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代年轻人真的恐婚恐育吗?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上了几次热搜,被摘出来的词条是「八成大学生想生两娃」。当然,这是对研究内容的一种曲解。

他们收回的这些数据,或许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窥见一部分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年轻人依然期待婚姻和生育,但比起上一代,他们更在乎婚育给自己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他们也感受到婚育的巨大阻力;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想法也有明显分层。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比如明显的女孩偏好,7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自己只要一个孩子,他们希望是女孩;再比如,只有6%的大学生接受非婚生育,在他们的认知中,婚姻与生育的绑定关系依然紧密。

文|林松果

编辑|金匝

调查,从生育率的困惑开始

人物:这次大学生婚育观调查的源起是怎样的?

李婷:其实是因为我们有困惑。如果我们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即便是2020年的七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了45-49岁还未结婚的中国女性,也只有4%,而和我们类似的东亚国家,韩国女性的数据是9.8%,日本女性的数据更高一些,是17%,我们整个未婚率还是很低,不孕率大概也就7%,所以会感觉中国还是一个普婚普育的国家。但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是另一回事——年轻人极度恐婚恐育,这些年,整体生育率又在大幅度下降。

人物:类似的调查有很多,我们要怎么去确认它是否真正有代表性?

李婷:我们的调查为什么聚焦在大学生,也是从技术层面来考虑,数据要有代表性才有意义。一般的年轻人抽样很困难,他们分散,不固定,流动性极大,很难有一个很好的抽样框。大学生相对好一点,都隶属于学校,有一定的界限和边界,可以相对有效地去做一个抽样设计。加上现在大专学历及以上的年轻人,已经超过总体年轻人的一半,所以我们觉得大学生应该还是能代表年轻人的状态。

做调查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研究设计,是不是能够在全中国真正代表大学生群体。其实你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很多针对青年的调查,大部分就是在网上po个问卷,可以收几万份,但代表性是非常成问题的。什么人来填,有相当大的选择性,可能来填的都是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比较激进的,这就会让结果呈现一定的偏差。

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是设计了一个规范的抽样框,抽30所学校,地域、层级、类型都不同,有东、中、西部,有双一流,也有大专和民办高校。我们研究了每个学校的规模,大概的性别比,专业分布和人数,针对每个学校又做了一套抽样方案,再由学校来定点发送到对应的专业和班级。这样的话,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能看到各个层级、各个地区、不同性质的学校的情况。

从事后的数据样本来看,整个抽样结果还是比较稳健,达到了我们预想的代表性。

人物: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有哪些是你们意料之中的,又有哪些是意料之外的?

李婷:总体不算特别意外。如果说有一点意外,是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和理想子女数,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高。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跟别的网络调查相比,我们这个结果太高了,我们能感受到,很多都是在一线城市,高教育水平的群体的婚育意愿特别低,但实际上从全国来看好像没有想象中悲观。

谈数据,不是女孩偏好,而是二男回避

人物:有个数据我比较惊讶,在理想子女数为1的群体中,70%的人选择了只要一个女儿。

李婷:这个稍微出乎我们的预料。其实在城市,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女孩偏好,但是我们也没想到在农村也这样。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调查群体是大学生,那些有很强的男孩偏好的人群还没有触及到。我觉得,与其说是女孩偏好,我们更多会说「二男回避」,不是不喜欢男孩,而是避免生两个男孩。

这里面有一个强烈的转向——如果你看数据,会发现家里如果头胎是男孩,很可能就不会再生了,如果是女孩,就很有可能生二胎。原来我们会说,这是男孩偏好,好多家庭都是姐弟组合,现在呢,华中科技大学的石人炳老师他们调查发现,情况还是一样,老大要是男孩,生二胎可能性就下降了,但大家的理由调转了——头胎生了男孩,会非常担心老二也是男孩,但是如果头胎是女儿,大家都会说,哎呀,你老二随便生,生儿生女都不怕。所以现在所谓的「姐弟组合」,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已经变化了。

人物:很多人看到姐弟组合,下意识觉得家里在追着要一个男孩,可能也不全是这样?

李婷:其实是为了避免二男,这也体现了现在婚育成本进一步推高。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教育制度下面,女孩在养育方面还是很有优势。你看有很多段子,说所有的育儿专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专家,是因为他们生的是女儿,如果生了一个儿子的话,所有经验都没用了(笑)。现在大家都说要精细化养育,你就会发现,养育女儿会容易很多,儿子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

李婷:男性和女性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我们调查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姻和生育,还是有期待,但是这种期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ta们觉得,为什么要谈恋爱,是想找一个人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为什么生孩子,也是想体验和孩子一起成长。ta们更强调婚姻和生育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价值、情绪价值,这是我们论文想强调的一个转向。

女性就更复杂了,她们其实是在追求自身的发展,现在女性的成就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今天,女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男大学生,她们对自己的期许,和传统家庭中对她们的定位,有很大的冲突,这是她们感受到的阻力;同时,女性也在追求一个更平等的关系,但是男性和女性在看待这个问题上是很不一样的。

人物:关于女性的困境,戴锦华老师也有过相似的表达,她说中国80后、90后这一代女性,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长大的,父母对她们的要求,不是望女成凤,而是望女成龙。

李婷:对,所以我们就在讲,这一代女性,独生子女多,特别城市家庭的女儿,父母都觉得养儿养女都一样,而且从现在的教育模式来看,女孩更早熟,自制力更强,从大学录取率到研究生录取率,女性都展现出了优势,所以她们对自己也有很好的期许。

李婷:我们在调查里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理想家庭中有几个孩子,80%的大学生选择了两个,这比我们想象中乐观;另一个是意愿子女数,你打算生几个孩子,只有40%的大学生选择了两个,平均的意愿子女数是1.36个。

可能在大家潜意识中,还是对所谓「子女双全」有追求,实际上不光是中国,在国外的很多调查中,大家的理想子女数也是两个左右。从社会更替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果一家生2.1个孩子,那么社会会是一个平稳更替的状态。

说回这个数据,我们在设计问卷的时候,也有学者建议说,这些大学生都没结婚,有的甚至都没对象,你就问他们要生两个孩子,这有意义吗?但其实我们设计的时候,不是在看「理想子女数」和「意愿子女数」的绝对值,这个数字,甚至人的生育意愿,其实是所有观念中最易变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数字的差异,看到年轻人到底感到了多大的阻力,这样看待这个数据会更有意义(统计数据显示,非农户口、「双一流」高校、女大学生群体,理想子女数与意愿子女数的差异,显著超过了对等的其他类别大学生,说明这一群体感知到的生育阻力较大)。

东亚的无限责任制,东亚的生育塌陷

人物:在今天,我们常常会提起日韩岌岌可危的人口出生率,作为一个人口学家,您会觉得日本和韩国是他山之石吗?

李婷:我觉得我们在很多层面还是挺相似的,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在走日韩的一些路。韩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0.78,为什么这么低,就在于他们的不婚率比我们高,而且现在还在提升。如果中国的不婚率一直降低,我们的生育率也会降低。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结婚率和生育率这么低?

第一个层次,最表面就是大家不想生,不敢生,结婚和生育的成本太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太大,可能会拖累自己的生活,也要面对双方家庭的很多矛盾。

再往下一个层次,我们是要问,这一代年轻人和过去为什么不一样了?首先是因为社会变了,我们的生命历程去标准化了,以前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家都要工作、结婚、生子,没人会问为什么我要结婚,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现在社会时钟变了,受教育程度不断拉长,而且大家参差不齐,比如现在要读完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工作了,再奋斗几年,一下就到30岁了,婚姻准备期就不断拉长。

今天的社会,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或者说,虽然主流思想还是应该结婚生子,但社会可以容忍个体的不同选择。社会的公共服务,比如养老等等,也让独自生活成为可能,年轻人不需要一个家庭来维持生存了。

人物:美国的社会学家切林说过,婚姻不是基石,而是顶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也可以看见,婚姻好像成了勇敢者的游戏,是奢侈品,大家期待的婚姻,是那种强强联合的婚姻。

李婷:现在婚育的成本在不断提高,个人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因为社会的不确定性是在增加的,所以在西方社会,高收入的人,虽然结婚晚,但是结婚率总体更高,且更稳定,更不容易离婚——这其实也是一种策略,好的婚姻,是成功的标志,可以维系财富,增加财富,培养更好的子代。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ta们对自己的物质生活也有期许,找一个对象,不是期待ta能让你实现阶层跃升,但至少不要拖累自己现在的生活品质。现在大部分的结婚困境,就是大家要求伴侣,既要有精神上的沟通和支持,还要有物质基础。如果只有一个目标,那相对简单,但如果要达成多项目标,婚姻市场上的摩擦和难度就会更大了。

所以,最后我们就看到,在国外,婚姻逐渐变成一种「顶石婚」——男性想达到女性的择偶标准,成本越来越高,不断拉长自己的工作和财务积累年限,才能吸引到自己满意的女性,所以婚姻就变成「顶石」,变成成功的标志。

人物: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在一些地区,结婚和生育依然是强关联的,比如东亚?

李婷:东亚生育率低,相当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婚育绑定。因为各种原因,大家不结婚或者无法结婚,但社会整体又不太容忍未婚生育,所以生育率就没有这部分的补偿。但像北欧冰岛这些地区,有50%的生育是在婚外发生,不结婚就生孩子,是很正常的。这中间有极大的文化差异,东亚的婚育绑定,使得我们成为全世界的生育洼地。

即便是现在,我们绝大部分人依然认为,生孩子应该是在婚内,婚外生育不被社会主流接受。你看我们做大学生婚育观的调查,问大家对婚外生育的接受程度,大家对不婚、丁克的接受程度都要更高,婚外生育、闪婚和婚内出轨,这些是并列最低的。我们也研究过女性的婚外生育,你会看到这种新闻下面,反对的意见都大于支持的意见,我记得反对意见的第一条,说这「意味着包二奶合法化」,这是我们学者想不到的答案。

我觉得大部分人对婚外生育接受很低,一是以前长期的污名化,但更大的原因,还是东亚社会对子女的无限责任。大家生孩子,会想到如果孩子没有爸爸,会被污名化,孩子的性格会不会受影响,一些想离婚的妈妈也会担心,离了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这背后都是一以贯之的无限责任。

人物:「无限责任」,可不可以再展开说说?

这种密集型育儿,跟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的文化很接近——我们是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文化。不管是以前为了传宗接代,还是现在为了对孩子的美好未来负责,使得我们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会更加谨慎。你看国外一些国家,生孩子不会考虑孩子能不能养活,会不会有好的教育,他们是有限责任,我们是无限责任,整个东亚文化中,我们都会思考这些问题。

人口问题,本质上其实是人的发展问题

人物:低迷的婚育意愿,只是社会现实问题的缩影,而不是症结。如果要缓解这种情况,就要看公共政策能有多少作为。在公共政策层面,你觉得还有哪些空白?

李婷: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专家提意见,大家能做的、能推的,也在使劲推,但我觉得,婚育率的变化是环环相扣的。

在理想情况下,一个社会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国家经济发展了,保障了年轻人的就业,年轻人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也包括住房条件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发展,比如大力发展托育,这些又让年轻人更多地解放,有更多选择,促使他们在工作上更投入,这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但如果它是一个负向循环,年轻人工作就业不行,婚育意愿就低,更加无欲望,更加低迷,这样经济也会更低迷,这就是一个负向反馈的过程。

人物:在大学里,你也会接触到很多年轻人,他们是什么样的面貌?

李婷:现在的社会氛围,在大学以前,大家还是谈到「恋爱」就色变,是压制的,但是一到大学,都会催着你赶快找对象,甚至大学毕业之后,就应该马上结婚定下来,所以我们遇到很多孩子,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异性交往,不知道怎么处理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要么就是不知道怎么接近异性,怎么开始一段恋爱,要么就会出现极端的冲突。

这其实应该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从不同阶段,小学、中学,都要教孩子怎么去和异性交往,(父母)不如用正常的方式去引导,更加容忍和开放。而且情感教育和挫折教育,都很重要,这个过程会很长,但我觉得也会是最长效的。

人物:包括今年夏天出现的很多新闻,我们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厌童情绪。

李婷:是,这就意味着我们不是一个婚育友好的社会。所谓婚育友好,有非常多的面。一个社会能不能容忍儿童,它的环境和空间的设计,能不能更加有效,不会让大家觉得儿童很烦、很吵、很乱,也能够让家长觉得舒适和安全,这其实是整个社会和文化中全方位的设计。

李婷:会有一些,但现在这个阶段,大部分政策还没开始多久,要看到效果还为时尚早,无法评估。总的来说,这种政策一开始可能会有效果,但可持续性如何,可能会有一个阈值,能被激励的已经被激励了,可能到了一定程度就砸不动了。其实在国外也是相似的情况,砸钱对中低阶层的人有效,但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来说,他们会觉得这就像是,买一辆车,送你一个鼠标。

人物:人口结构是另一个大家比较忧心的问题。你之前也讲过,比起出生率,其实人口结构更需要担忧,你最关切的是什么?

李婷:其实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很多结果——第一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持续,工作的人更少了,需要支出的养老金和医保却增加了。简单来说,就是更少的人供养更多的人,那么社会资源就要供养,而不是投入到生产和发展;一些人也会提到创新,比如梁建章老讲,社会老龄化,大家就会趋于保守。包括消费规模下降、消费结构的改变……这些都会对我们不利。

但我可能是一个偏乐观主义者,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用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但社会的技术、形态和结构都会不断迭代,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就像现在AI大范围使用,可能很多劳动力最后都被AI替代了,但乐观来说,是不是也意味着,人口少一点,区别也不大?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想象。

人物:作为一个人口学家,你会看到非常宏观的政策,也会看到在人类漫长历史中的爆炸与衰亡。那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你的感受会是怎样的?

李婷:我有时候觉得,我们总是在迷雾的十字路口。举两个例子。

在人口学上有一个很知名的理论就是「马尔萨斯陷阱」。这个理论说的是,在农业社会,为什么人口一直没有出现大的增长。今年丰收了,大家就多生孩子,但是当人繁殖的速度,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这个系统肯定会崩溃,就会出现战争、瘟疫或者饥荒,人又降下去了。但实际上,在19世纪初,这个理论被提出来的时候,西方社会一只脚已经踏出了这个陷阱——工业革命开始了,人口很快开始大幅增长,人类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另一个案例是,二战后,因为技术发展、公共卫生的改善,中国、印度、非洲、拉美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都涨得很快。这时候,一些人口学家就有「人口悲观论」,觉得人太多了,地球无法承受,希望控制人口。1974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世界人口大会,议题就是希望中国和印度开始计划生育。但其实当时,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的生育率已经在下降了。在一孩政策实施之前,我们的人口出生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二点几,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生育水平。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可能有时候,我们站在迷雾之中,可能不知道,在你担忧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解决方案已经出现了,但你可能又摇摆到一种新的困境中去,所以,与其用过去的经验,来绝对化地看未来发展,还不如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边走边看。

THE END
1.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实证研究大学生婚恋观是大学生对恋爱、婚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婚恋对象的选择,及其对未来婚姻、家庭生活中责任与义务的承担.通过对辽宁、山东两省3所高校7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水平处于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与过渡中,总地来看,男大学生、大四学生的婚恋观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6253962b617cfc105981cf51.html?q=%E5%8D%8A%E9%9F%B3%E5%8C%96&org=103110&uorg=999999
2.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大学生 恋爱观 婚姻观 性观念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00-2007159362.htm
3.婚恋交友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docx该【婚恋交友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是由【zzz】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婚恋交友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https://www.taodocs.com/p-921023049.html
4.90后女生婚恋观:恋爱找高富帅嫁人嫁灰太狼“90后”女大学生心目中的男友、老公分别长啥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如何?6月3日,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参赛作品《“90 后”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及教育引导途径研究以 1742 名女大学生为例》获得了众人关注。 https://m.loupan.com/hhht/news/201306/842719_2
5.毛概论文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课件.doc毛概论文-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课件.doc 13页内容提供方:liuxiaoyu99 大小:2.66 MB 字数:约9.21千字 发布时间:2019-05-31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4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毛概论文-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课件.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9/6122031225002033.shtm
6.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20231203.docx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单选题]*○男○女2.您的年级[单选题]*○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3.您的专业[单选题]*○文科○理科○工科○其他4.您的家庭经济状况[单选题]*○很好○较高○一般5.您的户籍所在地[单选题]*○城市○农村○城镇6.您的性格[单选题]*○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7.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0107411.html
7.大学生的婚恋观及恋爱现状的分析调查历史项目免费模板大学生的婚恋观及恋爱现状的分析调查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 有好处,身在他乡有个异性陪伴和照顾,而且会使学习、生活更有动力 都沉浸俩人世界了,脱离集体,分散精力,耽误学习,浪费金钱 没好处,但也没坏处,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因人而异 您现在的恋爱状况? 恋爱中 曾经恋爱过 没有恋爱过,正在憧憬https://www.wenjuan.com/m/j/FZzMRb/
8.?我们进入“婚难时代”了吗?郑荣翔▲ 2022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促使大学生进入婚姻的因素排列(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2022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大学生对不同婚姻行为的接纳程度(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Q: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有哪些变化? A:男女之间的婚配其实是一种资源竞争,也是一种资源合作。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085712.html
9.漫谈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谈恋爱了社区大别野前几天上问卷设计课。在讲到问卷结果的解读和解读的可信性的时候,老师拿了大学生婚恋观举例子,并且拿出了前些日子的一条关于调查大学生婚恋观的新闻来说明并不是权威的报道就一定表现出我们通常认知的结果。 按照这条新闻的结论,大学生应该对婚恋这件事有很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上第一次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好多人都https://www.miyoushe.com/wd/article/29347905?crawler=baiduspider
10.大学生谈恋爱了家长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步入大学生活出现恋爱的情况,家长一定要稳定好心态,千万不要着急反对他们,因为这个阶段的他们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已经属于成年人了,所以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大学生谈恋爱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与时俱进,更新婚恋观。家长应该认识到青年男女恋爱是正常现象,大学生恋爱是必修课。恋爱是http://www.zgkyw.com/zt/iehboxff/
11.调查问卷模板15个问题答:大学生生活观念方向大学生对本专业满意程度/大学生环保对浪费现状的看法/大学生的网购习惯/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网络游戏情况调查/大学生婚恋观岩信调查等。大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动态调查/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大学生就业薪资结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条件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4fe94890c74d2b79a6d6eb1d.html
12.新世纪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时代在变化,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作为新世纪大学生,他们的婚恋观会跟上一代有什么不同,看法是否更加多元化 *1. 你的性别是? 男 女 *2. 年龄是? *3. 目前的感情状况是 单身无好感对象 有男/女朋友 有正在追求的对象 刚失恋 *4. 你与异性的交往情况: 频繁 普通 很少 从不 *5. 你是否https://www.wjx.cn/jq/50028250.aspx