小时,过去24小时事件平均传播速度是445条/每小时。
1
超8成网民表达出正面态度,送上祝福
“萤火虫”们在微博下留言纷纷表示祝贺,对于两人修成正果送上祝福。虽然也有部分网友对冯绍峰人品表示质疑,但8成以上的网民态度积极,希望两人能够一直甜蜜幸福。
2
微博成最大舆论聚合场,女性账号成为主流讨论群
据刺猬公社,之前有人从消费能力和传播能力两方面,对女性、小孩、男性和宠物进行排序,排名第一的是女性,排名最后的是男性。对于八卦的了解和传播,女性比男性有着本能的敏感,面对明星结婚这一爆点话题,女性自然走在了男性的前面。
3
周边议题成热词,带火官宣体
二、明星婚恋观的演变
明星婚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两条线索。三类分别是:毫无征兆直接宣布,如鹿晗、关晓彤;被拍之后迅速承认,如胡先煦、刁卓;多次曝光多次澄清最终官宣,如罗晋和唐嫣、赵丽颖和冯绍峰。两条线索是:甜蜜恩爱在一起,好聚好散分手型。
明星婚恋情况被媒体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早已不是新鲜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戴安娜王妃时期。在公众知情权汇集形成的公共利益面前,绝大多数明星面对自己婚恋被曝光的时候,都是选择澄清澄清再澄清的手段。明星于普通受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成功与媒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明星的工作性质就是让受众娱乐消遣欣赏,有了普通人对于明星的追捧、推崇,他们才能成为头戴光芒的那个。明星从受众那里赚了钱,获取了名气和地位,那么他们为此也必须向受众有所付出,因此,明星的婚恋情况就存在被曝光的可能性。
相比于无实锤曝光、路透照等被爆后被动回应,明星们逐渐转变了观念:与其让受众猜测,不如大大方方主动承认。
从明星角度而言,媒体的报道就是维系他们的名气、影响力以及与受众关系之间的枢纽。受众平常只能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是综艺节目来了解观察明星,更多的明星活动信息大都是从媒体的报道当中来获取的。一般而言,明星都希望可以借助媒体大范围的报道来提升自己知名度和话题度。
在娱乐圈中,话题和流量即是明星安生立命的最大本钱,微博热搜无疑成本明星火爆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流量指标的也成了商业代言的选择依据。2017年鹿晗和关晓彤选择毫无征兆地宣布恋情,作为事业上升期的二人又收割了一波流量的韭菜。
流量艺人的私人话题传播
赵丽颖和冯绍峰公布恋情造成的爆炸性反应不是一次纯粹性偶然的结果,而是具有必然性。
A、流量艺人
B、私人话题
根据戈夫曼戏剧理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呈现给观众的被称作“前台”,而“后台”是不为他人所见的准备区。两者有清晰的界限划分。同时前台具有开放性,而后台是隐秘的私人空间,后台的存在是为前台作准备,后台准备越充分,前台演出的成功率越高。对后台的好奇与窥私欲是吃瓜群众最普遍的心理状态。
C、符号互动
符号互动主义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主要是沟通。人们通过语言、手势和行为相互沟通,这些语言、手势和行为都是符号,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主要依赖于符号。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编码、解码来进行交互行为。
符号互动论强调的是人类通过符号交流,从而能认识自我,形成群体,构成社会。正如此,“官宣体”的使用,迅速引发了众多网友和营销号的模仿,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被“官宣体”迅速刷屏,广泛传播昂大众蹭了一波热度的同时,也反向扩大了他们两个人公布恋情事件的影响力。
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
A、使用与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假设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式积极的参与者,受众的具体行为是有直接目标、企图和动机的,这就强调了受众的主观性,可以理解为受众在接受大众媒介所期待的信息,无论是娱乐节目还是娱乐新闻报道,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就越能吸引到受众。明星婚恋情况的曝光,除了满足了受众的娱乐性、休闲性心理之外,更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和窥视欲望。
第一,从受众个人方面看,明星婚恋的曝光,满足了受众对于娱乐、休闲的需求。娱乐的需要是人的天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提升,受众接触与使用媒介的娱乐意识逐渐加强,与之相对应的是,受众参与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第二,从整个社会环境看,受众都有一种从众的心理,明星的婚恋被曝光可以使得他们在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暴露在受众面前,让明星从一种遥不可及的形象走入到现实生活中,随之也减少了受众的距离感,而他们的隐私也可以成为受众在其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谈资,通过交流,也增强了现实中受众的相互了解,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交流环境、社交圈子。
B、受众的窥视心理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必须为公众树立一个正面形象,然而人社的刻意塑造,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明星与荧屏上的形象总会产生一些差异。娱乐新闻报道对于明星的隐私报道满足了一般公众的好奇心理和窥视欲望。
消费主义文化盛行
我国的消费主义文化,经历从解放前的消费主义萌芽,到解放后消费主义被主流意识形态全面覆盖,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重新萌生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A、消费主义文化下的明星
娱乐新闻就是由歌星、影星、电视明星、导演等形成的一种新闻类别。而“明星”的出现就是由消费主义在大众文化领域延伸的产物,这也是大众文化崛起的副产品,正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发展,在缔造了明星和婚恋新闻的曝光。
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之下,让明星也像物质产品一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捧红了明星,因此消费主义文化在明星文化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有明星在,就可以带动大众文化产品的畅销。
B、消费主义文化下的明星婚恋情况
第一,明星就是一种被消费的偶像,所以明星的婚恋情况也成为了附属的消费品。明星不仅仅是用来促进社会一般产品消费的偶像,还是媒体内容消费的持久号召力。例如明星阵容强大的影视剧的热播,明星报道的高阅读量和视频点击量都证明了明星在促进传媒内容消费中的巨大作用。明星在媒体内容,促销中的重要作用是娱乐时代的必然,娱乐是传媒吸引受众的最重要内容,而明星最具有趣味性,话题性和吸引力,就是吸引受众的最重要内容。
四、微博狂欢化和“官宣体”的风靡
微博呈现狂欢景象
巴赫金在他的狂欢理论中强调一种全民参与的平等自由对话以及辅就颠倒且粗鄙戏虐的广场形式。微博作为时下最活跃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以及他相对自由的媒介环境,可以说正充当了一个狂欢广场的角色,并且通过一次次的狂欢事件在群体的参与下不断的结构出一个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你太环境。然而微博自身传播的碎片化,直接性和裂变性也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客观事件,甚至产生了狂欢化特征。
官宣体刷屏
爱情是人人渴求的,所有的祝福都值得被称赞,面对娱乐和消费,所有的情感都需要坚定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